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亲属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亲属制度第一节亲属关系概述一、亲属的概念二、亲属的种类三、亲属的范围一、亲属的概念〔一〕法律上的亲属与生物学上的亲属法律上亲属的特征:亲属关系不只仅是因血缘而发生亲属之间有固定的称谓亲属之间有法定的权益义务〔二〕亲属与亲戚〔三〕亲属与家眷〔四〕亲属与家庭成员二、亲属的种类〔一〕我国现代的分类宗亲外亲妻亲〔二〕现代各国的分类配偶血亲自然血亲拟制血亲人工生殖血亲姻亲配偶的血亲血亲的配偶拟制血亲的分类:养亲被收养人与收养人之间被收养人与收养人的远亲属之间被收养人的后代与收养人之间继亲继父母子女之间继子女的后代与继父母之间小资料:承袭法意见第24 条规则: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承袭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作。
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承袭人。
承袭法意见第26 条规则:被承袭人的养子女、已构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承袭;被承袭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承袭;被承袭人的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承袭;与被承袭人已构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也可以代位承袭。
效果:以下被承袭人的哪些人有代位承袭权?亲生子女的养子女〔〕亲生子女的继子女〔〕养子女的养子女〔〕养子女的继子女〔〕继子女的养子女〔〕继子女的继子女〔〕思索:1. 继父母子女均为血亲关系吗?2. 继兄弟姐妹均为姻亲关系吗?3. 继子女对继父母的父母有无代位承袭权?三、亲属的范围〔一〕亲属范围确实定方法一致式分散式〔二〕我国亲属的范围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直系姻亲〔三〕我国远亲属的范围«民通意见»第12 条的规则: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孙«刑事诉讼法»第82 条的规则: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局部学者的观念: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孙、直系姻亲第二节亲系和亲等一、亲系二、亲等一、亲系〔一〕男系亲与女系亲〔二〕父系亲与母系亲〔三〕直系亲与旁系亲〔四〕尊亲属、卑亲属与平辈亲属二、亲等〔一〕罗马法亲等制〔二〕寺院法亲等制〔三〕我国婚姻法代数的计算第三节亲属关系的发作和终止一、配偶关系的发作和终止二、血亲关系的发作和终止三、姻亲关系的发作和终止一、配偶关系的发作和终止〔一〕配偶关系的发作1. 法律婚姻合法婚姻违法婚姻2. 理想婚姻1994 年2 月1 日以前〔二〕配偶关系的终止1. 法律婚姻合法婚姻违法婚姻有效婚姻可撤销婚姻2. 理想婚姻1994 年2 月1 日以前案例:王某〔男〕与李某〔女〕于1991年同居,同居时李某仅19岁,1993年双方生有一子。
第二章亲属制度2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亲属制度概述▪第二节亲系与亲等➢一、亲系➢二、亲等▪第三节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第四节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第一节亲属制度概述▪一、亲属的概念▪1.自然或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由婚姻、血缘所连接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英美法上的概念:“亲属”与“联系”同义,是血亲或最近血亲的通称。
▪3.我崎荣(日)等:以血缘、婚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亲属关系,这些人互称为亲属。
▪4.巫昌祯:亲属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5. 杨大文:亲属是由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特定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揭示亲属概念的本质,即:▪第一,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二,这种关系通过固定的身份来体现。
▪第三,这种关系体现为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四,这种关系的差异是通过一定的称谓来体现的。
▪亲属定义: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并表现为特定身份关系及相应称谓和一定财产关系的总称。
亲属概念与相近、相似概念的区别▪1.我国古代史上的“亲”与“属”“亲属”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
但古代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亲”是指较近之亲,“属”一般指较远之亲。
后来二者连用,其含义合一。
▪2.亲属与家属家属是与家长相对应的称谓。
我国古代礼法规定,实行家长制,每个家庭设有家长,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则为家属,主要包括家长的妻、子女、儿媳等近亲属。
目前已废除此种称谓,统称为家庭成员。
因此,家属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且其范围也比亲属要小。
▪3.亲属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是指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并互有权利义务的亲属。
家庭成员仅仅是亲属的极少部分,而亲属的范围要广泛的多。
家庭成员一定是亲属,亲属却不一定是家庭成员。
▪二、亲属的特征▪亲属按其形成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生物学和法律学上的亲属。
第二章亲属制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亲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特定形式的社会关系。
亲属制度的确立始于阶级社会产生之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类型的更替,亲属制度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得以不断完善。
学习亲属制度不仅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习结婚的条件和继承法有很重要的帮助。
学习亲属法应当首先理解和掌握有关亲属的概念、范围与分类,其次应该对亲系、亲等概念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并掌握我国亲等或者辈分的计算方法。
再次应该重点掌握亲属关系发生和终止的条件以及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亲属、亲系和亲等的概念,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亲属关系的效力难点:亲属的范围和分类,亲等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做到重点难点多讲、讲透,一般问题少讲或者不讲,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即可。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美观的电子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亲属的概念和种类(一)亲属的概念亲属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亲属是指一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产生关系的人,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亲属。
狭义的亲属仅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产生的且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人,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亲属。
婚姻家庭法上的亲属主要是在狭义概念的范围之内。
狭义亲属的概念具有以下含义:1.亲属只能基于血缘、婚姻或法律拟制而产生。
2.亲属具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
3.亲属具有权利义务关系。
(二)亲属的种类亲属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分类,如按亲属间的联系中介,可将亲属分为男系亲与女系亲、父系亲与母系亲、直系亲与旁系亲;按亲属的辈分,可将亲属分为长辈亲、同辈亲与晚辈亲;我国古代按封建宗法制度中确定的亲属的亲疏远近,将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三种,其中以男性为本位的宗亲是最重要、最庞大的亲属网络。
而现代各国婚姻家庭法根据亲属关系产生的原因不同,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种。
第二章亲属制度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本章第一节亲属的意义、分类和范围;第二节亲系和亲等;第三节亲属关系的变动和效力均为考试中的次重点。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亲属的概念;粗知亲属制度的历史沿革;熟悉亲属在法律上的分类,掌握亲属制度中若干常见的名词术语。
了解亲系、亲等和与此相关的一些概念;认识亲系在亲属网络中的意义;掌握有关亲等计算的规则,并能在法律实务中加以应用。
了解各种亲属法律关系借以发生和终止的法律事实;正确认识亲属关系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法律效力;掌握我国现行法中有关亲属关系法律效力的具体规定。
重点:亲系、亲等和与此相关的一些概念掌握我国现行法中有关亲属关系法律效力的具体规定。
难点:掌握亲等计算的规则,并能在法律实务中加以应用考点:亲属关系法律效力亲等计算的规则及在法律实务中的应用第一节亲属的意义、分类和范围一、亲属的概念1.亲属释义亲属的网络,是以婚姻和血缘联系为纽带编织而成的。
较近之亲为亲,较远之亲为属。
中国古代亲属以宗亲为本。
2.当代法学亲属概念亲属系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婚姻是亲属之源,血亲是亲属之流。
血亲也可依法拟制,通过收养而形成。
为了正确把握亲属的概念,依法调整亲属关系,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亲属关系与亲属法律关系只有为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才是亲属法律关系,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亲属: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与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二)亲属和家庭成员的区别家庭成员,是指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并互有权利义务的亲属。
(三)亲属和家属区别家属是家长的对称。
【例题·单选】下列关于亲属说法正确的是()A.亲属关系即亲属法律关系B.亲属即家属C.家庭成员间不仅有亲属关系D.婚姻是亲属之流,血亲是亲属之源【答案】C【解析】亲属关系的外延比亲属法律关系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