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分类及新型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62.24 KB
- 文档页数:8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微生物絮凝剂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
本文主要论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絮凝机理,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应用1 前言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生物絮凝剂是某些微生物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生长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具有安全、高效、易生物降解等特性[1]。
微生物絮凝剂多数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106),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有多聚糖、糖蛋白、糖脂、脂蛋白、DNA、RNA、纤维素等,其中以多聚糖和糖蛋白类物质占绝大多数[2]。
2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1)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
其中霉菌、放线菌和酵母,它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
2) 利用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的絮凝剂,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菌、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酸葡萄糖胶等成分均可以作为絮凝剂。
3)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主要有细菌的荚膜和粘液质,除水分外,其余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的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复合物,其中多糖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絮凝剂[3]。
3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在液体介质中主要通过其电荷性质和高分子特性使胶体脱稳、絮凝沉淀、固液分离。
研究工作者已经提出多种絮凝机理,其中以“桥联作用”机理最为人们所接受。
3.1 “桥联作用”机理该学说认为微生物絮凝剂大分子借助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吸附多个胶体颗粒,在颗粒间产生“架桥”现象,并形成一种网状的三维结构而沉淀下来。
Lee等以吸附等温线和ζ电位测定表明,环圈项圈藻PCC-6720所产生的絮凝剂对膨润土絮凝过程是以“桥联作用”机理为基础的。
电镜照片显示细菌之间有胞外聚合物搭桥相连,正是这些桥使细胞丧失了胶体的稳定性而紧密聚合并在液体中沉淀下来。
3.2 “电性中和”机理胶体粒子的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当带有一定正电荷的链状生物大分子或水解产物靠近胶粒表面时,将会中和胶粒表面的一部分负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从而使胶粒间因发生碰撞而凝聚。
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絮凝的原理和应用摘要:絮凝沉降(或浮上)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是目前水处理技术中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采用水溶液高聚物为絮凝剂来处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工业给水、循环冷却水、民用水时,具有促进水质澄清,加快沉降污泥的过滤速度,减少泥渣数量和滤饼便于处置等优点[1]。
本文介绍了采用絮凝剂絮凝的原理、絮凝剂的分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絮凝剂原理应用共聚物衍生物一、化学絮凝原理絮凝剂的化学絮凝原理是假设粒子以明确的化学结构凝集,并由于彼此的化学反应造成胶质粒子的不稳定状态。
当发生凝结作用时,胶体粒子必失去稳定作用或发生电性中和,不稳定的胶体粒子再互相碰撞而形成较大的颗粒。
当加入絮凝剂时,它会离子化,并与离子表面形成价键。
为克服离子彼此间的排斥力,絮凝剂会由于搅拌及布朗运动而使得粒子间产生碰撞,当粒子逐渐接近时,氢键及范德华力促使粒子结成更大的颗粒。
碰撞一旦开始,粒子便经由不同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开始凝集,较大颗粒粒子从水中分离而沉降[2]。
二、化学絮凝剂的简述在絮凝过程中用到的助剂称为絮凝剂。
絮凝剂有不少品种,其共通特点是能够将溶液中的悬浮微粒聚集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或团块。
化学絮凝剂简述如下。
1.无机絮凝剂1.1无机絮凝剂的分类和性质[3]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大类。
在传统的铝盐和铁盐的基础上发展合成出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新型的水处理剂,它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功效。
这类絮凝剂中存在多羟基络离子,以oh-为架桥形成多核络离子,从而变成了巨大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之所以比其他无机絮凝剂能力高、絮凝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如上所述的络合离子,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通过粘附、架桥和交联作用,从而促使胶体凝聚。
同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和胶体微粒及悬浮物表面的电荷,降低了zeta电位,使胶体粒子由原来的相斥变成相吸,破坏了胶团的稳定性,促使胶体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絮状混凝沉淀,而且沉淀的表面积可达(200~1000)m2/g,极具吸附能力。
水处理药剂中絮凝剂的分类及特点一、絮凝剂的种类有哪些?絮凝剂是能够降低或消除水中分散微粒的沉淀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使分散微粒凝聚、絮凝成聚集体而除去的一类物质。
按照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以及微生物絮凝剂三大类。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最常用的无机、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及其聚合物。
有机絮凝剂按照聚合单体带电集团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等几种,按其来源又可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
1.1、无机絮凝剂硫酸铝的特点有哪些?自19世纪末美国最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并取得专利以来,硫酸铝就以卓越的凝聚沉降性能而被广泛应用。
硫酸铝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絮凝剂,全世界年产硫酸铝约500万吨,其中将近一半用于水处理领域。
市售硫酸铝有固、液两种形态,固态的又按其中不溶物的含量分为精制和粗制两种,我国民间常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固态产品明矶,就是硫酸铝与硫酸钾的复盐,但在工业水及废水处理中应用不多。
硫酸铝适用的PH值范围与原水的硬度有关,处理软水时,适宜PH值为5〜6.处理中硬水时,适宜PH值为6.6〜7.处理高硬水,适宜PH值为7.2〜7.8。
硫酸铝适用的水温范围是20oC~40oC,低于IOOC时混凝效果很差。
硫酸铝的腐蚀性较小、使用方便,但水解反应慢,需要消耗一定的碱量。
1.2、无机絮凝剂三氯化铁的特点有哪些?三氯化铁是另一种常用的无机低分子凝聚剂,产品有固体的黑褐色结晶体,也有较高浓度的液体。
其具有易溶于水,矶花大而重,沉淀性能好,对温度、水质及PH的适应范围宽等优点。
三氯化铁的适用PH值范围是9~1形成的絮体密度大,容易沉淀,低温或高浊度时效果仍很好。
固体三氯化铁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腐蚀性较强,易腐蚀设备,对溶解和投加设备的防腐要求较高,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条件较差。
三氯化铁的作用机理是利用三价铁离子逐级水解生成的各种羟基铁离子来实现对水中杂质颗粒的絮凝,而羟基铁离子的形成需要利用水中大量的羟基,因此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碱,当原水碱度不够时,需要补充石灰等碱源。
污水絮凝剂综述前言:近年来,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使得我国的可用水资源减少,而且在-定程度上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常用水处理中,采用絮凝剂就显得尤为重要絮凝剂的使用可以对水污染进行良好的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一定限度上,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可以良好的进行解决。
絮凝剂应用的诸多优势,使其在常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絮凝剂的分类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无机低分子凝聚剂:铝系和铁系。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
2 絮凝剂简介2.1 无机絮凝剂2.1.1 无机絮凝剂的定义无机絮凝剂有时称无机混凝剂。
由无机组分组成的絮凝剂,絮凝剂主要是增加混凝固体的碰撞,使其水解产物附聚、架桥絮凝形成可沉降的或可过滤的絮凝物。
2.1.2 无机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在一定的PH值环境体系中,絮凝剂形成中和胶体,中和胶体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后产生的表面电荷,克服了胶体和悬浮物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从而使颗粒脱稳产生凝聚,达到净化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2.2.3 无机絮凝剂的发展历程絮凝作为废水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简便的水处理技术。
絮凝达到高效能的关键在于投加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由于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存在毒性及价格昂贵等原因,其在国内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以其高效、适应性强、无毒、价廉的特点,在各种污水和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泛使用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复合型三大类。
传统铝盐、铁盐类絮凝剂使用历史悠久,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60年代后期逐渐被迅速发展起来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比原有传统药剂有更好的絮凝效果而相应价格较低。
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
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它们常常被用于水处理。
(一)无机混凝剂1.低分子无机混凝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简单无机型絮凝剂是铁系、铝系金属盐。
主要有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铝。
三氯化铁(Fe:常用的是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0)形成的矾花沉淀性好,处理低温水或低浊度水效果比铝盐好,适宜pH值范围较宽,但处理后水的色度比铝系的高,有腐蚀性。
硫酸亚铁(FeS04•H20)离解出的Fe2+只能生成最简单的单核络合物,不如二价铁盐那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
硫酸铝(Al2(S04)3)是废水处理中使用最多的絮凝剂,使用便利,絮凝效果好,当水温低时水解困难,形成的絮体较松散,它的有效pH值范围较窄。
明矶(Al2(S04)3•K2S04.24H20)的作用机理与硫酸铝同[14]。
2.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离分子絮凝剂混凝效果高、价格低,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
我国此类絮凝剂的开发成绩显著。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有阳离子型,如聚合氯化铝(PACL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聚亚铁和阴离子型,如聚合硅酸。
聚合氯化铝(PAC):对各种废水都可以达到好的絮凝效果,能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pH在5-9之间),且处理后水的pH 值和碱度下降较小。
水温低时,仍可保持稳定的絮凝效果,其碱化度比其它铝盐、铁盐为高,因此药液对设备的侵蚀作用小。
聚合硫酸铁(PFS):混凝体形成速度快,密集且质量大且沉降速度快。
尤其对低温低浊水有优良的处理效果,适用水体pH值范围(pH在4-11之间),腐蚀性小。
实验表明,用聚铁净化水,可降低亚硝氮及铁的含量。
因此,它是优良安全的饮用水混凝剂剂,有取代对人体有害的聚合铝混凝剂的趋势。
水处理絮凝剂分类、原理及应用问题汇总一、絮凝剂的作用机理1、凝聚凝聚:主要是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
凝聚的作用机理一般有:压缩双电子层、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网捕—卷扫作用四种解释。
(1)压缩双电层作用根据DLVO理论,加入含有高价态正电荷离子的电解质时,高价态正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进入到胶体颗粒表面,置换出原来的低价正离子,这样双电层仍然保持电中性,但正离子的数量却减少了,也就是双电层的厚度变薄,胶体颗粒滑动面上的ξ电位降低。
当ξ电位降至0时,称为等电状态,此时排斥势垒完全消失。
ξ电位降至某一数值使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的势垒E max=0,胶体颗粒即发生聚集作用,此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ξk。
(2)吸附—电性中和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粒间的静电引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驱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配位键和范德华力等。
可以解释水处理中胶体颗粒的再稳定现象。
(3)吸附架桥作用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物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分为长链高分子架桥和短距离架桥。
三种类型:①胶粒与不带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涉及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等吸附力。
②胶粒与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除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外,还有电中和作用。
③胶粒与带同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静电斑”作用。
(4)网捕—卷扫作用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这些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沉降时,象筛网一样将水中胶体颗粒和悬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网捕—卷扫作用主要是一种机械作用。
2、絮凝絮凝:絮凝主要是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集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异向絮凝(Perikinetic flocculation):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
布朗运动随着颗粒粒径增长而逐渐减弱,当粒径增长到一定尺寸,布朗运动不再起作用。
新型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量迅速增加,废水处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随着“水十条”的颁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污水处理的问题。
混凝技术是水处理中一种常用技术,该方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理各种废水。
其中絮凝剂的选择是水处理效果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无机、有机和复合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同时,针对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混合的国外絮凝剂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絮凝剂;水处理;聚丙烯酰胺;环保1、概述絮凝剂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药剂,其性能的好坏,关系到水处理后水质的状况。
其絮凝原理是通过絮凝剂中的化学物质与废水中不容易沉淀的胶体颗粒、金属离子等杂质进行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
该过程通常由静电力、化学力和机械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絮凝剂作用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阶段:(1)絮凝剂均匀分散到水中;(2)絮凝剂在废水中扩散;(3)絮凝剂与悬浮颗粒充分接粗;(4)絮凝剂和废水中悬浮颗粒共同沉降。
沉降后的废水可以采取沉降法、过滤法、离心法将沉降物与水分离,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杂质,使工业废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要求,进行直接排放。
常见的具有絮凝效果的化学物质有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下面我们将主要从这前两方面进行简单总结。
2、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主要是可以水解成胶体状化合物的无机盐,按照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类: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多核复合絮凝剂。
表一:各种常见絮凝剂常见的絮凝剂中,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也是现在工厂里最常用的污水絮凝方法,但是其用量大,絮凝效果不好,而且成本高,对金属等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因此,限制了其使用前景。
在其基础上,人们合成了很多无机的聚合物絮凝剂,该类絮凝剂比常见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效果好,主要在于它们可以提供大量的络合离子,而且能够强烈的吸附胶体微粒,通过吸附、桥架、交联,使胶体聚集、沉降。
在絮凝剂的研究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多核复合絮凝剂是在无机单核高分子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絮凝剂,由于其含有多核或者多配位基团,兼有多种无机单核高分子絮凝剂的优良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1 聚合氯化硫酸铁(PFCS)吴宇峰等人【1】以FeSO4为原料,首选将其部分氧化,然后在氯气条件下,进行氧化、水解、聚合,合成了PFCS,该絮凝剂在相同条件下,具有比PFS和PAC更好的絮凝效果,且成本低廉,可以用于更宽pH、浊度、温度范围的废水处理。
2.2聚磷氯化铁(PPFC)卢素焕等人【2】在干法制备聚合氯化铁的过程中,加入不同配比的磷酸盐,制得新型的PPFC絮凝剂,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比较,发现该新型絮凝剂对废水COD和浊度的去除率都由于PFC,可以肯定,磷酸根的加入可以对废水具有一定的增聚作用。
2.3聚磷硫酸铁絮凝剂(PPFS)卫艳新等人【3】利用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作为原料,制备出新型复合絮凝剂PPFS,利用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絮凝性能及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与PFS和PAC进行对比,发现,PPFS的絮凝效果和絮体沉降性能均比PFS和PAC要好,且在pH为6-10范围内絮凝效果最好,另外,PPFS还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浊度和COD、Cr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2.4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PAFC)胡俊虎等人【4】将合成的PAFC用于黄河水和生活污水的絮凝实验,并和PAC的絮凝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当PAC中的Al3+被Fe3+部分取代后生成的PAFC,键合了更多的羟基,这些羟基与周围的胶体粒子以及其他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
2.5聚合硫酸氯化铁铝(PAFCS)张智等人【5】用硫酸铝、氯化铝、氯化铁作为原料,合成了PAFCS,比较了铁铝比例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发现了含铁量高的样品在低温下能表现出比较好的絮凝效果,说明,铁盐对低温低浊点的絮凝效果优于铝盐。
2.6聚铁硅絮凝剂(PFSS)宋志伟等人【6】采用新型的复合铁硅絮凝剂来处理生活污水,发现聚合硫酸铁硅(PFSS)和聚硅酸铁(PSFS)具有较好的脱色除浊、COD去除及氮、磷去除效果,各项性能投优于常用的PFS。
2.7聚硅酸铝铁絮凝剂(PSAF)朱开金等人【7】比较了PSAF和聚硅酸铝对废水的混凝效果,发现,PSAF 比聚硅酸铝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其生成的絮凝块体积大,沉降快,沉降后的污泥体积小。
脱色效果以及COD去除率都要好于聚硅酸铝。
2.8硼泥混合型絮凝剂【8】硼泥混合型絮凝剂是一种含有水溶性的镁、铁、铝等无机酸盐的高分子絮凝剂。
用该类型絮凝剂可以用于豆制品废水、乳制品废水、废水、制革废水、电镀废水等的处理,均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综上可以看出,多核复合型絮凝剂一般都具有比单核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多核、多配位基团的聚合絮凝剂,可以同时兼有各种单核絮凝剂的特征,另外,由于铁盐的水解对温度敏感度较低,所以在低温时,铁盐比铝盐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
3、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pH值及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少、容易处理、无金属离子残留等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用途。
目前常用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和合成型高分子絮凝剂。
3.1 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9,10】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包括淀粉类、壳聚糖/甲壳素类、纤维素类、木质素类等。
与无机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pH及温度影响小、污泥量少且易处理等优点,对节约用水、强化水质处理和提高水的回用率起到很大的作用。
3.2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多为水溶性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特点。
按照电荷不同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以及两性型絮凝剂。
较为常见是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絮凝剂。
在水处理中,根据悬浮颗粒所带电荷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一般阳离子型适用于处理有机固体;阴离子型适用于处理氧化物或者含氧酸盐。
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可以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
但是往往废水体系比较复杂,而阴、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不能同时使用,因此也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所以逐渐被两性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是在同一高分子链段上兼具阴、阳离子的特性,在复杂的废水环境下也具有较好的絮凝和污泥脱水效果。
冉千平【14】等人在引发剂存在下用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马来酸在水溶液中共聚合,得到两性共聚物,并研究了其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发现了该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絮凝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好。
他们还发现,在两性高分子絮凝剂体系中,电荷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在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马来酸共聚物体系中,阳离子基团控制在10mol%,阴离子基团控制在2-4mol%为宜,基团太大或者太小对絮凝效果都不好。
【15】综上可以看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以根据废水的性质决定絮凝剂的选择,其中以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效果,适用于复杂体系。
4、有机、无机混合絮凝剂有机、无机混合絮凝剂的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协同作用。
在其制备、性能优化、机理解释方面都较为复杂。
周春琼等人【16】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无机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是其水解形态与水中颗粒物进行电中和,使其团聚形成较为粗大的絮凝体系,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絮凝颗粒之间的纽带,连接多个形成的絮凝颗粒,从而使絮凝物更加团聚,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5、案例共享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絮凝剂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合成型):7-10%聚铁硅絮凝剂:20-25%聚铁铝絮凝剂:20-25%钙盐:25-35%其他助剂:5-10%该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且更加环保,絮凝后的固体含水率低。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分析、研发的一家公司,其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为客户解决在研发中遇到的问题:产品分析、配方还原、新产品研发、工业诊断、化合物检测等。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分析还原,有利于企业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实现知己知彼;有利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自主创新,获得知识产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改进,配方研发,可以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化工产品的分析、研发已变得刻不容缓!参考文献:【1】吴宇峰、周坤坪、唐同庆,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硫酸铁的制备及其混凝效果的研究,《工业水处理》,2000,20(10),24-26。
【2】卢素焕、张振声、许佩瑶、朱洪涛,新型混凝剂聚磷氯化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工业水处理》,1998,18(4),24-26。
【3】卫艳新、侯曼玲,聚磷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36(3),31-33。
【4】胡俊虎、刘喜元、李晓宏、刘启旺,复合型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合成及其应用,《环境化学》,2007,26(1),35-38。
【5】张智、张超、李淼、陈树新、栗方星,聚合硫酸氯化铝铁的合成与絮凝效果,《离子交换与吸附》,2014,30(4),368-375。
【6】宋志伟、栾兆坤、贾志萍,新型复合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10),60-63。
【7】朱开金、薛笑丽、刘芳萍,据硅酸铝铁与聚硅酸铝对废水混凝效果的比较,《工业水处理》,2003,23(6),26-27。
【8】戴采云、赵立群、张永明,硼泥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工业技术》,2001,10,19。
【9】陈元彩、肖锦,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与应用,《环境科学进展》,1999,7(3),84-89。
【10】申娟娟、刘根起、宋金月、杨晶华、程永清,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2,96-99。
【11】舒型武、郑怀礼,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研究进展,《现代化工》,2001,21(10),13-16。
【12】张育新、康勇,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化工进展》,2002,21(11),799-804。
【13】廖乾邑、朱明、冯西宁、魏玉君、张春晓、宁海峰,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应用化工》,2008,37(1),90-92。
【14】冉千平、马俊涛、黄荣华,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AM-DM-MA)的合成及性能评价,《油田化学》,2002,19(1),85-88,96。
【15】冉千平、黄荣华、马俊涛,两性高分子絮凝剂阴阳离子基团含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重庆环境科学》,2001,23(1),53-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