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地球概论日食和月食的过程3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7
日食和月食是怎么样发生的日食就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在地球上的某一地方看不到太阳了;月食就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导致月球不能反射太阳的光线,那么日食和月食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希望你会喜欢!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在我国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早就有了记载。
《尚书》上记有,“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指的是约四千年前发生的一次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8至前5世纪的春秋时代,已有日食和月食的预报。
现在的历书上预报着几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日食和月食的情况。
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太阳旋转。
日食和月食就是这两种运动产生的结果。
由于地球和月球是不发光的天体,所以在太阳的照耀下,它们的前后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黑影。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处在一219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地球或月球被黑影遮住,就发生了日食或月食。
如果是月球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这三个天体正好接近于排成一条直线时,那么从地球上看去,月球遮住了太阳,就发生了日食。
月球把太阳全部遮住时叫日全食;只遮住一部分叫日偏食;遮住中间而四周还露出一圈日光时叫日环食。
日全食和日环食前后也能看到日偏食。
如果地球转到月球与太阳中间,这三个天体恰好或接近处于一条直线时,那么月球就走进了地球的黑影里,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发生了月食。
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黑影,叫月全食,只有一部分进入地球黑影,叫月偏食。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
不过,并不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能发生日食和月食。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它们在天空中运行的路线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从地球上看去,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路线所构成的圆圈与月球在一个月中运行的路线所构成的圆圈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圆圈相交有两个交点。
只有当太阳和月球都运行到交点附近时,也就是太阳、地球、月球处在或接近于一条直线上时,才能发生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
两者的形成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日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月亮把太阳光挡住,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只能看见部分太阳。
而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两者的形成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日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月亮把太阳光挡住,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只能看见部分太阳。
而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
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但因地球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日食发生在新月时,也就是农历初一左右。
相反月食发生在每月十五左右的满月时。
这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月全食每13.5个月发生一次,月偏食的情况少些,约22个月一次。
本年度首次日食登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日食指太阳被月亮完全或部分遮盖,从地球上观察到的现象。
当月亮从地球和太阳之间移动时,如果它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和距离都合适,那么月球会完全或部分遮挡太阳,形成日食。
下面就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本年度首次日食登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一、日食和月食(一)日食: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
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但因地球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二)月食:相反月食发生在每月十五左右的满月时。
这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二、日食和月食的原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一)日食原理: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二)月食原理: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三、日月食的观测(一)日食:日食的观测方法有多种,首先直接用肉眼观测是很危险的。
在偏食阶段,你可以用望远镜投影的方法来观看,小孔成象法、在脸盆里放稀释的墨水法也可以观看。
最普通的方法是用熏黑的玻璃,磁盘盘芯,照相底片或焊工的防护玻璃。
(二)月食:当全食发生时,你就可以用肉眼直接观看了。
这时太阳的光亮已降低到满月的程度,月球象个黑盘子挡住了太阳的光球。
唯一可见的是太阳的日冕,一个非常漂亮的太阳外层大气。
对任一年,都会至少发生两次日食,最多发生7次食:五次日食两次月食或四次日食三次月食。
日食是壮观的景象,也是罕见的天文事件。
每个人仅在有限的区域内可见。
从第三个天体看,当一个天体在第二个天体的前面经过时,就会发生日食。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的小知识。
日食的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食既:在初亏发生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开始。
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距离最近。
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同样,月食的过程,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
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
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
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日食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
则会造成失明太阳比月球宽400倍,但离地球也是400倍远。
由于对称的缘故,月球的暗影,也就是落在地球表面的阴影,宽度正好可以遮住整个太阳。
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
然而,也只有在日全食发生时才可能用肉眼观测到模糊的日冕。
日全食只在月球位于近地点时发生,此时月球的本影锥长度较月地之间距离长,本影锥才能扫到地球表面。
由于太阳的实际体积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块非常小的区域见到,因为月亮的本影对太阳来说只是一个小点。
(在全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
最近一次日全食发生于2012年11月13日,下一次的日全食将发生于2015年3月20日日偏食中国史书上称“日有食之,不尽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为观测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区中,观测者会看见一部分的太阳被月球的阴影遮盖,但另一部分仍继续发光。
太阳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据两者中心的视距离远近(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最大直径)来衡量食的大小。
通常日偏食是伴随着其他食相发生,如日全食或日环食或日全环食。
但发生在极区的某些日食会是单纯的日偏食(不伴随其他食相),这是因为月球与黄道面的距离稍远,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最近一次不伴随其他食相的日偏食发生于2011年11月25日,下一次的不伴随其他食相的日偏食将发生于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