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 格式:pptx
- 大小:91.12 MB
- 文档页数:27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1.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守护生命更需要对精神的关注和养护。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活动: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进行排序。
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智慧、美丽、生命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导入课题——《守护生命》。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__自己的身体__。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__负责任__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__安全__意识、__自我保护__意识,提高__安全防范__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__精神风貌__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__精神__。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__物质生活条件__和__外部环境__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__优秀的民族文化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民族精神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爱护身体(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学生:交流、讨论。
提示:看法: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建议: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1~102)思考: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
因此,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如何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对生命的认识,培养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案例:挑选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准备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珍视生命?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典型案例,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
道德修养: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法治观念: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健全人格: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责任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够感受四季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生命是有韧性的,经历了生活的风雨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韧,更有力量。
(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几位同学在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他们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涉及爱护生命、生命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等(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经历哪些方面。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内心的想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等一、爱护身体:探究与分享:小伟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比赛。
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常常半夜悄悄起来看比赛,然后在网上跟球友一起聊天,早上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
一天,在体育课跑步时,小伟突然栽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
针对小伟的情况,一些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AMI""4∙VttIfH.tuτ.U V””一”・--------- U-XX Fn”—一“a,看法: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建议: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自己的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材料:体育课后,同学们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内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守护生命。
2.理解养护精神对民族、对国家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全面理解如何守护生命。
难点:如何养护精神,守住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复习式导入,温故知新:第八课学习内容提问,从第八课过渡到第九课。
第八课中我们探问了生命,我们探讨了生命可不可以永恒这个话题,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我们要敬畏生命。
放图片,公园锻炼的人群、瑜伽高手修行。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的?生命要珍视,所以要守护生命。
(板书课题)【活动】教材第99页情境材料,讨论回答设问问题。
【提示】“蹉来之食”“革命战士”这些有关人物所说的话的含义,“能够消灭我,却不能打败我”是什么意思?可见,人的生命很特别,不仅包含肉体生命,还包含精神生命。
我们守护生命就要既爱护身体又呵护精神。
【活动】教材第100页小伟的故事。
【提问】小伟的做法对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大家说说。
【活动】讨论设问问题。
【小结】小伟的故事告诉我们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教材第100页)爱护身体的正确做法有哪些?(教材第101页“相关链接”)【讨论】你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活动】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还有词说:借酒消愁。
你遇到过挫折吗?播放一些自杀或自残的图片或视频。
这些人都遇到了不如意的事,他们的做法对吗?【活动】有的同学总对学校开展的灾害应急演练不认真对待,演练时总是嘻嘻哈哈地,他们的做法对吗?【小结】爱护身体就要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材第102页) 完成教材第101页“探究与分享”。
播放一些自救成功的视频或图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引导】我们听说过以下一些话:“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守护生命》优教教案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守护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第二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告诉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总之,本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守护生命。
2.发掘生命的力量。
难点:1.守护生命。
2.发掘生命的力量。
学法指导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坚持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教学程序,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而自主学习、学教互动,又主要是指向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扮演角色时使用的道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框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白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法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希望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有所悟有所得。
四、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思辨法、归纳法、
分析法,希望通过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爱惜身体
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生命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
此外,学生可能对保护生命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守护生命》。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探讨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重点:爱护身体难点:养护精神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因为生命包括身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所以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身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正课讲授:环节一:1、如何守护生命?出示学习目标:1、如何守护生命?2、精神发育与物质有什么关系?过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1、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
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大家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吗?请做以下小调查:1、你每天早晨都吃早餐吗?2、你是否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者追剧的经历?3、你是否食用过“三无”食品或者碳酸饮料呢?4、你的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呢?过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出示图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定期做身体检查,远离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等等。
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渡:刚才大家说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甚至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我们来看这位学生的求救信:一封求救信: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
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
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课题:第九课第一节守护生命1、他们身上具备什么精神?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这些精神?(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五)当堂检测( 5分钟)完成生活花瓣(六)小组评价反馈( 2 分钟)评出本节优胜小组。
播放视频相册,强调学校为守护学生生命做出的努力,再次强调本节内容。
(七)布置作业( 1 分钟)练习册第九课第一节测试题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填写花瓣多媒体出示任务,教师解读。
通过发放小爱心来评出本节优胜小组。
播放视频相册,教师解读。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次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再次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守护生命》是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承接第八课《探问生命》,在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可贵之后再掌握一些保护生命的方法。
本节课设计以“守护生命”为主线,以学生学习和生活所面临的“生命事例”为载体进行教学。
整节课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生命”问题。
教学过程中,首先由学生在校活动导入,引出要爱护生命,学生能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然后用假期生活引出健康生活方式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共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涉及到本节重点自救自护的方法时播放相关视频,知识点由学生充分讨论后生成,提高了课堂效率,下一板块中,列举甘冒生命危险去救援他人的事迹,制造一些冲突矛盾让学生思考守护生命除了肉体生命还需养护精神,进而引出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养护精神。
整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种动画和视频贯穿始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一框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守护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守护生命的途径、关注身心健康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2.学会守护生命的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守护生命的途径,关注身心健康。
2.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珍爱生命?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重要知识点总结第1课时守护生命1.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怎样养护精神?(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2)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弘扬民族精神。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1.什么是挫折?生活中的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如何正确认识挫折?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产生的感受和行为也不同。
3.挫折的影响有哪些?(1)【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4.面对挫折,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4)增强生命韧性需要方法。
初中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第1节《守护生命》第一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第1节《守护生命》守护生命【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材分析】(一)课标依据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守护生命”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相关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第一框,包含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层面。
本课意在培养学生提高健康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基本常识,知道守护生命还要养护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停留于身体层面的浅认识中,他们对于如何爱护身体、如何养护精神还没有形成意识。
本课引领学生认识到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爱护身体,养护精神,并且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基本知识。
提升学生生命意识,知道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