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 格式:pptx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5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四标段沉降监测方案1 总则1.0.1为统一津秦客专高速铁路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津秦客专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要求。
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线下工程实际变形特征。
1.0.4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物工后沉降。
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1.0.5 沉降变形观测是确定无砟轨道铺设关键时间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0.6 沉降变形观测过程中必须与评估紧密结合,加强动态协调,以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
1.0.7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铁建设[2006]189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7) 有关沉降观测系统的设计文件、图纸;(8) 招标文件及建设单位其它有关技术要求。
1.0.8术语、概念(1) 基准点:设计院所提交的二等水准控制点,一般每2KM布设一个。
(2) 工作基点:当基准点观测条件不满足要求或不方便时,可埋设加密点为工作基点。
(3) 监测点:施工构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点,根据设计图纸布设。
(4) 工后沉降量:当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
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高速铁路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线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线路的不断延伸,对线路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进行全面、准确的沉降变形观测,为工程的日常运维和维护提供数据参考。
二、观测目标1.在各关键节点上设置监测点,全面观测沉降变形情况;2.实时监测线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提供沉降变形数据,为工程的运维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设备1.观测方法:(1)采用连续观测和定期点观测相结合的方式;(2)连续观测通过现场安装的多个测点,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3)定期点观测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和频率进行,采用手动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1)连续观测设备包括自动沉降仪、全站仪等;(2)定期点观测设备包括水平仪、测距仪等。
四、观测方案1.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版高速铁路线路下工程的关键位置,比如桥梁、地下通道等地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监测点。
2.连续观测部分:(1)在各监测点上设置自动沉降仪,通过自动沉降仪实时记录土体的变形情况;(2)自动沉降仪读取的数据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上传至中心监控室,实现远程监测;(3)设立监测预警值,一旦数据超出预警值范围,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定期点观测部分:(1)按照计划和频率,对各监测点进行手动测量;(2)利用水平仪、测距仪等设备,记录土体在不同时间点的沉降变形情况;(3)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变形的趋势和规律,并记录至工程监测数据库。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连续观测数据:(1)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上传至中心监控室;(2)中心监控室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生成沉降变形曲线和图表;(3)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2.定期点观测数据:(1)定期点观测数据由监测人员手动记录,并进行整理与存档;(2)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各监测点的变形报告;(3)根据报告的分析结果,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或加固措施。
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沉降监测技术应用及数据分析一、介绍高速铁路为了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基础变形沉降监测。
基础变形沉降监测是通过监测车辆或传感器等装置采集的数据,对铁路基础的变形及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二、技术应用1.测量技术(1)全站仪测量:使用全站仪对基础进行水平、垂直测量,获取基础的变形和沉降数据。
(2)倾斜仪测量:使用倾斜仪对基础进行倾斜测量,获取基础的倾斜情况。
(3)浮动沉积仪测量:使用浮动沉积仪对土体进行测量,获取土体的沉积情况。
(4)测斜仪测量:使用测斜仪对土体的倾斜进行测量,获取土体的倾斜情况。
2.数据采集根据以上测量技术,通过车辆或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3.数据分析(1)基础变形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对基础进行变形分析,分析基础的水平和垂直变形情况,判断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2)基础沉降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对基础进行沉降分析,分析基础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3)土体沉积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对土体进行沉积分析,分析土体的沉积情况,判断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4)土体倾斜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对土体进行倾斜分析,分析土体的倾斜情况,判断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三、数据分析与修复1.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判断基础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是否超出允许范围,以及土体的沉积和倾斜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2.调整和修复措施(1)调整铁路基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超出允许范围的基础进行调整,修正变形和沉降问题。
(2)修复土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超出允许范围的土体进行修复,保证土体的稳定性。
(3)加固铁路基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基础进行加固,提高铁路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四、总结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沉降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对保证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基础的变形和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保证铁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路基的沉降与变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影响着铁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原因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土-结构相互作用、环境温度变化、施工质量等。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土壤的季节性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路基沉降和变形;地基土-结构相互作用是指地基土与铁路路基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地基土与路基结构之间存在不均匀沉降时,会引起路基的变形;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路基结构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而施工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不规范会导致路基的沉降和变形。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会对铁路运营和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路基的沉降与变形会导致铁路线路的轨面不平整,影响列车的行车平稳性,增加列车的运行阻力,从而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安全。
路基的沉降与变形还会影响铁路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铁路线路的维护成本,降低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铁路线路的事故。
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观测技术来对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行监测。
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通过地下水位监测井、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路基结构的沉降和变形可以通过测斜仪、测振仪、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记录仪等设备进行监测;施工质量可以通过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和地基变形观测等手段进行监测。
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控制方面,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地基土性质、环境温度和施工质量等因素,从而减少路基的沉降和变形;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对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需要定期对路基进行维护和加固工作,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路基沉降与变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对于高速铁路来说,路基沉降与变形不仅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与舒适性,还会对整个铁
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与控制技术进行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
技术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影响因素,包括荷载、地质环境、气
候条件等。
然后,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技术,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
监测手段等。
接着,总结了国内外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包括了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模型建立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目前高速铁路路
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重
点。
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的研究,可以为高速铁路系统的安全运
行与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研究也对铁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提升观测与控制技术的精度与稳定性,
完善模型建立与预测方法,以及研究沉降与变形引起的损害与修复技术。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引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沉降变形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营,需要对其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和评估。
本文将从观测和评估两个方面,介绍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一、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规程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是指对高速铁路沉降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设置应根据高速铁路的设计和建设情况,确定合理的观测位置和数量。
观测点应覆盖高速铁路的主要结构和地质条件,以便全面了解高速铁路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2.观测仪器的选择和安装观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和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
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和观测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二、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评估技术规程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评估是指对高速铁路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以便判断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评估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高速铁路的设计和建设情况,确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评估指标应包括高速铁路的沉降和变形情况,以及对高速铁路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
2.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和评估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的应用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应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和评估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判断。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高速铁路的稳定运行离不开路基的稳定性,而路基的沉降和变形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行观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和变形观测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一、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路基的沉降是指路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铁轨及列车的荷载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路基的高度下降。
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实时监测路基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1.测量设备路基的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测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测量设备有:(1)水准仪:用于测量路基高度的变化,通过在路基上设置水准点,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2)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实时获取路基的位置信息,从而获得沉降量。
(3)测站:在路基上设置测站,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获取路基的实时变形情况。
2.观测方法路基沉降观测可以采用周期观测和连续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1)周期观测:定期使用测量设备进行观测,如每月或每季度观测一次,以了解一段时间内路基的沉降情况。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于路基沉降观测所得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获取路基沉降的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将测量设备所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日期和时间标记。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理、筛选和排序。
(3)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求取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路基的变形是指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情况,包括挠度、扭曲和倾斜等。
路基的变形观测可以及时发现路基的变形情况,为路基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路基的沉降和变形会对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1.检测与监测对于路基的沉降和变形情况,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2.加固与修复对于出现沉降和变形问题的路基,需要进行加固与修复,以恢复其稳定性。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总则.........................................................................................1...一、适用范围...................................................................................1...二、工作依据...................................................................................1... 第二章组织管理.................................................................................2...一、职责分工...................................................................................2...(一)项目经理部 2(二)各工区 2二、工作程序...................................................................................3... 第三章通用要求.................................................................................4...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4..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4.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6..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8.. 第四章专业要求...............................................................................1 1.一、路基工程 .............................................................................. 1..1.(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1)(二)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19)二、桥涵工程.................................................................................20.(一)一般规定 (20)(二)桥涵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20)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21)(四)观测资料要求 (25)(五)观测频次 (26)(六)其他 (28)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 2. 9 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3.1.附件三:附表 .............................................................................. 3..2.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32)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33)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34)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35)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6)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37)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38)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39)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40)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41)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42)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43)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4)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45)附表15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46)附表16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7)附表17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48)附表18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9)附表19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50)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各工区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特制定本方案。
目录1 总则 (1)2 沉降变形测量 (2)3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4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8)5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0)6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21)7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26)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 总则1.1为指导xx铁路xx标管辖内的工程段,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方案。
1.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设计单位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1.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 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6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xx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0)铁道部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与变形是影响铁路线路安全运行和服务寿命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服务寿命,需要对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与变形进行观测和控制。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方法研究,二是路基沉降与变形的控制技术研究。
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方法研究是通过安装观测设备对铁路路基的沉降与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
目前常见的观测设备有灵敏卧砟仪、立体位移传感器、应变计等。
通过这些观测设备可以对路基的沉降分布、变形量和速率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测量。
路基沉降与变形的观测方法研究还包括隧道内部和盾构施工等特殊地质情况下的观测方法。
在隧道内部,可以采用挡土墙变形观测、孔隙水压力监测等方法来监测和测量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盾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支撑应力监测和内外压力监测等方法来监测和测量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路基沉降与变形的控制技术研究是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和维护措施,控制和降低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路基的厚度和加固路基的方式来限制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在维护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期巡视和检测、及时补充和维修等方法来控制和降低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观测控制技术研究对于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服务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路基沉降与变形的准确观测和有效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对于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观测和控制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满足高速铁路线路的发展需求。
高铁线下项目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为指导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离线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了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施工后沉降预测。
,以评估无砟轨道的铺设条件,从而确定无砟轨道铺设的合理时间,保证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离线工程的沉降变形。
评标应综合考虑沿线各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价数据必须通过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获得,必须真实可靠,充分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价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
要加强“零观测”(即初值)的过程控制。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价。
二、工作基础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价技术导则》(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 06]189号);3、《国家一、二级水准仪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 83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导则》(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程》(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导则》(铁建设函[2005]754号);10、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一份;11、铁道部有关规定。
第二章组织管理一、职责分工高铁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一)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价的领导和协调,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