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二 文言文阅读(传记)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4
基础增分练1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凌.汛(líng) 不容置喙.(huì)笑靥.(yè) 怦.然心动(pīnɡ) B.剖.析(pōu)返璞.归真(pú) 汗腺.(quán)望风披靡.(mǐ) C.肱.骨(gōng)不落窠.臼(kē) 角.色(jué)揆情度.理(duó) D.缜.密(shěn) 原形毕露.(lù) 恫吓.(hè) 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李娜在澳网的表现仍处于强势,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球技上的日臻完善,更表现在其心态上的沉稳和“无所谓”的胜败观,展现了一位成熟球员的风范。
经过连续的过关斩将,她终于进级决赛,成功问鼎。
B.索契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金牌。
它是跌宕励志大片,是无声的证明,是勇者的跨界演出,它作为记忆才刚刚开始。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马年春晚舞台上,小彩旗持续旋转几个小时,将时间的概念溶于舞蹈之中,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体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火车站事件之后,各武警官兵坚守岗位,无论形势多么严峻,都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B.面对堵塞严重的交通状况,靠停车涨价、买车摇号等方式来治理,是不能釜底抽薪....的。
C.两会期间,各级代表巧舌如簧....,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深化体制改革献言建策。
D.正在比特币渐入佳境....之时,各国央行发布声明称比特币不是真正的货币,不能流通使用,及时引导社会公众维护了自身财产安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信息产业部查处了该市电信局要挟用户的不正当行为,并责令其立即退还用户话费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 (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国学大师任继愈任继愈最大的学术贡献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研究中国哲学史,并开辟了用马克思主义视野观察宗教问题的先河。
他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以来独立发展,独具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几种特点:不失自我的兼容性、与时俱进的应变性、取之有节的开发性、刚柔相济的进取性、和而不同的自主性。
但最突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融入固有文化主流,不断发展,中华文化从来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思想体系、思维模式来迎接外来文化。
在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任继愈试图用唯物史观重新建立中国哲学史的论述体系。
他连续发表几篇研究佛教哲学的文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文集》有一段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如凤毛麟角。
”1978年,任继愈提出:儒学是宗教,教主是孔子。
任继愈解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
”当时,不仅外国思想界公认中国无宗教,中国的思想界“中国无宗教”的观点也占据主流,任继愈的观点受到很大的非议,但他一直坚持这种看法。
1980年任继愈重新提出“儒教说”,并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室。
其学说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这一流行观点,触及到中国古代文化基本面貌的根本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儒家到儒教》《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儒家个性与宗教共性》《儒教是人伦日用的神学》《佛教向儒教靠拢》《重视儒教的研究》《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等学术文章,任继愈从儒教的发展与演变、历史与现实透辟地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宗教性特质。
任继愈认为,儒教有自己的典籍,就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四书五经”;儒教重视“忠”和“孝”,这既是宗教思想,也是政治思想,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佛教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在吸收每一位新教徒的时候,都要重申“忠”和“孝”,否则,教徒成不了佛,也成不了仙。
高优指导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二文言文阅读(传记)苏教苏教考点标准练十二文言文阅读(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卢李二生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习吐纳导引之术。
一旦,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诀别而去。
后李生知.桔子园,人吏隐欺,欠折官钱数万贯,羁縻不得东归,贫甚。
偶过扬州阿使桥,逢一人,草屩(juē,草鞋)布衫,视之乃卢生。
生昔号二舅,李生与语,哀.其褴缕。
卢生大骂曰:“我贫贱何畏?公不作好,弃身凡弊之.所,又有欠负,且被囚拘,尚有面目以.相见乎?〞李生厚谢.,二舅笑曰:“居处不远,明日即将奉迎。
〞至旦,果有一仆者,驰骏足来云:“二舅遣迎郎君。
〞既去,马疾如风,过城南数十里,路侧朱门斜开,二舅出迎。
星冠霞帔,容貌光泽,侍婢数十人,与桥下仪状全别。
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假设在云霄,又累呈药物,皆殊美。
既夜,引李生入北亭命酌,曰:“兼与公求得佐酒者,颇善箜篌。
〞须臾,红烛引一女子至,容色极艳,新声甚嘉。
李生视箜篌上,有朱字一行云:“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
〞罢酒,二舅曰:“莫愿作婚姻否?此人名家,质貌假设此。
〞李生曰:“某安敢?〞二舅许为成之,又曰:“公所欠官钱多少?〞曰:“二万贯。
〞乃与一拄杖曰:“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
〞才晓,前马至,二舅令李生去。
送出门。
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
波斯见拄杖,惊曰:“此卢二舅拄杖,何以得之?〞依言付钱,遂得无事。
其年,往汴州,行军陆长源以女嫁之。
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妻曰:“少年兄弟戏书此。
昨梦见使者云:‘仙官追’,一如公所言也。
〞李生叹讶,却寻二舅之居,唯见荒草,不复睹亭台也。
(选自《逸史》)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后李生知.桔子园知:管理。
B.哀.其褴缕哀:同情。
C.李生厚谢.谢:酬谢。
考点规范练十三文言文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
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环艺.以花果竹木艺:装饰。
B.以志.吾梦云志:记。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冀: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孺允兄弟数见.侵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今去公之.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公以.言事忤天子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因.于园中构屋五楹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是归有光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的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余,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克绍箕裘。
综合测试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kè)笑靥.(yàn)哈.巴狗(hǎ)呼天抢.地(qiāng)B.行.伍(háng)羞赧.(nǎn)十里堡.(pù)无耻谰.言(làn)C.惭怍.(zuò)擢.用(zhuó)一撮.盐(cuō)力能扛.鼎(gāng)D.祛.除(qù)谄.媚(chǎn)缉.鞋口(qī)为.虎添翼(wè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凡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遇到极端气象或成灾迹象,都要及时组织群众避险,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重于泰山,防治地质灾害是全天候的,不容丝毫懈殆。
B.城镇化应成为一个城镇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
城镇化不能带来“城市病”,也不能加剧发展失衡、导致乡村凋弊。
C.的确,文化就是流淌在不同民族身体里的血液,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延续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
D.《大海》令听众心旷神贻,堪称德彪西最富音乐召唤力的交响乐,兼具印象派与象征派两方面的美学特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与女网友在茶楼见面,结账时发现一壶咖啡竟要900元,半小时不到两人“消费”了4 800元,这几乎..令人难以相信。
B.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乃至旧居的残破,才是最为真实的莫言旧居,可是花50万整修莫言旧居,很可能干成一件焚琴煮鹤....的傻事。
C.游览完大理三塔,又慢慢步入大理崇圣寺,慢慢品位..滇西汉佛教的宏大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建筑工艺,看着那一幅幅的木雕壁画,不得不为之惊叹称奇。
D.11月8日上午9时,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巴南大地一片欢腾,万人空巷....,人们都在收看、收听这一盛会。
考点规范练九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论黑与白姜澄清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
而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
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价值。
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
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刊物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
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
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
比如,中国画的“空白”,石涛的“一画”,谢赫“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
“大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
这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
文人们称书画曰“墨戏”。
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
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
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
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端。
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
潘天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极具古厚之意趣。
综合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冠.心病(guàn)一场.大战(chǎng)便笺.(jiān)独辟蹊.径(xī)B.太阳穴.(xué)一场.球赛(chǎng)泥淖.(nào)向隅.而泣(yú)C.和.稀泥(huó)攒.三聚五(zǎn)卷帙.(zhì)运筹帷幄.(wò)D.压轴.戏(zhóu)安步当.车(dānɡ)蠹.虫(dù)湮.没无闻(y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像精简心无旁骛攻城掠地B.幅员惦量神智不清甘拜下风C.影碟麦杆胸无城府锐不可挡D.白皙文身披沙拣金形迹可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歌手》决赛当天,助唱嘉宾邓超身穿黄色西服登上舞台,他肆无忌惮....地展示着自己的歌艺、舞技,全场观众都为他的表演而倾倒。
B.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于2月25日上午在好莱坞举行,台湾导演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继《断臂山》获得最佳导演后梅开二度....,再次获此殊荣。
D.合并之初,土豆网高管向对口的优酷高管汇报。
而日前的优酷、土豆高管调整,更让优酷网高层全体高升,土豆网则走向逆水行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名侦探柯南》1994年问世后,至今已经连载了19年,却依然经久不衰,堪称动漫界的一大奇迹。
B.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当地政府借口恢复旅游古城区内的道台衙门为名而强制要求四个单位的住户搬迁。
C.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哭一哭是有好处的。
据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舒尔曼的研究,眼泪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药方。
考点规范练十二文言文阅读(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卢李二生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习吐纳导引之术。
一旦,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诀别而去。
后李生知.桔子园,人吏隐欺,欠折官钱数万贯,羁縻不得东归,贫甚。
偶过扬州阿使桥,逢一人,草屩(juē,草鞋)布衫,视之乃卢生。
生昔号二舅,李生与语,哀.其褴缕。
卢生大骂曰:“我贫贱何畏?公不作好,弃身凡弊之.所,又有欠负,且被囚拘,尚有面目以.相见乎?”李生厚谢.,二舅笑曰:“居处不远,明日即将奉迎。
”至旦,果有一仆者,驰骏足来云:“二舅遣迎郎君。
”既去,马疾如风,过城南数十里,路侧朱门斜开,二舅出迎。
星冠霞帔,容貌光泽,侍婢数十人,与桥下仪状全别。
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若在云霄,又累呈药物,皆殊美。
既夜,引李生入北亭命酌,曰:“兼与公求得佐酒者,颇善箜篌。
”须臾,红烛引一女子至,容色极艳,新声甚嘉。
李生视箜篌上,有朱字一行云:“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
”罢酒,二舅曰:“莫愿作婚姻否?此人名家,质貌若此。
”李生曰:“某安敢?”二舅许为成之,又曰:“公所欠官钱多少?”曰:“二万贯。
”乃与一拄杖曰:“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
”才晓,前马至,二舅令李生去。
送出门。
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
波斯见拄杖,惊曰:“此卢二舅拄杖,何以得之?”依言付钱,遂得无事。
其年,往汴州,行军陆长源以女嫁之。
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妻曰:“少年兄弟戏书此。
昨梦见使者云:‘仙官追’,一如公所言也。
”李生叹讶,却寻二舅之居,唯见荒草,不复睹亭台也。
(选自《逸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李生知.桔子园知:管理。
B.哀.其褴缕哀:同情。
C.李生厚谢.谢:酬谢。
D.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洎: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浪迹江湖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B.尚有面目以.相见乎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C.即以拄杖于.波斯店辞楼下殿,辇来于.秦D.弃身凡弊之.所钩党之.捕遍于天下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和卢生曾经都在太白山隐居修道,但是李生耐不住清苦,半途而废,最终并未得道成仙,还落得个卖桔亏损、欠债落魄的下场。
B.卢生虽然一开始对李生很生气,但是最终还是原谅了李生,并请李生到自己的城南别院里喝酒听曲,给了李生一拄杖用以兑钱后还给波斯人,才使李生安然无事。
C.文中多处伏笔表明李生所娶的陆长源的女儿便是当天在卢生的别院中陪酒弹箜篌的女子,从箜篌上的红字,妻子的容貌,还有妻子梦中的场景,都可以推敲出。
D.卢生实则已经得道成仙,回来帮助李生,还撮合了李生的一段姻缘。
李生最终没有找到卢生和城南别院,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若在云霄,又累呈药物,皆殊美。
(2)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杜五郎传[宋]沈括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
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
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
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
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
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
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具饣亶粥①,亦有时不继.。
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
乡人贫,以医自给者甚多。
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观何书?”日:“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
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
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精简,有道之士也。
盛寒,但布袍草履。
室中枵然②,一榻而已。
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
径往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余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
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饣亶粥:稠粥。
②枵然:空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凡:总共。
B.度所耕不足赡.赡:供养。
C.亦有时不继.继:增益。
D.曾有人惠.一书册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以田与兄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又为.人佣耕吾属皆为.之虏矣C.以.告者过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问其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为生所以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五郎生于颍昌阳翟县,由于传说30年从未离开过家门而被人议论,孙轸才会去拜访他。
杜五郎却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因为他曾于15年前在门外乘凉。
B.杜五郎以前靠给人择日和卖药为生,勉强度日。
在儿子能耕种,能吃饱后,他便不再和干同行的乡里人争利,不再择日和卖药,平日里什么也不做,只是空坐。
C.作者在文中借杜五郎虽然穿着布袍草鞋,却“气韵闲旷,言辞精简”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安贫乐道的精神的颂扬之情。
D.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写杜五郎的儿子也很少去县城,并且直来直去,出发之日便可计算出他的归程的事,更充分地表现杜五郎生活的简单、快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2)余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
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三、(2014·杭州高三命题比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
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
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厷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猨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
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
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
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
”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
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
太宰父子远徙新安。
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
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
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选自《世说新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为继母族党..所谗族党:同族亲属。
B.其母缘.岸哀号缘:沿着。
C.自谓必当阿衡..朝政阿衡:一说是商代官名,这里指辅佐。
D.殷因月朔..月朔:阴历每月十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诬之为.狂逆为.秦宫人B.及之.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不能不恨于.破甑良曰:“长于.臣。
”D.逆则.应杀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宏因为被后母诬陷狂放叛逆,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B.桓公是一个心地仁厚的人,会因部下对猿猴心肠歹毒而罢黜他们。
C.桓温罢免了太宰司马晞父子后依然上书简文帝要求除掉太宰父子,直到简文帝同意。
D.本文描写了魏晋时期的官员们被罢官后的抑郁心情和不满言行,其中以殷浩被免官后常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为经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2)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
四、(2014·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