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历史及民族文化
- 格式:xls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亲近传统文化四川的绵阳四川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而绵阳作为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亲近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
在绵阳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机会来亲近传统文化。
首先,绵阳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代表的人类精神财富。
绵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剪纸、青楼文化、川剧、杂技等。
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绵阳的剪纸技艺精湛,其创作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展示出四川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
青楼文化是绵阳的一大特色,绵阳的青楼始建于清代,曾经是戏曲表演和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川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旋律优美、唱腔独特,而绵阳则是川剧的发祥地之一。
杂技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绵阳的杂技表演足以让游客领略到中国古老而奇妙的技艺。
其次,绵阳还有许多古迹和历史文化景点可以让我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绵阳的石刻群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石刻之乡”,这些石刻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信仰。
在观赏石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方式。
另外,绵阳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秦腔楼、朝天门、岷江大桥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见证了绵阳的历史变迁,也是绵阳文化的重要瑰宝。
而在当代,亲近传统文化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绵阳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
例如,绵阳的艺术节是当地的一大盛事,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观众前来参与。
艺术节期间,我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多元和魅力。
此外,绵阳还开设了许多课程和培训班,供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
无论是书法、绘画、茶道还是民间乐器制作,我们都能够通过参与这些课程来亲近传统文化。
绵阳的传统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也是绵阳人民的瑰宝。
绵阳建城已达2200年之久,自上古以来,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名人辈出,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连接中国中央与后方腹地的"蜀道"贯穿全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包括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三国蜀汉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宗教文化、温泉沐浴文化、西羌文化、白马文化、科技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饮食文化、古建筑文化等。
在上古文化中:人文女祖、蚕桑始祖、黄帝元妃嫘祖诞生在绵阳市的盐亭县;羌族祖先大禹、从绵阳的北川走出去,治洪水,建夏朝,于奇山秀水间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说。
汉唐文化:蜀汉"兴也在涪(绵阳)、灭也在涪(绵阳)",刘备、诸葛亮、蒋琬在绵阳境内的遗迹处处可见,刘备刘璋涪城会的遗址--富乐山别有一番风景。
扬雄读书台“西蜀子云亭”傲立西山风景区,是刘禹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所指。
稀世奇珍的汉平阳府君阙后一座独具建筑风格的博物馆,浓缩着绵阳的历史,收藏着科技精品。
郪国故址上的郪江汉崖墓多达一千多座,有道不完的故事,解不完的谜底。
江油是诗仙李白的故里。
那里有邓小平的题名,有江泽民“蜀道曾为太白乡”的诗;有太白纪念馆,有磨针溪、有李白故居陇西院、有李白胞妹李月圆故居粉竹楼、有月圆墓、有李白骑过的石牛,还有1000多座碑刻的太白碑林。
李白故里还有孕育李白山水灵气的窦圌山、观雾山、涪江六峡和匡山风景区;还有赋予李白道家仙气的乾元山和金光洞风景区。
文昌文化: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文昌帝君主管全天下功名、禄位,文昌庙宇遍及全国各地,远至日本、东南亚。
绵阳市梓潼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发祥地,自来称\"文昌帝乡\",为天下文昌祖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查,历史上祭祀文昌庙会已有1060届,全国莘莘学子祈求护佑者络绎不绝,2004年4月28日四川省旅游局、文化局、绵阳市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
宗教文化:绵阳三台县有全国四大道观之一的云台观。
四川绵阳简介四川省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绵阳市总面积12,84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南河、涪城、游仙、安州、江油五个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达到了700多万人。
绵阳市是中国的“机器之城”和“科技新城”,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历史文化绵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古代,绵阳是川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宋代时期,绵阳是川南的重要商业城市,也是宋朝的重要军事据点之一。
明清时期,绵阳市成为了四川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之一。
现在,绵阳市依然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南河古城、涪城古城、游仙古城、安州古城等。
这些古代建筑和文物,是绵阳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经济发展绵阳市是中国的“机器之城”和“科技新城”,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绵阳市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多个领域。
绵阳市的机械制造业是全国最为发达的之一,以军工、航空航天、汽车等为主要产业。
绵阳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十分发达,涉及电子器件、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领域。
绵阳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
近年来,绵阳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双创”和“互联网+”等新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技创新绵阳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科技中心之一,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绵阳市拥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
绵阳市还建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资源。
绵阳市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全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绵阳市还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旅游资源绵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绵阳市的自然景观以岷江、南河、安州河、游仙湖等为主要景点。
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原创版)目录1.绵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2.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3.绵阳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4.绵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5.外地人对绵阳的期望和建议正文绵阳,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绵阳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
首先,绵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众多外地人。
绵阳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是四川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绵阳拥有许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李白故里、王莽山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让本地人引以为豪,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其次,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中,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也是重要方面。
绵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瓦屋山、李白故里、窦圌山等。
这些景区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
此外,绵阳的特色美食也是外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绵阳米粉、梓潼酥饼等美食,都让外地人回味无穷。
再者,外地人对绵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近年来,绵阳市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同时,绵阳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交通设施的完善、城市绿化等方面的提升,都让外地人对绵阳的城市建设赞不绝口。
最后,外地人对绵阳的期望和建议也是值得关注的。
许多外地人希望绵阳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
此外,他们还建议绵阳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综上所述,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的。
他们认为绵阳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旅游资源,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川绵阳红色文化的传承之地四川绵阳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红色文化的摇篮和传承之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中,绵阳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四川绵阳作为红色文化传承之地的重要性和特点。
一、红色历史绵阳自解放初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194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绵阳,正式宣告解放,成立了绵阳市。
在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曾在绵阳驻扎整训,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历史使绵阳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起点。
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足迹绵阳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足迹之一。
1949年12月,毛泽东曾经在绵阳驻扎过一段时间,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后的建设进行了指导。
毛泽东的到来使绵阳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标志。
三、红色精神的传承绵阳一直秉持着红色精神,将其代代传承下去。
不仅在建设和发展中,也在文化和教育中注重红色文化的传递。
绵阳市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遍布全市,使得革命先辈的事迹得以继续传承,激励着新一代的人们。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绵阳作为红色文化传承之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绵阳市各级学校不仅在课堂中注入爱国主义的理念,也经常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进行实地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爱国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
五、红色旅游的热点目的地绵阳以其浓厚的红色文化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各种红色旅游景点如四川绵阳革命烈士陵园、八大山人纪念馆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红色历史和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机会。
六、四川绵阳红色文化的发展绵阳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发展。
为了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绵阳市加大了对相关场馆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力度,更注重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工作。
同时,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研究红色文化。
绵阳的红色文化传承之地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标志,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也激励着人们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川绵阳简介四川绵阳,简称绵阳,是中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东经104°42′-106°56′、北纬30°05′-32°02′之间,东邻重庆市,南接贵州省,西接广元市,北连德阳市和资阳市。
绵阳境内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
绵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汉时期,绵阳是巴郡治所,是交通要道和商业重镇。
唐代,绵阳成为了蜀中的重要军事城市。
宋、元、明、清时期,绵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化、商业和工业中心。
现代绵阳是一座城市新兴、活力充沛的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绵阳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
绵阳市下辖四个区和两个县,总面积12247.38平方公里,总人口752.58万人。
绵阳的GDP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达到了1159.4亿元,人均GDP达到了153,000元。
绵阳市的交通十分便利。
绵阳市中心城区距成都市仅120公里,距重庆市也只有200公里。
绵阳市拥有众多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铁路线路,交通网络十分发达。
绵阳南郊机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航空交通枢纽之一,已开通国内外航线60多条,可直达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绵阳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绵阳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有:仙女山、南山、石象湖、航天科技城、绵阳博物馆、黄河楼等。
绵阳市还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钢铁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绵阳市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
绵阳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如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绵阳市的中小学教育也十分重视,学校数量和师资力量都十分充足。
绵阳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的家乡—绵阳我的家乡——绵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下游地带,是四川省绵阳市辖县级市、市辖区。
绵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13年的夏王朝时期,已有近5000年的文明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绵阳的美景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
以“奇”著称的越王楼,依山傍水,与富乐山、碧水寺相望相守,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越王楼自唐太宗贞观年间建成以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经过几度兴废,现在的越王楼是1991年重建的,楼高99米,共十层,为仿唐建筑,其气势雄浑壮丽,是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绵阳,你还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这里的人们不仅拥有扎实的科学知识,也充满了创新和开拓精神。
同时,绵阳的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越王楼诗会、三国文化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弘扬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
除了文化和历史,绵阳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
作为四川的一部分,绵阳的美食以麻辣、鲜香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绵阳米粉。
绵阳米粉是一种以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小吃,它的汤汁鲜美、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米粉之外,绵阳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梓潼酥饼、梓潼片粉、菜豆花等。
这些美食不仅让人们品尝到了独特的风味,也展示了绵阳人民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底蕴。
在绵阳,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
许多人都选择在周末或者假期去旅游、健身、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活动来放松身心。
同时,绵阳的交通也越来越便捷。
随着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我的家乡古韵悠长的绵阳绵阳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作为我的家乡,我深深被绵阳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下面我将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美食文化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
一、人文历史绵阳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古代的秦汉时期,绵阳曾是巴蜀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
蜀文化的繁荣,使得绵阳成为许多文化名人的发源地,如司马迁、李冰等。
走在绵阳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古建筑的身影,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建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二、自然风光除了丰富的人文历史,绵阳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城市中有着广阔的草原和美丽的湖泊,如绵阳湖、太平湖等。
这些湖泊清澈见底,蓝天白云映衬,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还有许多山脉和自然保护区,如九龙山、阆中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这些地方都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三、美食文化绵阳特色的美食文化也是绵阳的一大亮点。
绵阳火锅是当地最有名的美食之一。
它有着浓厚的川菜风味,口味麻辣鲜香,吃上一口,仿佛整个味蕾都在跳舞。
除了火锅,绵阳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小吃,如酱板面、绵阳豆腐脑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品尝这些美食,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绵阳的饮食文化。
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绵阳也逐渐崭露头角。
现如今,绵阳的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绵阳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现代化的建筑、商业中心的兴起,让绵阳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未来的绵阳将继续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五、人民素质绵阳的人民素质也是令人瞩目的。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友爱互助,乐于助人。
无论你是来自何方,只要来到绵阳,你都会感受到绵阳人民的热情款待。
绵阳人民一直秉承着传统的美德,传递着友善和乐观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的家乡绵阳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美食文化,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绵阳的独特之处让人爱不释手,无论是风景还是人情,都让人流连忘返。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全市面积20 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15。
1万。
绵阳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有着诸多的古名,例如:涪城,绵州。
1913年改绵州为绵阳县,有着“绵山南面之城”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绵阳为专署、行署所在地。
1958年至1983年共辖18县1市,总人口1 200多万,是全国最大的地级行政区。
1976年,划出潼南县,1983年9月,划出德阳、绵竹、中江等县。
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成了现在的绵阳市。
绵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于大多数动物繁衍生息,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人民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绵阳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
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吸引了各类鸟儿千里迢迢来此安家落户。
形成了绵阳的一大奇观,位于高新区永兴镇的“新华生态休闲园”接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数千余只白鹭。
每到清晨和傍晚,白鹭成群在空中盘旋,场面蔚为壮观。
当你走进植被丰富、草深木茂的双宝山时,相信你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所陶醉。
数千只白鹭在树林中或结伴嬉戏,或翻飞穿行,或低头觅食。
“咕咕”“嘎嘎”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好像一部气势恢弘的“春之声”交响乐在此上演,震撼人心,令人心旷神怡。
许多鸟儿见有来客,也不惊慌,人与鸟之间的距离很近。
眼下正是白鹭的繁殖期,在许多低矮的小树、灌木丛上,鸟的巢穴、鸟卵以及雏鹭一窝挨着一窝,比比皆是。
一只只羽毛未丰的小鹭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正练习着飞行。
这里除了白鹭外,还有夜莺、灰鹭、池鹭、斑鸠、喜鹊等品种,尤以白鹭最多。
鹭鸟的粪便如石灰水一样将巢穴下的树干、地面染白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浓浓的鱼腥味。
整个山坡动静相宜,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天然画卷。
绵阳市少数民族概况
绵阳是多民族市,拥有汉、藏、羌、回等(15 )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北部,有平武、北川两个民族县和30多个民族乡,独具民族特色的有西北部虎牙、泗耳藏族,白马藏族(待定)和平武、北川县境内的羌族。
还有不少多个民族杂居的地方。
市境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进入市境的历史悠久,民族生存历史曲折艰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民族团结和睦的幸福生活。
周秦时期,市境西北部属氐羌之地,汉王朝开始在境内建置刚氐道,唐朝吐蕃东进,松潘一带的藏族进入市境西部虎牙、泗耳一带。
南宋未年,宋政府在松平一带设置土司、由汉人掌管权利,东南部的汉人开始大量进入平、松、北三县境内,占居了南坝以上涪江流域谷地。
明代,汉人薛、王、李三姓分别在市境西北设置三处土司公署,管理虎牙、泗耳、白马西藏和北川羌地。
清政府在今北川县内设石泉县、撤销土司,白马、木瓜、白草三番少数民族由石泉县管辖。
习惯上,把现平武境内的白马、木瓜、白草三种番人通称为藏族、他们主要分布在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虎牙、泗耳和平通河流域,有的与汉、羌族杂居在水晶、阔达、大桥、土城、旧堡等乡镇。
把北川县和平武县部分地区的白草番人后裔称为羌族,羌族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保持着通婚和共同的生活习俗。
2000年底统计平武县有羌族34900 余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8.5%,有藏族(含白马人)5000余人,占2.7%,回族1200余人,占0.7%。
北川县境内羌族130000余人,占总人口的45%以上,市境内西北部为主的藏羌等少数民族总人数达164900余人,是绵阳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如今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历史魅力绵阳以德育人传承优秀文化绵阳历史概貌绵阳自古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早在古巴、蜀时期,绵阳市境就属于巴国与蜀国交界处,古代四川(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为巴、蜀二古国。
巴国(人)的活动范围:“东至鱼腹(奉节),西至僰道(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华阳国志》)。
大至包括今嘉陵江、长江与乌江流域三部分,相当于今重庆、南充、阆中、达川、涪陵、万县以至宜宾东和涪江中上游地区,以重庆为中心。
巴人据考证有二支:一为蛇巴,一为虎巴。
蛇巴(以蛇为图腾崇拜)已无法考证其遗踪(四川大学童恩正教授曾写有《古峡迷雾》一科幻小说,写了蛇巴人最后被消灭在山洞的传说,不确,应为融入蜀地,与其他民族通婚而同化了),而虎巴(以虎为图腾崇拜)为今天土家族的先民。
蜀国(人)以成都为中心,活动范围主要在川西、川北、川中和川南部分地区。
“蜀”,《尔雅》释为“桑中虫也”,即“蚕”。
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中的“蚕丛”就是指养蚕的部落。
二古国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据三星堆、金沙遗址看,其文化比较发达。
另据扬雄的《蜀王本纪》,亦有四川古代史记载,大致与此相同。
两国的灭亡:公元前387年(战国时期),蜀开明九世(或十世)取秦南郑(汉中)引起秦惠公震惊,于是利用“金牛”之策,骗蜀王修“金牛道”,打通了入蜀大门。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令司马错伐蜀,利用蜀开明十二世与其弟苴侯不和之机,“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
《华阳国志》,秦趁机出兵伐蜀,其后又灭巴,于是巴、蜀归入中原文化,成为秦国的巴、蜀二郡。
绵阳在此时亦属巴、蜀二郡领地。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所说的故事就是发在梓潼大庙山一带。
所谓“五丁开户”,“迎娶美女”的故事,至使其地留下了“五妇岭”的山名。
而“金牛道”亦成为从成都出发,经绵阳、梓潼、剑阁、广元、汉中等地直达秦地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古道(官道),今成都的金牛区就因地处金牛道上而得名,罗江庞统墓旁还残存古金牛道遗迹,梓潼、剑阁的“翠云廊”更能彰显原始风貌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