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嵌入式SMTP远程控制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ARM的嵌入式PLC的设计与开发吴国中;王小军【摘要】Embedded PLC is developed for IPC and MCU, and it retain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easy to handle and stability of PLC, but also the function of flexible expansion and cost-effective advanta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il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LC and MCU, and designs a hardware circuit of Embedded PLC by using ARM chip.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re- liable, with great feasibility.%嵌入式PLC是面向IPC和单片机系统开发的,它既保留了PLC的简单易用和稳定性,又具有功能扩展灵活以及性价比高的优点。
本文分析了PLC和单片机的不同特点,利用ARM嵌入式芯片设计出了嵌入式PLC的硬件电路,并通过实践证明了该设计方案合理可靠,具有实际可行性。
【期刊名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4【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嵌入式PLC;ARM芯片;硬件电路;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作者】吴国中;王小军【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军区联勤部,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571.61引言嵌入式PLC正是面向IPC和单片机系统开发的,它保留了PLC(借助梯形图语言)硬件管理和工艺控制分离的优势,结合IPC和单片机提供的更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方法,形成一种新的控制器设计理念。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ARM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基于ARM架构设计的嵌入式计算系统。
ARM架构有着低功耗、高性能和高度可扩展性的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本文将探讨ARM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首先,ARM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硬件设计,包括选择ARM核心的版本和配置,以及外围设备的选择和接口定义。
其次是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最后是系统集成和测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结合,开展系统级的调试和验证。
ARM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1.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ARM嵌入式系统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使得这些设备具有长久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流畅的用户体验。
2.物联网:ARM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家居、智能工业设备等,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3.汽车电子:ARM嵌入式系统在汽车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驱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以及车载通信系统等。
ARM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和高性能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4.工业控制:ARM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监控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和设备的远程监控。
5.医疗设备:ARM嵌入式系统在医疗设备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心率监测、血压监测等医疗设备。
ARM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和高性能可以提供可靠的性能和长久的使用时间。
总的来说,ARM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低功耗、高性能和高度可扩展性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首选。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RM嵌入式系统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各行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a基于ARM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录基于ARM的嵌入式-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1 -目录 ............................................................................... -1 -一、绪论............................................................................ -1 -1.1研究意义-1 -1.2市场需求-1 -1.3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国内外常见方案设计-2 -1.4系统设计目标-3 -1.5技术可行性-4 -二、嵌入式系统介绍................................................................ -5 -2.1嵌入式系统定义-5 -2.2嵌入式系统特点-5 -2.3嵌入式系统的组成-6 -三、视频编解码和网络协议的选择73.1网络传输协议的分析选择73.1.1网络传输协议的分析73.1.2网络协议的选择和设计'123.1.3视频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13 3.2图像压缩算法的分析选择133.2.1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33.2.2系统视频压缩方法的选择.14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154.1监控系统总体方案选择154.2监控系统硬件方案设计164.2.1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164.2.2Flash 的选择184.2.3网卡的选择.184.2.4摄像头的选择184.2.5存储硬盘接口的选择19五、硬件平台设计205.1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架构205.2各模块及接口设计215.2.1存储系统模块及接口设计.215.2.2串口电路设计285.2.3调试接口电路305.2.4USB HOST 接口设计315.2.5监控系统硬件整体方案设计315.3监控系统软件整体方案设计325.3.1软件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325.3.2构建嵌入式软件平台335.3.3BootLoader 移植.345.3.4移植Linux2.6.14 内核.405.3.5CGI 简介.435.3.6监控系统软件方案.44六、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移植456.1网卡驱动移植466.1.1核心板网卡移植.466.1.2主板网卡移植486.2摄像头驱动移植54七、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及实现557.1监控系统功能模块作用及设计557.2Linux下多线程编程技术571.2.1系统视频压缩方法的选择.587.3视频采集模块软件设计597.3.1关于Video4Linux607.3.2多路图像采集的实现647.4视频编码和解码模块设计647.4.1JPEG 标准657.4.2JPEG 解码677.4.3动态图像解码的优化677.4.4获取压缩后每一帧大小677.4.5WEB服务器搭建687.4.6PC上显示模块设计.727.4.7保存视频文件的设计n7.4.8FTP服务器的设计167.4.9系统运行性能77一、绪论1.1研究意义嵌入式是当今最为热门的概念之一,其应用领域也非常之广泛,无论是在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安防,还是个人手持设备,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第I页课程设计说明书基于linux的arm嵌入式系统设计摘要文章在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基础上,指出了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并给出了基于Linux的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方面。
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的形势下,3C合一的趋势已经形成。
其结果必然就是将计算机工业的中心从计算机产品转移到信息产品,从而出现信息电器的概念。
在信息电器的应用开发领域,由于需要的功能不断的增加,嵌入式系统也就将成为软件业的新宠儿。
同时在计算机本身的领域里面,微型化和专业化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同样也需要嵌入式系统的支持。
在另一方面,稳定、可靠的电量远程秒表一直是店里部门和电力运营商迫切解决的问题,而目前电量的远程表大都是基于人工或电力线载波、专用通信网实现,这些方案因各种原因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用电管理的要求。
关键字:嵌入式系统; Linux; 嵌入式操作系统; arm;图形用户接口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m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times and the boar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t is clear that 3C (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sumer)will converge in the near future which will lead the focus of Computer Industry from the compute product to information product.It is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o Appliance,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will be the most favorite thing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field.At the same time,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 itself,the miniatur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computer world.It also wants the support of Embedded System.On the other hand,steady and reliable remote meter for reading electricity is the required urgently for solving problems of electric power department and electric power operation business.At present,remote meter reading of electricity is mainly realized by manpower or power line carrier or special communicating net.These schemes cannot satisfy modern managing requirement for various reasons.Under this background,I take charge of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the data concentrator of second-generation Remote Meter Reading System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my thesis ing 32-bit MCU AT919200 as the core,the data concentrator is based of Embedded Linux Operating System,and has outstanding data management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ability.My thesis work includes the general project design,transplant of Operat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design. Keywords:Remote Meter Reading System,internet communication,UDP,Embedded System,ARM9,Linux目录1 引言 (1)2 嵌入式系统 (1)3 Linux内核的结构 (1)3.1单内核 (1)3.2微内核 (2)4 arm体系介绍 (3)5 嵌入式操作系统 (3)5.1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势 (3)5.2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特点 (4)5.3 Linux系统的底层开发与移植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1 引言近年来,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inux内核的发展特别是加入的对实时任务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了linux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竞争力。
嵌入式系统以其占用资源少、专用性强、功耗低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工业生产、安全监控等领域。
针对人们对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的要求,提出了以Arm-Linux为平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1 智能家居控制器的总体设计Arm-Linux嵌入式系统以其在性能、体积及功耗等方面的优势在智能家居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系统采用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方案,系统分为五层分别为硬件层,系统引导层,系统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
如图1所示应用层在Qtopia图形系统、SQLite 数据库等的支撑下完成了电话报警、照明控制、安防控制、门禁控制以及网络浏览等应用。
2 系统硬件的设计CPU处理器选用Samsung S3C2440A,其主频为400 MHz,资源丰富功能强大。
内存为64M SDRAM,数据总线32bit,时钟频率高达100MHz。
存储器为128 M掉电非易失NANDFLASH。
LCD显示部分为具有4线电阻式触摸屏接口的35英寸真彩色液晶屏。
网卡芯片为DM9000可自适应10/100 M网络,通过RJ45连接头可连接控制器至路由器或者交换机。
智能家居控制模块通过RS485总线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
其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3 软件平台的构建开发环境选取的是虚拟机Vmware6.5+fedora9Linux系统+arm-linux-gcc 4.3.2编译器。
系统与软件的编译采取交叉编译的方式进行。
表1是构建控制系统所需移植开发的一些主要软件。
Uboot是专门针对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的开源bootloader,其任务是初始化处理器及外设硬件资源并引导操作系统。
内核为linux2.6.3 2,这版提供了更多的驱动程序以及API,调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在内核中要添加对帧缓存frambuffer的支持,图形系统需要它的支持。
文件系统使用Yaffs2,以配合2 K每页的大页存储器。
根文件系统选用Busvbox1.13.3,配置编译完之后会生成bin和sbin目录以及linuxrc文件,从而系统就具备了系统以及文件管理的相关命令。
基于ARM的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基于ARM架构设计的一种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灵活性高、性能稳定、功耗低等优点。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基于ARM的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硬件设计方面,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可以选择低功耗、高性能的ARM Cortex-A9或Cortex-A53处理器。
处理器上可以集成多个内核,通过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实时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为了实现机器人的移动功能,还需要配备驱动电机的电机控制器和位置传感器,采用PWM控制技术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在软件开发方面,首先需要开发移动机器人的操作系统。
可以选择基于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Ubuntu的ARM版本或自主开发的实时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可以负责机器人的任务管理和资源调度,提供良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其次,还需要设计适配机器人硬件的驱动程序,包括电机驱动、传感器驱动、通信驱动等。
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将控制指令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或数据信号,并获取传感器的数据反馈。
最后,还需要进行机器人的应用开发,根据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场景,开发相关的算法和控制逻辑,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路径规划、避障等功能。
在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功耗管理、通信接口和外设模块等因素。
功耗管理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使用睡眠模式来降低功耗,还可以采用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的技术,根据系统负载的大小动态调整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和电压。
通信接口方面,可以采用以太网、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的传输。
外设模块可以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通过外设模块可以实现机器人的感知和环境理解能力。
总之,基于ARM的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并考虑功耗管理、通信接口和外设模块等因素。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ARM的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课程: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院(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062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09年7月目录摘要 (II)1 设计目的 (1)2 设计要求 (1)3 设计原理 (2)4 设计内容 (5)4.1系统框图 (5)4.1需求分析 (5)4.3器件选型 (6)4.4 系统原理图 (8)4.5 软件设计 (9)总结与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摘要在电子设备日趋网络化的背景下,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以太网以及TCP/IP协议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网络标准之一,它以高速、可靠、分层以及可扩充性使得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灵活,很多情况下运用以太网和TCP/IP能够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
但是,目前关于嵌入式以太网的设计方案不是很多,在这不多的方案中大多是基于单片机或DSP的。
两者都存在要外扩很多外设的问题,并且前者速度太慢,后者成本又太高,这在一些对设备尺寸要求很小的场合是不行的。
本设计中,采用了基于ARM内核的微处理器S3C44BOX为基础的嵌入式系统与10 MB 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的接口电路实现了网络通信。
本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命令和传送数据,S3C44BOX负责数据的采集和运算处理,通过互联网上任意一台计算机可以配置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接收本系统采集的数据。
关键词:TCP/IP;ARM;S3C44B0X;RTL8019AS1 设计目的目前,以太网协议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网络,如办公局域网、工业控制网络、因特网等场合,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基于以太网的新技术和联网设备不断出现,以太网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网络标准之一。
但是,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目前并不是很多。
其原因除了嵌入式系统本身运行速度较慢、资源较少且不足以实现以太网的各种协议外,更重要是设计以太网的接口及协议相对比较复杂,使人望而却步。
基于ARM的直放站远程监控仪的设计
郑骊
【期刊名称】《中国测试》
【年(卷),期】2009(035)005
【摘要】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直放站的监控分散、实时性差等问题,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ARM微处理器LPC2214与μC/OS-Ⅱ操作系统设计了直放站远程监控仪.系统主要由ARM监控平台和通信模块两大部分组成.根据直放站的远程监控要求,重点讨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通过SP3232E实现RS232本地通信,LAN91C11实现了以太网远程通信的技术实现方法.通过实验测量表明,系统实现了对直放站运行参数的采集、标定与配置等远程监控工作,且数据量大、实时性好、工作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郑骊
【作者单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52;TP277
【相关文献】
1.基于GPRS和ARM的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J], 田茂;王良俊;潘永才
2.基于ARM和μC/ OS-II的直放站监控终端设计 [J], 邓洪川;刘畅远;鲍景富
3.基于ARM的W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监控终端的设计 [J], 吴碧云
4.基于ARM的W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监控终端的设计 [J], 吴碧云
5.基于ARM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李腾;闫菲;于志强;张啸;朱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inux 第章嵌入式VNC远程控制的实现什么是嵌入式VNC远程控制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是一种远程桌面控制协议,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远程控制计算机。
嵌入式VNC远程控制是将VNC协议运行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实现,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嵌入式设备的桌面环境,进行控制和管理。
嵌入式VNC远程控制的优点嵌入式设备通常不具备大屏幕、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接口,使用VNC协议可以将嵌入式设备的桌面环境映射到远程计算机上,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远程控制和管理嵌入式设备,使得嵌入式设备的开发、维护、调试等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方便。
实现嵌入式VNC远程控制的步骤1. 编译安装VNC ServerVNC Server是实现嵌入式VNC远程控制的核心组件,需要先在嵌入式设备上编译并安装VNC Server。
1.首先,在嵌入式设备上安装必要的编译工具及开发环境,如gcc、make、libssl-dev、libssl1.0.0等。
2.下载VNC Server的源代码,并解压缩到指定目录中。
3.进入VNC Server源代码目录,使用以下命令编译并安装VNC Server:./autogen.sh && ./configure --without-x &&make&&sudo make install上述命令将会自动编译并安装VNC Server,安装完成后可以查看相应的安装目录及文件。
2. 配置VNC ServerVNC Server安装完成后,默认的配置文件较为简单,需要进行一些配置才能使其正常运行。
以下是常见的VNC Server配置项:1.设置VNC Server监听的端口号,可以使用默认的5900端口或者其它自定义的端口号。
2.设置VNC Server的密码,用于访问VNC Server的认证。
3.设置VNC Server的分辨率以及颜色深度等显示参数。
基于 ARM 的嵌入式视频通信系统设计苗壮 , 花楠(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摘要 :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广泛应用 , 如何在嵌入式系统中整合 WL AN 宽带通信技术进行视频通信将成为一个热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 WL AN 和 ARM 的嵌入式视频通信系统 , 以 SAMSUN G S3C2410为核心硬件平台 ,SDIO 为接口 ,WindowsCE 为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案 , 包括硬件组成、接口设计、软件流程以及驱动开发。
通过测试分析 , 能实现视频信息的无线传输 , 且结构简单 , 稳定可靠 , 具有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点 , 可广泛应用于仓储、银行、军事设施、家庭、智能小区监控等领域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关键词 :WLAN ; 嵌入式 ;S3C2410;SDIO中图分类号 :TN919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2373X (2008 192045204Embedded Video Communications T erminal Design B ased on ARMMIAO Zhuang , HUA Nan(Xi ′ 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Xi ′ an ,710077Abstract :Alongwith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the Wireless ( WLAN technolo 2gy to carry on video communication in the embedded hot an embedded video communica 2tion system based on WLAN and as the core hardware platform ,SDIO as the interface , Windows CE hardware composition ,interface design ,software flow aswell as actua 2tion the ,it can realize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video inform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 2ple structure cost ,and high performance. There are a broad prospect and market potential to apply it in such fields as warehousing ,bank ,military installation ,family ,intelligent plot monitoring and so on.K eywords :WLAN ;embedded ;S3C2410;SDIO收稿日期 :20082052161引言近年来 , 无线局域网 WL 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普及 , WL AN 标准 IEEE802. 11X 引入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 能提供高达54Mb/s 的数据速率 , 为支持各种多媒体分组业务打下了基础 , 同时无线局域网还可以实现许多新的应用 , 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及生产率不可缺少的方式。
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工程领域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北邮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背景北邮嵌入式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提高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硬件平台本实验使用的硬件平台为北邮嵌入式系统开发板,该开发板集成了ARM Cortex-M3内核的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扩展能力。
2. 软件开发环境本实验使用的软件开发环境包括Keil MDK-ARM集成开发环境和ST-Link调试工具。
Keil MDK-ARM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链,包括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和调试器等,方便学生进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调试工作。
3. 实验任务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任务:(1) 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了解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寄存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编译、烧写和调试。
(3) 编写简单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实现对外设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
(4) 调试和测试嵌入式应用程序,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过程1. 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了解了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寄存器的使用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外设接口和扩展能力,为后续的实验任务做好准备。
2. 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在掌握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开始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首先,我们安装了Keil MDK-ARM集成开发环境,并配置了相应的编译器和调试器。
然后,我们学习了嵌入式软件的编译、烧写和调试方法,掌握了如何将编写的程序烧写到开发板上,并通过调试工具进行程序的调试和测试。
天津工业大学信息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答辩答辩第一小组组长:王金海成员:高华、高强、段晓杰、徐伟秘书:徐伟地点:主楼A501时间:2010年6月21号下午13:3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2号下午13:30(周二)时间:2010年6月23号上午8:00(周三)答辩第二小组组长:唐新宇成员:王豪、李金桐、荣峰、张艳丽秘书:张艳丽地点:主楼A座414时间:2010年6月21号上午8: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1号下午13:30(周一)时间: 2010年6月22号下午13:30(周二)时间:2010年6月23号上午8:00(周三)答辩第三小组组长:郑羽成员:任智华、冯永茂、张诚、周勇秘书:周勇地点:主楼A座417时间:2010年6月21号上午8: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1号下午13:3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2号下午13:30(周二)时间:2010年6月23号上午8:00(周三)答辩第四小组组长:苗长云成员:邢林海、潘崧、夏靖、刘敏秘书:夏靖地点:教六308时间:2010年6月21号上午8: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1号下午14: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2号下午14:00(周二)时间:2010年6月23号上午8:00(周三)答辩第五小组组长:郭翠娟成员:缪竟鸿、王学静、石博雅、武志刚秘书:石博雅地点:主楼A座1102时间:2010年6月21号上午8: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1号下午14:00(周一)时间: 2010年6月22号下午14:00(周二)时间:2010年6月23号上午8:00(周三)答辩第六小组组长:李现国成员:宋培林、李建雄、李杰、黄伟志秘书:李杰地点:主楼A座514时间:2010年6月21号上午8: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1号下午14:00(周一)时间:2010年6月22号下午14:00(周二)时间:2010年6月23号上午8:00(周三)答辩第七小组组长:张隆成员:徐妮妮、郭文平、耿磊秘书:龙帮强地点:教六 511答辩第八小组组长:吴骏成员:王巍、林志贵秘书:徐秀知地点:主A51711答辩第九小组组长:肖志涛成员:吴涛、韩晓军秘书:刘丽杰地点:教六-50812答辩第十小组组长:李鸿强成员:王中伟、李晓云、刘宏伟秘书:张芳地点:主楼A51113答辩第十一小组组长:牛萍娟成员:于莉媛、田海涛、高铁成、张建新秘书:邢海英地点:主楼A40514答辩第十二小组组长:卢克清成员:付贤松、杨广华、曲丹、田会娟秘书:王莎莎地点:主楼A506时间:2010年6月21日上午8:301516。
基于PSTN远程遥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学生姓名:刘洪班级:030422指导老师:付崇芳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现有的通信设备和网络对电器进行远程控制,已形成一种趋势。
目前,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电话来控制家用电器。
这种技术非常方便,因为它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公用电话网络。
本次课程设计了一种以AT89C52单片机和MT8870芯片为核心元器件的远程多路控制器。
当电话接通时,它能通过电话线路来控制各相关电路。
这种系统实用性强且功能多样,可以根据遥控对象的状态查询来完成对其的控制。
鉴于此,它也能广泛地应用于其它场所的各种电气设备的控制。
关键词:PSTN 查询与控制远程控制目录前言--------------------------------------------------01 第一章系统组成与工作---------------------------------------------02 第二章系统要求分析----------------------------------03 2.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03 2.2 系统单元功能模块-----------------------------------------------03 第三章系统的硬件设计--------------------------------------------------------------------04 3.1 振铃检测电路---------------------------------------------------04 3.2 模拟摘挂机电路--------------------------------------------------------06 3.3 语音电路---------------------------------------------------------------08 3.3.1 分段录音-------------------------------------------------------083.3.2 分段放音-------------------------------------------------------10 3.4 双音多频解码电路-----------------------------------------------12 3.5 电器控制电路---------------------------------------------------15 3.6 上拉电路-------------------------------------------------------15 3.7 放大电路---------------------------------------------------------------15 第四章系统的软件设计-------------------------------164.1 系统的总流程图-------------------------------------------------16 4.2 放音部分---------------------------------------------------------------17 4.3 密码检测部分----------------------------------------------------------17 4.4 密码修改部分----------------------------------------------------------18 4.5 控制电器部分----------------------------------------------------------19 4.6振铃计数部分---------------------------------------------------20第五章系统调试与测试---------------------------------------------225.1硬件调试与分析---------------------------------------------------------225.1.1 振铃检测调试----------------------------------------------22 5.1.2 模拟摘挂机电路调试----------------------------------------22 5.1.3 解码电路调试----------------------------------------------22 5.1.4 语音电路调试----------------------------------------------23 5.2软件调试与分析---------------------------------------------------------23 5.2.1 密码检测的调试--------------------------------------------23 5.2.2 双音频信号处理--------------------------------------------23 5.3联机调试与分析---------------------------------------------------------23 第六章总结------------------------------------------------------------256.1 本次设计的特点--------------------------------------------------------25 6.2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25 致谢-----------------------------------------------27参考文献----------------------------------------------28附录 1 PCB版图-------------------------------------292 电路原理总图----------------------------------30前言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编号:GRYL·YF·QR·TS·02-A/00 ○密GDC·TS·02-A/00嵌入式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制时间:20××年9月2日)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目录1.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2背景 (2)1.3定义 (3)1.4参考资料 (4)2.总体设计 (5)2.1需求规定 (5)2.2运行环境 (16)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16)2.4结构 (25)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28)2.6人工处理过程 (30)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0)3.接口设计 (30)3.1用户接口 (30)3.1.1 键盘管理 (31)3.1.2 触控屏管理 (31)3.2外部接口 (32)3.2.1 通讯接口 (32)3.2.2 高压发生装置通讯接口 (32)3.3内部接口 (33)4.运行设计 (33)4.1运行模块组合 (33)4.2运行控制 (33)4.2.1 mAs摄影模式 (37)4.2.2 Time摄影模式 (37)4.2.3 AEC摄影模式 (37)4.2.4 一键胸片1M位运动 (38)4.2.5 一键胸片1M5位运动 (38)4.2.6 一键胸片1M8位运动 (39)4.2.7 一键床片1M位运动 (40)4.2.8运动系统校正 (40)4.2.9 一键位保存界面 (41)4.2.10 老练模式 (43)4.3运行时间 (44)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4)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4)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46)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46)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47)6.1出错信息 (47)6.2补救措施 (50)6.3系统维护设计 (50)1.1编写目的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明确说明系统需求,界定系统实现功能范围,指导系统设计以及编码。
本说明书预期读者为:产品项目经理、项目组开发成员。
基于STM32嵌入式的无线通信远程数据传输控制系统设计史磊
【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卷),期】2022(30)11
【摘要】无线通信远程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对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大量数据传输任务给系统的控制功能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利用STM32嵌入式技术实现无线通信远程数据传输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将STM32芯片以嵌入式的方式安装到数据传输控制器中,改装传输数据处理器,加设时钟发生器;通过系统电路的调整与连接,完成数据传输控制硬件系统的设计;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采集并处理无线通信数据资源,设置远程数据传输控制协议;在协议约束下,根据信道特征合理分配远程传输数据资源,最终从传输速率、传输流量等方面,实现系统的无线通信远程数据传输控制功能;通过系统测试实验得出结论:在优化设计系统的控制下,远程数据传输速率误差、丢包率控制和传输拥塞总时长均低于预设值,且吞吐率高于88%,由此说明优化设计系统的控制功能和运行性能均满足设计与应用要求。
【总页数】6页(P111-115)
【作者】史磊
【作者单位】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
【相关文献】
1.基于STM32的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2.基于STM32的嵌入式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设计
3.基于STM32和2.4G无线通信技术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4.基于STM32和2.4G无线通信技术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5.基于stm32的智能充电桩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终端设计摘要:基于单片机技术的以太网终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本文基于建荣AX2005+PHY的解决方案,实现ARP请求,以及ping命令。
同时,本文详细介绍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和通信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覆盖单片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个知识领域。
关键词:以太网协议;信道编码;TCP/IP协议;单片机;一,概述:随着单片机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提出了对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需求。
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将过去单一独立的嵌入式系统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使得嵌入式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信息化网络的一个部分。
该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设备,信息化家电,智能管理设备,安防监控设备等领域。
嵌入式网络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单片机系统。
2,系统之间存在数据通讯。
在嵌入式网络系统的实现方案中,有基于RS232/RS485总线协议,CAN总线协议,以太网协议,USB总线协议等多种方式。
其中基于以太网协议的实现方案中,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通讯距离远,兼容性好和平台移植方便等多种优势。
该技术广泛应用在以下领域。
1,实验室管理监控系统某生化实验室需要建立一个实时监控系统,检测实验室人员出入,实验结果数据,实验室温度湿度。
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有RS232接口输出打印,可以输出到单片机。
门禁和各种传感器也接入单片机系统。
这时候单片机可以通过以太网把数据提交到实验室的服务器上,服务器通过处理提交的数据,将控制命令通过以太网发给单片机,单片机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2,智能家居系统现代家居系统中,由于需要宽带接入,基本上所有住户都有局域网接入。
在住户内部搭建局域网也很方便。
鉴于以上情况,利用以太网实现智能家居网络能够实现。
住房内的家电和各种设施,可以接入内部以太网实现相互通信,或者与上位机实现通信。
上位机可以被用户远程控制,对居室的家电和设施进行控制,达到对居室的温度,光亮的调节,同时可以利用下位机(单片机)将室内监控系统的状况传到上位机,上位机通过分析可以向主人或者相关部门报告火警或者匪警。
基于ARM的嵌入式SMTP远程控制设计
随着WWW 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IP 网络为基础的Internet 应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将来的Internet 必将实现“利用IP 技术传输控制行为(Action over IP)”。
在工业控制领域怎样实现仪器仪表的远程数据采集,实现异构网络互连及远程监控成为技术的关键。
因此需要一种合理的通讯模式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1]。
在本课题中,通过SMTP协议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嵌入式远程通讯模式。
即在ARM处理器中实现SMTP协议,并通过双绞线连接到Internet上。
在该平台上开发的远程控制设备或仪器仪表实现了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在任意一台上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Internet对其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
该方式对于无人值守的工、民用控制及分布式水、电、气、环境等远程监控有普遍的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项目中选择了基于ARM体系结构的32位微处理器,介绍了模块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基于ARM的硬件结构模型、软件结构、SMTP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并详细分析了ARM系统中嵌入式SMTP软件模块的具体实现和调试过程。
1.系统整体结构
在系统中,将SMTP服务器引入到ARM的平台上实现嵌入式SMTP服务器(Embedded SMTP Server)。
在此软硬件系统基础上开发控制设备及仪表,使传统的测试和控制设备转变为具备了以TCP/IP为底层通信协议,SMTP技术为核心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测试和控制设备。
嵌入式SMTP系统与传统SMTP Server相比,简化了协议结构,将信息采集和信息发布都集成到现场的测控设备中。
由于SMTP是Internet中跨平台的标准通信协议,内嵌于设备的SMTP 服务器可以接收任何标准邮件发送工具发出的E-mail指令和数据。
同时由于SMTP技术的开放性和独立平台特性,大大降低了软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工作量,节省了人员培训费用等,提高了现场测试和控制设备的管理水平。
1.1系统的硬件结构
系统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构成,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着系统的核心软件。
由于ARM处理器技术成熟,市场占有率高,且成本急剧下降。
从工控角度出发,我们选用MOTOROLA基于ARM 内核的MX9328MX1。
该芯片是一款基于ARM9T芯片。
它一方面具有ARM 处理器的低功耗、高性能等优点;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片上资源,非常适合嵌入式产品的开发。
在硬件系统中包含实现SMTP通信功能的微处理器,它可以和前端的应用系统直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现场总线与应用系统相连。
包括:8M 的FLASH 存储器用来存储实时操作系统的系统内核、TCP/IP 协议栈、各种控制程序及其他并行模块;32M的SDRAM存储器供系统运行时使用;以太网接口实现与
Internet/Intranet 连接;现场总线扩展控制模块提供现场一定范围内设备的分布控制;通用IO口控制模块等。
其硬件结构图如图1 所示[2]。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
图1: 嵌入式SMTP远程控制平台硬件结构
考虑到性价比,系统的硬件结构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硬件资源也很有限。
实时操作系统的系统内核、TCP/IP 协议栈、各种应用程序都必须写入到FLASH中并在运行时调入到SDRAM 中运行,这样对软件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系统软件结构
整个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五个部分:①嵌入式操作系统;②虚拟文件系统;
③SMTP引擎;④配置模块;⑤安全模块;⑥控制程序接口模块。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用Linux,作为系统的软件基础,其优异的跨平台移植能力、开放的源代码、配置的灵活性为开发提供了便利。
内置的TCP/IP协议栈可使用户快速的开发出应用层协议的程序。
Linux上的虚拟文件系统在FLASH及SDRAM的基础上建立类似于磁盘的使用环境。
虚拟文件系统使用数据结构存储文件大小、修改时间等信息。
通过虚拟文件系统将系统中所需的控制程序以及配置文本等以文件形式存储于系统芯片上。
SMTP引擎负责响应用户的请求,通过应用程序接口使用户远程控制设备的动作,临界值状态报告及定期向用户报告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