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的联系与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17
广告法系列研究一如何界定广告表演与代言文:杨桥四川万帆律师事务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称“广告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时隔20年后首修,部分内容不乏新意与良苦用心。
自修正案公布始,即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其中,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下文称“禁十孩童代言规定”)。
此规定一出,意味着全面禁止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成为广告代言人。
从成为代言人的角度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即被全面封杀。
于是乎,有人就解读为,广告法虽全面禁止的是其成为代言人,但并未禁止其在广告活动中的表演行为。
诚然,未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非不能出现在广告中,而只是不能以代言人的特殊身份出现在广告中。
那么,如何界定广告表演与代言?这在理论研究、执法实务即司法实务中仍属于空白。
本文旨在提出广告表演与代言的不同含义,剖析现有的观点,提出二者界定的标准,供读者参考。
一、禁十孩童代言规定的立法目的能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就要求广告代言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承担广告代言活动可能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
而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心智发育尚未健全,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辨别能力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广告代言是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一种复杂的商业活动。
同时,让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儿童过早地涉足商业广告代言活动,不仅违背儿童的天性,还可能扭曲他们幼小的心灵,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容易产生示范效应,对周围的其他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1由此可见,一方面,禁十孩童代言规定立法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三观,保护其独立人格不受商业干扰。
另一方面,又旨在保护受众不受无独立判断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影响,特别是保护其他未成年人不受该代言的未成年人的诱导。
二、代言的含义按照广告法第二条第五款“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规定可知,代言意即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
广告策划和广告设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广告策划是整个广告活动过程的规划和运行,而广告设计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广告策划的展现和创造,从而突出广告产品的宣传。
尽管广告策划和广告活动在概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却具有紧密的联系,广告设计给予广告策划生命,是整个广告策划活动开展的灵魂。
而广告策划是帮助广告设计彰显魅力的关键。
因此,做好广告活动,就必须正确认识广告设计和广告策划之间的关系。
一、广告策划和广告设计之间的区别广告设计和广告策划之间的操作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广告策划,就是对于广告运动的整体计划,是为提出、实施及测定广告决策而进行的预先的研讨和规划。
简言之,广告策划是广告运作的设计蓝图,是广告运作之前对于它的整体把握。
广告设计,其本质就是为了创造,所以广告设计的创造力和颠覆性,以及其颠覆传统的创造力,决定了广告设计必须要以开放的意识和精神世界为依托,以此来将广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推向更新的方向上去。
其次,广告创意和广告策划之间的思维特征也有比较大的差别。
因为广告设计的本质就是一种创造性,所以广告设计的思维是点状的,也就是广告设计需要一种求异的、逆向的思维模式,在思维特征上往往具备感性和情绪的特征。
而广告策划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考虑的往往是整个广告的目的能不能恰到好处的表现,也就是整个广告设计的流程是环环相扣的,在思维特征上面是具备理性的、条理的这样的一种情绪特征。
二、广告策划和广告设计之间的联系(一)广告策划是广告设计的客观依据广告设计是将广告策略和创意构思加以具体化,是广告创意的符号形式,是使广告从概念变为现实,是创意思想的物化形式。
广告设计者与画家不同,画家作出的团,可以没有任何理由,而仅仅来自于艺术表达自己的渴望与需要,画家的成功可能仅在于找到了一种表达驱使其创作作品的意向。
对广告设计者而言,其创作出的广告可能非常美妙,令人或兴奋、或愉快、或感动,但可惜的是,这样可能并未反映广告的目标所在;相反,广告设计者创作出的广告也可能枯燥无味甚至而目可憎,但却仍然完成了表现广告目标的任务。
浅论广告与艺术的关系广告与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常常被人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讨论。
广告是为了推销产品或服务而制作的一种营销手段,而艺术则是通过创作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尽管广告和艺术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首先,广告和艺术在形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广告通常使用视觉、音频、文字和故事等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样,艺术也以这些元素为表现手段,通过图画、音乐、文学等形式来进行创作。
在这种意义上,广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应用型的艺术,因为它也在追求创意和表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其次,广告和艺术都是传递信息和引起共鸣的有效方式。
广告通常通过刺激观众的情感、激发欲望和引发共鸣来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同样,艺术创作也常常旨在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引发共鸣和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广告和艺术都试图与观众建立联系,传递某种信息或理念。
然而,广告和艺术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目的和动机。
广告是商业宣传的手段,其核心目标是推销产品或服务,吸引消费者并增加销售额。
因此,广告往往以商业利益为导向,侧重于传递功能和实用性的信息。
相比之下,艺术更加注重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追求艺术创作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哲学意义。
此外,广告往往处于商业市场的压力下,需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以获得商业成功。
因此,广告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通常较为商业化和娱乐化。
而艺术则更加自由和独立,艺术家通常追求个人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并将艺术作品视为自我表达和探索的媒介。
综上所述,广告和艺术虽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广告更注重商业的目的和实用性,而艺术更强调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表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广告不能融入艺术元素,或者艺术不能用于广告创作。
当广告能够巧妙地将创意和艺术的元素结合,艺术也能够为广告注入更高的艺术含量时,广告和艺术之间的边界也将变得模糊,创造出更多有创意和有价值的作品。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76冯云雪(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禁止利用儿童做广告代言人,尤其是商业广告。
此条款存在广告代言与广告表演概念模糊、代言主体资格难以确认等问题,引起理论上和实务上的争议。
文章通过正确区分广告代言与广告表演两种行为,明确儿童代言资格范畴,以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广告法;儿童;广告代言中图分类号:D922.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699(2019)04-0076-01作者简介:冯云雪(1996—),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法。
1 理论基础:广告代言含义的厘清广告代言这一表述在学界始终存在争议,主要在“广告荐证”和“广告代言”这两种概念之间。
我国在《广告法》中关于代言行为的界定是“推荐、证明”。
要求代言主体必须对代言产品起来推荐证明的效果,因此对《广告法》中“广告代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广告荐证”,只是前者注重代言这一行为,广告荐证则表明代言这一效果,我国虽未使用后者这一词语,但从法律对 “广告代言”的定义要求来看,这与“广告荐证”的定义不谋而合。
2 现实困境:儿童代言存在的问题2.1 代言人与广告表演者概念界定模糊对“广告代言”与“广告表演”的区别,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标准。
(1)以合同签订形式以及费用性质来划分“广告代言人”与“广告表演者”。
这种界定标准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针对广告在现实社会存有的商业实践来讲,合同往往采取轻形式而重实质的方式,更在意其内容在实践中的真实情况。
(2)以儿童受众知名程度作为区分广告代言与广告表演的判断标准。
这种判断标准由于儿童知名度的认定过于抽象模糊,也存在一定争议,并且会导致“童星”与其他儿童一种身份上的不平等性,于理相悖。
(3)以广告参与者的“意思表示”作为界定代言人与广告表演者的判断依据。
这种标准还要结合普通大众观看广告所接收到的信息。
广告与展示的区别广告,即广而告知之意。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
非经济广告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又称效应广告,如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各种公告、启事、声明等,主要目的是推广;狭义广告仅指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广告不同于一般大众传播和宣传活动,主要表现在:1.广告是一种传播工具,是将某一项商品的信息,由这项商品的生产或经营机构(广告主)传送给一群用户和消费者;2.做广告需要付费;3.广告进行的传播活动是带有说服性的;4.广告是有目的、有计划,是连续的;5.广告不仅对广告主有利,而且对目标对象也有好处,它可使用户和消费者得到有用的信息。
表现手法:图像广告:图片为主文字设计广告:文字编排为主幽默广告:幽默情景为主人物肖像广告:电影明星歌星各行业代表人物展示就是展现,显示。
摆出来让人看,例如展现建筑结构示意图等。
展品的规定和限制。
主要是对异常展品包括超高、超重展品的规定。
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一般都可以解决。
比如限高,只要展馆高度足够,就可以与展馆商量解决;超重展品可以使用地托,分散单位负荷。
比较常见、难解决的问题是展馆卸货大门的尺寸,这是自然限制。
超高超重展品一般需要先于其他展出者的展品进馆。
如果遇有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尽早与展览会组织者或展馆所有者商量。
这类展品对展览会通常有宣传价值,因此,组织者会愿意积极协助。
有些展览会考虑安全,会限制操作机器。
对于武器,一般都有专门的规定,且手续都很麻烦广告与展示的主要区别:1、品牌广告是你具有了很强的知名度和美誉的广告,而展示广告一般的作用只是起到提示,提醒的作用2、展示广告是品牌广告的前期形式的一种3、展示是立体的,广告是平面的4、广告相对于展示是灵活有效的5、广告是一种商业宣传,而展示相对的更加有艺术感叶允宁 20112591 11级艺设设计4班。
广告常见表现手法
1. 跳跃表现
跳跃表现是一种广告手法,通过快速而连续的动作或画面转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表现手法通常用于电视广告或网络视频广告,旨在让观众对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
跳跃表现可以通过音乐、
颜色、文字和特效等多种元素来增强,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 情感激发
情感激发是一种广告手法,通过触动观众的情感,引起共鸣和
共情。
这种表现手法常用于品牌宣传广告或公益广告,通过讲述感
人故事、展示真实情况或引发观众的情绪反应,来达到宣传产品或
传递信息的目的。
3.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是一种广告手法,通过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
品进行对比,突出自己产品的优势和特点。
这种表现手法常用于产
品广告或服务广告,通过直接或隐式的方式展示产品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以增强观众对自己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欲望。
4. 名人代言
名人代言是一种广告手法,通过请名人作为产品或品牌的代言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这种表现手法常用于名牌商品的宣传广告或品牌形象广告,通过名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观众产生信任和购买动机。
5. 幽默元素
幽默元素是一种广告手法,通过运用幽默的语言、情节或角色形象,让观众感到轻松和愉快。
这种表现手法常用于娱乐性产品广告或针对年轻人的广告,通过幽默的元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对广告的印象和记忆度。
以上是一些广告常见的表现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设计广告时,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属性、目标受众和宣传目的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以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影响力。
浅论广告与艺术的关系广告与艺术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广告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推销手段,旨在促使消费者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
而艺术则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通过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尽管广告和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叠,但它们的核心目的是不同的。
广告是有目的性的,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艺术则更多地关注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然而,广告与艺术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广告和艺术都是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两者都需要创意和想象力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递信息。
其次,广告和艺术都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它们背后蕴含着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意义。
广告和艺术作品都可以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并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影响观众。
广告与艺术的关系也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
广告可以从艺术中获取灵感,借用艺术的创意和美学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同时,广告通过赞助和合作方式支持艺术的发展,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
然而,广告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广告的商业目的削弱了其与艺术的关联性,使其成为浅薄、唯利是图的形式。
另外,一些人担心广告的普及性和大众化对艺术的影响,认为广告追求消费者的注意力和眼球,忽视了艺术的深层价值和思想性。
总而言之,广告与艺术之间有着紧密而又复杂的关系。
虽然广告在商业环境中起着推销产品的角色,但仍然可以从艺术中获取灵感和支持艺术的发展。
在广告与艺术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力的火花迸发和文化的传承,这使得广告不仅仅成为商业推广的手段,也融入了艺术的元素。
广告与艺术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广告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推销手段,旨在促使消费者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
而艺术则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通过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尽管广告和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叠,但它们的核心目的是不同的。
广告是有目的性的,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艺术则更多地关注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然而,广告与艺术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品牌代言人与广告合作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代言人和广告合作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知名度高、形象良好的代言人合作,品牌可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品牌代言人与广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代言人,并探讨广告合作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品牌代言人的作用品牌代言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品牌知名度:代言人通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帮助品牌快速提升知名度,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2.塑造品牌形象:代言人通常具有某种特定的形象和个性特点,这些特点与品牌的定位和形象相契合。
通过与代言人合作,品牌可以借助代言人的形象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3.增加消费者信任:消费者对代言人通常有一定的信任度,当品牌与代言人合作时,可以借助代言人的信任度来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4.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代言人的推荐和认可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高品牌的销售业绩。
如何选择合适的代言人选择合适的代言人对于品牌代言广告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代言人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代言人的人格特质:代言人的人格特质应与品牌形象和定位相契合。
只有当代言人的特质与品牌相匹配时,才能更好地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和个性。
2.代言人的知名度:代言人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3.代言人的专业领域:代言人的专业领域应与品牌相关。
例如,一个体育品牌选择体育明星作为代言人会更加合适。
4.代言人的公众形象:代言人的公众形象应正面,没有不良记录,这样才能为企业品牌带来正面的影响。
5.代言人的价格: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预算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代言人的价格。
广告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品牌代言人和广告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合作目标:企业在进行广告合作前,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如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业绩等。
2.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根据品牌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
本科毕业论文( 2016届)题目:论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的联系与区别——兼谈新《广告法》第二条第五款学院: 人文学院专业: 广告学班级: 12广本2班姓名:黄诗琼学号: 12105303206指导老师:徐卫华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10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绪论 (4)(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4)1. 选题的背景 (4)2. 选题的意义 (4)(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5)二、广告代言人的概念及核心要件 (5)(一)广告代言人的概念理解 (5)(二)广告代言人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6)1、广告代言人的主要特征 (6)2、广告代言人的主要作用 (7)(三)认定广告代言人的核心要件 (8)三、广告表演者的概念及转化 (9)(一)广告表演者的概念理解 (9)(二)广告表演者的主要类型和作用 (10)(三)广告表演者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 (11)四、广告法相关规定的问题及对策 (12)(一)广告表演者与广告代言人存在界限模糊问题 (12)(二)广告法对广告代言人的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13)1、立法本身对广告代言人的界定不清晰 (13)2、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3、广告法关于广告代言人规定存在漏洞 (14)(三)广告法存在问题的对策 (15)1、配套出台详细的司法解释 (15)2、完善广告代言人的认定程序 (15)五、结论 (12)参考文献 (17)论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的联系与区别——兼谈新《广告法》第二条第五款摘要:新《广告法》的施行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其中对广告代言人的相关规定存在认定模糊的问题,即普通的广告表演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会转化成为大众眼中的广告代言人,这在实践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论述,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本文从该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基本方法、广告代言人的概念及核心要件、广告表演者的概念及转化、广告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着手研究,力图解决广告法在监管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广告代言人;知名度;广告表演者;转化;认定模糊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Adve rtising Performance and Advertising Endorsement- Chapter II Article 5 of New Advertisement Law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dvertisement Law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s in the field. Some experts mention that the definition of advertising endorsers is not very clear. Theoretically, advertising performers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dvertising endorsers in the eyes of public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ractically, some problems may arise.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dissert 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advertising performance and advertising endors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basic methodologies of study, the concept and core of advertising endorsers, the concept and transformation of advertising performe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evant solutions of regulations of Advertisement Law, to solve the flaws of Advertisement Law in the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process.Key words: advertising endorsers; reputation; advertising performers; transformation; vague definition.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选题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广告主的经营行为,维护广告市场的合理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广告行业也在快速地发展,广告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广告法在具体的监管和执法的过程中也渐渐地暴露出了很多缺陷和不足。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我国广告行业现状,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201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比原《广告法》,新《广告法》不仅在内容上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扩展和补充,而且还把原来很多比较粗略的活动规范和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更加地丰富和具体了。
另外,还加重了法律责任,提高了违法成本,加强了实际的可执行性。
其中第二条第五款“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更是将“广告代言人”的概念第一次纳入到了《广告法》中,有很大的立法进步,但没有进一步地明确规定,因此在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可能会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暴露出一些问题。
2.选题的意义新修订的《广告法》被称作是“史上最严的广告法”,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将成为加强我国广告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促进我国广告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制保障,同时它也进一步地完善了我国现有的广告监管制度,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且自其实施以来,在社会上以及行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吸引了许多的媒体组织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解读,也出现了很多企业和品牌借此机会进行病毒式的营销和跟风现象,可谓是2015年最“火”的一部法律,因而极具研究价值。
另外,新《广告法》虽然将“广告代言人”的相关规定纳入到了法律体制中,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关乎到广告代言人的相关细则,但具体对“何为广告代言人”、“如何认定广告代言人”等问题并没有作详细的界定,看似清晰,实则不然,因而容易引起大众的误解,将“广告代言”与“广告表演”混淆在一起,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也会带来许多操作上的困难。
研究“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两者的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运用中的界限模糊问题,究其原因、发现问题根源,并对此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帮助界定“广告代言人”,规范广告代言行为,更好地实施《广告法》。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1)资料收集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网站和书籍资源,查阅并收集大量有关广告法、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的资料,为全面充分论证本文观点打实基础。
2)内容分析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对中国期刊网、学术论文网、中国知网等网站的相关数据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进行重点的调查研究,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综合起来进行归纳,从而得出广告表演与广告代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论述本文的核心观点。
二、广告代言人的概念及核心要件(一)广告代言人的概念理解代言人,英文为spokesperson,又可译为“发言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发言人意为“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
即代言人是指“代表某些方面(阶级、集团等)发表言论的人”。
代言人本身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笼统的讲,它就是指那些为企业或组织的盈利性亦或是公益性的目标而传播相关信息的人员,由此可分为商业代言人和公益代言人。
而广告代言人(advertising spokesperson)则是在相应的广告活动中代表广告主发言、传播广告信息的一类群体。
按照以往大家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一般认为,广告代言人就是代言广告的明星,但是在2015年新修订出台的《广告法》中,第二条第五款明确提到了“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这就与约定俗成的理解有差异,也引发了业界对“广告代言人”这一概念的理解探讨以及对其一系列其他各个方面有关问题的持续关注。
不同的人对广告代言人这一群体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广告代言人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修订版是“形象代言人”,他们是代表产品、企业或者组织在广告中表演并且传播产品、品牌信息的表演者;也有人认为广告代言人就是“广告表演者”,他们通过一定的媒介,在广告中直接或间接地介绍、推荐该商品或服务,广告模特和品牌形象代言人也包含其中,但不限于此;而更多的人认为,广告代言人,是指那些在商业广告中,利用自己的形象、表演技巧和社会知名度等自身资源来代表产品或企业,借助杂志、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或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团体、组织。
(二)广告代言人的主要特征和作用1、广告代言人的主要特征广告代言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因此广告代言人可以是自然人,包括名人(Celebrity)、专家(Expert)和典型消费者(Typical consumer);也可以是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非营利性的组织。
然而不论是哪种身份、哪种类型的广告代言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总体概括起来他们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1)广告代言人所代言的广告基本上都是商业广告。
而商业广告就是广告主承担一定的费用通过媒介向外界推销商品或传播服务信息的广告,最终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当然,生活中也有非商业性的广告,也就是公益广告,这种类型的广告虽然也有可能出现代言人,但是他们在权利、义务还有责任等方面与商业广告的代言人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也就是说,在商业性广告中,广告代言人的代言行为是有偿的,广告主会根据广告代言人的代言程度来支付相应的代言报酬。
换而言之,通过代言他们可能会得到物质的回报,也可能会得到一些较为隐形的利益,如帮助树立内涵形象、增加受众印象以及进一步提高社会知名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