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结构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5
高温结构材料作者:10063122翁丰壕10063121温可明关键词: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摘要:在材料中,有一类叫结构材料,主要利用其强度、硬度韧性等机械性能制成的各种材料。
金属作为结构材料,一直被广泛使用。
但是,由于金属易受腐蚀,在高温时不耐氧化,不适合在高温时使用。
高温结构材料的出现,弥补了金属材料的弱点。
这类材料具有能经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作为高温结构材料,非常适合。
下面我们来了解高温结构材料的几种主要类型,制造工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我们的研究指明方向。
引言: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对深空世界的探索,人类对各种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我们明白,只有提高材料的各项性能,才能让我们的飞行器更快,更强,所以对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一直是我们注重的方向。
一、高温结构材料主要类型:高温合金:指在650°C以上温度下具有一定力学性能和抗氧化、耐腐蚀性能的合金。
目前常是镍基、铁基、钴基高温合金的统称。
金属间化合物:金属与金属或与类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难熔金属合金:有将熔点高于锆熔一般指熔点高于1650℃并有一定储量的金属(钨、钽、钼、铌、铪、铬、钒、锆和钛),也点(1852℃)的金属称为难熔金属。
以这些金属为基体,添加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称为难熔金属合金。
等等二、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现状: 1.镍基高温合金在整个高温合金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广泛地用来制造航空喷气发动机、各种工业燃气轮机最热端部件。
若以150MPA-100H持久强度为标准,而目前镍合金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1100℃,而镍合金约为950℃,铁基的合金〈850℃,即镍基合金相应地高出150℃至250℃左右。
所以人们称镍合金为发动机的心脏。
目前,在先进的发动机上,镍合金已占总重量的一半,不仅涡轮叶片及燃烧室,而且涡轮盘甚至后几级压气机叶片也开始使用镍合金。
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分析高温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引人注目的科学研究领域,因其在极低温度下表现出超导现象而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围绕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
高温超导材料是一种氧化物材料,主要由铜氧化物和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组成。
其中,铜氧化物是最常见的高温超导材料,其晶体结构一般为层状结构。
这种结构中,铜氧化物层以氧原子为桥梁连接形成一维的铜氧氧桥,使得电子在晶格中的移动得以极大地减少,从而产生超导现象。
除了层状结构,还存在着各种其他结构,如孔隙结构、纳米结构等。
其次,我们来探讨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能。
高温超导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和超导体积分数。
临界温度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下出现超导现象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临界电流密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在实际应用中决定了材料的使用范围。
超导体积分数则是指材料中超导相所占的体积比例,也可以反映出材料中的杂质和缺陷情况。
这些性能指标的研究与分析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质,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领域。
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输配、电子器件和磁悬浮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电力输配方面,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可以实现电能的高效输送,减少能量的损耗。
在电子器件方面,高温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超导量子比特和超导电路等器件,有望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磁悬浮方面,高温超导材料可以制造高温超导磁体,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磁悬浮交通系统。
最后,我们来探讨高温超导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仍然较低,且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很高的复杂性和难度。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致力于寻找新的高温超导材料,并提高其临界温度。
此外,还需要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高温超导现象的理解。
高温结构材料的优点高温结构材料是一类能够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其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高温结构材料在各个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探讨高温结构材料的优点。
首先,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普通材料容易发生融化、变形或熔化,导致结构失效。
而高温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熔点和较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例如,钨、钼等金属材料具有极高的熔点,可以用于制造高温炉等设备。
陶瓷材料也常被用于制造高温工具,如陶瓷热电阻。
其次,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
在高温环境中,热导率较高的材料可能导致热传导不均,从而引发热应力和热裂纹的产生。
而高温结构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热导率,能够有效减缓热传导速度,避免热应力的积累。
例如,氧化铝、氮化硅等陶瓷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广泛用于高温的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
再次,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在高温环境中,材料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降解和破坏。
高温结构材料能够在高温下稳定地存在,并具有抵抗氧化的能力。
例如,钛合金在高温下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供了良好的抗氧化保护。
此外,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较低的蠕变速率。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容易发生蠕变现象,即在受力作用下的长时间变形。
高温结构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蠕变速率,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结构稳定性。
例如,镍基合金和钨合金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蠕变速率,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最后,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
在高温环境中,材料的疲劳强度可能会下降,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高温结构材料经过特殊处理或添加合金元素后,能够提高其疲劳强度,延缓疲劳破坏的发生。
例如,镍基合金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热性能、低热导率、抗氧化性能、低蠕变速率和高疲劳强度等优点。
这些优点使得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冶金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什么材料耐高温
高温环境下,材料的性能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耐高温材料是指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和结构完整的材料。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耐高温材料。
1.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不易熔化或软化,特别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常见的耐高温陶瓷材料有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和碳化硅陶瓷等。
2. 高温合金:高温合金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由于其成分中添加了大量的稀土金属和其他合金元素,使得合金的晶粒尺寸细小,并形成了稳定的强化相,从而提高了合金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 耐热塑性材料:耐热塑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注塑、压铸、挤出等加工工艺。
常见的耐热塑性材料有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和聚苯硫醚等。
4. 碳素材料:碳素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热传导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导热和导电应用。
常见的碳素材料有石墨、碳纤维和碳化硅等。
5. 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是一种纯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性能和耐磨耐腐蚀性能,适用于高温炉窑和火焰喷射等工况。
常见的耐火材料有高铝砖、硅砖和镁砖等。
总的来说,耐高温材料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性能和
结构完整的材料。
以上介绍的几种材料都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不同的高温应用领域。
Ni3Al基金属间合金的研究S1******* 陈义高温结构材料起源于40年代军用飞机的需要, 目前已成为军用和民用高温燃汽轮机不可代替的关键性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温下具有高强度, 以保证发动机的油耗不致过高; 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在高温燃气的冲刷及腐蚀性介质的侵蚀下保持其性能; 还能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
而金属间化合物以其耐高温, 抗腐蚀和耐冲刷等特性成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行业重要的结构材料, 并在近20年受到广泛研究。
由于金属间化合物晶体中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 同时兼有金属韧性和陶瓷的高温性能, 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金属间化合物Ni3Al 基高温结构材料在室温下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 受到工业界的注意, 但其晶间脆断是制约其工程化应用最大障碍, 表明这类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
1. Ni3Al 金属间化合物的特性Ni3Al 是一种具有L12 型晶体结构的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 表1) , 当接近其熔点时还能保持高度有序, 其晶格常数a= 0. 3561nm, 熔点为 ,杨氏模量, 电阻率为,热导率为, Ni3Al 金属间化合物熔点高, 抗高温氧化性能好, 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抗力以及强度大等特点, 而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其屈服强度反而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 这些特点都是高温结构材料所希望的。
2.合金元素在Ni3Al 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作用2.1合金元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1. 1对强度的影响Ni3Al 在室温下通常强度不是很高。
但是大多数有序合金特别是那些具有L12 结构的大部分合金, 其塑性变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
Ni 基高温合金主要包括两相,固溶相 ( 无序的面心立方相, 具有A1结构)和中间化合物 ( 有序的面心立方相,具有L12 结构)。
通常,与无序或部分有序合金相比, 长程有序合金具有高的应变硬化速率。
W和Mo 的添加可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高温抗拉强度和持久性能,W和Mo 同时加入要比单独添加Mo的强化效果好,但W和Mo 的加入降低了合金的塑性。
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与性质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许多优越性能,如低电阻、高导电性和无能量损耗等。
这些特性使得高温超导材料在能源传输、电子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要理解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需要探索其微观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机制。
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由金属元素、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结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铜氧化物超导体,比如YBCO和BSCCO。
这些材料的晶体结构属于复杂的结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和杂质。
这些缺陷和杂质对材料的超导性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高温超导材料中,超导现象的起源被认为是出现在材料中的电子对。
这些电子对是由库珀对中的两个电子组成的,它们通过库珀对的形成能够克服电子之间的排斥力。
要理解电子对的形成机制,需要考虑到高温超导材料的晶格结构。
高温超导材料的晶格结构对电子对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铜氧化物超导体为例,其晶体结构是由铜氧金属层和氧铜氧层交替排列而成的。
这种晶体结构具有层状的特点,使得电子能在铜氧层和氧铜氧层之间进行局域化和跃迁,从而形成电子对。
此外,晶格中的缺陷和杂质还能够提供额外的能级,使得电子能够更容易地形成库珀对,并增加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
不同的高温超导材料具有不同的晶格结构,因此其超导性能也存在差异。
例如,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具有不同的晶格结构。
铜氧化物超导体具有座位随机性,这导致高温超导性能的不稳定性。
而铁基超导体具有特殊的低对称性晶格结构,使得电子在其中能够形成不同的自旋序列,从而实现高温超导。
除了晶格结构,高温超导材料的电子结构也对其性质产生影响。
电子结构包括材料中的能带分布和费米面形状等特征。
对于高温超导材料而言,其费米面的拓扑结构与超导性能密切相关。
正是由于费米面的形状和大小对材料的电子对形成和超导能力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理解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总的来说,高温超导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高温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引言:高温合金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车等领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合金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高温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高温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1. 晶体结构高温合金材料通常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格结构构成。
其中,最常见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这些结构的稳定性及晶格缺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2. 界面和相变在高温环境下,高温合金材料的晶粒界面和相变现象对材料的性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晶粒界面的特性可以影响材料的断裂行为和耐腐蚀性能。
而相变可以导致材料的晶体结构变化,进而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能。
二、高温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1. 抗拉强度高温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是衡量其抵抗拉伸应力的能力。
抗拉强度受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高温下,材料可能会发生形变,导致其强度下降。
2. 硬度高温合金材料的硬度指的是其抵抗表面压力的能力。
硬度受晶体结构、晶格缺陷和相变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温合金材料在高温条件下通常会出现硬度的降低。
3. 疲劳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疲劳性能是衡量其抵抗循环加载导致断裂的能力。
疲劳性能受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界面和缺陷等因素的影响。
高温下,材料容易发生疲劳裂纹扩展,降低其耐久性能。
三、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方法1. 显微观察显微观察是研究高温合金材料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可以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晶格缺陷等特征。
2.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表征高温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现象。
通过分析材料样品在X射线照射下的衍射图案,可以得到材料的晶胞参数和晶体结构信息。
3. 热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是研究高温合金材料相变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电偶等设备,可以研究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热以及相变机制。
高温结构材料高温结构材料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温工作环境下的物理和化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温结构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高温结构材料主要用于承受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负荷和物理化学反应,它们需要具备高熔点、高强度、高韧性和耐腐蚀性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高温结构材料的种类、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高温结构材料的种类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特点,高温结构材料可分为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最常见的高温结构材料,高温合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
高温合金是以镍、铁、钛等为基础金属,通过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如铬、钴和钼来提高其耐高温性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力学性能。
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常用的高温陶瓷材料有氧化锆、氧化铝、碳化硅等。
陶瓷材料可用于高温炉窑的耐火材料、燃烧器喷嘴、催化剂载体以及火箭喷嘴等领域。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类高温复合材料,它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抗腐蚀等优点。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建造等领域。
二、高温结构材料的特点不同种类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一般来说,高温结构材料具备以下特点:1. 高熔点: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温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高强度:高温结构材料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承受较大的力学负荷。
3. 高韧性:高温结构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和抗断裂性能。
4. 耐腐蚀性:高温结构材料需要能够耐受高温环境中的腐蚀。
5. 热传导性:高温结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以保证高温下的热量平衡。
三、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高温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航空航天领域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航空发动机中的涡轮叶片、燃烧室和喷嘴等关键部件需要用高温合金和陶瓷材料制造,以承受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
高温结构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良好性能和稳定结构的材料。
在高温
工作环境下,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能、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设备和结构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损坏或失效的情况。
因此,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高温结构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需要能够
承受高温引起的热膨胀和热应力,不发生变形、热裂和热疲劳等现象。
因此,高温结构材料通常采用高熔点金属、陶瓷、碳素等材料,以确保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其次,高温结构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需要
能够承受机械载荷和热应力的作用,不会发生强度下降、蠕变和疲劳等现象。
因此,高温结构材料通常采用高强度合金钢、耐热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材料,以确保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高温结构材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需要
能够抵抗腐蚀介质的侵蚀,不会发生腐蚀破坏和损坏。
因此,高温结构材料通常采用耐热合金、耐蚀钢、陶瓷涂层等材料,以确保在高温腐蚀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综上所述,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温工作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优异的耐
热性能、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为各种高温设备和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高温工作环境下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镍基高温合金硬度镍基高温合金是一类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耐热腐蚀性能。
而硬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力侵蚀和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方面进行探讨。
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合金中添加的合金元素对硬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添加钼、铬等元素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
此外,合金中的相组织结构也对硬度有影响,比如固溶强化相和沉淀强化相的存在可以增加合金的硬度。
另一方面,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也会对硬度产生影响,比如时效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
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高温环境下,合金的硬度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在高温下合金的硬度会降低,这是由于高温使得合金中的固溶强化相和沉淀强化相发生溶解,从而降低了合金的硬度。
然而,对于某些镍基高温合金来说,在高温下硬度可能会增加,这是由于高温下合金形成了新的相组织结构或者发生了相变,从而提高了合金的硬度。
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还与应力状态有关。
在材料力学中,硬度一般是指材料在受压缩或者受加载作用下的抵抗变形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材料的抵抗划痕能力。
因此,不同应力状态下,合金的硬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受拉伸应力作用下,合金的硬度通常会降低;而在受压缩应力作用下,合金的硬度通常会增加。
为了提高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和调整合金的配比来提高合金的硬度。
比如,添加适量的钼、铬等元素可以增加合金的硬度。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热处理工艺来改善合金的硬度。
比如,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可以形成细小的固溶强化相和沉淀强化相,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
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镍基高温合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合金元素、优化合金配比以及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进而满足高温环境下的工程需求。
高温材料探究作业
一、设计方案
陶瓷涂层硬质合金材料
1.YG15为基体(WC85% Co15%)氧化铝/碳化硅复相纳米陶瓷为涂层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或者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
2.YG15为基体(WC85% Co15%)含有稳定氧化钇的氧化锆陶瓷为涂层材料
采用蒸敷法(PVD物理气相沉积)或者等离子喷涂方法
二、设计思路及原理
所需高温材料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工作温度大于等于1300摄氏度。
2.抗弯强度大于1500兆帕、抗压强度大于2000兆帕。
3.大于1300度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腐蚀性能。
4.抗热震性、抗热疲劳性能好。
5.脆性低于硬质合金。
(一)设计思路分析
常见耐高温金属的最高熔点接近1500度,但升温至1300度以上材料势必软化,故单纯采用常见耐高温金属不可取。
常见陶瓷材料或陶瓷金属材料具有很强的耐高温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但陶瓷类材料的抗弯强度最高理论强度只有1500兆帕(Mo2NiB2、Y-PSZ),而大多数陶瓷材料抗弯强度只有500兆帕左右,抗压强度文献中都没有记载,故单纯采用陶瓷类材料不可取。
常见C/C复合材料高温性能、良好,但抗弯强度很低,大多只有200兆帕左右。
故不适合。
由此可见采用涂层复合材料的方法使陶瓷材料的高温性能和金属的抗弯压性能相结合。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陶瓷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刚度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然而其陶瓷抗弯强度低、韧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
为改善脆性通常以复合材料形式出现,但传统陶瓷复合材料的韧性仍不够。
采用热喷涂技术在金属表面上制备陶瓷涂层,将其优点与金属材料的优点结合起来获得各种功能涂层,正在成为当代复合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陶瓷涂层刀具拥有和硬质合金相近的强韧性的同时保持陶瓷的耐磨耐高温等性能[1]。
文献中记载的陶瓷涂层材料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刀具方面和航空耐高温材料方面的应用,故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探究。
根据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筛选出:
1.用热敷法(PVD的一种)制备以镍基金属为基体表面复合含有稳定氧化钇的
氧化锆陶瓷的复合材料【2】。
2.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YG、YT为基体表面复合Al2O3陶瓷的复合材料【3】。
3.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以MCrAlY为基体表面复合Al2O3陶瓷的复合材料【2】。
(二)主要设计原理
1.YG15抗弯强度为2200兆帕抗压强度3000兆帕【4】。
2.Al2O3在1600摄氏度以上转变为阿尔法Al2O3是高温稳定的材料【5】。
3.Al2O3热膨胀系数较低为7.8,与YG15相近【5,7】。
4.Al2O3涂层主要用于绝缘、热障、耐磨、抗腐蚀面层【6】。
5.一般地讲,热膨胀系数越小,材料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小,相应产生的温度应力小,抗热震性越好;材料固有强度越高,承受热应力而不致破坏的强度越大,抗热震性好;弹性模量越大,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缓解和释放热应力的能力越强,抗热震性越好。
6.一般情况下,YG类硬质合金的耐用度取决于材料的红硬性、耐磨性和冲击韧性。
YG类硬质合金中含钴量较多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好,特别是提高了疲劳强度,因此适于在受冲击和震动的条件下作粗加工用;含钴量较少时,其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较高,适合作连续切削的精加工。
7.在Al2O3基体中加入第二相碳化硅可大幅改善基体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7】。
8.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图层可控制图层的弹性模量和膨胀系数,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
9.复相陶瓷的增强机理:根据Griffith方程,临界缺陷尺寸的减小,断裂韧性的提高以及内应力引起的晶界增强都可以引起强度的提高,在复合粉体的球磨混合过程中,SiC分体比较硬,可作为球磨介质发挥作用,能够打散Al2O3粉体中的软,硬团聚体使粉体混合均匀,减少了成型及随后烧结过程中的缺
陷尺寸及数量。
根据晶界钉扎模型,第二项的加入可以基体晶粒细化,随着第二相得体积分数的增加,第二相颗粒粒径的减小,基体晶粒尺寸减小处于Al2O3晶粒内的SiC颗粒对相邻晶界产生局部压力。
起到增强晶界的作用【7,8】。
10.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SiC颗粒可阻止裂纹的扩展,诱导裂纹偏析,使断裂韧性提高,晶界的增强,导致断裂模式由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并且出现层状解理面,当脆性裂纹尖端遇到解理面时,能量被消耗,从而组织了裂纹的扩展,解理面密度越高,裂纹扩展阻力越大,导致断裂韧性的提高【7,8】。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设计的材料符合各项要求
二、技术路线
根据相关文献记录,传统PVD、CVD法在基体表面涂覆时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低,涂层较薄否则容易剥落[3];等离子喷涂法未能较好的解决合金高温膨胀导致脆性陶瓷镀膜破裂这一问题【4】。
现在以普通大气等离子(APS)喷涂方法为例介绍设计技术路线。
(一)材料组成
基体:硬质合金
表面涂层:三氧化二铝和碳化硅的纳米复相陶瓷
(二)制备设备
真空热压炉、坩埚、石英管式炉、等离子喷涂设备
(三)步骤
1. SiC粉末的制备:
热分解法:使聚碳硅烷或三氯甲基硅等有机硅聚合物在1200~1500℃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分解反应,由此制得β-SiC粉末。
2. 粉体的均匀混合过程:
复合粉体选用纯度比较高的,Al2O3和SiC粉末,Al2O3的纯度一般大于99%,SiC中氧含量一般要小于2%,为了提高烧结性能,Al2O3的粒径一般在200到500nm之间,并且要求粒度均匀,碳化硅的加入方式:前驱体转换化法,聚碳硅烷是主链有硅原子和碳原子结合而成的一类有机聚合物,利用这种有机聚合物的高温分解放出小单体,最终生成SiO2和C,再由C还原得到SiC粉末,这种聚碳硅烷前驱体转化法制备的SiC纳米颗粒能够均匀的分布在Al2O3的分体中3. 复相陶瓷的制备:
复相陶瓷的烧结:采用采用热压烧结方法,热压烧结的温度相对较低,所得
的晶粒细小,同是具有较高的强度。
4. 涂层的喷涂方式:
采用普通大气等离子(APS)喷涂方法制备复相陶瓷涂层,等离子喷涂是以非转移的等离子弧为热源,喷涂材料以粉末的形式送入焰流中心而获得涂层的一种方法,将所得的纳米复相陶瓷粉末往枪体的送粉管中输送,纳米复相陶瓷粉末在等离子焰流中被加热到熔融状态,并高速喷打在硬质合金表面上。
当撞击硬质合金表面时熔融状态的粉末发生塑形变形,粘附在基体表面,各粉粒之间也依靠塑性变形而相互钩接起来,随着喷涂时间的增长,基体表面就获得了一定尺寸的喷涂层。
纳米复相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高耐磨性能,给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8】。
四、参考文献
【1】郑志刚.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涂层性能研究2009(6).
【2】耐热合金陶瓷镀膜蒸敷法在耐热.《美国金属市场》,1989(8).
【3】李元春、李久立、艾兴,等.涂层硬质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
【4】李荣久.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第2版).
【5】周瑞发、韩雅芳李树索.高温结构材料.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6】邓春明、周克崧、刘敏,等.低压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涂层的特性.无机材料学报,2009(1).
【7】董亚丽.Al2O3/SiC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09(6).
【8】颜鲁婷、司文捷、苗赫濯. 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