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讲义(华中科技大学方齐云)
- 格式:ppt
- 大小:16.56 MB
- 文档页数:214
《国际经济学》讲义主讲:聂文星绪论引入:在课程开始前播放一些与国际经济学有关的视频资料,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与参与意识,然后作一个简要的开场白,逐渐导入并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介绍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及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背景●国际经济联系(纽带)贸易联系(Trade):商品(goods)、服务(services)金融联系(Finance):对外借款(foreign debt)、对外投资(foreign investment)、汇率(exchange rates)实业联系(Business):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全球生产(global production)(一)经济相互依赖(开放经济)的影响可获得国内没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可获得更加廉价的产品可获得国内缺乏的投资或资金国际竞争可提高效率可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可抑制国内工资上涨经济易受外部扰动的影响国内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受到制约补充:关于国际贸易的常见误解辨析❖“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贸易对双方有利。
❖“进口不利,出口有利。
”——你不从别国购买,别国也就没有收入,不能从你这购买。
❖“关税和配额能够保护工作职位。
”——削减进口使得出口变得困难,会导致其他工作职位失去。
(二)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change):生产(Production)通讯与信息(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运输(Transport)❖贸易投资自由化(Liberalization of trade & investment): 削减关税、非关税壁垒(Tariff, non-tariff barrier reductions) 金融业务自由化(Liberalized financial transactions)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补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第一次浪潮:1870~1914关税壁垒削减运输进步❖第二次浪潮:1945~1980协议降税富国专业化分工穷国没有跟上❖第三次浪潮:1980~目前新兴市场的兴起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重要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关系(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金融理论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三、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笔试《国际经济学》课程大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专业考)考研《国际经济学》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的学科范围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及应用,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要素流动、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等。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二、评价目标《国际经济学》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准确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有关概念;。
准确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运用国际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考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满分为分):国际贸易部分国际金融部分(四)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分析题 .问答题(五)参考书目:方齐云编:《国际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方齐云,方臻旻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关系。
.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
封闭经济均衡。
开放经济均衡.贸易利益..国际贸易的起因..贸易提供曲线。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绝对利益论与比较利益论。
.比较利益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分析.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丰富与要素密集。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及结论。
.-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
悲惨增长(贫困化增长)..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了解世界上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差额的概念,及对其不平衡的抚平政策;产出、利率、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
使学生做到眼光定位于全球,解释和探讨国际经济交往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化的现状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纯的,无任何限制为前提的国际贸易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通过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定位于实际,应用商业政策调节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如何更好的贸易,使一国的利益最大化.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经济交往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国际经济理论和解决国际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跨国公司。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为1学期,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计38学时。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4第三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5第四章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2第五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第六章国际要素流动 3第七章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4第八章汇率与外汇市场2第九章货币,利率,与汇率3第十章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3第十一章短期产出与汇率4合计38 0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主讲教材:1、冯德连主编:《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9章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9.1 复习笔记一、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一体化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为五种形式: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
1.特惠贸易协定特惠贸易协定是指参加协定的成员国之间在进行贸易时,相互提供比与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时更低的贸易壁垒(关税的和非关税的),但成员国仍保留实施对非成员国贸易的关税和其他限制的完全自由。
特惠贸易协定是最松散的一种经济一体化形式。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和其他障碍,实行自由贸易,但仍保留各成员对非成员的贸易障碍的一种经济一体化形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行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成员之间仍保留各自对非成员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1)关税同盟的含义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国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他贸易政策措施。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各成员国将其制定关税和其他贸易政策的权力让渡给了关税同盟组织,从而失去了各成员国制定这些政策的自主性,比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有更大的约束力。
(2)关税同盟的著名例子创建初期的欧洲联盟或称欧洲共同市场,它于1957年由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签订《罗马条约》的基础上组成。
(3)关税同盟的局限性①关税同盟有着鼓励成员国实行非关税壁垒的倾向。
尽管关税同盟成立之初已经明确规定了取消非关税壁垒,然而,由于对非关税壁垒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②关税同盟只解决了成员国之间边境上的商品自由流动问题,当某一成员国的商品进入另一成员国国境后,各种国内限制仍然构成了自由贸易的障碍。
Dynamic Change Identification of Macro Economic Cycl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ycle 作者: 方齐云;熊韵坚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工业技术经济
页码: 78-8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6期
主题词: 经济周期;产业发展周期;结构转变点;MS模型;三大产业;宏观经济
摘要: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深入把握我国宏观经济以及三大产业的发展特征,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1979~2016年中国GDP以及三大产业GDP实际增长率数据,运用附加结构转变点的MS模型,测度了中国宏观经济以及三大产业的动态变迁过程。
研究发现:(1)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与三大产业发展周期在1994年前后存在显著的结构变化,在结构转变点后,宏观经济、三大产业的波动性明显降低,增长体现出放缓趋势;(2)宏观经济周期以及三大产业周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3)宏观经济周期与三大产业发展周期协同度差异显著,产业间发展体现出不平衡。
国家应该意识到我国产业发展的严重非平衡性以及经济的下行风险,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进行适当干预和调控。
作者: 方齐云
作者机构: 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2-75页
主题词: 净资产利润率;资金短缺;信贷资金;贷款利率;负债率;高利率;经营利润;有效途;企业风险;经营者
摘要: 提高利率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方齐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相应于较多的投资机会,资金紧张是必然的。
资金稀缺,但是低利率和资金的浪费却是惊人的,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了资金短缺的矛盾。
本文试图从企业财务的角度对资金短缺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