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一:李,初一女生。
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
进入初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进入初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
原因是:数学极差。
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
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
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
从根本上李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
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
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
2013年南沙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C级培训作业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灵山中学刘春林62号一、学生逆反心理的依据在日常教育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师或家长闹对立,有时出现你说东、我偏向西,对家长、老师的管教表现出消极冷漠,反驳抗议,严重的会出现出走、报复等不良行为。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个性”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是一种失常心理,他是用抵触、反对集体或者别人对自己的合理要求、指令的形式,来逃避外界的压力,从而维护自己所谓的个人尊严、面子。
有这种心理的人,当他的需要受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对阻碍他的人,阻碍他的需要不能实现的规章制度和周围环境等等,产生抵触行为,甚至报复行为。
初中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出现的一个开端,它也是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逆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孩子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我怎样,我偏不这样。
这样最容易引起教育者的恼火,而教育者越恼火,对孩子越发训斥,这样使孩子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其之间的关系,以至家出走,离校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生逆反心理辅导的目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不加以重视和疏导,后果将难以估计。
初中时期是学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研究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逆反心理辅导策略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种类及其成因,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辅导策略:1、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个学生,讲求民主创设良好氛围,体贴学生,对常犯错误的学生,多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消除,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应该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学生评语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中学生逆反心理研究课题陈慕丹政治科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中学生行为结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形势严峻,都给中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中学生不良心态呈上升趋势。
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无论怎样强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还是会有学生违纪犯法,“对着干“,不合群 ,理想泯灭、意志消沉、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不良现象。
教师很严肃并做了大量工作教育,却被看作无聊的活动,却招来一片怨言。
这不仅打击和动摇了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认真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表现,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探求缓解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相关对策,创建和谐校园。
三、课题研究问题产生原因中学生处在青年闭锁期向开放期转变的年龄阶段, 身心发展正趋于成熟, 但不稳定,入中学后, 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 使他们开始脱离了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 独立地评价周围的事物。
成人感和独立意识迅速强化,自尊心与自信心进一步确立 ,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有显著的发展。
他们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不断地在现实中寻找自己的地位并倾向于个人欲望的满足,同时渴望被人尊重和理解,但由于思维、判断力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产生偏激、固执,一旦发现外界对他们的“自我”并不承认,,就会出现知、情、意、行脱节的现象,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课题研究问题的表现1,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
中学生自尊心强,人格意识强烈,对外界刺激体验敏感,因而他们对来自别人的批评帮助,总有一种内在的反感情绪。
当然,有些教师不能扮演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角色,在学生中威信较低,与学生缺乏沟通,学生无法对之形成信任基础,也导致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案例逆反心理是指对一种可能是合理或合适的行为或决定出现抵触、反抗、反感或反对的心理反应。
下面是一个逆反心理的案例: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在家里的学习却非常不认真。
他对家人的教育和规定总是反感和抗拒,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不认真复习考试内容。
父母多次尝试鼓励和督促,但小明的逆反心理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
后来,小明的父母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他的逆反心理。
他们找到了小明的一位喜欢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这位老师平时对学生们非常关心,也和父母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老师在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亲近的方式来引导他。
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小明鼓励和赞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这样的正面反馈激励了他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的主动性。
同时,老师还与小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交流,试图了解他逆反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倾听,老师发现小明对父母给予的期望和压力感到压抑,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于是,老师帮助他明确了他的兴趣和梦想,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小明的逆反心理逐渐消散。
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放下了对父母的无形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自己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他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抑和无法接受。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心,以及对小明个人兴趣和梦想的尊重,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处理逆反心理时,了解个体的心理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给予正面反馈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关注和理解个体的需求,才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有效的化解。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张某,男,15岁,煤化工班学生。
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
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职中一年级逆反心理辅导教育【原因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张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张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初中学生阶段的逆反心理特别强烈。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有时适当用点鼓励反倒起好效果。
但如何掌握这个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中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的体育老师。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积极参与运动,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体育游戏中,同学之间吵闹起来。
老师怕他俩打起来。
又和他们讲道理。
两名学生反倒对老师说我的一点也没听进去。
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看热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故意难为老师。
在老师的劝说下,还是牢骚满腹。
案例2:李某,男,初一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离异,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体育公开课上,老师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安排了游戏活动,希望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只有一名同学什么也不参加,老师过去微笑着叫他加入队伍,可他说什么没意思了,小儿科玩的游戏了。
声音也蛮不礼貌。
也是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老师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团队情感,快乐感。
可是,该生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玩什么?我不用你管。
”嘴里不干净话也说。
老师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加入团队你就会快乐的。
你喜欢哪些运动老师相信你,”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他妈不用你管,声音很大”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点遗憾的痕迹。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一.案例再现前段时间,我班张磊、孙佳宾两位学生,早晨未到校上课,通过调查与寻访,我在网吧找到了他们,他们竟是因为上网打游戏而忘记了上课的时间。
将他们带回学校,我大发雷霆,因为开学初我反复强调要合理运用压岁钱,切记不要迷恋上网。
将他们带到办公室,我狠狠地批评他们,老师们也帮着指责。
当我问到他们能否保证今后不再上网时,他们的声音出奇的小,像没有应声,单个问张磊时,他竟然说“不一定能做到”。
两人甚至有意地把头往斜上扬了扬。
把我气的差点上不来气。
狠狠的一通批评后,我让他们回到了班级。
气火加怒火,让我坐在那直发神,满脑子里的他们不服管,头向上扬的样子。
这不由让我想了我班的学生青松。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青松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丢三落四、潦草应付。
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他的突然转变让我莫名其妙,十分挠心。
二、课题的提出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不由想,是不是我班的学生已有了逆反心理的问题。
为此,我决定在班级中进行一次关于逆反心理的问卷调查。
三.问卷调查同学们,老师设置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请做完之后反馈给我,老师会为你们保密,并和你们交流。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下面这个问卷是为了了解你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题目后面的括号里1、你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A、是B、有时觉得C、从没有2、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会主动学习()A、会B、极少C、不会3、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么样的影响()A、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学习D、认为自己很无能4、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会()A、学习B、拿不定主意C、娱乐5、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A、经常B、偶尔C、从没有6、对着镜子,你注意的是自己的()A、优点B、缺点C、没想过7、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时,你会()A、坚持己见B、聆听别人的意见C、无所谓8、你认为自己的情绪乐观吗?()A、非常乐观B、比较悲观C、很悲观D、比较悲观9、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缺点时,你往往会()A、立即翻脸B、往往为自己找借口开脱C、很不开心,并认为自己没有错D 、虚心接受10、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反对时,你能及时调整,不一意孤行(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1、假如一项工作需要你完成,你的态度是( )A、充满信心B、有点信心,但是需要人帮助C、没有信心,害怕失败12、你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吗?( )A、都能B、大部分能C、很少能13、你惯于三思而行吗?(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4、当有同学成绩比你好时,你会( )A、为他高兴,急起直追B、有点自卑,不想和他交往C、很嫉妒15、当你最好的朋友误解你时:( )A、主动找他解释B、很伤心,远离他C、顺其自然16、你在努力追求成功吗?( )A、非常努力B、一般努力C、力不从心通过5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汤盛林初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目大变化的非常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
一、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介绍李帅帅是我班一个个成绩等的男生,智力可以,自尊心较强,但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经常情绪化,喜欢表现自己,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要求狠不严,做事随意性大。
老师让他做的事,家长叫他干的事他置之不理。
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正确评价学生,挖掘“闪光点”。
自尊和被人尊重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
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特别是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利用他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从那次以后,当的心灵之火被点燃了,他的逆反心理也变弱了,他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成绩也有了进步。
所以对于学生我就想,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学生情况】
梁同学,男性,年龄为17岁,中学二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但聪明伶俐,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
并且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提出休学不读书的态度。
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现在课回来上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报读大专班。
【关健词】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教育
【分析原因】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两同学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内容与方法】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
”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
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
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
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
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
此学生是家中独生子,幼小时候家长对其十分溺爱,上学后又有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现象,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
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
4、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或当众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5、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利用两同学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6、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7、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梁同学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同学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