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 格式:pdf
  • 大小:317.6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王 斌

摘 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但它对跨文化语言

交际的翻译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解决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的移植

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交际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pict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ulture. Yet, it fails to give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account of its incompetence in showing how to transplant the cultural default, one of default models from which optimal relevance generate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1. 关联理论的认识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他们的陈述如下: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转引自赵彦春,1999)

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苗兴伟,1999)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既然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者需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语境效果就成了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The notion of a con-textual effect is essential to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l-evance. We want to argue that having contextual effect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levance, and that otherthings being equal, the greater the contextual effects,the greater the relevance(Sperber & Wilson, 1986:119)。关联理论对于语言交际的解释力正在于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其语境效果表现为:If all acontextualisation does is add all, some or none of thenew information to the context without otherwise alter-ing the context at all, then this contextualisation has nocontextual effect . Otherwise, there is some contextualeffect, in the form of an erasure of some assumptions inthe context,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r the derivation of contex-tual implications. ( Sperber & Wilson, 1986:117) 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还要能够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新信息改变听话者语境的某些假设;新信息增强听话者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假设相结合派生出新的语境隐含。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的动态性表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话语的发展,听者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使之逐渐背景化,从而认知语境被不断地扩大充实,并有效地成为理解新信息的基础。话语就这样给听话人提供不断变化的背景,听话人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工新信息。

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虽然翻译被认为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但若将之看成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关联理论在这方土地上还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

收稿日期:1999-02-16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对翻译的解释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可译性;信度与效度;重译。

1)可译性

关联理论将翻译看成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原著者与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交际手段是原著、译者通过关联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译者与译文读者构成另一交际双方,译者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因而完成翻译交际。由于心理认知图式的传递与交际是通过themes—goals—subgoals—plans—scripts (Cook,1995)来进行的,对传递图式的语符未作任何约束和限制,因此,只要能传输图式信息,任何语符,只要具有这种功能就都是正确的,适当的。就翻译而言,只要译语正确地传输了原语的这种图式信息,选用任何语符也就不再是什么要考虑的问题,不可译的说法也就自然站不住脚了,诸如双关、藏头、回文、谐韵等不但可译,而且可能会译得很俏皮。譬如:

原文 Ein Wiesel

sass auf einem Kiesel

inmitten Bachgeriesel

译文 1. A weasel

sat on a pebble

in the midst of ripple of a brook

2. A weasel

perched on an easel

within a patch of teasel

3. A ferret

nibbling a carrot

in a garret

4. A mink

sipping a drink

in a kitchen sink

5. A hyena

playing a concertina

in an arena

6. A lizard

skating its gizzard

in a blizzard

(译例 转引自赵彦春,1999)

2)信度与效度

由于语境效果是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即核心,因而,关联理论解释翻译时交际效果成了首要因素,即翻译的效度是关联理论关注焦点。如果译者不能正确地建构起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就不能在译文中营造译语读者所需的语境效果,而致使译语读者无法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那么这种翻译交际就是失败的交际,译文也就成了败译。关联理论翻译观中,效度成了最大值,而信度只是相关因素。如“GermanMeasles”若译成“德国麻疹”,汉语文化的读者恐怕多半看不懂;而将“负荆请罪”译成“kiss the rod”,英语文化的读者则可能一目了然。

3)重译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依据动态语境进行动态推理的活动。翻译交际的动态性表现为:a.原著(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文化领域内,可能是同一时代的人,也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人。b.译著(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们可能是同时代人,也可能不是。c.原著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们分处不同的文化领域,可能属同一时代,也可能分属不同时代。d.原著与原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著作与其所属文化不仅是一个共时的关系,更大成份上是一种历时关系。e.译著与译语文化也是一个动态关系。译著与其所处文化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历时关系。以上任何一对动态关系都会制造新的语境,而新的语境迫使交际双方进行新的推理,否则交际无法进行。这就是为什么《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爱玛》、《静静的顿河》等等一译再译,有的甚至超过六、七个版本的原因。

3.关联理论无法解决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

众所周知,同一文化内的语言交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语用假设,有了这一共同的背景与假设,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就可省去一些对交际双方而言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人们总是能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提高交际的效率,事实上,这也正是关联理论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在同一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具有关于这一语言文化的共同的认知心理图式,在正常的语言交际中,依据关联原则,若非是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一般不会和盘托出有关图式的所有信息,而是选择最直截了当的交际策略,或是scripts,或是subgoals等等。而那些对于交际双方是不言自明的成份则被省略了。被省略的成份分为三种情况:1. 被省略的成份是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叫做“情景缺省”

(situational default);2. 被省略的成份与交际话语内的信息有关,叫“语境缺省”

(contextual default);3. 被省略的成份与交际话语的文化背景有关,叫“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王东风,1997)。就翻译而言,情景缺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