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集体备课手册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1
备课手册 BEI KE SHOU CE学科品德与生活年级二年级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本(本学期共一本)单位赵集小学主备人朱明贤单元教学计划(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爱家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祖国,首先要从爱家乡做起。
“家乡真可爱”单元的设计旨在通过观察、讨论、探究、评价、办展览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可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围绕“爱家乡教育”这一主题,本单元安排了:家乡,我为你骄傲、大眼睛看家想、我心中的家乡三个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设定1、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2、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3、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身边)的名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4、引导学生建构热爱家乡的情感,愿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引导学生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6、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身边)的名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引导学生建构热爱家乡的情感,愿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引导学生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5、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家乡,我为你骄傲”将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景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然风景、名胜古迹都是假象的美,引导他们开展家乡寻美活动。
通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产品的呈现,激活生活在不同地方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开展对家乡物产资产的查、找、摆、说活动,形成以家乡的物产丰富为荣的自豪心理。
一个人的家乡是什么地方,和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都是无法选择的。
一个人的家乡可能没有名山大川,也不是古都名城,祖先没留下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那么,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如何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乡呢?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酌情安排教学活动内容与课时,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丽、家乡的可爱。
备课手册 BEI KE SHOU CE学科语文年级四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本(本学期共本)单位主备人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设定.1 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的能力,继续培养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5、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资源与开发1.多读描写自然的文章。
某学校备课组工作手册某学校备课组工作手册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成立了备课组。
备课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备课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为了保证备课组的高效运转,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手册,以便备课组成员掌握工作规范和方法,提高备课组工作效果。
二、组织结构1.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统筹备课组工作,协调组内事务,提出备课建议,并协助解决备课中遇到的问题。
2.备课组成员:包括各学科的教师,共同负责备课组的工作。
三、工作职责1.备课组组长:(1)组织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制定备课计划,协调备课人员,确保备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与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达学校和教研部门的要求和指示。
(3)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总结教学经验,提出备课建议,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
(4)记录备课组开展的工作情况、备课的经验和问题,撰写备课报告,上交教研部门,为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提供参考。
2.备课组成员:(1)按时参加备课组会议,认真准备备课资料。
(2)积极主动地参与备课讨论,讲述自己的备课心得,提出备课建议。
(3)在备课过程中,查找教材、参考书等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备课方案和备课内容。
(4)协助备课组组长完成备课组的各项工作。
四、工作流程1.明确备课要求:备课组组长根据学校要求,向备课组成员传达备课任务和要求。
2.查找资料:备课组成员根据备课要求,查找与备课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等资料。
3.分析研究:备课组成员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对备课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备课的目标和重点。
4.制定备课方案:备课组成员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制定备课方案,明确备课的步骤和方法。
5.备课讨论:备课组成员按照备课方案,进行备课讨论,交流备课心得,提出备课建议。
6.整理备课资料:备课组成员根据备课讨论的内容,整理备课资料,编写备课教案和教学设计。
7.总结备课经验:备课组组长根据备课讨论的情况,总结备课经验,提出备课报告。
富蕴县吐尔洪乡小学集体备课工作手册教研组教研组长签字:主备人签字:主讲人签字:备课组成员签字:吐尔洪乡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制定吐尔洪乡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1、实效性原则:研究教学理念的把握、教材的理解、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2、全体性原则:人人参与,真诚合作,资源共享;3、研讨性原则:围绕主题,深入研究,积极讨论;4、经常性原则:每两周至少活动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日常性研讨,将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专题式研讨与日常性交流研讨结合起来。
5、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1、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开展每次活动。
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固定的进间、地点进行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2、强化集体备课的研究性。
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研究功能,加强对教学设计实施的研究,不断拓宽教研组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式,使备课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备课中渗透教研,通过教研来促进备课,使每一次备课活动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突出教案设计的实用性。
教案作为备课结果的呈现方式之一,原则上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内容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要重在实用,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应提出教案设计不同的要求。
教案中可以改、涂、勾、画,鼓励教师个性化备课,提倡在教案中(展)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特色。
4、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保证集体备课取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组织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
要营造好学习氛围,鼓励教师把学习渗透在工作中,融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2. 教学年级:3. 教学班级:4. 教师姓名:5. 教学时间:6. 教学进度:7. 教学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本节课中的复杂概念或理论;(2)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5. 作业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知识点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总结实验规律。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2. 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3. 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贴近学生实际?4.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知识点的应用;3.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识点。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X》2. 年级学科:语文3. 教材版本:人教版4. 课时安排:2课时5. 备课教师: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语文工具书,提高查阅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的结构分析与写作手法的学习。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
写作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及其运用。
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深层含义。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随堂练习。
点评练习结果,及时纠正错误。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教学成果。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计划。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是否端正。
评估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以生为本,兴趣引导,实践特色坪山六联小学集体备课手册学科数学备课组三年级2015年9月目录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计划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学期评价集体备课要求1.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将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集体备课计划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师:这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这“里程表”(板书:里程表)集体备课记录备课记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备课效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教师间的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兴趣,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集体备课的含义和意义2.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3. 集体备课的技巧与策略4. 集体备课中的角色分工与协作5. 集体备课的评价与反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技巧与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协调教师间的意见,实现有效沟通与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集体备课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集体备课案例,讨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集体备课中的经验和困惑。
4. 反馈与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提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提前安排好集体备课的场地和时间。
3. 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典型集体备课实例。
教案第一课时:集体备课的含义和意义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集体备课?为什么进行集体备课?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集体备课的含义: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
2. 阐述集体备课的意义:提高备课效率、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集体备课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课时: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集体备课有哪些基本流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确定备课主题、分工合作、个人备课、集体讨论、编写教案、评价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