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地理学业水平考前题型特训 特训8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湘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799.02 KB
- 文档页数:9
模块检测二人文地理(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6·浙江省新高考猜题卷)蓝莓被誉为“超级水果”,营养丰富,适宜在温带地区种植,蓝莓果酱(用新鲜蓝莓加工而成)是西餐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据此回答1~2题。
1.一般而言,影响蓝莓果酱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2.某大型食品企业开发了一款“蓝莓冰红茶”饮料,主要原料为:水、白砂糖、红茶粉、浓缩蓝莓汁(200 mg/L)和其他果汁(含量≥5%)等。
其生产厂的布局应趋向于(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交通枢纽D.能源基地(2016·浙江省新高考猜题卷)读“京津冀地区地形图”,回答3~4题。
3.限制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B.水源C.地形D.交通4.图中防护林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 )A.降低京津冀沙尘暴威胁B.防治京津冀土壤盐碱化C.净化京津城市地表水质D.预防华北平原沙尘侵袭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下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6.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A.中原城市群B.长株潭城市群C.成渝城市群D.长三角城市群下图是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绘制的“我国民工主要流出和流入空间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从图中信息可推断( )A.中西部各省民工流出量大于流入量B.自然环境是吸引民工流入东部的主因C.人口流入量超一千万的均位于南方D.民工流出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8.江苏省既是民工流出大省,也是流入大省,说明其( )A.人口流出和流入基本均衡B.环境压力大,人地矛盾尖锐C.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D.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双转移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
,
[学生用书P113])
(浙江会考)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A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
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答案:A
3.(浙江会考)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答案:D
(2014年浙江学考)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
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
读表完成4~5题。
现行标准(岁) 调整退休年国家
龄目标(岁)
男女
瑞士65 64
巴西60 55
4.
A.瑞士B.巴西
C.英国D.意大利
答案:B
5.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D
(2014年浙江学考)浙江省于2014年1月17日起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据此完成6~7题。
6.“单独二胎”政策会直接提高人口的()
A.出生率B.死亡率
C.迁移率D.失业率
答案:A
7.该举措对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
B.改变人口合理容量
C.延缓人口老龄化
D.延长人口平均寿命
答案:C。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读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的结婚年龄结构(各年龄段百分比)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自然增长率较高和生育率较高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②自然增长率较高和生育率较高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③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④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文化及宗教不同A.①②C.③④B.②③D.①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前后,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①投资创业,充满商机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⑤环境优美,适宜养老A.①④C.②⑤B.①③D.④⑤3.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A.1950年前后海南的人口迁移,属于自发性迁移B.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的人口迁移皆由气候环境因素所致C.“知青”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D.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大发展下图为“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4.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C.人口迁入率不断上升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5.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C.劳动力就业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D.城市人口占比例过高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C.t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3D.t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7.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8.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示意某国近五十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图甲为“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为“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与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相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205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是()A.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B. 60~79岁人口比重上升C. 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D. 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0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几题。
2.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 ①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①推迟退休年龄 ①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题。
3.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 A . 美国 B . 英国C . 中国D . 非洲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下列各两题。
4.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 . 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 . 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 . 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D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回答以下两题。
5.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①地形 ①水源 ①热量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矿产资源 B . 淡水资源C . 地形地势D . 科技水平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 表示初期,Y 表示末期。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1~3题。
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 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 100地中海气候 2.25 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 301.A.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空间环境的大小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答案:C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答案:D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答案:B下图是我国某年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 B.23%C.13% D.60%答案:B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我国在这一时期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答案:B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6~7题。
6.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答案:C7.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答案:C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中国人口数量明显下降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高速增长阶段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约在2028年以后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中国人口数量明显下降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高速增长阶段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约在2028年以后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 900千米。
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
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3.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 . 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人B . t 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 t 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 . t 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 1时期4.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 . 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 .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 .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5.该国数据显示,最初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 . 出生率下降 B . 出生率上升C . 死亡率下降D . 死亡率上升6.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学业水平考前题型特训特训8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湘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学业水平考前题型特训特训8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学业水平考前题型特训特训8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特训8 人口与环境(2016·9月宁波十校联考)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7%称为人口老龄化.下图为“中国与美国1970~2010年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1.与美国相比,中国( )A.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B.1970年后老龄人口比重增速较慢C.2010年老龄人口较少D.2000年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2.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2016·浙江4月学考)下图为“2008~2030年我国0~14岁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反映我国的人口现状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少年儿童比重下降D.人口平均寿命延长4.为缓解图示人口问题,最合理的有效措施是( )A.严格户籍管理制度B.实行渐进式退休C.摒弃计划生育政策D.禁止人口流出(2017·湖州市阶段性考试)下图为“四国2010年和2050年(预测)每100劳动人口(15~65岁)的家属(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数量统计图”。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第1~3题。
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A.控制人口增长B.人口迁移C.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1题,图中甲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说明该国已进入老年型,出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甲国是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说明甲国是中国。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2题,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出生率不高,老龄人口上升速度快,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进行产业调整,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3题,乙国为印度,人口数量多,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世界大量加工型企业到印度设厂,其突出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1.D2.C3.A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完成第4~5题。
4.该地最有可能是()A.某某市区B.大学C.某某农村D.某某孤儿院5.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最有可能错误的是()A.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解析第4题,图示反映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判断可能是由人口迁出造成的,故选C项。
第5题,注意“户籍人口”不因人口迁移而改变,故A项错误。
答案4.C5.A6.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单元测试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改变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② C.③ D.④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3~4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有的主要缘由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甲乙5.甲、乙两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辽宁、山东 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 D.西藏、内蒙古6.影响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甲省级行政区气候、乙省级行政区地形B.甲省级行政区地形、乙省级行政区水源C.甲省级行政区水源、乙省级行政区地形D.甲省级行政区气候、乙省级行政区植被越来越多的农夫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夫工实现回乡创业。
据此完成7~8题。
7.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缘由有( )①东部地区经济衰退②农夫工具备肯定的创业技术③家乡就业机会增加④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导致地价大幅下跌B.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减轻环境和资源压力D.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是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及预料趋势图。
特训8 人口与环境(2016·9月宁波十校联考)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7%称为人口老龄化。
下图为“中国与美国1970~2010年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美国相比,中国( )A.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B.1970年后老龄人口比重增速较慢C.2010年老龄人口较少D.2000年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2.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2016·浙江4月学考)下图为“2008~2030年我国0~14岁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反映我国的人口现状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少年儿童比重下降D.人口平均寿命延长4.为缓解图示人口问题,最合理的有效措施是( )A.严格户籍管理制度B.实行渐进式退休C.摒弃计划生育政策D.禁止人口流出(2017·湖州市阶段性考试)下图为“四国2010年和2050年(预测)每100劳动人口(15~65岁)的家属(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数量统计图”。
完成5~6题。
5.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由于( )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C.迁入率高D.迁出率高6.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加剧C.人口迁移量增大D.城市化速度加快7.读“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促使( )A.全市总人口减少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D.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2016·9月丽水市高中质量监控)下图为“我国1950年以来人口增长统计资料图”。
2015年10月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完成8~9题。
8.1950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特点是( )A.人口总数趋于减少B.2014年死亡率达历史最低C.逐渐完成向“低—低—低”模式的转变D.2010年与2014年新生人口数量相同9.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有利于( )A.促进乡村城市化B.提高男性人口比重C.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D.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2016·8月宁波市学考)下图为“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图”。
回答10~11题。
10.造成我国目前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居住环境较好,空气清新B.城市人口出生率高,新生儿多C.农村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往城市D.城市退休老人到农村安度晚年11.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应该( )①宣传、鼓励生育二孩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降低我国城市化速度④延长职工退休年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6·9月温州市高中学考)下图为“我国大陆2008~2014年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重变化图”。
完成12~13题。
12.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 )A.比重持续上升B.数量持续下降C.数量2010年达最大D.比重2010年达最大13.受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直接影响的产业是(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C.资源密集型产业D.技术密集型产业(2016·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下图是我国各省市“人口零增长”时间表。
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零增长”出现的省市依次由沿海向内陆扩展B.总体说来,“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时间东部比西部早C.到2026年,南方省区都进入“人口零增长”D.所有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都早于其他省区15.我国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①影响劳动力职业构成②加速第三产业发展③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④优化人口年龄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16·金华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读“我国中部某地区人口结构图”,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增加C.留守儿童较多D.性别比例失调17.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高B.劳动力外迁严重C.农村就业率较高D.工业化进程迅速(2016·杭州市余杭中学、萧山八中、新登中学、昌北中学四校期中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19.④时期,关于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2016·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读“截至2015年7月向欧洲部分国家申请避难的人数”,回答20~21题。
20.英国成为申请避难人数较少的国家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政治C.宗教D.恐怖活动少21.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部分国家的国内政局和移民政策产生一定影响②影响欧洲高科技产业的发展③没有对接纳国的经济产生影响④加剧接纳国的失业现象,对社会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答案答案精析1.D 2.B [第1题,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
据图中信息可知,2000年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线较美国陡,说明其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据图可知,我国于199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比美国晚。
我国1970年以后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线较美国陡,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速度较快。
我国人口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数量不断增加。
第2题,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3.C 4.B [第3题,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
图中显示我国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比重下降,图示不能表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也无法显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更无法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第4题,本题考查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图中反映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劳动人口不足,最合理的有效措施是实行渐进式退休。
] 5.A 6.B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
尼日利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其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是由于出生率高,少年儿童的比例高。
故A项正确。
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
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
故B项正确。
]7.D [图示人口迁移仅限市内迁移,全市总人口没有减少,A错;近郊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B错;远郊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C错;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使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D对。
]8.C 9.C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
由图可知,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逐渐演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所以C对。
我国自然增长率虽然降低了,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仍然较多,故人口总数还是增加的,所以A错。
由图可知,2005年死亡率最低,所以B错。
2010年和2014年人口出生率大致相同,但因为人口基数不同,所以新增加人口数不相同,所以D错。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会上升,少年儿童的比例会上升,这样可以降低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延缓老龄化,所以C对。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不能促进城市化、人口迁移和提高男性人口比重,所以A、B、D错。
]10.C 11.B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的原因。
由图可知,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发达,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
故C项正确。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出生率低、新增人口少、老年人口多造成的,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可以宣传、鼓励生育二胎,提高人口出生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力人口比重。
故B项正确。
]12.D 13.A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由图可知,2010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D项正确;劳动力人口数量不仅受其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还受人口基数的影响,图示时期,我国劳动力人口逐渐增多,A、B项错误;随着总人口不断增多,2010年后虽然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但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加,C项错误。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劳动人口的比重和数量变化,导致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应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项正确;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工资支出在成本中比重较小,受劳动力价格影响较小,B、C、D项错误。
] 14.B 15.D [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及人口增长问题。
由图可知,“人口零增长”最早出现在上海,最晚出现在西藏,但并不呈现依次由沿海向内陆扩展的趋势,故A项错误;总体来说,东部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故B项正确;到2026年,南方省区中湖南、海南、江西、安徽、广西、云南、贵州未进入“人口零增长”,故C项错误;直辖市中重庆出现“人口零增长”晚于其他省区,故D项错误。
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有所增加,能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优化人口年龄结构,④正确;出生率增加,则有关婴幼儿抚育的工作将增加,将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①正确;加速第三产业发展为次要影响;②错误;不能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错误。
]16.C 17.B [第16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问题。
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中20~4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小,20岁以下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大,反映了青壮年人口迁出多,留守儿童较多,故C项正确。
第17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与城市特征。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中20~4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小,说明劳动力外迁严重,农村就业率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进程缓慢,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