细胞生物学 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
- 格式:pdf
- 大小:109.07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基质与功能细胞外基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然而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大都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组织中除了细胞成分外,尚存在有非细胞性的细胞间物质。
在动物组织中,这种细胞间物质是由一些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构成结构网络,这些存在于细胞间的大分子结构称为细胞外基质。
实际上细胞外基质是细胞的分泌物在细胞附近构成的精密结构,它通过与细胞质膜中的细胞外几种受体结合,同细胞建立相互关系。
它对细胞的分化、增殖、形状、迁移和功能活动都由重要的影响。
细胞外基质主要由凝胶基质和纤维网架构成凝胶基质为多糖,包括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纤维网架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非两种,一是起结构作用的,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一是起黏合作用的,如纤连蛋白和层连蛋白。
基质中的多糖凝胶使细胞外基质具有抵抗压力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凝胶中的纤维呈网状结构,因而各种养料、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物质可穿越网孔迅速扩散,便与在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交换。
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细胞外机制不仅为组织的构建提供了框架,还对其接触的细胞命运及其它功能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
细胞外机制具有以下功能:1.细胞外基质将细胞粘连在一起构成组织;动物组织的构建既是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2.提供细胞外网架,在组织中或组织之间起支持作用3.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结构即成分是动态变化的没通过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对细胞形态、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起到控制作用。
糖胺聚糖(GAG)糖胺聚糖是重复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不分支。
二糖单位为氨基糖(N-乙酰葡糖胺或N-乙酰版乳酸)和糖醛酸(即葡萄糖醛酸)。
氨基糖大多硫酸化。
过去糖胺聚糖也称为粘多糖。
根据糖残基性质、连接方式和硫酸基的数量和存在部位。
可将糖胺聚糖分为4类:1.透明质酸 2.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皮肤素 3.硫酸类肝素和肝素 4.硫酸角质素糖胺聚糖的特性与功能意义:糖胺聚糖多糖连不能曲折,形不成球状构象,呈充分展开构象,且糖胺聚糖呈高度亲水性。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精】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1.细胞学说2.中膜体3.细胞融合4.细胞株5.细胞系6.细胞学说7.分辨率8.原位杂交9.原代细胞10.传代细胞11.负染色技术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脂质体2.细胞膜3.细胞连接4.紧密连接5.间隙连接6.CAM7.钙黏素8.选择素9.整联蛋白10.细胞外表面细胞外被11.细胞外基质12.层黏连蛋白13.凝集素14.生物膜15.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导1.细胞识别2.受体3.第二信使4.细胞通讯5.第一信使6.协同运输(cotransport)7.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8.主动运输9.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10.胞吞作用(exocytosis)11.组成型胞吐途径(constitutiv eexocytosis pathway )12.调节型胞吐途径(regulated eexocytosis pathway)13.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14.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es)15.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16.激酶磷酸化级联反应( phosophorylationcascade)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信号肽2.共转移3.后转移4.导肽5.内质网6.溶酶体7.微粒体微体8.内膜系统细胞质膜系统9.细胞质基质10.跨膜运输11.肌质网12.SRP DP13.O-连接糖基化N-连接糖基化14.溶酶体15.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16.调节型分泌途径组成型分泌途径17.融合蛋白18.乙醛酸循环体19.信号肽导肽20.分子伴侣第七章细胞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2.化学渗透学说3.类囊体4.碳同化5.循环式光合磷酸化6.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7.Q循环8.C4 途径9.导肽10.内共生学说第八章细胞核和染色体1.多线染色体2.拓扑异构酶3.常染色体4.异染色体5.着丝粒6.动粒7.次缢痕8.随体9.核仁10.核仁组织区第九章核糖体1.多聚核糖体2.A位点3.P位点4.核酶5.小分子RNA6.剪接体7.遗传密码8.反密码子9.RNA编辑10.蛋白酶体第十章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2.微管3.微管组织中心4.中心体5.微丝6.中等纤维7.肌动蛋白8.胞质环流9.微管踏车现象10.成核反应第十一章细胞增值及其调控1.细胞增值2.无丝分裂3.有丝分裂4.减数分裂5.细胞周期6.R点7.有丝分裂器8.接触抑制9.cdc基因10.原癌基因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调控1.管家基因2.奢侈基因3.组合调控4.细胞全能性5.终末分化6.隐蔽mRNA7.胚胎诱导8.位置效应9.接触性抑制10.抑癌基因第十三章细胞衰老和凋亡1.Hayflick界限2.凋亡小体3.细胞凋亡4.Caspases蛋白家族5.Bcl-2基因6.P53基因7.Ced基因8.死亡底物9.死亡酶10.自由基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1.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2.研究细胞生物学有何重要的实践意义?3.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5.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6.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7.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8.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外基质的定义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蛋白质和多糖纤维等交错形成的网络胶状结构体系,或简言之为细胞成分之外的组织成分的总称。
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外基质不仅将细胞整合在一起并决定其物理性质,而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增殖、分化、迁移及死亡等各种生物学行为加以调节。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
一方面,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作为细胞组织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理指标;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细胞外基质也会作用于周围的细胞及组织器官,进而促使和导致相关病理改变的发生。
三.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分可分为三类:①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凝胶样基质;②胶原和弹性蛋白等--纤维网架, 结构蛋白;③非胶原性黏合蛋白,包括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粘附成分1.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1)氨基聚糖(1)结构:重复的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无分支直链多糖(2)分类:(3)重要特征:1.与蛋白质链不同,该碳水化合物链不会折叠成致密结构,因此氨基聚糖在基质中占据很大的空间2.氨基聚糖带负电荷,具有强烈的亲水性和吸附阳离子能力。
氨基聚糖可与水分子结合形成凝胶,结果产生膨胀压可抵抗外界压力。
透明质酸:结构:最简单,无硫酸基团,含有大量亲水性的负电荷基团COO-,全部是由单纯的葡萄糖醛基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而成。
形态:呈无规则卷曲状功能:赋予组织弹性、抗压性,并具有润滑剂的作用,促进细胞迁移、增殖降解:透明质酸酶2)蛋白聚糖结构:是由一条称之为核心蛋白质的多肽链与硫酸氨基聚糖共价结合的高分子量复合物,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糖蛋白。
核心蛋白为单链多肽,在同一个核心蛋白上可同时结合一个到上百个同一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氨基聚糖链,形成大小不等的蛋白聚糖单体,若干个蛋白聚糖单体又能通过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蛋白聚糖多聚体。
2.胶原和弹性蛋白1)胶原胶原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个纤维蛋白家族,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一、概述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构成支持细胞的框架,负责组织的构建;对细胞形态、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是由一些不溶性大分子构成的、结构精细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为细胞的生存及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影响细胞的形状、代谢、功能、迁移、增殖和分化。
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一)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是一些高分子的含糖化合物。
构成细胞外高度亲水的凝胶,赋予组织良好的弹性和抗压性。
1. 氨基聚糖(GAG )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
又称粘多糖。
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 -乙酰氨基半乳糖)。
二糖单位另一个糖残基多为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糖残基带有羧基,呈强负电性。
据糖残基的性质、连接方式、硫酸化数量和存在的部位,可分为六种:(1)透明质酸(HA )存在于结缔组织、皮肤、软骨、滑液、玻璃体。
5000-10000个二糖重复单位排列构成。
二糖为N -乙酰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是唯一不含硫酰酸基团的氨基聚糖其糖醛酸的羧基带有大量负电荷,其相斥作用使整个分子伸展膨胀,占据很大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可产生膨压,赋予组织良好的弹性和抗压性。
其表面有大量亲水基团,可结合大量水分子,形成凝胶。
在组织创伤、早期胚胎中尤为丰富,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
胚胎发育早期的空间填充物,用于定形,如心脏形成。
作为关节液的重要成分,有润滑作用。
(2)硫酸软骨素(CS )存在于软骨、角膜、骨、皮肤、动脉。
(3)硫酸皮肤素(DS )存在于皮肤、血管、心、心瓣膜。
(4)硫酸乙酰肝素(HS )存在于肺、动脉、细胞表面。
(5)肝素存在于肺、肝、皮肤、肥大细胞。
(6)硫酸角质素(KS )存在于软骨、角膜、椎间盘。
多糖 纤维蛋白结合作用:胶原和弹性蛋白黏合作用:纤黏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非胶原性黏合蛋白) 纤维网架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凝胶样基质2. 蛋白聚糖(PG)是由氨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白共价形成的高分子复合物,不同于一般糖蛋白。
第十一章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外基质(ECM):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由蛋白和多糖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
不仅对组织细胞起支持、保护、营养作用,而且还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识别、黏着、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糖胺聚糖(AGA):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过去称为黏多糖,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故又称氨基聚糖,另一个糖残基多为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
糖胺聚糖可分为六种: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硫酸皮肤素DS、硫酸乙酰肝素HS、肝素、硫酸角质素KS
蛋白聚糖(PG):是由糖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高分子量复合物,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糖蛋白。
黏多糖累积病: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缺乏降解糖胺聚糖的酶(如糖苷酶或硫酸酯酶)可导致糖胺聚糖或蛋白聚糖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在体内一定部位堆积,造成黏多糖累积病如Hunter综合征。
胶原(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骨架结构,动物体内高度特化的纤维蛋白家族,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遍布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在结缔组织中特别丰富,可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原胶原:典型的胶原分子呈纤维状,是由3条α多肽链盘绕而成的3股螺旋结构,称原胶原。
胶原合成与组装始于内质网,在高尔基体修饰,最后在细胞外组装成胶原纤维①前α链:在糙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上合成,不仅含有内质网信号肽,而且在其N端和C端各含有一段不含Gly-X-Y序列的前肽。
②前胶原:胶原合成过程中带有前肽的3股螺旋胶原分子称为前胶原,其两端的前肽部分保持非螺旋卷曲。
③原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前胶原在前胶原N-蛋白酶和前胶原C-蛋白酶的作用下,分别水解去除两端的前肽,在两端各保留一段非螺旋的端肽区形成原胶原分子。
④胶原原纤维:原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基质中相互呈阶梯式有序排列并发生侧向交联,自组装成胶原原纤维。
⑤胶原纤维:胶原原纤维聚集成束形成胶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