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地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造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 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 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 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本文就联系, 阐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影响应对策略

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早在1980 年曾说过:“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1]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近年来, 翻译界越来越注重把语言的翻译放在文化交流的总体环境中进行参考。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思考翻译的问题,谈论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1 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反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 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方面不同理解和解释[2]。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 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 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3]。”因此,在翻译中,我们要重视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点很多, 下面就主要方面做扼要比较。

1 . 1 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个人在社会文化过程中长期耳濡目染而不知不觉形成的, 也可以是经过个人的主动选择自觉学习养成的, 它是探索不同文化中人们心灵奥秘的一把钥匙[4]。譬如,英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权力的重心倾向个性,最常见的词如“individualism”和“pragmatism”;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人际交往很注重和谈话对象的关系。中国有些词语很难译为英语, 如“ 资产阶级自由化”、“又红又专”、“大锅饭”等,这些词含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因素。

1 .

2 文化地域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地理环境不同也反映于言语之中。南北半球气候颠倒,南半球有Green Christmas 的景象,而北半球则是White Christmas。在中国普遍的是河水东南流。所以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大江东区,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但在欧洲,河流大多向西北方向流入大海。所以“功名富贵若常在, 汗水亦应西北流” 只好译成But sooner could flow backward to is fountains, than wealth and honor can remain,用了flow backward 来避免东西方因河流走向而引起的翻译问题[5]。

1 . 3 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比如, 汉语的“小菜一碟”和英语的“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 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食品;而在中国吃一碟小菜易如反掌, 因此形成不同的习语。

1 . 4 历史典故的差异

历史典故明显地表现出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Samson's hair(致命点)等。只有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才能避免错译、误译,使翻译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2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译者对作者所认识事物的再认识和再表达,而这种再认识和再表达往往是从不同角度按照译语民族的习惯方式进行的[ 6 ]。所以, 译作中出现译语与原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是在所难免的。

2.1 语义的丢失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定的语言代表并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民俗和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是造成翻译中语义丢失的客观因素,例如:He has been in London too, and seeing all the lions under myescort。翻译为“他也到过伦敦并且在我的陪同下游览了市内名胜。”在西方,狮子被认为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和威严的象征,英国人lion 喻指“名人、名流之士”,还可用来喻指伦敦市内的名胜。这里便将lion 具体化,使文化信息一目了然,同时也弥补了直译时将会带来的语义丢失。

2.2 文化空缺

中英两民族由于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 就难免在文化上存在真空地带, 即文化空缺。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博士曾指出“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认为要想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译文的形式必须有所改变。因为一切翻译的目的在于努力寻求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翻译的目标是取得功能对等”[7]。例如:⋯this hopeful young person soared into so pleasing a Cupid as to constitute the chief delight of the maternal part of the spectators。译为“这个很有希望的年轻人就扮成极其讨人喜欢的插着双翅的爱神丘比特。”丘比特是一个美貌少年,有理智,重爱情,崇真诚,译文中增加了“爱神”达到了原语神话故事文化信息移植的目的, 便于汉语读者理解。

3 翻译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并在翻译工作中正确传递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那么如何能做到正确传递语言文化信息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3.1 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鲁迅先生说过:“ 译文必须有异国情调, 就是所谓的… 洋气‟,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味和异国情调。”汉语许多语句都是从英语中直译过来的,如“打破记录(to break the record)”、“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同样, 英语中一些语句也是从汉语中直译过来的,如“It is like old times (一见如故)”“, seek truth from facts (实事求是)”等。这样处理, 不仅保持了原文的生动形象, 补充或丰富译语词汇, 使译文新鲜有利, 同时达到文化传真、增添异国风情的目的。

3 . 2 直译加解释性词语法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所特有的历史典故、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比喻形象等,为了帮助译语读者领会到原语的文化风貌,译者在直译的同时应有选择有目的地加上解释行性语句。解释性语句用来说明原话语的比喻义、内涵义, 解释原话语的特征和背景, 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例如:a. All asses wag their ears.驴子爱摆耳朵(傻瓜爱装聪明)。

b.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发迹了。When one masters Tao (the way and its power), all his pets (chicks and dogs)will be immoral with him ---- come the heavy swell over others! (Notes: Taoism is one of the three religious in China,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obtaining a long life, often by magical means).

这样翻译既使读者了解了该句子的语义, 又使其了解了该句的文化内涵。

3.3 意译法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留原文的内容,不保留原文的形式的翻译方法。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很难找到对等的词句,因此,处理某些带文化色彩的词句时,可使用意译法翻译, 以将原语词形象转换成译语词语形象。如:white elephant 译成无用而累赘的东西,meet one's waterloo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