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及异常处理管理规范(经典)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编制:张德江审核:批准:1目的对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进行检验和试验,保证物料符合规定的要求,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生产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用于生产的物料和外协加工件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3.1 仓管:负责物料的点收、保管并办理不合格物料的退货工作。
3.2 采购部:负责将来料的不合格情况通报给供应商,。
3.4MRB评审小组:负责对来料不合格之评审、判定。
3.3 品管部:负责物料的检验、不合格物料最终判定及其品质改善状况的跟进。
4.作业程序4.1 来料接收供应商交货时,仓管员依订单资料对照供应商的“送货单”核对品名、料号、规格、数量。
仓管将所收物料放入待检区,然后填写《送检单》交品管部IQC进行验收,特急物料应在《送检单》上注明“特急”字样4.2 来料检验4.2.1 IQC接到“送检单”后,查核来料实物是否与“送检单”相符,若来料实物与“送检单”不符时,IQC应及时知会仓库进行处理。
4.2.2 IQC按《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查方案》、样板、《样品承认书》等进行检验。
并将检验结果应填入《IQC检验报告》。
4.3 检验与判定:4. 3 .1 正常物料IQC应在2个工作日内给出检验结果,单款特急物料应在2个小时内检验完毕.4.3.2判定合格:检验员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在来料货物外包装上粘贴合格标签,标签内容包括,物料编号、品名规格、数量、检验日期、检验员、供应商名称,并在《IQC检验报告》上签上检验员的名字,通知仓库将合格物料入库。
4.3.3判定不合格检验不合格:IQC将检验报表连同不合格物料样本交MRB评审小组评审。
MRB小组根据实际所需做出:挑选、加工、特采、退货等处理意见,最终由品质经理做最后判定。
再由IQC将不合格处理报表分发给计划、采购各1份。
MRB评审判定为生产加工的物料,需由生产技术部提供追加工方法和技术指导.对于MRB判定加工或者挑选的物责任方应在判定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结果反馈IQC进行重新检验。
来料检验规范编号:受控状态:分发号:来料检验规范修改页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范围:来料进料检验2、质检步骤(1)来料暂收(2)来料检查(3)物料入库3、质检要点及规范(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内容等无误后送交IQC 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
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
(3)检查内容:(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3)检贴验合格后,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4)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
异常物料特《不良品评审单》评审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要给技质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不良品标识,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开出不良品评审单,送采购/仓库/生产/业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如果产生扣罚还需要通知财务。
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产,业务协商后,呈总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仓库来料不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仓库来料管理工作,保障物料质量,提高物料利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仓库来料管理工作,包括来料检验、不良处理、质量跟踪等环节。
三、来料检验1. 仓库接收来料后,应立即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标识等。
2. 检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在验收单上标注合格或不合格。
3. 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合格品存放在指定位置。
四、不良处理1. 检验出的不良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要求采取措施整改,并提供整改报告。
2. 如供应商未能及时整改,仓库应制定对应的处理方案,包括退货、补货、报废等。
3. 报废品应在指定区域进行标识和封存,并定期清理销毁。
五、质量跟踪1. 仓库应建立来料质量档案,记录供应商信息、来料检验记录、处理记录等。
2. 定期对来料质量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3. 对不同供应商的来料质量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
六、责任制定1. 仓库来料质量由质量管理员负责,质量管理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 仓储管理员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保证来料的正确执行。
3. 仓库主管负责制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监督执行情况。
七、后勤支持1. 仓库来料管理应得到适当的后勤支持,包括设备、工具、技术培训等。
2. 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工具,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3. 定期进行来料管理培训,提高仓库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八、监督检查1. 定期对仓库来料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对不良品的处理和质量跟踪情况进行评估,改进管理措施。
3. 对仓库来料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归档,形成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仓库来料不良管理制度是仓储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仓库物料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仓库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落实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物流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来料检验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准则1. 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2. 合格判定:根据检验结果,按照预设的合格判定标准,判断是否合格。
合格的物料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生产或使用环节,不合格的物料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处理。
三、检验程序1. 接收与登记:接收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并进行登记,记录物料的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信息、批次号、数量等。
2. 外观检验:对物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划痕、变形、氧化等缺陷。
3. 尺寸检验:对物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性能检验:对物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指标。
5. 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追溯和分析。
四、检验设备与工具1. 检验设备:根据不同的物料特性和检验要求,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如显微镜、硬度计、拉力试验机等。
2. 检验工具:确保检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准和维护,如千分尺、卡尺、量具等。
五、检验人员1. 培训与资质: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2. 责任与义务:检验人员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检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督与评估:建立检验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异常处理1.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物料,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修、报废等。
2. 问题分析与改进:对于频繁出现不合格品的供应商,进行问题分析,寻找根本原因,并与供应商共同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标题: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引言概述:
来料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进货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正文内容:
1. 来料检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1.1 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1.2 预防不合格材料进入生产流程
1.3 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1.4 保护企业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2. 来料检验的管理流程
2.1 制定来料检验计划
2.2 设立来料检验标准和规范
2.3 确定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2.4 建立检验记录和档案
2.5 定期评估和改进检验流程
3. 来料检验的关键要点
3.1 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3.2 检验项目的确定和执行
3.3 合格判定和不合格处理
3.4 检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5 检验报告的编制和传达
4. 来料检验的质量管理工具
4.1 抽样检验
4.2 全检验和抽检相结合
4.3 统计过程控制
4.4 六西格玛方法
4.5 质量改进工具(如鱼骨图、因果分析等)
5. 来料检验的监督和改进
5.1 内部审核和评估
5.2 外部认证和审核
5.3 持续改进和创新
总结: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确目的和重要性、建立管理流程、关注关键要点、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以及进行监督和改进,可以确保来料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来料检验及异常处理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编制:张德江审核:批准:1目的对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进行检验和试验,保证物料符合规定的要求,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生产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用于生产的物料和外协加工件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仓管:负责物料的点收、保管并办理不合格物料的退货工作。
采购部:负责将来料的不合格情况通报给供应商,。
MRB评审小组:负责对来料不合格之评审、判定。
品管部:负责物料的检验、不合格物料最终判定及其品质改善状况的跟进。
4.作业程序来料接收供应商交货时,仓管员依订单资料对照供应商的“送货单”核对品名、料号、规格、数量。
仓管将所收物料放入待检区,然后填写《送检单》交品管部IQC进行验收,特急物料应在《送检单》上注明“特急”字样来料检验4.2.1 IQC接到“送检单”后,查核来料实物是否与“送检单”相符,若来料实物与“送检单”不符时,IQC应及时知会仓库进行处理。
4.2.2 IQC按《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查方案》、样板、《样品承认书》等进行检验。
并将检验结果应填入《IQC检验报告》。
4.3 检验与判定:4. 3 .1 正常物料IQC应在2个工作日内给出检验结果,单款特急物料应在2个小时内检验完毕.4.3.2判定合格:检验员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在来料货物外包装上粘贴合格标签,标签内容包括,物料编号、品名规格、数量、检验日期、检验员、供应商名称,并在《IQC检验报告》上签上检验员的名字,通知仓库将合格物料入库。
4.3.3判定不合格检验不合格:IQC将检验报表连同不合格物料样本交MRB评审小组评审。
MRB小组根据实际所需做出:挑选、加工、特采、退货等处理意见,最终由品质经理做最后判定。
再由IQC将不合格处理报表分发给计划、采购各1份。
来料检验及异常处理流程一、来料检验流程:1.接收原材料:当供应商将原材料送到公司时,接收人员负责接收原材料。
他们会核对送货单和实际接收数量,确保一致性。
如果发现数量不一致,则会与供应商协商解决。
2.样品收集:接收人员从接收的原材料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确保样品能够全面代表整批原材料。
3.检验依据:根据公司的检验标准和规定,制定检验计划和检验依据,明确要求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4.检验方法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5.执行检验:根据检验计划和检验依据,实施相应的检验活动。
检验员按照检验方法和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6.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评定原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原材料符合要求,则通过;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判定为不合格。
7.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将其进行封存,并进行标识。
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使用。
8.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返回供应商、报废、返工等。
同时,需要记录不合格原材料的情况并进行归档,以便后续处理。
二、异常处理流程:1.异常检测和发现:在来料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材料存在异常情况,如外观缺陷、超出标准范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与标准不符等,应立即停止检验过程,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2.异常情况分类:根据异常情况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异常情况进行分类。
如严重影响生产的异常、有风险的异常、可修复的异常等。
3.处理方案制定:根据异常情况的分类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严重影响生产的异常,需要立即停止生产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对于有风险的异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可修复的异常,需要返工或者重新采购原材料。
4.异常情况解决:根据制定的处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异常情况。
如与供应商协商解决问题、制定修复方案并进行返工、重新采购原材料等。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保障客户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来料检验管理,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完善的来料检验管理制度1.1 制定来料检验操作规程:明确来料检验的流程、标准和要求,包括检验的时间、地点、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1.2 确定来料检验的抽样方案: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批次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1.3 设立来料检验记录档案:建立完善的来料检验记录档案,包括检验报告、抽样方案、检验结果等,便于追溯和分析。
二、加强来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2.1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根据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和交货准时性等指标,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排名。
2.2 定期开展供应商培训:定期邀请供应商参加质量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要求。
2.3 建立供应商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馈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和改进要求,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三、优化来料检验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3.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原材料特性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等。
3.2 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根据检测要求和技术水平,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3.3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四、加强来料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4.1 建立来料检验人员的资质要求:明确来料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建立人员资质档案,确保人员的专业能力。
4.2 定期进行来料检验培训:定期组织来料检验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操作检测仪器设备。
4.3 建立来料检验人员的考核制度:建立来料检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五、建立来料检验的异常处理和改进机制5.1 建立来料检验的异常处理流程:明确来料检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包括异常品的处理和供应商的整改要求等。
深圳市保凌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来料异常处理制度一、目的1. 针对来料异常能快速判定,快速处理2. 明确各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跟进,事事能结案3..做到能事前预防的绝不事后补救4. 不因来料问题处理耽搁而影响生产销售出货二、职责及权力(由各部自行主张填写)职责:IQC:采购:PMC:仓管:权力:IQC:采购:PMC:仓管:三.来料检验及异常判定1.正常来料检验3天内完成检验入库,加急物料及1天内完成检验/判定入库。
2.来料有异常的3天内完成判定并及时出《来料检验报告单》给技转/采购/PMC及品质部签名各自意见,由品质部负责人最终决定如何处理。
3. 针对特殊物料的检测应在做试产及转产时就要提前确认相关准备工作,不可因此而推延做批量生产的来料检验时间4.对于来料不良可挑选/返工使用的来料,由PMC根据生产排期及订单交期进行判定确认是否挑选及退货。
5..来料外观异常因订单交期等需要特采的,由PMC主导协同品质/销售进行确认判定。
涉及功能及结构问题需要特采使用的,由PMC主导协同品质/技转/生产/采购进行确认判定。
6..涉及到退货的必须要有品质/采购/计划/技转签名确认方可执行。
7.每月通报一次所有来料的合格与不合格的批次数据四.来料异常及过程处理的信息传递1.最终确认判定结果的来料异常涉及到挑选/返工/特采的物料IQC需要将《来料检验报告单》分别发送给采购/PMC/技转及生产的对应负责人。
2.最终确认判定结果的来料异常涉及到退货的物料IQC需要将《来料检验报告单》发送给采购/PMC及仓库的对应人3.任何异常来料在处理过程中的异常及结果需及时通报至各对应负责人。
五.来料异常处理的进度跟进1.涉及退货的采购在接到品质部的《来料检验报告单》必须在3天内完成退货事宜,按照PMC要求的返回日期要求供应商进行补货。
2.涉及挑选/返工的采购根据《来料检验报告单》上PMC的要求时间联系供应商来我司按品质要求进行挑选/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