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新课程标准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结构中,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是: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线粒体D. 高尔基体2. 植物通过以下哪个过程进行光合作用?A. 呼吸作用B. 蒸腾作用C. 光合作用D. 呼吸作用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个体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A. 单向流动B. 逐级递减C. 可循环D. 不可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7.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_组织。
8.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
9.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___。
10. 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12. 解释什么是基因突变,并说明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13. 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四、实验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15. 描述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论述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伦理问题。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C5. C二、填空题6. 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7. 营养8. XY染色体9. 自然选择10. 脱氧核苷酸三、简答题11.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核分裂的过程,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复制和传递。
细胞分裂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
12.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它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生物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学科。
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
2、根据近年来生物教学改革探索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可以从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视角,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分为型、问答型、学导型、型、型五种类型。
3、生物课程标准包括、、、四部分。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
教师应注意评价和评价相结合,评价和评价相结合。
5、学习、学习、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三种现代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
6、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习和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价值,彼此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7、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思维、思维、思维和思维等。
8、课程目标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所有初中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
9、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即、和。
10、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它包括、、和四个方面。
11、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涉及:、、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激励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物学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 )①概念②原理③规律④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生物实验体验教学模式的特征有( )。
①确定主题,创设情境;②协作学习,操作实验;③分析总结,综合评价。
④独立探索,设计实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中学生物学课堂上的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和教师主导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下面不属这一分类方式的是()。
A、体验式探究B、引导式探究C、自主式探究D、结果式探究4、教学模式的要素有:教学理论、()、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实施条件。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科学探究探究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国家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4.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
5.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6.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7.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ABC )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9.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A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10.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B )。
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ABC)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A)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B)。
A、植物和动物B、人和生物圈C、动物和细菌、真菌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ABC)A、面向全体学生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B)A、生物教学大纲B、生物课程标准C、生物考试说明D、生物教辅资料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ABCD)A、学校教学设备B、学校图书馆C、学生的生活经验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C)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A)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C)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领悟(内化)水平二、填空题(每空1分,15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测试题(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必须修满的生物学学分为A.4学分B.6学分C.10学分D.12学分2.下列各项中,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组成部分的是A.分子与细胞B.稳态与调节C.生物科学与社会D.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中生物课程选择性必修部分的是A.稳态与调节B.生物与环境C.生物技术与工程D.遗传与进化4.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必修课程共有3个模块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现实生活应用属于校本生物课程5.对选考生物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模块1:分子与细胞B.模块2:遗传与进化C.模块3:生物与环境D.系列3:细胞与分子生物学6.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必修课程共4学分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1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修习完高中生物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7.对高中学生修习生物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生物:不少于4分(必修)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8.在新课标《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一个层级的是A.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B.说出细胞由C、H、O、N、P、S等元素组成C.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概述核算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于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9.在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同一层级的是A.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B.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C.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D.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10.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生物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生物校本课程B.高中毕业不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修C.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D.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A.学科素养为核心B.课程内容少而精C.教学过程重实践D.学业评价促发展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生物学核心素养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社会责任3.基于高中生物新课标的高考命题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注对学生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考查B.关注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考查C.关注对科学探究与理性思考协同发展的考查D.关注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进而关注学科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影响4.基于高中生物新课标的高考命题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进行B.命题必须注意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试题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C.命题必须以生物学核心素养、学科教学内容和真实问题情境等要素组织命题D.试题立意不仅是考知识,而是通过感悟、体验,考查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建构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1、生物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探究式研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目标。
4、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研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生物课程标准。
6、生物课程资源包括学校教学设备、学校图书馆、学生的生活经验、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属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主题下的具体内容标准。
10、使用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研究目标中应用水平的要求。
让学生基于日常生活和观察,提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和土壤等。
接着,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和资料,总结出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对于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使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对照实验的设计;3.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并有步骤地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9.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以下是一节关于“生物的特征”的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课程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结构、自我调节、遗传信息、能量转换和适应环境等方面。
2.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术语和概念。
3.发展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2.干旱缺水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减小气孔开度减少水分散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片萎蔫时叶片中脱落酸的含量会降低B.干旱缺水时进入叶肉细胞的CO会减少2C.植物细胞失水时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D.干旱缺水不利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4.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螃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式中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B.该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相同生态位C.该模式可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D.该模式中碳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间进行5.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26.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细菌种群增长的4个时期。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测试题(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必须修满的生物学学分为A.4学分B.6学分C.10学分D.12学分2.下列各项中,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组成部分的是A.分子与细胞B.稳态与调节C.生物科学与社会D.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中生物课程选择性必修部分的是A.稳态与调节B.生物与环境C.生物技术与工程D.遗传与进化4.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必修课程共有3个模块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现实生活应用属于校本生物课程5. 对选考生物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 模块1:分子与细胞B. 模块2:遗传与进化C. 模块3:生物与环境D. 系列3:细胞与分子生物学6. 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课程共4学分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1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 修习完高中生物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7.对高中学生修习生物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生物:不少于4分(必修)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8.在新课标《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一个层级的是A.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B.说出细胞由C、H、O、N、P、S等元素组成C.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概述核算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于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9.在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同一层级的是A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B.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C.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D.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10.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生物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生物校本课程B. 高中毕业不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修C.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A. 学科素养为核心B. 课程内容少而精C. 教学过程重实践D. 学业评价促发展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生物学核心素养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社会责任3.基于高中生物新课标的高考命题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注对学生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考查B.关注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考查C.关注对科学探究与理性思考协同发展的考查D.关注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进而关注学科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影响4. 基于高中生物新课标的高考命题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进行B.命题必须注意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试题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C.命题必须以生物学核心素养、学科教学内容和真实问题情境等要素组织命题D.试题立意不仅是考知识,而是通过感悟、体验,考查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建构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2020年新课标考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种物质是维持细胞形态稳定的重要成分?
A. 蛋白质
B. 脂质
C. 碳水化合物
D. 核酸
2. 细胞分裂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细胞核消失,染色体凝缩?
A. 前期
B. 早期
C. 中期
D. 晚期
3. 下列哪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A. 细菌
B. 真菌
C. 藻类
D. 口腔内的细菌
4. 下列哪个器官属于人体的消化系统?
A. 肺
B. 肝
C. 心脏
D. 脑
5.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动物细胞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没有
B. 动物细胞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没有
C. 动物细胞有细胞核,植物细胞没有
D.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没有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 人体的呼吸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并简要描述其功能。
4.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并简要描述其传播途径。
5. 请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题
请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功能和重要性
第四部分:应用题
请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请解释为什么人体需要摄入蛋白质。
2. 请描述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的。
以上为高中生物2020年新课标考试题,祝你考试顺利!。
最新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含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B、人和生物圈C、动物和细菌、真菌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B、生物课程标准C、生物考试说明D、生物教辅资料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A、学校教学设备B、学校图书馆C、学生的生活经验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生物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
门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
教师应注意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同时还应重视学生。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方面进行评价。
6、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即、和。
、、
7、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它包括、诚实、合作和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教学模式的要素有:教学理论、()、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实施条件。
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教学目标D、教学方式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下面对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
B、教学目标的要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其表述应使用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行为动词
C、教学目标应说明行为条件
D、教学目标应明确表现程度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 )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1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C、教课标D、教课本
12、下列选项中不是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3、中学生物学课堂上的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和教师主导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下面不属这一分类方式的是()。
A、体验式探究
B、引导式探究
C、自主式探究
D、结果式探究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C、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
D、倡导探究性学习
15、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三、简答题(30分)
1、生物课堂中如何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3、如何理解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4、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生物教学提出了哪些建议?
5、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什么?
6、探究学习作为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模式,它具有什么特征?
四、论述题(20分)
1、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和生物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它们是什么?
2、课程改革的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拓展
案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环境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总结出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此探究活动给予评价?(20分)
答: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9、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五、按照新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一节课:
《生物的特征》(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