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PDf
- 格式:pdf
- 大小:294.08 KB
- 文档页数:2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工具,如CAD、SolidWorks等,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3. 掌握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及传感器的选型和设计原则。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包括但不限于齿轮、轴、联轴器等;2. 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2. 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解机械设计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理解团队合作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将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设计能力。
目标设定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包括机械设计概述、设计原则与步骤、力学分析基础、材料力学性质及选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原理与步骤,第三章 力学分析基础,第四章 材料力学。
2. 机械设计常用软件工具:介绍CAD、SolidWorks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第六章 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绘制。
3.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包括齿轮、蜗轮、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教材章节:第七章 传动系统设计,第八章 齿轮设计,第九章 蜗轮设计,第十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4. 控制系统及传感器设计:介绍控制系统原理,传感器选型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十一章 控制系统,第十二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中的传动装置专业年级:电气工程系15级学号:学生姓名:宋指导教师:机械工程系完成时间2017年7 月7 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电动机;2—V带传动; 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带式输送机;6—鼓轮;7—滚动轴承图1 带式输送机减速装置方案图目录(一)电机的选择 .................................. (二)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 (三)V带传动设计................................. (四)减速器(齿轮)参数的确定 .................... (五)轴的结构设计及验算 .......................... (六)轴承根据 .................................... (七)联轴器的选择 ................................ (八)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 (九)心得体会 ................................(一)电机的选择1.选择电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依工作条件的要求,选择三相异步电机 封闭式结构 u=380v Y 型2.电机容量的选择工作机的功率P 工作机=F 牵*V 运输带/1000= 3.36 kW V 带效率: 0.96 滚动轴承效率: 0.99齿轮传动效率(闭式): 0.97 x 1 (对) 联轴器效率: 0.99 传动滚筒效率: 0.96 传输总效率η= 0.859 则,电机功率η工作机P P =d = 3.91 kW3.电机转速确定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 工作机 76.43 r/minV 带传动比范围:2~4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3~6 总传动比范围:6~24∴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458.58 ~ 1834.32 r/min在此范围的电机的同步转速有: 1500r/min,1000r/min,750r/min 依课程设计指导书Y 系列三相异步电机技术数据(JB30 74-82)选择电机的型号为; Y132M1-6 性能如下表:(二)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所选电机满载时转速n m = 960 r/min 总传动比:i 总=工作机n n m = 12.561.分配传动比及计算各轴转速i 总=i D ×i带传动的传动比i D = 3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i = 4.19 则高速轴I 轴转速n 1= 320r/min 则低速轴II 轴的转速n 2= 76.37r/min2.各轴输入功率,输出功率P 输出= P 输入,效率如前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方式及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机械装配图的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资料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设计: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零部件设计:包括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5.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图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机械设计计算与图形表达:教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学院机械设计教学部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设计基础”和其它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也是非机类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2.学习和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3.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计算、绘图能力及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治学态度,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程设计题目为: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要求完成的工作量为:l)减速器装配图一张(0号图纸)2)零件工作图二张(低速级大齿轮、低速轴各一张,2号图纸)3)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8000字)具体内容如下:1.装配图l)视图:除必要视图外,还应考虑是否需要附加局部剖视图、放大图等。
2)尺寸标注: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有:外形尺寸——即减速器所占的空间尺寸,如总长、总高、总宽,供运输和车间布置时参考。
安装尺寸——减速器安装于地基或底座上的底面尺寸、地脚螺钉孔的尺寸和位置。
此外,还要注明伸出轴伸至地面的高度,以确定它与机组(电机、其它部件等)联接时地基(或底座)的高度。
装配尺寸——各配合零件配合处(如滚动轴承内圈与轴径、外圈与轴承座孔、传动零件轮毂孔与轴等)的配合尺寸,包括配合和精度符号,以确定配合零件的安装方法。
特性尺寸——如传动中心距及其偏差。
3)标题栏、零件的序号、图号种装配明细表标题栏——必须包括以下内容:零件或产品名称、图号、材料、比例、张数、张次、重量以及设计者姓名、学号、单位等。
可参考图一。
图一标题栏样式明细表——置于标题栏上方,应写明零件的序号、图号、名称、数量、材料、重量、附注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2. 培养学生对电子版机械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学会运用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工程制图标准,提高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零件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版软件进行机械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结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工程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电子版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概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机械零件的分类、性能及选用原则;- 机械结构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2. 电子版机械设计软件操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技巧;- 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与装配;- 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与标注。
3. 机械设计实践与应用:-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学生团队项目设计实践;- 机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评价。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概念;第2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基本操作与使用技巧;第3周: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与装配;第4周: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与标注;第5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6周:学生团队项目设计实践;第7周:机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讲解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3.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介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讲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等。
4.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目录 1. 设计任务 1 2. 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2 3. 电动机的选择 3 3.1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和类型 3 3.2传动比的分配 53.3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4. 减速器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7 4.1高速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7 4.2低速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1 5. 减速器轴及轴承装置的设计 165.1轴的设计 16 5.2键的选择与校核 23 5.3轴承的的选择与寿命校核 25 6. 箱体的设计 28 6.1箱体附件 28 6.2铸件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计算表 29 7. 润滑和密封 30 7.1润滑方式选择 307.2密封方式选择 30 8. 设计总结 30 参考资料目录 31 计算及说明结果 1. 设计任务 1.1设计任务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工作时有轻微冲击,输送带允许速度误差±4%,2班制,使用期限12年(每一年工作日300天),连续单向运转,大修期3年,小批量生产。
1.2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输送带带速:滚筒直径:1.3工作条件 2班制,空载起动,有轻微冲击,连续单向运转,大修期3年;3相交换电源,电压为380/220V。
2. 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以下图所示: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两级齿轮减速计算及说明结果器3,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
传动系统中采取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为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低速级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高速级齿轮布置在阔别转矩输入端,以减轻载荷沿齿宽散布的不均匀。
展开式减速器结构简单,但齿轮相对轴承位置不对称,因此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3. 电动机的选择 3.1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和类型按设计要求及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3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结构,电压380V。
3.1.1选择电动机的容量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工作机所需要的有效功率设:η4w——输送机滚筒轴至输送带间的传动效力;ηc——联轴器效力,ηc=0.99(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表3—1);ηg——闭式圆柱齿轮传动效力,ηg=0.98(同上);ηb——转动轴承(1对球轴承),ηb=0.99(同上);ηcy——输送机滚筒效力,ηcy =0.96(同上)。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设计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计算方法进行机械结构强度、刚度等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完成机械设计项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结构的功能、类型及设计要求,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机械零件的分类及功能-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 机械设计方法与工具:介绍常用设计方法和工具,如CAD软件应用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设计方法:草图设计、详细设计- 设计工具:CAD软件操作与运用3. 机械零件设计:学习各类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轴承、齿轮、传动带等零件的设计- 零件的强度、刚度计算4. 机械装配图设计:培养学生绘制装配图的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装配图的基本知识- 装配图的绘制方法5.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
3. 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掌握设计流程和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和分析。
2. 学会使用机械设计软件(如CAD等)进行绘图,提高设计效率。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并能够进行作品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
3. 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际应用,关注机械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原理及其应用b. 机械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c. 机械设计软件操作与绘图d.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第一周:回顾机械设计原理,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设计原理、第三章 机械结构设计方法。
- 内容:机械设计基本要求、设计流程、创新思维。
b. 第二周:学习机械设计软件操作,进行简单机械结构绘图。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 内容:CAD软件操作、绘图技巧、二维及三维绘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概述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目的为:(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独立设计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训练、计算、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1、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程设计选择齿轮减速器为设计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2)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联轴器、键等;(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及典型零件图(有条件可用AutoCAD绘制);(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要求在2周时间内完成以下的任务:(1)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2)零件工作图2张(齿轮、轴、箱体等任选2个,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6000字左右。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课程设计是一次较全面较系统的机械设计训练,因此应遵循机械设计过程的一般规律,大体上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和条件,认真阅读减速器参考图,拆装减速器,熟悉设计对象。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拟定传动总体布置方案,选择原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传动件设计计算设计装配图前,先计算各级传动件的参数确定其尺寸,并选好联轴器的类型和规格。
一般先计算外传动件、后计算内传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