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
“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
规矩就是规范,上升到最高层面就是国家法律,中间层面就是道德,最低层面因该是做人的一种标准。
作者认为:作为法则来讲,每个教育工作者,只要选择了这项工作或责任,就必须遵守其法则。
作为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和学校校长、教务(政教)主任,持续学习、领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是我们的必修课,提升我们的政治洞察力、政策执行力、决策规范力就是在遵守教育的规矩。
假如在工作中我们敏感性不强、执行力不够、落实水准不高,造成了工作成效低的结果,就说明我们离开了教育的规矩要求,满足不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43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的大规模学校,该校的校长杨军红是教育部2009年遴选的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才,即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第二期的学员,是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养对象,是2009年度天津市十大“最具创新精神校长”之一。
她的独特办学风格令人瞩目,奇招持续,亮点频闪,吸引了市内外众多前来参观考察的教育团队。
一进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教学楼,便会看到墙上醒目地画着三棵别具一格的“校训树”,分别写着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校训: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
“树枝”和“树叶”是校训的具体内容,如“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负责任”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和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高质量”包括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学习质量。
每个方面都分别说明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杨校长说河东区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奠基一生。
办学特色是:习惯教育。
六年的小学生活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受益终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潜能;师生互敬;素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力求找到一套适应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规”和“矩”来和学生一起画出令人满意的“方”和“圆”。
笔者就此总结了四个方面。
教书育人,育人为首中学生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开始逐渐树立的时期,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以便帮助他们平稳地走向生活。
所以,笔者认为必须把如何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位。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关键在于这个“做”字,即如何去做,做一个怎样的人。
做人,至少要诚实、勇敢、有理想。
对正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做到诚实、勇敢、有理想,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工作需做。
学会感恩。
在笔者所带过的班里,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学会感恩他人,要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人给予的关爱和帮助。
这样,学生慢慢学会怎么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
懂得宽容。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是善良的。
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各种小矛盾,让他们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才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越走越难走。
依靠自己。
家长对孩子的“百般关照”,让孩子依赖性很强,遇到困难就想逃避。
当学生把这种不良习惯带入学校,势必会把这种负面影响带到学习中。
因此,当学生遇上困难时,笔者鼓励他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将这种习惯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发现亮点,挖掘潜能有些班主任总喜欢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学生的缺点上,并试图去帮其纠正,长此以往,这只会触发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笔者认为,与其揪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还不如挖掘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
有位学生李某和其他男孩子很不同:他内向、腼腆、孤僻、优柔寡断。
可是他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
在平时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他很细心、观察力敏锐,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成语
【成语名字】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汉语拼音】bùyǐguījǔ,bùchéng fāng yuán
【近义词】: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反义词】:违法乱纪、贪赃枉法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章句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成语解释】规:圆规;矩:曲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造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必须遵章守纪,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成语故事】
《孟子·离娄章句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译为: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现在有些诸侯,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缘故。
所以说,
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好办法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无处不有规矩,规矩像一根线,把生活的轨迹错落有致地联系起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们行为的尺度和原则,给人们划定了生活的范围,是社会秩序畅通运转的基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矩,这些规矩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如果一个人没有规矩,他的行为就会像一盆溢出的池水,令人猜测不透。
一个人要有规矩,才能受人尊重。
当有人见到便道有人排队时,他会受到那个人的礼貌和道歉,这时他们会互相理解,所以有规矩很重要。
社会也有规矩,每一个社会的规矩都是举国民族共同的意识和协调。
规矩是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因子,给了人们安全感,调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上的规矩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都是很常见的。
学校也有规矩,比如说校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如有早读不能迟到、在教室中要有秩序等等。
有这些规矩才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在学校,如果没有规矩,学生的生活将变得一团糟,因为没有规矩就不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每一个成功的组织或团队,也离不开规矩。
规矩是一切活动安排、协调进行的基础,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进而提高效率。
比如在一个运动队里,每个成员都必须按照规矩参加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没有规矩,就没有秩序。
规矩的存在使社会有序而和谐,人们的行为更有礼貌,更有章法。
规矩是一种精神和品质,能使人们更有纪律、自控力和责任心。
有规矩的人不仅懂得遵守规矩,更懂得主动遵守规矩。
他们在遵守规矩的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在生活中,不仅要制定规矩,更要执行规矩。
一个好的规矩是一项宝贵的财富,而一个好的执行能力则是一种精神财富。
任何一个社会、团队或个人都需要遵守规矩,以此来建立规矩的权威和主导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价值在于引导行为,规范社会,促进发展。
我们要明白,遵守规矩不是做好事,而是规矩创造好事。
只有遵守规矩,才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加有秩序,更加和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如果没有规矩,各行其道,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800字左右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规矩不成方圆篇一孟子有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是啊,不管在校内校外,我们都要遵守规矩。
平常我们呆的最多的是校园,在校园里,我们如同小树苗一样,尽情地允吸着知识的甘霖,领悟这人生的道理。
当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如果我们不能遵守校园这个迷你社会上的规则,就有可能受到巨大的伤害。
那虽然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但却让我至今回忆起来都心惊胆战。
那天,我原本心情舒畅,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影拍了拍我左肩。
“嗨”,“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她邀请我道。
“嗯!”我点了点头。
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牵着彼此的手,十分愉悦。
直到一个十字路口,一个30秒的绿灯跳成了让人心烦的红灯。
“哎”,又要等半分钟了!朋友抱怨道。
我紧紧拉住她的手说:“没事,你看还有10秒就是绿灯了!”她急得直跺脚,心急如焚地说:“我们穿吧!我还要买包子呢!”突然,她硬生生地拽开我的手,飞快地奔向马路对面,突然的举动让我拉也拉不住。
“不要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霎时间,一辆正常行驶的小汽车,从对面飞驶过来,我害怕地闭上了双眼。
就在这时,小汽车如同一支弓箭一般从我的朋友身边擦身而过。
我那朋友眨了两下眼,站在行人道上一动不动,仿佛愣住了。
担心的我疾步走来安慰她。
已经哭成泪人的她对我说:“我真该听你的话,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你不知道,我当时的心跳有多块。
”“不止你一个人,我的心也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呢!”我轻声安慰着她。
一个警察叔叔跑过来对我们说:“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作文,不闯红灯。
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啊!红灯短暂,人生漫长。
如果那天,那辆小汽车真的撞上去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一定要认真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去挑战规则的极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并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谚语,它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和原则。
在职场上,规矩和纪律是保持工作秩序和效率的基础。
只有遵守规矩,才能让团队和组织正常运转,才能让目标得以实现。
没有规矩,工作就会乱了套,甚至无法正常进行。
在工作中,遵守规矩首先体现在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定,包括工作时间、考勤制度、行为准则等,员工们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纰漏。
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员工们要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才能保证团队的协作顺利进行,工作目标得以圆满完成。
遵守规矩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团队工作中,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只有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而团队合作的基础就是遵守规矩,尊重他人,做到言行一致。
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遵守规矩的重要体现,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让工作更加顺利进行,避免出现误解和冲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工作中,遵守规矩是每个职场人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遵守规矩,才能让工作有序进行,才能实现个人和团队的价值,才能取得工作的成功。
希望每位职场人士都能珍惜规矩,遵守规矩,做一个守规矩的好员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更多的光彩。
第2篇示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古话早已流传千年,意味着没有规则和制度,一切就会乱成一团,没有秩序可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规矩和秩序的约束。
在工作中,同样也需要遵守规则,否则就无法顺利进行工作。
没有规矩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规则和制度,员工就会随意行事,工作单位就会一片混乱。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就无法得到保障。
大家会互相影响,缺乏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导致整个团队无法合作,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典故小故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句话的本意是没有圆规和矩尺,就无法画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
后来,这句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准则,否则就无法取得成功。
以下是一个关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典故小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鲁班的工匠,他以其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有一天,鲁班接到了一个任务,要制作一扇精美的窗户。
他开始设计窗户的样式和尺寸,并准备好了所需的材料。
然而,当他开始制作窗户时,他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工具来测量和切割木材。
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手和眼睛来测量和切割木材。
虽然他的技艺非常高超,但由于没有使用合适的工具,他最终制作出的窗户并不完美。
鲁班意识到,如果他想要制作出完美的窗户,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于是,他开始学习和研究制作窗户的规则和方法,并制作了一系列工具来帮助他测量和切割木材。
最终,鲁班制作出了一扇非常精美的窗户,这扇窗户不仅外观漂亮,而且结构坚固,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不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释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规矩,就无法制作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
在这里,“规”指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指的是画方形或直线的工具。
比喻人们的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效果。
这句话也常被用来强调遵守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公共领域,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个人的行为合法性。
只有遵守这些规则和秩序,才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证每个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是:没有规矩无法做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同样地,没有规则和秩序也无法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个人的行为合法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的本意是没有圆规和矩尺,就没办法画出圆和方这两种图案。
现在引申过来后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学习工作,都要按他们本身的规矩办理,不能随心所欲。
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在家有家中的规矩,在单位有单位的规矩,我们都应该遵守和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意思是:“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
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这句话本来是来自木匠术语的,但是现在这句话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