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行为有哪些构成要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 05 讲票据行为知识点 4:票据行为〔☆☆☆〕票据行为是指票据当事人以发生票据债务为目的的、以在票据上签名或盖章为权利义务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
票据行为包含出票、背书、承兑和保证〔不包含付款和提示付款〕。
〔一〕出票〔二〕背书(推断题)〔2022 年〕甲公司签发一张商业汇票给乙公司,乙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票据反面注明“不得转让〞字样,此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背书。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条件背书是指背书附有条件,记载“不得转让〞字样,不属于附条件,属于限制背书。
(单项选择题)依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票据凭证不能满足背书人记载事项的需要,可以加附粘单。
粘单上的第—记载人,应当在票据和粘单的粘接处签章。
该记载人是〔〕。
A.粘单上第—手背书的被背书人B.粘单上最后一手背书的背书人C.粘单上第—手背书的背书人D.票据持票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粘单上的第—记载人是粘单上第—手背书的背书人。
(多项选择题)甲公司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以质押背书方法向 W 银行取得贷款。
贷款到期,乙公司归还贷款,收回汇票并转让给丙公司。
票据到期后,丙公司作成托付收款背书,托付开户银行提示付款。
依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以下背书中,属于非转让背书的有〔〕。
A.甲公司背书给乙公司B.乙公司质押背书给W 银行C.乙公司背书给丙公司D.丙公司托付收款背书(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非转让背书包含托付收款背书和质押背书。
〔三〕承兑〔仅适用于商业汇票〕(单项选择题)〔2022 年〕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见票后 3 个月付款的银行承兑汇票。
乙公司持该汇票向付款人提示承兑的期限是〔〕。
A.自出票日起 10 日内B.自出票日起 1 个月内C.自出票日起 6 个月内D.自出票日起 2 个月内(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 1 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推断题)〔2022 年〕付款人对银行承兑汇票可以附条件承兑。
票据法司法解释13条理解和适用一、引言票据法司法解释13条是中国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共同发布的一项法律解释,对于票据法的适用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该法律解释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法律规定。
二、解释的背景和目的2.1 背景票据法司法解释13条的发布是为了更好地适用和执行票据法,保护票据交易的正常进行,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2.2 目的该法律解释的目的是明确各方当事人在票据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票据的使用和转让,加强对票据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三、解释的主要内容3.1 票据的定义和要素根据票据法司法解释13条的规定,票据是指具有记载权利、支付权利和转让权利的书面文件。
它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和债券等。
3.2 票据的形式和要件根据该法律解释,票据必须具备以下要件才能生效和执行:•书面形式:票据必须以书面形式存在,可以是纸质票据或电子票据;•记载要素:票据必须明确记载票据的种类、金额、付款人和收款人等重要信息;•签名要素:票据必须由发票人签名或盖章才能生效;•日期要素:票据必须有明确的出票日期和到期日期。
3.3 票据的权利和义务根据该法律解释,票据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付款义务:票据的付款人有义务按照票据上的要求支付票据款项;•收款权利:票据的收款人有权要求票据的支付人按照票据上的要求支付款项;•转让权利:持票人有权将票据转让给他人;•保证责任:票据的背书人和保证人对票据的付款承担连带责任。
3.4 票据的违法行为和处罚根据该法律解释,以下行为将被视为票据违法行为并受到相应的处罚:•伪造票据:制作、使用伪造的票据将受到刑事处罚;•盗窃票据:盗窃他人的票据将受到刑事处罚;•虚假背书:以虚假的方式背书票据将受到刑事处罚;•恶意拒付:故意拒绝支付票据款项将受到刑事处罚。
四、解释的适用范围和效力4.1 适用范围票据法司法解释13条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票据交易和相关纠纷解决。
票据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是以牺牲原票据持有⼈的利益来保护善意取得⼈的利益,因⽽对于票据持有⼈构成善意取得的要件应该加以严格限制。
否则,持票⼈有可能滥⽤此项制度,从⽽损害原票据持有⼈的合法利益。
构成票据善意取得需要具备哪些要件,我国票据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接下来店铺⼩编就简单介绍⼀下这⽅⾯的知识。
票据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要件说,即票据善意取得必须具备两项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票据善意取得的主观要件是受让⼈必须为善意且⽆重⼤过失。
票据善意取得的客观要件是受让⼈需依背书转让⽅式取得票据,且依背书连续证明⾃⼰为合法持票⼈。
(⼆)三要件说,即票据善意取得必须满⾜三项要件。
包括:1、须受让⼈从⽆票据处分权⼈⼿中取得票据;2、须依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式取得票据;3、取得票据之时须⽆恶意或重⼤过失。
(三)四要件说,即票据善意取得必须满⾜四项要件。
包括:1、必须是从⽆权利⼈处取得票据;2、必须是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法取得票据;3、必须是基于善意⽽取得票据;4、必须是付出相当代价⽽取得票据。
(四)五要件说,即票据善意取得必须满⾜五项要件。
包括:1、须从⽆处分权⼈处取得票据;2、须以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法取得票据;3、在票据上必须有独⽴有效的票据债务存在;4、受让⼈须善意且⽆重⼤过失;5、须给付对价。
笔者基本赞同五要件说,认为构成票据善意取得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须是从⽆票据处分权的⼈⼿中取得票据所谓⽆票据处分权,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为⽆票据权利亦⽆处分权;⼆为有票据权利但⽆处分权。
第⼀中情形⽐较常见,但法律对此⽆处分权⼈,仅局限在持票⼈的前⼿,⾄于其间接前⼿则不问。
第⼆种情形为让与⼈⽆⾏为能⼒、限制⾏为能⼒的情形。
综上所述,笔者将票据善意取得的第⼀个条件,归纳为“前⼿⽆票据处分权”。
2、须依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法⽽取得我国票据法上规定的转让⽅法,仅指背书⽽⾔,未以背书取得票据的,不发⽣善意取得的效果。
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P330)1.票据凭证票据当事人应当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统一格式的票据,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
2.敏感事项的记载方式(1)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
(2)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
3.签章(1)票据行为人应当在票据上签章;未在票据上作真实且符合规定签章的人,不承担票据责任。
(2)如何正确签章?①自然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为其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②法人和其他单位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
【补充1·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1)银行汇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2)银行本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本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3)未加盖规定的专用章,而加盖该银行公章的也有效。
【补充2·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1)通常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2)支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其预留银行的签章;支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未加盖与该单位在银行预留签章一致的财务专用章而加盖该出票人公章的,签章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3)签章存在形式上的瑕疵①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无效。
4.在票据(正面、背面或粘单)上,记载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款式。
(1)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不记载,则票据行为无效;【解释】某些票据行为(如出票)无效将导致票据无效;但某些票据行为(如票据保证)无效,并不影响票据效力,对后续票据行为的效力也不一定产生影响。
(2)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不记载,票据行为仍然有效,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推定相应事项;(3)任意记载事项(可以记载事项):一旦记载则发生相应票据效力;(4)记载不产生票据法效力的事项:记载此类事项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但可以产生民法上的效力;(5)记载本身无效的事项:记载无效,票据行为仍有效;(6)记载使票据行为无效的事项:一旦记载,整个票据行为无效。
论票据责任的构成要件摘要:票据责任由三个要件构成:存在权利人的票据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存在责任人无合法理由而拒绝承担票据债务的行为、存在责任人拒绝承担票据责任的行为与权利人所受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关键词:票据责任;构成要件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77-01一、存在责任人无合法理由而拒绝承担票据债务的行为在票据关系中,当票据责任人无合法理由而拒绝承担票据债务时,他的这种行为就侵犯了票据权利人依据票据所享有的合法利益,具有了一定的危害性,应当被法律赋予消极评价,承担相关责任。
汇票的付款人在承兑之前,并不是票据责任人,不承担票据责任,如果拒绝付款,不产生票据责任;支票的付款人在支票上没有作任何票据行为,也不是票据责任人,如果拒绝付款,也不产生票据责任。
具体分析如下。
(一)拒绝承担票据债务的主体必须是票据债务人对票据承担付款义务的人只能是票据债务人,非票据债务人不承担票据债务,也就不可能存在拒绝承担票据责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票据债务人包括汇票的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保证人,支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本票的出票人、背书人以及保证人,等等。
(二)拒绝承担票据债务的行为必须以票据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票据关系合法有效,票据当事人才承担付款的义务,才受票据债务的约束。
如果票据关系并不存在,例如票据因形式要件的欠缺而无效的,则不可能产生票据责任,这时,任何持票人都不能基于票据责任要求出票人等支付票据金额和其他相关损失。
(三)拒绝承担票据债务的行为没有合法的理由“合法的理由”是指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的抗辩事由,如果抗辩事由符合票据法的规定,就应认定票据债务人拒绝承担票据债务有“合法的理由”,这时,票据责任也就无从产生。
二、存在权利人的票据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损害事实的发生是确定民事责任的首要条件。
受害人所受的损害之所以能够获得法律上的救济,根据就在于其合法利益受到不法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于1985年8月1日首次颁布实施,是中国大陆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
作为一项专门规定票据问题的法律,其制定目的是为了保护票据受益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和金融交易的健康发展,规范票据市场的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1.基本概念票据是指依法发出的、载有金钱权利、有权要求支付一定金额的工具。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具有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二是支付金额的确定;三是付款人的签名或盖章。
2.票据的种类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可分为汇票、本票、支票、债券、期票等多种类型。
汇票是一种以汇款为目的的票据,本票是一种将票据权利和负债合并在一起的票据。
支票是一种指定付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债券则是借款人发放给债权人的一种证明,期票则是定期收款或支付的票据性质证明。
3.票据的流转票据的流转指的是票据的所有权可以通过买卖等方式进行转移的过程。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只有在持票人以背书或声明转让方式将票据转让给其他人的时候,持票人的票据权利才会被转移给其他人。
此外,票据还可以通过质押、保证等方式进行转让。
4.票据的背书票据背书指的是持票人在票据上签名并签发陈述,有权转让该票据给他人的一种行为。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的背书可以是任何法定转让方式的说明,但必须是在票据上进行签名或陈述,并在票据上确认。
5.票据的保证票据保证是指票据持有人同意在票据的承兑、支付或解付时承担责任的一种行为。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的保证可以是直接保证或间接保证。
同时,票据持有人也可以选择无条件保证或有条件保证。
6.票据的抗辩和追索权票据的抗辩指的是票据付款人可以用一些合法的理由拒绝履行票据承诺。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在票据付款人有有效理由对付款申请提出反对的情况下,此时票据权利人无权要求票据付款人承担支付责任。
此外,追索权是指票据权利人在票据到期后,有权依据票据支付要求权,向票据付款人要求支付该票据的一种权利。
第四章票据行为第一节票据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票据行为的含义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票据权利义务为目的而依照票据法所实施的法律行为。
(一)票据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二)票据行为以发生票据权利义务为内容(三)票据行为是依照票据法实施的要式行为基本票据行为:出票背书保证承兑付款附属票据行为:二、票据行为的特点〖(一)是要式行为〗表现在: 1)票据行为是书面行为。
2)票据行为为格式行为。
3)票据行为人必须在票据上签章。
关于签章的要求:票据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上不符合票据法以及下述规定的,该签章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一)商业汇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二)银行汇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的签章,为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三)银行本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为该银行的本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四)支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出票人为单位的,为与该单位在银行预留签章一致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出票人为个人的,为与该个人在银行预留签章一致的签名或者盖章。
〖(二)票据行为具有文义性〗票据行为的内容完全以票据上的记载文义为准,即使文字记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仍以文字所记载的为准,不允许当事人以票据上文字记载以外的证据对文字记载作变更。
〖(三)票据行为具有无因性〗具体表现在:1.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存在。
2.持票人不用证明给付原因就可行使票据权利。
〖(四)票据行为具有独立性〗独立性的原因:(1)各票据行为虽在同一票据上进行,但是发生票据行为的原因关系是各自独立的,票据虽然流通,但票据的原因关系并不连续,由于原因关系的不连续,各个票据行为实质上是独立进行的;(2)票据具有流通性,如果因某一票据行为而使其他票据行为无效,必然会因扩散了交易危险而影响票据的流通。
票据行为知识点总结一、票据的种类1. 汇票:由一方向另一方发出,并承诺在指定的时间或条件下支付指定金额的票据。
2. 本票:由债务人开出并承诺在指定时间或条件下支付指定金额的票据。
3. 支票:由银行存款人开出并要求银行从存款人的账户上支付指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4. 票据的种类还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不可转让汇票、转让汇票等。
二、票据的要素1. 出票人:票据的开出人。
2. 收款人:票据的受益人。
3. 付款人:票据的支付人。
4. 付款期限:票据的支付期限。
5. 支付地点:票据的支付地点。
6. 金额:票据的支付金额。
7. 票据的日,月,年的日期:票据的出票日期。
三、票据的行为规范1. 出票人应当如实填写票据的要素,并签署。
2. 支付人应当在票据到期日按照票据的要求进行支付。
3. 收款人应当在收到票据后按照票据的要求进行支付。
4. 被票据人应当在收到票据后及时验收和签收。
5. 背书人应当在票据背面签名确认转让权。
四、票据的背书转让1. 票据的背书是指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2. 背书人应当将票据上的付款指示权转让给受让人。
3. 背书人应当在票据的背后签署,并标明受让人的姓名。
4. 受让人收到背书票据后,即成为票据的持票人,有权按照票据的要求向付款人进行支付。
五、票据的保证人责任1. 保证人是指对票据的付款人在发生拒绝支付的情况下,担保其支付责任的人。
2. 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即在票据付款人不履行支付义务的情况下,保证人应当承担支付责任。
3. 保证人应当在票据到期日或者收票日的指定期限内按照票据的要求支付金额。
六、票据的违约处理1. 对于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到期日未按照票据的要求进行支付属于违约行为。
2. 对于票据的保证人,如果票据付款人拒绝支付,其也属于违约行为。
3. 对于票据的收款人和持票人,如果票据到期未收到支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向担保人追偿。
七、票据的背书转让误区1. 背书票据的失效:在持票人未在票据到期前背书转让给第三人时,票据的权利转让无效。
简述票据行为的概念及内容票据行为,又称票据法律行为,是指票据持票人根据票据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通过签发、背书、转让、核销等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的一种特殊法律行为。
票据行为是票据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范了票据在流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票据的交易安全和流通效率。
票据行为的内容主要包括签发、背书、转让和核销。
签发是指票据的发行人根据法律规定,以书面形式向特定人出具一份约定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并载明票据的种类、金额、付款期限等要素。
签发人应对所签发的票据承担付款责任,并承诺保证票据的真实有效。
签发是票据的合法起源,签发人必须具备承担支付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背书是指持票人将票据上的权利转移给他人的一种行为。
背书可以是空白背书,即只签名而未指定受背书人,这样的票据可以依法转让给任何人;也可以是特定背书,即明确指定受背书人的票据,只能转让给指定的人。
背书是票据流通的重要手段,通过背书,票据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在不间断的传递中变更,实现了票据的无限可分性和高效流通性。
转让是指持票人将自己享有的票据权利,通过背书方式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转让可以是传统转让,即通过人工方式办理转让手续,包括书面背书和交付票据等;也可以是电子转让,即通过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的传输和确认。
转让是票据行为的核心环节,它保障了票据权利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实现了票据的交易自由和无障碍流通。
核销是指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到期后,履行支付义务的一种行为。
核销必须符合法定的要求和程序,包括在票据背面签字、在票据正面注明付款日期等。
一旦票据被核销,就表明票据的支付义务已得到履行,不再对未来的持票人或背书人产生效力。
总体而言,票据行为是指票据持票人根据票据法律规定,通过签发、背书、转让和核销等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的一种特殊法律行为。
票据行为规范了票据在流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票据的交易安全和流通效率,是票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规范的票据行为对于维护票据市场秩序和保护持票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票据行为有哪些构成要件
法律行为构成要件,是指法律行为有效成立的必要条件。
票据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又是票据法中的要式行为,除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外,又须具备票据法特别规定的要件。
票据理论中通常将票据行为构成要件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是指票据行为有效成立的实质要求。
票据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通常适用民法的相关规定。
(注:鉴于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与本文所涉及案例分析无直接关联,故略。
)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是指票据行为有效成立的形式要求。
票据行为是要式法律行为,票据行为的形式和外观,是他人识别和判断票据行为人的意思和票据权利的依据,因此票据行为的有效成立,除具备实质要件外,还必须具备形式要件。
票据行为形式要件主要包括记载事项、记载格式(注:关于记载格式在前文票据要式性中已论及,此处不再赘述。
)、票据签章和票据交付。
票据记载事项,是票据行为有效成立的形式要件之一,表现为票据记载的具体内容。
依据票据法规定,票据记载事项有不同的效力。
按照记载效力的不同,票据理论中一般将票据记载事项分为必要记载事项、任意记载事项、和无益记载事项。
必要记载事项是指法律规定应该在票据上记载的事项,一般分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
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规定票据行为人必须依法进行相应记载的事项。
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导致相应的票据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出票行为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包括:表明票据种类的文字、无条件支付或无条件委托支付的文字、确定的金额、付款人的名称、收款人的名称、出票日期和出票人签章。
汇票上未记载上述七项之一者汇票无效。
背书行为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包括:背书人与被背书人。
但亦有学者认为,背书行为中不存在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因为根据票据法规则,不禁止空白背书。
在承兑和保证行为中,由于各国票据法规定不尽相同,故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亦不同。
《德国票据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第(3)目规定:“付款人在汇票正面的单纯签名被视为承兑。
”第三十一条第三项规定:“汇票正面的单纯签名,只要不是付款人或出票人的签名,即视为担保声明。
”《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亦有类似的规定。
即在《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和《德国票据法》中均认可略式承兑和略式保证。
但我国《票据法》则不认可略式承兑和略式保证。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六的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应当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并签章,保证人必须在汇票或者粘单上记载“保证”字样并签章,否则不发生承兑和保证的效力。
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票据上若对其未予记载,则应适用法律推定之内容,而并不因此导致票据行为无效的必要记载。
任意记载事项,也称可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不强制当事人必须记载,而是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是否记载,不记载时不影响票据效力,而一经记载即产生票据效力的记载事项。
无益记载事项,是指票据上不应该进行记载或即使记载也不具有票据效力的记载事项。
票据签章和票据记载一起构成票据上意思表示的内容。
票据记载表明票据行为的内容,而票据签章表明票据行为的主体。
因此,在票据上签章是所有票据行为有效成立的最基本的条件。
各种票据行为的内容虽有不同,但行为人的签章则是各种票据行为共同要求。
所以签章也就成为各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行为最重要的形式要件。
票据签章具体是指票据行为人在票据上签名、盖章或签名加盖章。
根据签章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然人签章和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签章。
自然人签章,是指自然人作为票据行为人在票据上亲自书写自己的姓名、或加盖自己的印章、或亲自书写自己的姓名并加盖自己的印章。
票据交付是指票据行为人将完成记载的票据交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我国《票据法》第20条规定:“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
”依据该规定,出票由签发票据和交付票据两个行为构成。
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持票人转让汇票权利时,“应当背书交付汇票”。
可见背书是由背书和交付两个行为构成。
因此,票据交付是票据行为成立的要件之一。
由于理论界对于票据行为的性质有不同认识,对于票据交付是否为票据行为成立的形式要件而有不同主张,具体分为创造说和发行说。
(注:票据行为创造说认为,票据行为人完成票据记载井签章,票据行为即成立,而无需交付票据;票据行为发行说则认为,票据权利义务的发生,不仅须票据行为人完成票据记载并签章,而且须将票据交付给相对人,否则不发生票据行为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