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七课《重复的魔力》word说课稿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七课《重复的魔力》word说课稿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七课《重复的魔力》word说课稿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七课《重复的魔力》word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重复的魔力》,本课选自苏教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第7课,属于设

计应用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法学法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教材

众所周知,重复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重复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本课主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欣赏重复产生的秩序美、统一美、规律美,学习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并能用剪贴的方法进行有创意的表现。由于本课是本册设计领域的第一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该领域后面几课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共分为两课时,我主要对第一课时一一完全重复构成的教学进行设计。

说说学情

我觉得,上好一节课,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好学生的脉”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初一的学生对重

复的现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在十三册《物品上的花廊》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对理解重复构成的骨式很有帮助,但学生的想象力正遭遇瓶颈,较难设计出造型美、别具一格的重复作品,还需教师有序的指导。

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变化形式;了解重复构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能利用剪、贴等简单的方法,创造有趣的重复图形。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体验,开拓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A、了解重复构成的变化规律

B、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C、培养学生创造力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难点设定为: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构成的变化方法

挖掘学生创造力。

四、说媒体的使用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直观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和感知重复的魔力,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奶片重复构成作品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五、说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和体验创造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一个关键,我一直思考,如何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 入到课堂中去,于是,对本节课的导入,我首先:

A 、教师唱词,挑动学生的好奇心

我给学生反复唱一段词:辣妹子辣, 天,老师就

是要带你们去认识重复。 ” B 、播放视频,冲击学生视线

接着,播放《千手观音》片段,弓I 导学生说说重复带个我们怎样的魔力,从而引出课题 的魔力》。 【设计意图:教师幽默的演唱,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中;而《牵 手观音》这段舞蹈中肢体语言的不断重复,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重复出现的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 带着对重复的魔力,最直观的感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欣赏感悟

这一环节,我主要想让学生领悟艺术与生活血脉相连的哲理,并为下面创作设计寻找素材。我利用 大量的图片,引导学生:

赏: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找:校园中的重复现象

说: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思:我们找到的重复现象,是否还是自然现象?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渐渐感悟到,生活中的很多重复现象,是人们从自然中寻找规律设计出 来的,引出重复构成的概念。

【设计意图:由自然到生活,由生活到艺术,学生对重复的认识逐层提高,他们会意识到,重复构 成真的很有意思,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很大,从而感悟到艺术与生活血脉相连的哲理。】

3、探究实践

在探究实践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启发

---引导学生自己动起来,找出要素 一一理解要素一一变化要素。

A 、找出要素,理解要素 导入 (感受重复的魔力)

欣赏 (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探究 (重复的要素、变化的形式)

创作 (别具一格的作品)

,学生会忍不住问:老师怎么老是重复这一句。我说:

——《重复

我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出示奶片,让学生画出奶片的排列方式,学生很轻松就画出一个最简单的完全重复构成,并理解什么是单元形和骨格两要素。接着课件出示,在此基础上,稍作变化的重复构成图片,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骨格变化了,单元形的颜色变化了。经过初次的探究,学生明白重复构成的形式是是可以变化的。

B、游戏PK,化解难点

我出示重复队列图片,请学生说出队列的两要素,提问学生:除了图片中的排列形式,你还能设计出怎样的重复队列形式?命题:必须以肢体的变化”为单元形,以队列变化”为骨格,请学生分组站站看,

看哪一组的设计与众不同。学生自由分组,经过交流合作,站出各种各样的重复构成队列,教师迅速画出学生的排列形式,利用实物投影仪,带领学生分析:自己变化了那个要素?如何变?

分析结果:变化骨格、变化单元形的方向、两要素都变化等等。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构成两要素的基础上,放手让全体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探究变化形式, 层层深入,化解难点,学生迸发设计灵感,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大胆创作,尽情发挥

A、教师示范

我出示用剪贴的方法制作的重复构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请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单元形与骨格,

及其变化的形式,再次强化学生对两要素的理解。然后,我边讲边适当演示:(1)设计一个单元形(2)

设计一个骨格(3)确定排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制作的过程。

C、学生合作:

设计一幅有趣的重复图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剪贴的加工手法较为熟悉,所以在示范的过程中我突出两点:精”讲设计思路,让学生知道设计是怎么回事;细”演重要制作过程。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使最好的设计付

诸实施。】

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将多媒体课件中的范画与板书相配合,力求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重复的魔力

重复构成的两要素:单元形和骨格

完全重复构成的变化形式:①变化骨格②变化形的颜色、方向

六、说说评价拓展

A、展品父流

我组织产品交流会,各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意图;互相挑选喜好的作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还可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能力。通过互评,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明白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所在,提高审美水平。】

B、拓展延伸

多媒体播放建国五十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学生畅谈感受:整齐、有气势、感觉很威严,等等。教师总结:这是一种动态的重复美,这种美不仅带给我们威武壮观、震撼人心的气势,更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建国六十国庆即将来临,到时,我们还会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强大军力和国立。

七、总结教法学法

八、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如大家所看所听,在教学中我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我主要采取启发一一

引导”的教学方法,结合创设情境、点拨、提问、示范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在学法的选择上,我运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欣赏、游戏、讨论、合作等方法自己去发现归纳,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切实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主体的这一理念。

苏少版、人美版等版本七年级美术全册多套试题及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苏少版、人美版等版本七年级美术全册多套试题及复习资料

七年级美术期末试卷 一、连线:将作品与作者正确连线(10分) 《格尔尼卡》莫奈(法国) 《拜克托瓦尔山》毕加索(西班牙) 《夜咖啡馆》马列维奇(苏联) 《池塘》凡高(荷兰) 《雨后乡间之晨》塞尚(法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毕家索是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的著名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向日葵》 C、《大卫》 D、《桃花飞雁》 2、橙色是由()两组原色调合而成的。 A、蓝+紫 B、红+黄 C、红+黑 3、中国画又称() A、艺术 B、造型艺术 C、水墨画 D 、绘画 4、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A、董希文 B、罗中立 C、徐悲鸿 5、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属于中国画中的()表现形式 A、工笔画 B、写意画 C、白描画 三、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中国画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墨分五色即 ()、()、()、()、()。 2、色彩的三要素是()、明度、()。 3、透视的一般规律是()。 4、《出水芙蓉图》属于()画 5、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节 三、绘画(35分) 请你用线描画1种生活用品。 七年级美术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不包括() A 叙事 B 说明 C 交流 D 欣赏 2.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 A.鲜艳 B.强烈 C.强对比搭配 D.同类色搭配 3.《捣练图》这幅作品的作者是() A.梵高 B.毕加索 C.张萱 D.周昉 4.《簪花仕女图》是什么朝代的作品()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南北朝 5.立体图像的表达() A.物象的直观感受 B.物象的反向表达 C.物象的主观理解 D.物象的结构分析

苏少版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 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用双钩法线条细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④题款:瘦金体 (3)《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双喜图》 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 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墨葡萄图》 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 (9)《游鱼》 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花卉册》 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1)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 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4)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5)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 (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不同的工具材料能够反映不同的心情(范画:蒙德里安《插在玻璃杯中的白玫瑰》、达?芬奇《花绘练习》 (3)作品欣赏:法国塞尚的水彩画《静物》、美国查尔斯?希勒的水彩画《静物与阴影》、法国爱德华?维亚尔的色粉画《桌子上的花》 第四课《人类的朋友》 (1)描绘动物方法之一:素描 (2)描绘动物方法之二:铅笔淡彩画(丢勒《兔子》) (3)作品欣赏:吴作人的素描《狮》、俄国赛罗夫的素描《马》、法国麦尔松的《犬》、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水墨画《虎》、法国莫奈的素描《牛》、荷兰伦勃朗的素描《猪》、英国亨利?摩尔的素描《羊》 (4)《昆虫记》:作者法国的法布尔,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第五课《耕牛?战马》 (1)牛、马题材在各类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汉代画像砖《攻战图》、唐代浮雕《昭陵六骏》、唐三彩《骑马狩猎佣》 (2)中国画的形式:①工笔画②写意画③兼工带写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第5课当一回蔡伦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一课时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本课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试卷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花鸟 B.鱼虫 C.动物 D.静物 2.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 3.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A.石涛 B.扬州八怪 C.朱耷 D.徐渭 4.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受到了()原始艺术的启发。 A.亚洲 B.拉丁美洲 C.欧洲 D.非洲 5梵高是()画家。 A.美国 B.日本 C.荷兰 D.南非 6.《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的作品,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描绘了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动人故事。 A.石涛 B.张择端 C.顾恺之 D.吴道子 7.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见图1) 是()。 A.中国画 B.油画 C.卡通画 D.版画 8.静物是塞尚最喜欢描绘的对象,塞尚曾表示:静物可以让他长时间冷静的观察研究,以追求他心中永恒的形和坚实的结构,下面的()就是他的代表作。 A.《静物》 B.《向日葵》 C.《芙蓉花》 D.《铜花瓶》 9.“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 A.明徐渭 B.清朱耷 C.宋文同 D.宋赵佶 10.《蟹篓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朱耷 11. 一件优秀的工艺品的设计必须兼顾()。

A.功能性与实用性 B.功能性与审美性 C. 功能性与耐用性 D.实用性与灵活性 12.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称、平衡、对比、()等。 A.写生 B.构图 C.透视 D.律动 13.杰出的画家徐悲鸿把西方的素描、解剖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相结合,()就是最好的典范。 A .《奔马》 B.《虾》 C.《五牛图》 D.《秃鹫》 14.一个单独的形,我们称其为。 A对称 B渐变 C复形 D单形 15.关于人体比例或五官比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庭五眼:发际线-鼻底-下巴为三庭,这三段之间每段的距离大约相等。 B小孩的头部比例较大,站着时一般为三到四个头高。 C一个站着的成年人身高大约等于他七个头长,当他座上时就等于五个头长,蹲着时刚好是三个头长。 D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的1/2以下位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代顾闳中的杰作《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人物画。()2《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3.墨色里有很多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够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情景,这叫做墨分五彩。() 4. 伦勃朗擅长画肖像画。() 5. 重复的类型有对称重复、分解重复、渐变重复。() 6. 红、绿、蓝称为色彩三原色( ) 7. 速写只能用钢笔或铅笔表现。() 8. 色彩三要素是指明度、纯度和色相。() 9. 临摹时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以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一种创作行为,产生的作品就叫变体画。()10.一个站着的成年人身高大约等于他七个头长,当他座上时就等于五个头长,蹲着时刚好是三个头长。() 三、连线题(5×2分) 《麦田上的群鸦》塞尚 《昆虫记》周昉 《水果静物》法布尔 《泼墨仙人图》凡高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试题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考察练习 一、选择题 1.《洛神赋图》是中国画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是东晋画家()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P1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梁楷 2.下列哪一幅画出自《洛神赋图》?()P1 A. B. C. D. 3.唐代画家()所作《》,记录了从汉代至隋代十三位帝王的肖像。P1 A.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顾恺之,《历代帝王图》 D.顾恺之,《步辇图》 4.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杰出的人物画作品,他用长卷记录了大臣韩熙载在家大宴宾客、听乐观舞的场面。观画时是一段段地看,我们甚至可以给每一段起一个名字依次是()。P2 A.观舞、休憩、听乐、清吹、告别 B.清吹、观舞、休憩、听乐、告别 C.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D.清吹、休憩、清吹、听乐、告别 5.下列画面据来自于《韩熙载夜宴图》,哪一幅描绘了观舞的场景?()P2 A. B. C. D. 6.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画的人物形象夸张,甚至有些怪诞,下列哪一幅是他的作 品?P4 ()

A. B. C. D. 7.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免胄图》,是一张表现金戈铁马的()作品。P3 A.白描 B.写意 C.兼工带写 D.工笔 8.大写意人物画的开山鼻祖是南宋的画家()。P4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梁楷 9.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意思是说选马的人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表,而是马的内在精神品质。P5 A.千里马 B.愚公移山 C.九方皋 D.相马 10.董希文的油画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P7 A.女娲补天图 B.九方皋 C.开国大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 11.画家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也可以描绘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下列哪幅画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P1-6 A. B. C. D. 12.苏天赐的《黑衣少女》是一幅()画?P8 A.色粉 B.水彩 C.水粉 D.油画 13.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以下的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逐步的变化。成年人的眼睛位置通常在头部的1/2处。P10 A.1/5 B.1/ 4 C.1/3 D.1/2 14.毕加索的《全家福》是一幅()画?P11 A.色粉 B.水彩 C.水粉 D.油画 15.绘画中人体的比例是以头的长度为单位的。亚洲成人的身体通常是()的高度。P13 A.八个半头 B.八个头 C.七个半头 D.七个头 16.下列关于头与人体的比例,正确的是()。P13 A.头一、肩三、身三头 B.站七、坐五、蹲三半 C.头一、肩三、身四头 D.站七、坐六、蹲三半 17.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午休》是由法国画家()的油画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变体而来的。P14

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考察试卷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花鸟 B.鱼虫 C.动物 D.静物 2.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 3.以下被称之为“黄家富贵”的画家是()。 A.黄胄 B.黄筌 C.徐熙 D.黄庭坚 4.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A.石涛 B.扬州八怪 C.朱耷 D.徐渭 5.下列作品中,()是黄筌的代表作品 A.《芙蓉锦鸡图》 B.《双喜图》 C.《墨葡萄图》 D.《写生珍禽图》 6. 以下被称之为“徐熙野逸”的画家是()。 A.徐熙 B.黄筌 C.文同 D.朱耷 7.中国花鸟画《双喜图》是()的代表作品。 A.赵佶 B.崔白 C.文同 D.朱耷 8.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 A.明徐渭 B.清朱耷 C.宋文同 D.宋赵佶 9.《蟹篓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朱耷 10.下列关于“没骨法”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 B.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画法 C.用单色完成的绘画 D.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11.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用精美的文字、逼真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异的昆虫世界。并著有()一书。 A.《植物记》 B.《昆虫记》 C.《进化论》 D.《动物记》 12. 唐代绘画《五牛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韩干 C.李公麟 D.韩滉 13. 下列关于《五牛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工笔画法,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 B.画家用笔朴实雄健,画出了牛的坚韧筋骨 C.画家笔下牛的皮毛质感逼真,敷色虽淡,却给人厚重之感 D.画家用写意画法,挥毫泼墨表现出牛的神态 14.下列关于适合纹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 B.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 C.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而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D.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纹样 15. 一件优秀的工艺品的设计必须兼顾()。 A.功能性与实用性 B.功能性与审美性 C. 功能性与耐用性 D.实用性与灵活性 16.下列关于单独纹样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 B.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 C.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而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D.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纹样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复习试卷资料讲解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复习试卷

七年级上册美术理论知识测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空1分,共55分) 《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代皇帝(),他自创的字体被称为()体。宋徽宗时代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而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的两位画家,黄筌和徐熙也为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他们两个的画风在后来被称为“黄家()”与“()野逸 ”。 《双喜图》描绘的是发生在()和()两种动物之间一瞬间的事,今天我们可以用相机抓拍,但北宋的画家()却凭借细致的观察和扎实的写实功力,把这一瞬间的气氛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胸有成竹”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宋代画家()画的竹子。 八大山人朱耷的花鸟画是通过描绘动物的()来表示对世界的愤世嫉俗。 明代画家徐渭在他的墨葡萄图中题诗一首: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数买,闲抛闲掷野藤中,来表达自己(),()的感触。

花鸟画家常用勾染,写意的方法来画出植物动物的神态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到后来有人画家干脆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清代画家恽寿平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花鸟之美的,这种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画法被称为()法。 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色完成的画作。 描绘静物的方法有许多种,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结构,加一些()能够增强物品的体积感。 说出3种你从课本中学到的构图。如S型构图,()型构图,()型构图,()型构图。 有些动物的形象在艺术表现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鸽子象征和平,狮子象征(),狐狸象征()。 牛马题材在各类美术作品中都频繁出现,宋代李公麟画的《五马图》中,五匹马的名字分别是:凤头骢(),(),(),()。而《五牛图》被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评价为(),稀世名笔。《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的(),画出了牛的坚韧筋骨和()性情。 花卉图案的变化一般可以通过()变化,丰富变化,和()变化。丰富变化通过添加产生变化使图案更具有装饰趣味,具体方法表现为添加法和组合法。而另外两种变化的具体方法分别是用()法和()法来突出或者减弱某些部分,或者用()法和分解法来改变花卉形态和空间。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材料

苏少版-------七年级(下)美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中国古代画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 2.《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它是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 3.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 4.《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唐代的阎立本,记录了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 舞的场面。 子仪免胄面对回纥大军,以至诚感到回纥首领重新与唐朝和好的历史故事。 12.《女娲补天图》的作者是清代的任伯年,此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13.“海派”是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他们基于民族传统,吸收外来艺术,又采集民间艺术,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心声的作品。 14.《九方皋》的作者是现代的徐悲鸿,该画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15.《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现代的董希文。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1.《儿子》(素描)徐悲鸿 2.《邻居小江》(素描)陈丹青 3.《老房东》(素描)徐明华

4.《黑衣少女》(油画)苏天赐 5.《全家福》(色粉画)毕加索 6.《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徐乐乐 7. 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停,指发迹——眉——鼻底——下颌,这三段距离大体相等。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单位,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8. 成人眼睛在头顶至下颌的1/2处,婴儿眼睛在1/2略下处。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1.《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的作者是德拉科洛瓦(法国)。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与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与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与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与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与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与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与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就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就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就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与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期末考察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花鸟 B.鱼虫 C.动物 D.静物 2.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 3.以下被称之为“黄家富贵”的画家是()。 A.黄胄 B.黄筌 C.徐熙 D.黄庭坚 4.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A.石涛 B.扬州八怪 C.朱耷 D.徐渭 5.下列作品中,()是黄筌的代表作品 A.《芙蓉锦鸡图》 B.《双喜图》 C.《墨葡萄图》 D.《写生珍禽图》

6. 以下被称之为“徐熙野逸”的画家是()。 A.徐熙 B.黄筌 C.文同 D.朱耷 7.中国花鸟画《双喜图》是()的代表作品。 A.赵佶 B.崔白 C.文同 D.朱耷 8.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 A.明徐渭 B.清朱耷 C.宋文同 D.宋赵佶 9.《蟹篓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朱耷 10.下列关于“没骨法”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 B.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画法 C.用单色完成的绘画 D.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11.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用精美的文字、逼真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异的昆虫世界。并著有()一书。 A.《植物记》 B.《昆虫记》 C.《进化论》 D.《动物记》

苏教版七上美术试卷

2015~2016年度七年级美术期终考试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绘画从表现技法上可分为__工笔_______ 和 ____写意________画法。 2、牡丹被人称为__花中之王______。 3、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写生珍禽图>>的作者是_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__赵佶,<<松龄鹤寿图>>的作者是陈之佛。 4、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丰富变化的具体方法有_添加_________和组合____________。 5、素描中的三大面是___亮面暗面灰面,,五大调子是投影反光明暗交界线灰面高光 6、三原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7、连续式纹样中的面状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形式。 8、花中四君子是竹兰梅菊。 9、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10、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意大利达芬奇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BBCAA CAADB 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2、《兔子》的作者是 ( ) A、法国德拉克罗瓦 B德国丢勒 C、西班牙毕加索 D、法国米勒 3、色彩三要素是()。 A.鲜、浊、程度 B.红、黄、蓝 c.明度、纯度、色相D、黄、绿、白 4、<<五牛图>>的作者是() A、韩滉 B、韩干 C 、李春D、李公麟 5、水彩画属于下列哪个画种?() A 、西洋画 B 、中国画 C 、版画D、漫画 6、属于冷色调的颜色是() A、橙 B、红 C、蓝 D、黄 7、下面哪一项是属于透视关系?() A、近大远小 B、近长远短 C、近窄远宽 D、近小远大 8、元代著名书画家()评《五牛图》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A、赵孟頫 B、颜真卿 C、任颐 D、陈洪绶 9、近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A、陈之佛 B、潘天寿 C、齐白石 D、王冕 10、郑板桥曾刻一闲章为“青藤门下走狗”中“青藤”是指()。 A、崔白 B、徐渭 C、马远 D、夏圭 三、对错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根据图案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可分为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2、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唐代兴起,元、明、清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3、水彩画有湿画法和干画法两种。---------()

苏教版七年级上美术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 ④题款:瘦金体 3.工笔画《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工笔画《双喜图》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写意画《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 9.写意画《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写意画《丛竹图》①作者: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11.写意画《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2.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墨虾》 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4.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5.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一般采用三角构图法。摆放时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和小、前和后、多与少、聚与散。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 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不同的工具材料能够反映不同的心情(范画:蒙德里安《插在玻璃杯中的白玫瑰》、达·芬奇《花绘练习》 3.作品欣赏:法国塞尚的水彩画《静物》、美国查尔斯·希勒的水彩画《静物与阴影》、法国爱德华·维亚尔的色粉画《桌子上的花》 第四课《人类的朋友》 1.描绘动物方法之一:素描 2.描绘动物方法之二:铅笔淡彩画(丢勒《兔子》) 作画步骤:(1)用线画出兔子轮廓(2)加一点明暗(3)利用明暗充分描绘(4)用水彩轻轻罩一层3.作品欣赏:吴作人的素描《狮》、俄国赛罗夫的素描《马》、法国麦尔松的《犬》、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水墨画《虎》、法国莫奈的素描《牛》、荷兰伦勃朗的素描《猪》、英国亨利·摩尔的素描《羊》4.《昆虫记》:作者法国的法布尔,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第五课《耕牛·战马》 1.牛、马题材在各类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汉代画像砖《攻战图》、唐代浮雕《昭陵六骏》、唐三彩《骑马狩猎佣》 2.中国画的形式:①工笔画②写意画③兼工带写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 苏教版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第5课当一回蔡伦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认识。 课时建议 l~2课时 1、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放人磁带或课件中);优美的轻音乐,各类相关绘画作品资料;各种不同风景照片资料;收集不同造型的静物。 2教学过程 ①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教师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 ③画完后各小组学生可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自我描述,老师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