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6.0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研究作者:高冉晖张巍巍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33期摘要:本研究归纳总结了新型研发机构产生的背景,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新型研发组织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最后对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了简要介绍。
Abstract::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R & D institutions, while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major new features of existing R & D organizations. Finally, this study do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form plots——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 Jiangsu Provin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perty.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背景;现状;特点Key words: the new R & D institutions;background;current-development;features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3-0045-030 引言作为以技术创新以及知识探索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新型研发机构,其主要通过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来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并培育出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建设了创新的文化,大大加速了成果转化速率,因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注目。
总而言之,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能够大大促进科技体制的创新改革以及现有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关键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时空二维,差异化培养,双提升岗位通道,定制化培养协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设计,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方式,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专业、全覆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带动了研究院创新突破竞争力的提升。
一、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架构研究院以航天系统工程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50年航天科技创新人才管理经验,提出并构建具有“时空二维”特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总体架构(其中,“时间特性”表现为创新人才的成熟度结构,“空间特性”表现为创新人才的专业领域分布结构),设计出一套多层次、多专业、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
“多层次”是指“时间特性”上的“尖、高、中、青”四个层次。
“尖”是指通过培养能够成为牵引国家航天科技领域发展方向的最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是指在高层次创新岗位上履职尽责,为提升国家航天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是指具有突出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有能力引领本专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青”是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多专业”是指“空间特性”上的系统创新、专业研究、产品开发等多个专业领域分布结构。
“全覆盖”是指该培养体系覆盖全院创新人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内动力挖掘理念,坚持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协调同步,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活动与航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动态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
面向尖端人才,将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聚焦事业发展方向和人才成长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制定“一人一策”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面向高端人才,将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实施人岗双提升策略;面向中坚骨干人才,将人才培养与牵引技术方向发展挂钩;面向青年人才,以营造创新环境为重点,鼓励其在创新探索活动中成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业务范围:1、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2、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煤化工、风力发电、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航天特种技术应用。
3、航天服务业: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总体设计、遥测外测、箭体结构、增压输送、电子化指挥、弹(轨)道、载荷、环境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2、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中心,是我国航天首家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研究所。
本所拥有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环境、仿真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
3、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从事于战略武器和大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制单位。
4、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从事航天飞行器设计研制、空间探测器研究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研究开发、数据通讯及网络信息通讯技术研究开发的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研究所。
5、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是以航天发射地面设备的研制为主,民品研发经营为辅的工程设计研究所,现有员工1000多人。
我所主要专业有:发射技术与发射装置、特种公路、铁路运输车辆、液压技术、温度控制、供配气技术、发配电及电源变换技术、定位定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
我所开发了以地面设备为主的多系列、多型号军品高科技产品,还开发了软胶囊机、包衣造粒机、滴丸机等制药机械及包装机械、烟草机械、洗车机等多项高科技民用产品。
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6、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伺服控制、遥测、智能机电以及工业自动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
中国航天一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始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实体,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研究院下属11个研究所、1个研发中心、1个物流中心、2个生产厂,现有职工2万余名,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名,有20名院士先后在此工作过。
建院50周年来,研究院共获得3374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alesha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要成员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5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7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数家专业公司、若干上市公司和直属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简称中国航天二院)是集科研、开发、试验、生产为一体,以电子、光学、机械、声学专业为基础,以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为主导,以飞行器、雷达、计算机、精密机械、无线电测量、仿真技术、目标环境与特性为特色,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整体优势的综合性研究院。
拥有一个民用产业集团公司(航天长峰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三院)成立于1961年9月1日,是我国研发设计和生产航天及军用飞行器的高技术科研企业。
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62年,在西安建成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现有设计部(研发中心)、研究所、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16个,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了70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我国成功发射的60余颗卫星中,有40多颗运用了我院研制的固体发动机。
名称下属机构简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一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1号一院研发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一部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火箭、导弹总体10所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研究所飞行器总体12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永定路 火箭、导弹控制14所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15所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18所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航天伺服系统19所 北京航天科技信息研究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102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02所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703所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211厂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519厂 长治清华机械厂山西长治清华街 发射车、发射台制造811厂 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811厂与18所已经合并)一院院内 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一院(科工集团)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8511所 南京八五一一研究所电子对抗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为军工领域测控装备和维修保障信息化装备研发生产、 导弹 通用测试平台、系统集成、工业控制、基础测试测量仪器产品和软件与信息化产品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微小卫星与有效载荷及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基本形成了微小卫星及先进载荷等产品系列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担民用系统工程、节能减排审计及信息服务、与节能减排有关的电子信息设备开发等业务广州航天海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技术开发等西安航天华迅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导航和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及其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北京临近空间飞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司经营范围包括飞艇及空间飞行器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泰坦航测软件、泰坦遥感软件、泰坦超算平台、泰坦云服务平台、泰坦全球地图服务系统,以及泰坦终端机。
研究院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摘要:研究院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其组织结构的合理设计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院现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对多个关键指标的考核,本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研究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研究院,组织结构,科技创新,优化设计,可行性研究Abstract:Research institu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ized design scheme,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in practice.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multiple key indicators, this sche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research institu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timized design, feasibility study引言: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研究院的组织结构对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