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
- 格式:pdf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25
明清瓷传统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大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
这些纹饰反应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解读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及寓意,了解传统文化及典故,继而更好的去欣赏那些不同时期涌现的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
喜欢真正野生好沉香的朋友请加下面微信免费领取:《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一路连科图】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
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
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
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
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明宣德青花一路连科纹蟋蟀罐标本清十八至十九世纪青花釉里红一路连科纹罐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
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
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明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清康熙矾红彩八仙祝寿纹碗-北京故宫藏【八吉祥】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
八吉祥图案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
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清代服饰装饰纹样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社会的文化风貌。
清代服饰的纹样设计精美细腻,包括龙纹、凤纹、麒麟纹、蝙蝠纹等,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象征着吉祥、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通过对清代服饰装饰纹样的浅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种类繁多,其中以龙纹、凤纹最为常见。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腾,代表着权力和尊贵,因此在清代的服饰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纹的设计。
龙纹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出现在宫廷贵族的服饰上,也出现在百姓的衣物中。
而凤纹则代表着美好和吉祥,通常用于女性的服饰装饰中。
除了龙纹和凤纹之外,麒麟纹、蝙蝠纹等纹样也常常出现在清代服饰的装饰中。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服饰的华丽感,更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吉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特色。
在清代,宫廷文化达到了极致,服饰装饰纹样的设计也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
宫廷中的服饰装饰纹样通常采用贵重的丝绸和金银线绣制而成,纹样设计精美细腻,呈现出独特的宫廷风格。
比如龙袍上常常绣有五爪龙纹,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而妃子的服饰上则常常绣有凤纹,代表着她们的吉祥和美丽。
宫廷文化对服饰纹样的设计影响深远,使得清代服饰装饰纹样充满了华丽和尊贵的气息。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和地位差异。
在清代社会中,人们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阶层的人穿着的服饰纹样也有所差异。
比如宫廷贵族的服饰纹样通常十分精致华丽,常常采用金银线绣制的龙纹和凤纹;而百姓的服饰纹样则相对简单朴素,常常以花草纹和吉祥图案为主。
这种阶层和地位差异在服饰纹样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层观念。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等。
在清代的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图案。
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些纹饰不仅展示了康熙时期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一、康熙蝙蝠纹饰的艺术风格清新淡雅: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多以青花装饰出现,呈现出清新淡雅之感。
这种风格与康熙时期瓷器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了当时瓷器艺术的审美追求。
刻画简洁:蝙蝠纹饰在康熙时期多为辅助纹饰,作为点景纹样和其他吉祥纹样一起组成吉祥图案。
总体来说,这些纹饰刻画较为简单,基本满足用线勾外轮廓后填彩。
对于蝙蝠的五官没有过多刻画,双眼仅用两点表示,有须有耳,但也是简略带过。
姿态多样:蝙蝠姿态多为双翼展开斜飞姿态,姿势没有太多变化,多为平面,没有立体面。
然而,也有一些蝙蝠纹饰呈现出倒挂、滑翔等不同的姿态,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二、康熙蝙蝠纹饰的象征意义福运天来:在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中,常和祥云相伴,象征福运天来。
蝙蝠与“福”谐音,因此被赋予了吉祥、幸福的寓意。
祥云则代表着天赐的好运和吉祥之气,与蝙蝠相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福寿双全:蝙蝠纹饰有时还与寿桃、松柏等象征长寿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
这种组合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长寿、健康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和谐、美满生活的期盼。
三、康熙蝙蝠纹饰的工艺特点青花装饰: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多采用青花装饰技法。
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蓝色调和优雅的画风而著称,蝙蝠纹饰在青花的映衬下更显得清新脱俗。
绘画细腻:尽管康熙蝙蝠纹饰的刻画相对简洁,但在细节处理上却非常细腻。
例如,蝙蝠的羽翼纹理、身体轮廓以及祥云的流转都描绘得十分精细,显示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
色彩搭配:在康熙蝙蝠纹饰中,青花的主色调为蓝色,但也会搭配使用其他色彩如红色、绿色等,以增加视觉效果和层次感。
这种色彩搭配既丰富了纹饰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康熙时期瓷器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
综上所述,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以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精湛的工艺特点而独具魅力。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家具的装饰纹样
吉祥图案“富富有余”是清代家具最喜用的装饰题材。
尤其到了晚期,达到高峰。
可以说,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
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
如“鹊上梅梢”(喜上眉梢)、“麒麟送子”、“松鹤万年”、“五蝠捧寿”(五福捧寿)、“双鱼吉庆”、“五福齐来”、“葫芦万代”、“富富有余”、“多福多子”等。
很受群众喜爱,以至于延用至今。
动植物纹除了传统的麒麟、夔龙、夔凤、螭虎、龙、兽面、狮子等以外,清代还增加了松鼠等新的动物纹饰。
植物方面有梅、兰、竹、菊、葡萄、折枝、卷草、灵芝、牡丹、西番莲等。
清代家具中,使用纹样的地方很多,床榻的围屏,柜橱的门扇,桌案的牙条,椅凳的腿子等部位,多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加以装饰。
常用的有云纹、回纹、卍字纹、绳纹、盘肠纹和草龙纹等。
尤其是云纹和回纹使用最多。
回纹在清式家具中,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在椅子背板、扶手、腿足,以及桌案的牙条、牙头等部位,最喜用回纹。
以至于人们由此而得出一个经验:凡有回纹装饰的家具,基本上是清代家具。
博古也是清代家具常用的装饰图案,以古代器物如瓶、罐、书画、文房四宝等形象,雕嵌于家具之上,以寓意主人的文雅和诗书传家的企盼。
除以上题材之外,还有四时景色、楼台人物、花鸟鱼。
清代家具追求富丽,充分调动工艺美术的各种手段,以获得富贵豪华的效果。
可谓集装饰手法之大成,也可谓史无前例。
清代龙纹的特点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文化发展到最高峰的时期。
在清代,龙纹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纹样,被广泛运用在服饰、建筑、器物等方面。
清代龙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形态多样:清代龙纹的形态非常多样,包括螭龙、虬龙、蟠龙、蛟龙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龙纹形态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寓意,例如螭龙代表帝王,虬龙代表二郎神,蟠龙代表道教神祇等。
形象威猛:清代龙纹的形象非常威猛,龙角、龙爪、龙鳞等细节部分处理得非常精细,使得龙纹整体看起来非常雄壮有力。
同时,清代龙纹也注重表现出龙的动态感,让龙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色彩丰富:清代龙纹运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包括金色、红色、蓝色、绿色等。
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含义,例如金色代表皇家气派,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蓝色代表清新和自由等。
组合多样:清代龙纹可以组合在不同的图案中,例如云龙、凤龙、龙凤等。
不同的组合方式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含义,例如云龙代表祥瑞和升腾,龙凤代表婚姻和爱情等。
工艺精细:清代龙纹的工艺非常精细,运用了多种雕刻、织造、绘画等手法,使得龙纹整体看起来非常精致和美观。
同时,清代龙纹也注重表现出龙的细节部分,让龙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生动。
综上所述,清代龙纹具有形态多样、形象威猛、色彩丰富、组合
多样和工艺精细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清代龙纹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