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 物质的量(一本)
- 格式:pdf
- 大小:213.98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锂因其重要的用途,被誉为“能源金属”和“推动世界前进的金属”.(1)Li 3N 可由Li 在N 2中燃烧制得.取4.164g 锂在N 2中燃烧,理论上生成Li 3N__g ;因部分金属Li 没有反应,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6.840g ,则固体中Li 3N 的质量是__g (保留三位小数,Li 3N 的式量:34.82)(2)已知:Li 3N+3H 2O→3LiOH+NH 3↑.取17.41g 纯净Li 3N ,加入100g 水,充分搅拌,完全反应后,冷却到20℃,产生的NH 3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L .过滤沉淀、洗涤、晾干,得到LiOH 固体26.56g ,计算20℃时LiOH 的溶解度__.(保留1位小数,LiOH 的式量:23.94)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LiCoO 2,工业上可由碳酸锂与碱式碳酸钴制备.(3)将含0.5molCoCl 2的溶液与含0.5molNa 2CO 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得到碱式碳酸钴沉淀53.50g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43.50g ,经测定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Na +,且Na +有1mol ;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被足量NaOH 溶液完全吸收,使NaOH 溶液增重13.20g ,通过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__,写出制备碱式碳酸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Co 2(OH)2CO 3和Li 2CO 3在空气中保持温度为600~800℃,可制得LiCoO 2,已知: 3Co 2(OH)2CO 3+O 2→2Co 3O 4+3H 2O+3CO 2;4Co 3O 4+6Li 2CO 3+O 2→12LiCoO 2+6CO 2按钴和锂的原子比1:1混合固体,空气过量70%,800℃时充分反应,计算产物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__.(保留三位小数,已知空气组成:N 2体积分数0.79,O 2体积分数0.21)【答案】6.964 6.656 11.2 12.8g 2CoCO 3•3Co (OH )2•H 2O5CoCl 2+5Na 2CO 3+4H 2O=2CoCO 3•3Co (OH )2•H 2O+10NaCl+3CO 2↑ 0.305【解析】【分析】【详解】(1)首先写出锂在氮气中燃烧的方程式:236Li+N 2Li N 点燃,接下来根据4.164g =0.6mol 6.94g/mol算出锂的物质的量,则理论上能生成0.2mol 的氮化锂,这些氮化锂的质量为0.2mol 34.82g/mol=6.964g ⨯;反应前后相差的质量为6.840g-4.164g=2.676g ,这些增加的质量实际上是氮原子的质量,即2.676g =0.191mol 14g/mol的氮原子,根据氮守恒我们知道氮化锂的物质的量也为0.191mol ,这些氮化锂的质量为0.191mol 34.82g/mol=6.656g ⨯;(2)根据17.41g =0.5mol 34.82g/mol先算出氮化锂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不难看出氮化锂和氨气是1:1的,这些氨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 0.5mol=11.2L ⨯;根据化学计量比,0.5mol 的氮化锂理论上能生成1.5mol 的LiOH ,这些LiOH 的质量为1.5mol 23.94g/mol=35.91g ⨯,缺少的那9.35克LiOH 即溶解损失掉的,但是需要注意:溶解度指的是100克溶剂能溶解达到饱和的最大溶质的量,虽然一开始有100克水,但是反应会消耗掉1.5mol 水,这些水的质量为1.5mol 18g/mol=27g ⨯,因此我们算出的9.35克是73克水中能溶解的LiOH 的量,换算一下9.35g S =100g-27g 100g ,解得S 为12.8克;(3)加入硝酸银后的白色沉淀为AgCl ,根据143.5g =1mol 143.5g/mol算出-Cl 的物质的量,因此-Cl 全部留在溶液中,碱式碳酸钴中无-Cl ,+Na 也全部留在溶液中,沉淀中无+Na ,使烧碱溶液增重是因为吸收了2CO ,根据13.2g =0.3mol 44g/mol算出2CO 的物质的量,根据碳守恒,剩下的0.5mol-0.3mol=0.2mol 2-3CO 进入了碱式碳酸钴中,0.5mol 2+Co 全部在碱式碳酸钴中,剩下的负电荷由-OH 来提供,因此-OH 的物质的量为0.6mol 。
2020-2021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 +,则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 。
(2)在标准状况下,4.48 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500 m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1.7 g 氨气所占的体积约为_________L ,与_____mol H 2S 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
(4)7.8 g Na 2X 中含Na + 0.2 mol ,则X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需要0.3 mol•L -1硫酸溶液480 mL 。
①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
②需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 -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 。
③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0.25 0.4 mo•L -1 2.24 0.15 32 g•mol -1 500mL 容量瓶 8.2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解析】【分析】(1)硫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1molNa 2SO 4电离产生2molNa +和1molSO 42-; (2)依据m V n V =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依据n c V =计算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3)依据m V m n==V M结合氨气与硫化氢分子构成计算解答; (4)由钠离子物质的量计算Na 2X 的物质的量,根据mM=n 计算Na 2X 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X 的相对原子质量;(5)①依据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需要的容量瓶;②依据1000c Mw ρ=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③依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解答,注意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稀释产生大量的热。
第6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并能进行有关气体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关系的判断。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为n ,单位是摩尔(mol)。
(3)使用范围:适用于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4)阿伏加德罗常数: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N A ≈6.02×1023 mol -1。
(5)公式:n =N N A 或N =n ·N A 或N A =Nn 。
2.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2 mol H 2O 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 2O 的摩尔质量的2倍( ) 3.1 mol O 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4.12 g 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5.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答案 1.× 2.× 3.× 4.√ 5.×质量、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1.“可燃冰”是由水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结晶化合物。
1.6 g“可燃冰”(CH4·x H2O)的物质的量与6.02×1021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该“可燃冰”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x的值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60 g·mol-182.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
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约为_______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_mol。
答案0.33N A0.26计算判断物质中所含指定微粒数目的技巧弄清楚微粒与所给物质的关系: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子(或特定组合)的物质的量×1个分子(或特定组合)中所含这种原子(电子)的个数。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考情分析】化学计算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化学计算在命题立意、情景创设、设问角度及表达方式上基本保持科学、规范、简洁、灵活的特色,并有所突破、创新。
化学计算主要考查学生知识建构的整体性和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试题整体的计算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性质的理解,突出对思维品质和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选题背景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物质性质、实验操作与化学计算有机融合,突出了化学计算的本质,体现化学学科对计算的要求,更体现对计算综合能力的考查。
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要加强概念间的联系,认识概念间量的关系,把概念定律联系起来,在讲解化学概念的化学涵义的同时要讲解清楚它的数学涵义,以及建立知识点、线与面之间的关系(建构知识的体系结构)。
高考中化学计算常考的计算方法有关系式法和守恒法等。
【考点归纳】1.与化学反应有关的计算(1)解题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
公式法:应用从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总结归纳的一般公式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公式法的优点是思维推理过程有据可循,并能迅速地列出具体解题算式。
公式法在解决有关溶液的计算时应用比较广泛,应用此法必须注重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范围,及公式中各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公式,避免生搬硬套。
关系式法:关系式法也叫比例法,就是根据物质组成、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
用关系式法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利用物料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第1课时 化学入门——化学常用计量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提醒] “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而不是宏观物质。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如:1 mol Fe 、1 mol O 2、1 mol Na +。
[提醒] 物质的量(n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之间的关系:n =NN A。
2.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 -1。
(2)数值: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n )、质量(m )与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为n =m M 。
(4)计算方法①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 =ρ×22.4 L·mol -1。
如: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1.429 g·L -1,则该气体的M =32_g·mol -1。
②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 =ρ1ρ2:M1M 2=D 。
如:某气体对甲烷的相对密度为4,则该气体的M =64_g·mol -1。
③根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 ):M =mn 。
如:0.5 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22 g ,则该气体的M =44_g·mol -1。
④根据一定质量(m )的物质中粒子数目(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M =N A · mN 。
如:45 g乳酸中含乳酸的分子数为3.01×1023,则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_g·mol -1。
[对点训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 (2)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 A (×) (3)1 mol NaCl 和1 mol HCl 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4)1 mol OH -的质量是17 g·mol -1(×)(5)22 g C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6)常温常压下,14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 2.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 ) A .1.5N A 2 mol B .1.5N A 32 g C .3.01×1023 4 molD .N A 64 g解析:选B 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5×3N A =1.5N A ,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4=2 mol ,质量为2 mol ×16 g·mol -1=32 g 。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
主干知识成网络: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用单位体积的溶液里含有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为:c B(2)表达式:c B =nV (n 为溶质B 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V 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3)单位:mol/L 或 mol·L -1。
【易错提醒】(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
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 ;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 ;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 -1。
(2)使用c (B)=n V公式的注意事项①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
a .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
b .特殊物质:如NH 3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 ,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 3作为溶质。
c .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 4·5H 2O ―→CuSO 4, Na 2CO 3·10H 2O ―→Na 2CO 3。
②c =n V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 =mρ计算。
(3)溶液浓度与体积多少无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发生变化。
2、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100g 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最大的克数。
第1讲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真题速递1.(2019·全国Ⅱ卷)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3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答案】B【解析】A. 3He 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He 的中子数为3g3g/molA N ⨯=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C.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 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48g+10g58g/mol×13×N Amol -1 =N A ,D 项正确。
2.(2019·全国Ⅲ卷)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B .c (H +)= c (42H PO -)+2c (4HPO -)+3c (34PO -)+ c (OH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解析】A 项,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1N A ,错误;B 项,表示电荷守恒,正确;C 项,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但c (H +)减小,溶液pH 增大,错误;D 项,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抑制了H 3PO 4的电离,c (H +)减小,溶液酸性减弱,错误。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Ⅰ)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V 51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 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H 3CH 2OH 能与水互溶B .NaClO 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 .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D .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8.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式为C 14H 14O 4B .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 .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 .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9.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10.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 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CH 3COI 是反应中间体B .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 3OH+CO=CH 3CO 2HC .反应过程中Rh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 .存在反应CH 3OH+HI=CH 3I+H 2O1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42He )轰击金属原子W Z X ,得到核素30Z+2Y ,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 W Z X +42He →30Z+2Y +10n其中元素X 、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气体(杂质) 方法 A SO 2(H 2S )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Cl 2(HCl )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N 2(O 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NO (NO 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A .W Z 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B .X 、Y 均可形成三氯化物C .X 的原子半径小于Y 的D .Y 仅有一种含氧酸12.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 −CO 2水介质电池。
2020-2021⾼考化学物质的量(⼤题培优易错难题)含详细答案2020-2021⾼考化学物质的量(⼤题培优易错难题)含详细答案⼀、⾼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配制100mL1.0mol·L-1稀硫酸,现有下列实验仪器备⽤:A.100mL量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请回答:(1)通过计算,需⽤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2)实验时选⽤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使⽤容量瓶时第⼀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②容量瓶使⽤时未⼲燥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补⾄刻度线(4)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恢复⾄室温⑤转移、洗涤⑥定容、摇匀⑦装瓶贴标签。
其中,第⑤步中“洗涤”操作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4 CFGEH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①减少溶质损失,减⼩实验误差【解析】【分析】⑴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进⾏计算。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使⽤容量瓶前要检漏。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溶液体积偏⼩,溶液溶度偏⾼;②容量瓶使⽤时未⼲燥,与结果⽆影响;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补⾄刻度线,溶液体积偏⼤,浓度偏低。
⑷溶质黏在烧杯内壁或玻璃棒上,要洗涤。
【详解】⑴⽤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到18.4 mol·L?1×V= 1.0 mol·L?1×0.1 L,V=0.0054L =5.4mL,因此需⽤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故答案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