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治疗的手术时机把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64-02【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99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临床资料。
分早期组(发病后24h)、中期组(发病后24~48h)、延期组(发病48h)。
结果早期手术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死亡率为3.33%,延期组治愈率90%,死亡率为10%,其中一例死于术后并发心肌梗死。
结论:肠梗阻发生绞窄早期诊断困难,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由于其病因以及梗阻性质、程度、时间的不同,引起全身病理生理改变也不一致,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其死亡率仍高达9%-10%,因此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需重视手术时机的掌握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99例。
男58例,女41例,年龄15~74岁,平均49岁。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8例,占68.69%;肿瘤性梗阻12例,占12.12%;腹外疝嵌顿9例,占9.09%;肠套叠6例,占6.06%;直肠粪便堵塞4例,占4.04%。
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腹痛99例,腹胀95例,呕吐85例,停止排气排便84例,腹部包块14例,腹部压痛75,血便8例,胃肠型69例,腹肌紧张40例,腹部平片有液气平面86例。
1.3诊断依据通过病史、症状、查体,立卧位平片(液平或孤立肠袢等)使大多数急性肠梗阻病例得以确诊,同时b超、ct或消化道造影亦有诊断意义。
1.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应用抗生素。
早期组22例24h腹痛持续剧烈且伴有腹膜炎体征,采用急诊手术治疗。
中期组60例保守治疗腹痛无缓解,施行开腹手术,保守时间24~48h。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以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 h后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发病48 h内给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以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与48 h后手术比较,48 h内手术的效果更佳,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09【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效果【作者】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作者单位】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肠梗阻指肠内容物从肠道通过时发生阻塞现象, 通常是因肠管中肠内容物的运动受到肠腔、肠外以及肠壁的血液运输障碍、机械因素、肠道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作用, 使肠管解剖功能受到影响, 病情严重患者还会表现出全身性生理紊乱,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现阶段, 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 但在手术时机选择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作用[6]。
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中木香、砂仁、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和胃作用,炙甘草缓急止痛;海螵蛸、桑螵蛸含弱碱性磷酸钙,能中和胃酸而促进溃疡愈合。
方中木香、白术,党参为主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陈皮、木香等既能抑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如解除痉挛性绞痛,降低蠕动亢进,又能兴奋胃肠道的运动,如促进肠管收缩[6],并对HP感染的细胞有保护和促进细胞新生的作用。
而兰索拉唑胶囊为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大大地减少胃液中的胃酸量[7]。
本中药方能根据病情表现,抓住主症,辨证论治,精心选药,合理组方,并配合西药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的三联合疗法,不仅能起到行气消导、健脾和胃作用,还能更好地抑制HP 和胃酸分泌,从而达到减少胃酸对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功能的负影响及减少胃酸对纤维蛋白的破坏,改变黏膜血液循环和抗组织损伤等作用,达到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胃黏膜局部炎症,加速胃粘膜上皮细胞新生和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再生的目的,更有利于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康复。
本研究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胃痛、胃胀、泛酸等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人慢性胃炎,不仅很好地发挥出了西医三联合疗法在制酸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还显示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的整体调节和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使之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1]邹剑平,潘希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人慢性胃炎48例[J].光明中医.2009,24(9):1759 1760.[2]朱慧渊.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心得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8 129.[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 128.[4]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 175.[5]付培权.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选择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1,7(3):42 43.[6]戚团结,危北海,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5):444 445.[7]张南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19(13):84 87.(收稿日期:2013-07-05)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分析*导读:肠梗阻起病急,恶化快,需要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处理,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均可能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患者生命。
笔者在总结经治456例肠梗阻患者后感到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果断的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时机的确定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在总结如上病例后认为出现下例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肠梗阻起病急,恶化快,需要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处理,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均可能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患者生命。
笔者在总结经治456例肠梗阻患者后感到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果断的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时机的确定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在总结如上病例后认为出现下例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1 疑有肠绞窄时在临床上根据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加以简单的辅助检査。
机械性胎梗阻的诊断并不困难,基层临床医生大部分均能做出诊断,面对这类病人临床上关键是判断病人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关系到治疗方案的确定,目前对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标准,临床上只能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诊断肠梗阻的存在,作者认为出现下列情况后髙度显现肠梗阻的可能:①症状明显,腹痛出现急骤,无明显缓解。
部分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②病史进展快,早期可出现休克症状,经抢救休克治疗效果不佳:③查体:全腹压痛。
及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④腹部体征出现不对称肿块为孤立扩张的肠管;⑤呕吐频繁,呕吐物及排泄物可为血性,或腹穿液为血性;⑥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象白细胞增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更据临床价值。
⑦腹片除典型“阶梯状”液平外,可出现团块状阴影,肠间歇增宽腹腔积液征象;⑧经胃肠解压,禁饮食等保守治疗无好转,肠梗阻病情变化快,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到肠绞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出现上述情况后果断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排除再手术、再粘连、再梗阻的观念。
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作者:蒋旭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0期【摘要】目的根据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探讨针对不同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回顾河南省市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09 年 6 月~2012 年 6 月间以肠梗阻收治的 9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肿瘤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嵌顿疝性肠梗阻位于肠梗阻类型的前三位。
4例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 例行造瘘手术后症状缓解出院,其余86例治愈出院。
结论机械性肠梗阻以肠道肿瘤堵塞为多,粘连性肠梗阻发展到绞窄可致肠坏死,死亡率急剧上升。
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需要手术,梗阻发展至绞窄时需要手术,其他经严格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佳者及反复发作的肠梗阻也需采取手术治疗;从梗阻发生到对其实施手术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彻底治愈肠梗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肠梗阻;肠道肿瘤;保守治疗;手术时机临床上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梗阻原因有时不能明确,治疗上无所适从,是继续保守治疗或者剖腹探查医生无法决断,仓促手术时术中不确定因素众多,预后不明确。
等到患者出现腹膜炎,有电解质紊乱和脏器功能不全等,一般状况又很差,使医生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
在短时间内做出抉择,对肠梗阻患者何时以何种术式治疗,时常是普通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极大难题。
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可以造成肠梗阻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而不必要的手术,又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对肠梗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肠梗阻患者 92 例,男59 例,女33 例,男、女年龄 22~83 岁,观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在 6~72 h。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 35 例,其中先天性肠道畸形9例,手术后肠粘连26例;肠道肿瘤 37 例,其中结肠肿瘤 29 例,小肠肿瘤 8 例;腹外疝 9 例,其中腹股沟斜疝 7 例,股疝 2例;小肠及乙状结肠扭转 2例;肠套叠 6例,其中4例系回场末端憩室和肿物, 2例为慢性阑尾炎所致;肠系膜血管栓塞 3 例。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09【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以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 h后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发病48 h内给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以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与48 h后手术比较,48 h内手术的效果更佳,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总页数】3页(P33-35)【作者】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作者单位】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分析 [J], 魏林富2.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对比 [J], 陈兆腾3.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吴兴明4.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J], 丁仁良5.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的价值体会 [J], 王登赢[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判定肠梗阻手术时机廖鹏飞(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在急性腹部疾病的常见病因中,肠梗阻是发病率前三,并且在临床方面需要及时进行手术的急性病症。
在典型临床表现和腹部的x线平片的检查之中,可以很明确地进行成根组的判断和推断其发作部位。
但是就目前实际临床情况来看,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由于诊断和手术时间的延误所造成肠梗阻,是肠梗阻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所以说在病情的判断和时机的选择方面,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肠梗阻手术选择时机进行的重要性在进行肠梗阻手术之前,如果无法明确病因那么将会使得整个治疗无法争取而有效的进行,因此就很难决断是继续保守治疗还是康复检查,作为一种发病较快的病症,仓促的决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很难对患者的抑郁后进行明确。
如果单纯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疗效,然而长时间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腹膜炎,最终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脏器功能不全的出现,使得手术的基本条件变得更差,最终也就使得对肠梗阻的治疗较为两难。
目前来说,不必要的手术会加大患者在身心上和经济方面的负担,而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并且在进行手术的准备方面,一定是通过仔细检查和严密的数据考证进行,也就是在是否进行手术方面,不可以通过一味的肠胃减压来治疗拖延手术,并且也不能完全强调手术指针的表达,这也就急需要临床医师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尤其要避免长期和反复的保守治疗对患者身心所造成的影响,长期对患者抑制的消磨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等多种不良心理状态,所以要根据具体状况及时进行手术。
而目前来说,在医院条件和患者意愿的允许方面,通过腹腔镜检查来进行诊断方面的明确是较为安全合理并且减少手术盲目性的。
二、对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严重情况程度进行认知和判断目前在临床上85%以上都是机械性的梗阻情况,其中主要是由于粘连性和肿瘤性两种发病率最高,都在30%以上。
而在认知判断时一定要首先对其分类进行明显的认知,已在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上更为清晰。
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武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便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为入院后48 h内实施手术的患者,第2组为入院48 h后施行手术的患者,对不同时期采取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第1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第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性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时机;疗效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3-0141-02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其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可发生严重病理变化,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正确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在治疗过程中极为关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3岁,平均(41.0±12.3)岁。
入院有腹腔手术史9例,术后半年常有腹部疼痛不适。
本次发病以突然腹痛、腹胀伴有呕吐、未排便、排气。
入院前在其他医院治疗1~3 d。
b超检查,肠管胀气,腹腔有积液。
x线检查腹腔见多个液平面。
查体:t 38.5 ℃~39.3 ℃,脉搏110~120次/min,血压6~8/4.5~5.5 kpa。
神清,表情淡漠,呈中毒性休克状态。
腹部高度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hb 74~86 g/l,rbc (2.4~3.1)×1012/l,wbc (12.3~18.8)×109/l,n 0.8~0.9,l 0.1~0.2,腹腔穿刺抽出混浊血性液体。
ct扫描检查报告肝脏正常,肠道未发现肿瘤。
术前会诊排除肝癌及肠道肿瘤,诊断完全性梗阻,中毒性休克。
1.2 方法按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两组,第1组7例于入院后48 h内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大量积液,吸出约出2000~4500 ml,呈黑褐色血性混浊状,腹壁与小肠、小肠之间多处粘连,小肠呈360°~720°扭转,肠管狭窄,呈闭袢性梗阻,肠壁部分变为暗红色,热敷变色的肠管解除粘连带,解除扭转,使肠道通畅。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小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致死和致残率。
大多数小肠梗阻的患者,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放置肠梗阻导管,可以缓解病情。
然而,决定非手术治疗的观察窗口期、急诊手术时机及方式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近年来,有关小肠梗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但在临床实践方面,尚缺乏权威的参考标准,国内尚无相关的共识和指南来规范其诊断与治疗。
据此,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的倡议下,我国本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结合当前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依据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制定了《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供相关专业的医生学习与参考,期望有助于提高我国小肠梗阻的总体诊治水平。
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粪。
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1]。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螺旋CT等辅助检查设备的升级,小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重症监护和小肠减压等技术,以及抗生素和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使小肠梗阻导致的病死率大幅降低。
在当前专科细分的趋势下,临床上仍然存在诊疗策略不适当和过度依赖影像诊断的问题。
一、小肠梗阻的诊断推荐意见1:明确小肠梗阻的分类是诊断与治疗的基础(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小肠梗阻分类方式主要有病因、血液循环障碍与否、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4种分类方式。
依据病因,可将小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小肠梗阻、动力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血运性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肠假性梗阻4类。
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因又可归纳为肠壁因素(肿瘤、炎性肠病、憩室和放射性肠损伤引起的肠管狭窄)、肠腔外因素(肠粘连、疝和肿瘤)及肠腔内病变(异物或粪石等)3类。
肠梗阻治疗手术方案引言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病症,主要由肠道的疾病或损伤引起。
肠梗阻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以解除肠道的梗阻和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介绍肠梗阻治疗的手术方案,并对常用的手术技术进行讨论。
手术适应症1.完全性肠梗阻:肠道完全闭塞,严重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2.部分性肠梗阻:肠道部分闭塞,引起肠腔扩张和肠道积聚,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3.头级肠梗阻:指肠梗阻位于远端部位,需要尽早手术以防止肠坏病。
手术方案1. 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手术方法,适用于肠梗阻程度严重的患者。
该手术通过切开腹壁,暴露肠道,解除肠道的梗阻,恢复正常的肠道通畅。
开腹手术可以根据肠道梗阻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肠吻合术:对于肠道的狭窄或梗阻,可以通过剧烈切除病变部位,并将健康的肠段通过吻合技术连接起来。
•肠翻修复术:对于肠道的扭转、套叠等梗阻,可以通过解开扭转或套叠的部分,恢复正常的肠道解剖结构。
•肠切除术:对于肠道的严重坏死、穿孔等梗阻,可能需要切除病变区域,并进行肠段吻合术或人工肛门建立术。
•其他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技术,如肠外引流术、肠内支架植入术等。
2. 机器人辅助手术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肠梗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人手术通过机器人臂在手术过程中帮助医生进行精细操作,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肠梗阻治疗中主要应用于复杂的病例,包括:•狭窄性肠梗阻:机器人手术可以通过精细的操作将狭窄的肠道进行扩张和吻合。
•远端肠梗阻:机器人手术可以通过操作灵活的机器人臂,成功进行良性远段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多发疾病情况:机器人手术可以同时处理多发疾病,如肠梗阻并发结肠癌等。
机器人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3.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腔镜器械进行的微创手术,适用于肠梗阻程度较轻的患者。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器械在腹腔内进行操作,解除肠道的梗阻。
肠梗阻治疗的手术时机把握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92例因持续剧烈腹痛,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转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16例患者已经发生肠坏死。
术后刀口感染12例,2例因肠坏死或穿孔致严重腹膜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非手术的患者中,有1例老年嵌顿疝患者,因循环衰竭入院后不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结论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适应证,当急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72 h仍无效,应积极手术,防止肠坏死的發生。
标签:肠梗阻;手术时机;治疗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诊断复杂,病死率高。
肠梗阻对机体生理影响大,如果诊治不当,可能出现肠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如果临床经验不足,往往导致肠梗阻延误手术,病死率较高。
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困扰腹部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
现将我院2006年12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210例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肠梗阻患者中,男性133例,女性77例,男∶女为1.7∶1。
年龄15~89岁,中位年龄5
2.5岁。
均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经1~3 d非手术治疗后92例转手术治疗。
1.2梗阻原因病因明确的190例(90.5%),诊断粘连性梗阻122例,癌性梗阻28例,肠扭转16例,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梗阻12例,转移癌肠梗阻5例,股疝3例,老年性肠套叠3例,血运性肠梗阻1例。
病因不明确20例(9.5%)。
1.3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96%)、腹胀(94%)、恶心(86%)、呕吐(75%)、停止排气(80%)、停止排便(88%),腹部有压痛(75%),反跳痛(15%)。
听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40%)。
腹部平片:85%见气液平面,92%肠腔扩张。
1.4方法所有患者均先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有92例因持续剧烈腹痛,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转开腹手术,保守治疗时间12~72 h。
手术方式:粘连松解术32例、小肠排列术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及造瘘术26例、肠梗阻短路手术8例、腹外疝松解术12例、股疝松解术3例、肠扭转复位术5例、肠套叠复位术3例。
92例手术中发现肠坏死并行肠切除术16例。
关腹前应用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1~2根腹腔引流。
2结果
92例因持续剧烈腹痛,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转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16例患者已经发生肠坏死。
术后刀口感染12例,2例因肠坏死或穿孔致严重腹膜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非手术的患者中,有1例老年嵌顿疝患者,因循环衰竭入院后不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3讨论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剧,发展迅猛,肠壁易发生血运障碍,导致肠坏死肠穿孔,引发严重的腹膜炎,可导致患者感染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手段,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坏死的发生[1]。
但手术后还会发生新的粘连,甚至更严重的粘连,对急性肠梗阻选择何种治疗手段,临床存在一些争议,许多医生习惯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作为手术治疗的直接依据[2],多主张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有腹膜炎或绞窄症状及症状不能缓解时才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经过禁饮禁食及胃肠解压,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许多肠梗阻患者能够得到缓解。
但是,非手术治疗方法存在不足,就是在非手术观察治疗期间,一部分患者的肠管因为长时间明显水肿及缺血,观察过程中已经发生肠坏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最终需要进行肠切除手术治疗。
肠坏死易造成患者死亡,有文献报道,由单纯性转为绞窄性肠梗阻后,死亡率高达30%左右[3]。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较为复杂,肠梗阻病情也是不断变化的,肠梗阻患者的观察与手术都应是动态的,根据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对我们减少肠坏死的发生,降低肠梗阻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治疗的21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3 d后,118例患者腹痛缓解,92例因出现腹膜炎或腹痛不缓解而转手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已经发生肠坏死。
我们认为一味强调保守治疗,过于相信肠梗阻能够自行缓解,观察时间太长,误判手术时机,易致肠坏死。
单纯以腹膜炎体征的出现决定是否手术是不可取的[4]。
肠梗阻的患者腹内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是否需要手术,何时手术,在临床工作中,手术时机的确是难以把握的。
如何把握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成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总结治疗210例患者过程体会,认为下列情况,都应该果断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恶化:①绞窄性肠梗阻时,肠壁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肠壁缺血坏死,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是绝对的手术适应证。
②粘连性肠梗阻约有10%~25%会发生肠绞窄,经1~3 d 非手术治疗无效,梗阻症状不能解除,即使没有肠绞窄,也应抓紧时间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者和梗阻症状不能完全解除者,需要手术才能解除肠壁间的粘连。
③腹痛症状长时间不能缓解,或一度稍减轻又再度加重的。
④腹痛频繁发作而且剧烈,解痉药不能缓解。
⑤腹胀进行性加重者。
⑥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肠梗阻。
⑦部分患者梗阻的病因及部位不明确,也没有出现明确的肠绞窄的临床表现,经过严格的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以后,症状无缓解趋势或趋于加重,这类患者的保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8 h。
⑧老年性结直肠肿瘤性肠梗阻,占老年梗阻原因的30%左右,多为闭襻性梗阻[5]。
因为老年人体质弱,其体征和主诉不典型,病情容易恶化,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经短时间保守治疗以后,如
症状无明显改善,也要积极手术治疗,不可盲目延长观察期限,错过手术良机。
⑨肿瘤晚期转移引起的肠梗阻,会有广泛的腹腔转移,一般为多部位梗阻,完全性肠道梗阻多见,保守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非常困难[7]。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肠坏死的发生的关键。
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指征,急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72 h无明显效果,应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早期及时的手术处理是防止肠坏死或循环衰竭死亡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长华.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01-2102.
[2]汪树利,徐长青.急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467-468.
[3]严强,全主见,孙维华,等.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18):103-104.
[4]李克华,徐磊,李向农,等.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9):46-48.
[5]刘维明,李雪峰,石志良,等.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4):241-243.
[6]涂志全,张定昌等.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的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