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是一个对待生活及其细致的一个人,正因为她这种女性独有的细腻感使她写出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大自然的词篇,还有的就是写的她对离鸟花草的眷顾。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不仅有园中树木花卉茂盛的实景描写,更主要的是词人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勒出了自己在少年的时代读书学习之余在花园中无拘无束,快乐游玩的情态。上片写一个少女在荡秋千之后的酣畅情态,下片写客人来之后,慌慌忙忙地把鞋子脱掉,含羞溜走的娇怯模样,但当她溜进门以后,便无事般地“倚门回首”一面把青梅举起来,顽皮的嗅着。短短的一个片段,把小姑娘的活泼机敏而又有点儿淘气的神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在如花的年龄,渴望幸福的爱情生活,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风姿。在《如梦令》中我们又看到了李清照少女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是写于喝醉酒后又贪玩而高兴而忘归的少女们,在回舟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由于争着抢着划船赶路,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散,笔调非常的轻松活泼,语言生动流畅,反映出少女们焦急返回的心情,少女们天真活泼的情态和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这是一首珍惜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的作品。这类词篇大都继承诗词中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而又有所拓新,这是一幅优美动人的风景画。画的是湖上的深秋图景。上片写湖面的大轮廓,碧波“红稀香少”,水光山色却使人倍感亲切。作者不是悲秋,而是沉迷在这大好的秋景里“说不尽、无穷好”;下片在水光山色与碧波浩渺的背景中,着力于具体景物与细节的刻画。这里有“莲子”、“荷叶”,有“苹花汀草”,有“眠沙鸥鹭”。各种颜色与各种形象的交错,使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洋溢着浓郁的生活热情。《如梦令》、《怨王孙》这两首词描写了迷人的大自然界景色和壮丽的祖国风光,并由此抒发了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两首词表现了李清照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要知道在讲究礼教,女子受到严格禁锢的北宋时期,一个女子能够像男子一样大胆快乐的出游,而且又沉醉晚归,是需要勇气的。正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生活体验,才使得她能够形象逼真的描绘大自然,感悟自然。

我们看她的另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创作的名篇,在词中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珍惜之情。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写的是在春天夜里的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女词人预感到了庭院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茂盛,花事凋零了,因此,次日清晨急切的问“卷帘人”询问窗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以“海棠依旧”答之。对此。女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卷帘人”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误差。“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女词人对春天将近的惋惜之情。全词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出女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

(二)初婚少妇的浓情惬意

告别了无拘无束,活泼好动的少女时代,十八岁时与还是太学生的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从事学术研究与诗词唱和,两人情投意合,又是文学上的知己,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与整理,生活美满和谐,美好的爱情使得李清照文思泉涌,她在诗词的创作中大胆的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写得缠绵而又真挚,语句清新别致,我们来看这首《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一次幽会的过程,传神地描写出了少女的娇柔神态与恋爱心理,期待幽会时的喜不自禁,幽会后寄信重约相见日期,都说明了这次幽会给了词人极其甜蜜的感受。这在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特别大胆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女词人的另一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词人对美,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其实这首词就是作者借花衬人,借着与鲜花斗艳,表露出了初婚女子娇嗔之态与婚姻生活中洋溢出的幸福感。人们惯用鲜花来比喻晒女,词人此处却用少女比拟鲜花,别开生面,绝妙传神。笔法虚实相映,春花与少女两个艺术形象融为一体。这首词从观察生活的细腻,刻画少女心理活动的真切以及提炼口语入词的能力等方面看,更非他人所能相比的。

(三)离别相思之情难于言表

初婚不久的李清照沉浸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中,但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丈夫赵明诚出仕为官,一对鸳鸯被无情的拆散,夫妻二人隔河相望,就给了多情的词人带来了悲秋和苦闷,深闺的那份孤独和寂寞,内心的那份思念和忘穿秋水的等待,使女词人在婚后不久写下了《一剪梅》:

“红藕相残玉簞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写初秋时节。女词人独泛兰舟,怀念夫君,盼望书信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词人直抒了自己的相思情感,这首词集中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挚情感,吐露了不忍离别的心态及别后的相思之苦,反映了作为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