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造影剂
- 格式:ppt
- 大小:301.00 KB
- 文档页数:25
CT增强检查如何选择造影剂CT 增强检查所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国内常用是60% 泛影葡胺(Urografin )溶于水后发生电离,渗透压高,反应较常见,有时严重,但价格便宜。
非离子型造影剂是三碘苯甲酸酰胺类结构的衍生物。
我院目前采用的是欧乃派克(Omnipaque ),其分子式 C 19 H 26 I 3 N 3 O 9 ,由于生物安全性高,反应发生率低且轻,所以越来越受到病员及其家属欢迎。
根据文献报道,反应发生率在离子型造影剂为12.66% ,而非离子型仅为3.13% ,重度反应在前者为0.22% ,而后者只为0.04% ,但成本高,价格较贵。
从病人安全考虑,一般病人宜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为佳,属于高危因子的病人则必须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CT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救治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含碘造影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救治和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及护理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在通过相应的处理及护理干预后均未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或并发症。
结论:含碘造影剂在注射时或注射后可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特别是特异性过敏体质的病人发生率更高,医护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和熟悉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积极的救治和护理更为重要。
【关键词】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救治和护理在CT检查中已广泛使用含碘造影剂做增强扫描,以研究靶器官的血流灌注、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对比,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通常CT检查中使用的碘造影剂剂量大,注射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特异性过敏体质的病人发生率更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注射中和注射后医护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正确的救治和护理十分重要。
现将我科2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成功救治和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科行CT增强扫描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26例,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商品名为杨子江药业公司生产的“碘海醇”)者23例,非离子型造影剂(商品名为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安琪格拉芬)者3例。
CT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知多少发表时间:2019-09-04T11:54:27.57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杨杰[导读] 造影剂会对人体有伤害,那么什么是造影剂?它的用途是什么?有什么不良反应?又该如何预防?下面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逐一研究探讨。
岳池川东医院四川省岳池县 638300最近新闻上有这样一篇报道:有一名患者因为做了一个CT检查,差点丢掉了性命。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几天前,这名患者因身体不舒服到医院看病,因为病情确定的需要,医生给患者开了增强CT扫描的项目,而增强CT检查前需要注射造影剂,所以在检查之前医生会特别询问患者是否有什么药物过敏,或者其他过敏史,但病人都说没有过敏史。
但刚开始注射完造影剂准备CT扫描的时候,病人突然恶心、头晕、心跳加快、呼吸也越来越急促,与此同时身上开始浮肿并出现了很多红疹。
于是医生赶紧把病人送到急诊室进行抢救,多亏抢救及时才使病人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在病人脱离危险后询问家属才得知,原来病人早已有碘过敏史,而患者当时以为没有什么大影响,且为了尽快检查才隐瞒病情,险些酿成丢掉性命的大祸。
通过这一问题让我们知道了造影剂会对人体有伤害,那么什么是造影剂?它的用途是什么?有什么不良反应?又该如何预防?下面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逐一研究探讨。
什么是CT造影剂临床上把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和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就称之为造影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普遍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体腔和血管的显示,造影剂种类繁多,目前最常用的是自1924年美国用百分之五十的碘化钠股动脉造影成功后流传下来的含碘制剂,造影剂也随着放射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换代。
CT造影剂的用途是什么CT增强扫描是静脉局部注射较大剂量的含碘造影剂进行检查和扫描的方法,增加正常组织密度与病灶组织密度之间的对比度,使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显示得更加清楚。
对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的准确率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且为医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直观明了的参考价值。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在进行CT增强造影时,造影剂渗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
其中,药物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包括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碘海醇是一种高渗性药物,具有强黏滞性,加之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黏稠度大、渗透压高,进药速度达2-5.5ml/s,易对血管造成冲击力,导致造影剂外渗,从而引起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物理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药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舒缩状态是否相符等。
此外,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先按压,后拔针)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病人的自身条件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如老年病人的皮肤松弛,不易观察早期渗漏;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血管硬化或变细变滑、穿刺不慎易刺破或部分穿透血管;长期放化疗病人,营养状态较差,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注入造影剂后,静脉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肥胖病人及幼儿的血管显露不明显,影响穿刺成功率;躁动病人及幼儿的不配合导致穿刺针的移位而致造影剂外渗。
责任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包括操作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足、操作前未做好解释工作、过早地帮患者留置静脉针等。
此外,病人扫描结束后护士宣教不够、穿刺点压迫的时间不够、穿刺部位的肢体过早的用力等,也可能导致迟缓性渗漏,从而引起肢体肿胀。
最后,穿刺时的心理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
操作者对患者不够认真负责,未能聚精会神,对疑难的患者,穿刺时没有足够耐心,未仔细观察血管的分布与走向,不能心平气和的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患者认识不到强化造影的重要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感,影响患者配合造影的成功。
因此,操作者在进行CT增强造影时,应该注意这些因素,以尽可能避免造影剂渗漏的问题的发生。
在检查前,护士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做增强ct操作方法
增强CT操作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六小时禁食,并且停止使用有关药物和饮食。
2. 定位影像:确定要检查的部位,并使用CT扫描仪进行扫描,以获得准确的图像。
3. 注射造影剂:注射造影剂是增强CT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需要在患者的血管中插入一根导管,再通过导管向患者的血管中注入造影剂。
4. 扫描图像:注射造影剂后,需要进行第二次CT扫描。
此时会获得更明亮、更清晰的图像,使医生更容易发现问题。
5. 数据分析:医生需要分析和解释扫描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或异常。
若需要做手术或治疗,医生需要进一步诊断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总之,增强CT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患者准备,定位影像,注射造影剂,扫描图像和数据分析。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与医生详细沟通以了解所有细节和细节。
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临床分析CT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影像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给予患者注射碘造影剂来提高影像对比度,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
然而,碘造影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肾功能受损、甲状腺功能障碍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分析。
一、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碘造影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发热等症状,中重度过敏反应则包括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
据统计,轻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3-7%,中重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2-0.7%。
2. 肾功能受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另一个常见类型是肾功能受损。
患者在接受碘造影剂注射后,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肌酐和尿酸水平升高等。
这些反应通常在注射后48-72小时内发生,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3. 甲状腺功能障碍碘造影剂还可能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患者在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预防措施1. 预先筛查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医生应预先筛查患者的过敏史、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注射碘造影剂。
2. 控制剂量临床医生在注射碘造影剂时需要控制剂量,在确保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剂量。
在选择碘造影剂时,还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剂量选择。
3. 给予预防措施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CT增强扫描前应提前给予抗组胺药物预防;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高渗溶液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4. 监测患者状态在注射碘造影剂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三、临床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临床上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轻微的过敏反应可以通过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控制。
对于中重度过敏反应,需要立即停止喷射碘造影剂,并引导患者采取体位调整、氧疗等措施,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毒副反应及应急处理措施
反应类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应急处理措施
轻度有全身热感与发痒,充血,少
数红疹,头痛头晕,喷嚏咳嗽,
恶心呕吐等;应使患者安静休息,吸新鲜空气或给氧,并观察发展动态;检查结束后大量饮水;服用抗组织胺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或再次静注地塞米松10mg,以防进一步发展。
中度全身出现寻麻疹样皮疹,眼
睑、面颊、耳部水肿。
胸闷气
急、呼吸困难、发音嘶哑,肢
体抖动等;1)对无高血压,无心脏病,无甲亢患者用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
2)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50mg;
3)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100mg+5%-10%葡萄糖盐水;4)给氧;
5)注意保暖;
6)喉头水肿者加用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支(1mg)做喉头喷雾。
重度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手足厥
冷,呼吸困难,手足肌痉挛,
血压下降,心搏停止,知觉丧
失,小便失禁等。
继续上述方法处理,并立即通知领导、有关专家及急诊科参加抢救处理;2)对血压下降,心跳微弱者用盐酸肾上腺素,阿拉明,新福林,多巴胺等,必要时另开一路静脉点滴5%碳酸氢钠250ml;
3)对喉头水肿严重,窒息,青紫应考虑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科普:CT增强常用造影剂用不用做皮试?近年来, CT增强检查已成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
而做 CT增强检查前,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做个皮试,这个操作有必要吗?用的是什么造影剂?有什么禁忌症?网友所咨询的问题,主要涉及到 CT增强检查的应用,一是“增强”的含义,二是皮试的要求。
CT增强检查常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其均价格昂贵、用药风险较高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报道等。
1.造影剂是什么?造影剂是指用于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特殊物质,以增强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使病变组织或器官显示得更清楚。
通常所说的“CT增强”就是指采用 CT扫描技术,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使人体体内的血管和病变组织显示得更加清楚,从而有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为什么要做皮试?(1)有些患者在使用造影剂之前,需要做皮试。
造影剂是否过敏,与其所含的造影剂种类、过敏原的种类和过敏反应的程度有关。
(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主要有:碘海醇(碘克沙醇)、碘普罗胺/碘海醇混合液(复方碘溶液)和碘普罗胺乳膏(含碘量50%,与碘海醇相比)。
(3)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过敏反应为Ⅰ型过敏反应:接触到造影剂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甚至导致死亡。
(4)医院做皮试是为了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果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
(5)CT增强检查属于高风险检查,有些患者对碘海醇、碘普罗胺等造影剂过敏。
为确保患者安全,一般在患者做 CT增强检查前都会让患者做一个皮试。
3.哪些人不能做增强检查?CT增强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知情同意书,并对造影剂的使用范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等进行详细说明,让患者知情后再选择是否做这项检查。
但是,对于以下人群,医生是不建议进行CT增强检查的。
(1)已知对碘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2)有过敏性休克风险者。
如对碘过敏者,无论年龄大小,即使是1岁以内的孩子也不能做;如果年龄大于60岁,即使是60岁以内的老人也不能做。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如何预防?怎样护理?高压注射进行CT增强检查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病人对造影剂过敏或者造影剂发生渗漏,尽管发生造影剂渗漏的危险比较低,但是如果发生不仅影响病人的检查,引发医患纠纷,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如何预防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该怎样护理?一、造影剂渗漏的原因1、造影剂药理作用造成的渗漏:①渗透压:当造影剂的渗透压比血液的渗透压高出2-5倍的时候,内皮和血就容易发生屏障损害、血管扩张、肾毒性、红细胞被破坏以及心脏产生毒性等。
②水溶性:造影剂与周围液体达到充分混合后,才不会与其他物质合成异物,但是造影剂中含有高度疏水性的碘原子,所以很难达到完全的水溶性。
③电荷:电荷会增强身体的传导性,干扰了电解质平衡与电离环境,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会受到破坏,同时电荷还会加大造影剂的疏水性,进而促进造影剂与蛋白结合。
④粘稠度:注射造影剂后,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减慢血流情况。
⑤化学毒性:造影剂的疏水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产生化学毒素,影响到造影剂的正常功能与作用。
2、病人因素:如果病人的年龄比较大,血管就更易脆,所以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就会增多。
再加上长期化疗后,病人血管弹性差,还有就是小孩的血血管比较细。
3、医务人员造成的:如果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比较差,或者是穿刺的技术水平不佳都可能会发生造影剂渗漏。
4、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缺少沟通,所以进行检查时病人的配合度比较差,也会增加造影剂渗漏的风险。
5、合理选用留置针型号,选择耐高压留置针,型号,20号或者22号二、如何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的渗漏1、要认识到造影剂渗漏的危险:造影剂通常是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的,特别是重度反应与使用剂量有很大关系,如果发生渗漏会造成肉皮与血发生高血容量、肾毒性、红细胞受损以及心脏毒性等。
2、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措施:可使用低量非离子型造影剂,也可在做CT增强扫描前先用抗组织胺药H1受体阻断药,预先用药稳定住心血管系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造成肾脏毒性的药物等。
ct增强的操作流程
CT增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增
强影像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出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下
面将介绍CT增强的操作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患
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至少禁食4-6小时。
患者还需要告知医生自
己的过敏史和药物过敏情况,以免在注射造影剂时出现不良反应。
接着,患者被要求脱掉身上的金属饰品和衣物,穿上医用服装。
然后,患者被请进CT室,躺在检查床上。
医生会将患者固定在床上,以确保在检查过程中不会移动。
接下来,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或手背处插入静脉导管,用于注
射造影剂。
造影剂是一种含有碘的药物,可以提高X射线的吸收率,从而增强影像的对比度。
在注射造影剂之前,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
有过敏史,以确保患者对造影剂没有过敏反应。
注射造影剂后,CT机开始扫描患者的身体部位。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要移动身体。
医生会根据需要调整扫描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最后,医生会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根据影像结果,医
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疾病或损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CT增强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时,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放松和配合,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
希望以上介绍的CT增强操作流程对您有所帮助。
CT检查为何需要使用造影剂当你患有疾病的时候,到医院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基本上都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早期诊断,但是还有很多人对于CT、磁共振扫描时通过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作增强检查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进行造影剂注射?为什么在检查前还要求病人以及家属签字?针对这些问题,病人必须要认识和理解到造影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够提高检查的配合度。
有相关学者说,CT和磁共振检查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其中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
针对一些常见病或者不危急的疾病来说,通过平扫就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但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而且严重的病变,仅仅通过平扫是无法确诊的,所以必须要进行增强扫描,特别是肿瘤疾病。
在给病人注射造影剂之后进行扫描,就是增强扫描,在造影剂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增加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地显示出病变部位的血管情况以及血供情况,对于后续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使用造影剂的意义首先对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有着较高的作用,其次可以有效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而对于已经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增强扫描可以有效提高肿瘤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另外在诊断肿瘤切除手术可能性方面,也有着比较准确的效果,最后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中,通过动态增强扫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病人的腹腔或者颅脑内存在小肿块或者小结节,可以通过动态增强扫描的方式鉴别这种症状是否是血管影或者是具有小肿瘤的淋巴结。
根据临床的相关实验以及研究表明,适合增强扫描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在颅脑方面主要适用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先天变异、颅内感染性病变在胸部方面主要适用于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灶,对病变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可以有效鉴别血管断面以及病变情况,检查血管咨询是否存在病变。
在腹部方面主要适用于局限性脂肪肝,肝癌,肝门癌栓,肝血管瘤,胆总管病变,腹腔肿块以及胰脾占位性病变。
在其他血管性病变以及其他部位病变方面,通过增强扫描也可以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磁共振以及CT增强扫描是无禁忌症的,但是针对脑卒中急性,脑外伤,哮喘,药物过敏,心肺功能不全以及肾衰竭的患者来说,在使用造影剂的时候需要注意。
CT检查为何要用造影剂?增强CT检查是医院非常重要的诊疗技术之一,在做CT检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病人口服或者注射造影剂,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的区分开病变部位和周围健康的组织,大大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但是依然有一些病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在CT检查中使用造影剂。
一、造影剂的种类有哪些?1、口服型造影剂如果病人在做CT检查时,需要检查的胃肠道,那么病人就需要使用口服型造影剂,以此更加清晰的看到病人胃肠道内发生病变的组织。
2、灌注型造影剂在病人做CT检查时,将水溶性碘制剂或者碘油通过导管注入人体内。
如果病人检查的是肠道,那么也可以经过肛门灌注这种造影剂。
3、注射型造影剂在病人做CT检查前,利用导管在病人的动脉内或者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
二、为什么要使用造影剂?1、在做CT检查时使用造影剂,可以准确的检查出一些比较小的病变。
2、造影剂的使用,可以在检查中更加准确的确定病变的性质。
3、如果已经确诊病人得了恶性肿瘤,那么通过造影剂的使用,准确的确定肿瘤分期。
4、如果病人的颅脑内或者腹腔内有小的肿块或者结节,在做CT检查时,使用造影剂,便可以准确的判断是血管影还是淋巴结还是肿瘤。
三、以下病人一定要谨慎使用造影剂1、肾脏功能不健全的病人2、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心肺疾病的病人3、患有糖尿病、肾病的病人4、得了嗜铭细胞瘤的病人5、得了副球蛋白血症和骨髓瘤的病人6、存在酒精中毒症状的病人7、身体状况比较差的病人8、过敏体质的病人也要谨慎使用造影剂做CT检查。
温馨提示:并不是这部分病人就绝对不可以使用造影剂做CT检查,医生会在病人做检查前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权衡造影剂CT检查对病人产生的利与弊,以此确定病人是否需要使用造影剂做CT检查。
四、CT检查造影剂的副作用有哪些?1、如果病人在做CT检查前,注入了碘普罗胺造影剂,那么病人可能会出现水肿这一不良反应。
2、如果病人在做CT检查前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造影剂注射到体内,那么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并且基本都是暂时性的。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临床分析CT(computed tomography)增强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样化的影像信息。
然而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来提高病变的可见性,但是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这些不良反应,成为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必须了解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良反应的类型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
1、过敏反应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大多数是轻度过敏,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
少数是严重过敏反应,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呼吸道痉挛、高血压、心动过速等。
过敏反应发生与病人个体差异、过去的过敏史、碘造影剂的剂量和注射速度等有关。
2、肾脏损伤碘造影剂引起的肾脏损伤是另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碘造影剂能够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导致肾脏缺血,进而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和血浆肌酐水平的上升。
最常见的肾脏损伤类型是造影剂肾病,其症状表现为背痛、蛋白尿、血尿等。
肾脏损伤发生与病人的肾脏功能状况、病人的肾毒性药物使用史、年龄和注射剂量等因素有关。
3、甲状腺损伤碘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之一,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碘下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由此,碘造影剂发生的甲状腺损伤是一种可能的不良反应。
甲状腺损伤症状表现为咽喉不适、呼吸困难、嗓音嘶哑等。
甲状腺损伤发生与病人的甲状腺疾病史、注射剂量等因素有关。
1、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对于有过敏史的病人,应提前咨询医生和护士,告知过敏史情况,并且在注射碘造影剂前进行皮肤试验。
同时,在注射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病人的症状。
2、注射前水化水化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碘造影剂的肾脏毒性。
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病人需要补充充足的液体,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晶体液等方式实现。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肾脏功能不全或其他肾脏疾病病人,在注射前需要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3、注射剂量控制注射剂量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
在注射前需要了解病人的体重和肾脏功能,制定合理的注射剂量。
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剂技术【关键词】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是英国物理学家享斯菲尔德(Hounsfield)发明的,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问世。
CT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和敏感性,是20世纪70年代医学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CT扫描分普通扫描——即平扫(plain scan)和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增强即将造影剂通过静脉引入循环系统,再行扫描。
可使器官与病变的造影剂浓度产生差别,病变显示更清楚。
1 增强扫描原理采用人工组织的方法将对比剂注入人体内并进行CT 扫描检查,称为CT增强扫描,其作用是增强体内必须观察的物体对比度,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升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由于碘浓度差形成浓度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区别,利用血供的情况还可区别良、恶性肿瘤和较小的病灶。
其他如空腔性脏器引入对比剂后可进一步清晰地显示被检查器官的情况。
2 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和维护本院使用的造影剂输注系统为Nemoto kyorindo co.lrd Type A-25即日本:根本杏林堂株式会社生产的高压注射系统A-25。
高压注射器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2.1 打开电源①打开电源箱上的电源开关;②打开注射头上的电源开关,自动显示流速和体积。
2.2 安装注射器—100mL,nemoto一次性注射器①把针筒垂直插入固定凹槽,然后逆转90度放置,刻度线朝上;②按“Reverse”后退键,抽取造影剂,排空气,连接延长管、一次性蝶翼高压注射针头;③流速设定:2.5~3mL/秒即30~40s内将100mL造影剂高压快速输入静脉血管。
2.3 开始注射选择合适静脉血管,消毒,穿刺成功后,绞布固定好针头,调整好速度。
①按“stard-by/start”键,使A-25处于待命状态。
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注意事项及对策造影剂CT增强扫描指的是在病人静脉内注射适量的含碘水溶性的造影剂,并同时进行CI扫描的检查方式,叫做CT造影增强扫描。
CT造影增强扫描能够显著提高器官CT检查的分辨率,准确的诊断各类器官疾病,能够检测出全身各部位的肿瘤,以及全身多数部位炎症以及炎症的范围,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病变等状况。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策。
一、注意事项1.不适合做CT检查人群拥有以下症状的病人一般不适合做增强CT,例如,药物过敏、哮喘、急性脑外伤均不适合做增强CT,因为该类人群机体功能较弱,一般会对造影剂过敏,从而造成肝、肾功能的严重损害,所以这类人群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另外计划生育宝宝的夫妻,在半年内都不宜做CT增强检查。
2.询问病史给病人做CT造影增强扫描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是否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比如,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机能亢进、肺气肿等现象,以上状况必须在检查前仔细询问,询问内容要全面,确保没有任何遗漏。
3.了解病情在检查前,要先和病人建立沟通,缓解病人紧张、畏惧的心理,减少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不良反应,还要了解病人在近段时间是否做过消化道钡剂检查,机体内有无高密度物品,以便能及时处理此类情况。
4.病人位置放置在增强扫描过程中,病人位置设定尤为重要,想要保持检查部位位于扫描野的中央,必须要将矢状面和前后径中心对准各自的定位灯光,然后根据病人的体型以及检查范围大小,选用正确的扫描野进行扫描。
避免选用扫描野不妥当,病人位置放置不恰当等情况的出现,减少增强扫描失真现象,保证CT图像的准确度和精度。
5.观察病人病人进行增强扫描后,需观察20-30分钟,确认病人无任何其它反应,且身体情况基本良好,方可终止静脉通道。
不能立刻终止静脉通道,否则出现不良反应会延误救治。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二、对策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CT室护士在接待病人时,应保持端庄大方的举止,表情较为自然热情,态度尽量和蔼可亲,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让护患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