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肠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纯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观察24——48小时,如梗阻不能解除应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如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表现应及时手术。 2.绞窄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观察期间如病情有好转则可继续观察,否则应立即手术治疗。 3.病程超过6小时,就诊时已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者急诊手术。 4.幼儿、年老体弱者、孕妇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5.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按绞窄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治疗。 6.麻痹性肠梗阻病因解除后按单纯性肠梗阻处理原则治疗。 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因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诊断上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而且病程进展快,短期内可以发生严重病理变化,临床上延误诊治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事并不少,主要就是对是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失误所致。 一.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存在肠梗阻的四个主要症状:痛、呕、胀、闭。 2.发病急剧,腹痛趋于持续加剧及部位固定,可伴有腰背部疼痛。 3.腹膜刺激征较早出现或腹部可触及压痛包块。 4.全身中毒症状重,脉搏加快,体温上升及白细胞升高。 5.早期出现休克症状。 6.同时伴有消化道出血体征:呕吐及自肛门排除血性液体,肛门指诊有帮助。 7.腹穿抽出血性液体(显著肠膨胀者慎行)。 8.有绞窄性疝的存在。 二.腹透、腹平片的特征性表现: 1.孤立的充气肠袢屈曲呈“咖啡豆”形。 2.绞窄的肠袢内充满液体表现为软组织阴影的“假肿瘤”征。 3.小肠全扭转时可见充气的小肠排列异常。 4.局限性肠袢突出,较其他肠袢为大,呈巨大液平面。 5.乙状结肠扭转时巨大胀气的肠袢从盆腔向上延伸到肝脏。 三.化验检查可了解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但对判断有否绞窄性肠梗阻帮助不大。 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临床观察一定要细致,在判断不很明确时宁可采取积极的手术措施。

肠梗阻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

肠梗阻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 发表时间:2011-09-20T16:34:30.3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任海港 [导读] 另外,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的,可相互转变。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任海港(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 476400) 【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010-02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选择7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的分析。结果 75例的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的68例,死亡的2例,病死率为2.67%,好转的3例,血运障碍梗阻的2例转院治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判断分析,手术时机的准确把握,及早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词】肠梗阻病因手术时机 Analysis of 75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s and timing of surgery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surgical timing.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bowel obstr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linicaldata of etiology and surgical timing analysis. Results: 75 cases of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ails in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68 cases were cured,2 cases ofdeath,mortality rate was 2.67%,improvement in 3 cases,2 cases of obstruction of blood circulationdisorders referral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close observation of changes in condition,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determine,accurately grasp the timing of surgery,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most proper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intestinal obstruction etiology operation time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1]。近年来,我们选择7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5例,其中男47例,女28例,年龄5岁~75岁,平均年龄57.6岁。有腹部手术史的59例。有58例的粘连性梗阻,6例的癌性梗阻,5例的嵌顿疝梗阻,3例的肠扭转,1例的老年性肠套叠,1例的肠道结石梗阻,1例的血运障碍梗阻。 1.2 临床表现①腹痛:为阵发性绞痛。②呕吐:梗阻以后,肠管的逆蠕动使病人发生呕吐。③)腹胀:多发生在晚期,高位小肠梗阻不如低位者明显,结肠梗阻因回盲瓣存在,很少发生反流,梗阻常为闭襻性,故腹胀明显。④排气与排便停止:肠梗阻病人,一般都停止由肛门排便与排气。 1.3 治疗方法①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防治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对防治细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②手术治疗:对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所致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 2 结果 75例的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的68例,死亡的2例,病死率为2.67%,好转的3例,血运障碍梗阻的2例转院治疗。 3 讨论 3.1 肠梗阻的病因肠梗阻病因较为复杂,有器质和动力方面的因素。①肠腔堵塞: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等。一般梗阻不重。 ②肠管受压:肠粘连、索带压迫、扭转、嵌顿性疝、腹腔内肿瘤压迫等。③肠壁病变:先天性肠道闭锁、肿瘤、炎性狭窄、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2]。④动力障碍:急性腹膜炎、手术或毒素刺激、低血钾等使肠管麻痹,或神经刺激反射致肠管痉挛。 3.2 肠梗阻的分类①按病因分:机械性肠梗阻:指器质性原因使肠腔狭小而不通;动力性肠梗阻:主要是肠麻痹临无器质性肠腔狭窄,十分多见。其次是肠痉挛,为阵发性。②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单纯性肠梗阻:只是肠内容通过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绞窄性肠梗阻:有肠壁血运障碍,肠管失去活力。③按梗阻部位分:高位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以上;低位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④按梗阻程度分: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完全不通。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则称闭袢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仅肠腔部分不能通过[3]。⑤按发展过程分:急性肠梗阻,多见;慢性肠梗阻,多为低位结肠梗阻。另外,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的,可相互转变。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肠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单纯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观察24-48小时,如梗阻不能解除应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如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表现应及时手术[4]。②绞窄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观察期间如病情有好转则可继续观察,否则应立即手术治疗。③病程超过6小时,就诊时已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者急诊手术。④幼儿、年老体弱者、孕妇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⑤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按绞窄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治疗[5]。⑥麻痹性肠梗阻病因解除后按单纯性肠梗阻处理原则治疗。根据我院的经验教训,主张采取比较积极的治疗态度,尽量避免最后被迫切除大段坏死肠管、肠造瘘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I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5. [2] 卿三华,齐德麟,侯宝华,等.肠梗阻病因分析附768例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2(2):82-84. [3] 李好朝,王成义,冯岛梅.急性肿瘤性结肠梗阻的治疗[J].中围普通外科杂志,2008,14(10):767.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地疾病。约占44%。粘连性肠梗阻多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也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以后者为首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为腹腔内先天性因素,如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外,大多为获得性。常见原因为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如腹部手术、腹膜炎、腹腔内滑石粉或遗留纱布等。腹腔放疗和腹腔化疗也可导致粘性肠梗阻。 腹腔内粘连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已公认粘连是腹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正常反应。腹膜除有润滑、吸收和渗出作用外,其防御和修复功能是形成粘连的内在因素。腹膜在受到上述原因刺激时,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而渗出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原的液体,在几小时内即可凝固成纤维素性疏松的粘连,这种纤维素性粘连如未被吸收,24小时侯就有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最后形成牢固的纤维性粘连。 肠粘连大部分不出现临床症状,因粘连不一定形成梗阻,少部分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只有当肠曲粘连成团影响蠕动波通过,或当粘连牵拉肠曲折叠成锐角、扭转,或粘连带压迫肠曲,或形成内疝,才产生肠梗阻。 (二)诊断 ⑴机械性肠梗阻

⑵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腹膜炎病史 ㈢治疗 年连性肠梗阻多数为单纯性梗阻,并且术后必然会形成新粘连。故首先应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粘连较重、反复梗阻、多次行粘连松解术,分离粘连后为防再次粘连梗阻,有必要附加一种小肠排列固定术。 (四)预防 预防粘连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但至今仍无公认的有效可靠方法。 肠扭转 是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向为轴旋转1800以上造成的肠梗阻。腹腔内各游离的肠段均有扭转的可能;但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多。肠段扭转时造成系膜血管受压,是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导致肠段两端受压,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因而肠扭转容易造成肠坏死穿孔。 肠扭转的发生首先具有解剖因素,如系膜过长、过窄,肠内容物积聚 诊断 小肠扭转发病急聚,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腹透可见扩张的小肠肠袢成小跨度并有位置和排列的紊乱。 乙状结肠扭转的腹痛多见于左下腹,恶心呕吐轻而腹胀明显,

肠梗阻治疗的手术时机把握

肠梗阻治疗的手术时机把握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因持续剧烈腹痛,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转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16例患者已经发生肠坏死。术后刀口感染12例,2例因肠坏死或穿孔致严重腹膜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非手术的患者中,有1例老年嵌顿疝患者,因循环衰竭入院后不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适应证,当急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72 h仍无效,应积极手术,防止肠坏死的發生。 标签:肠梗阻;手术时机;治疗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诊断复杂,病死率高。肠梗阻对机体生理影响大,如果诊治不当,可能出现肠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造成死亡。如果临床经验不足,往往导致肠梗阻延误手术,病死率较高。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困扰腹部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现将我院2006年12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210例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肠梗阻患者中,男性133例,女性77例,男∶女为1.7∶1。年龄15~89岁,中位年龄5 2.5岁。均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经1~3 d非手术治疗后92例转手术治疗。 1.2梗阻原因病因明确的190例(90.5%),诊断粘连性梗阻122例,癌性梗阻28例,肠扭转16例,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梗阻12例,转移癌肠梗阻5例,股疝3例,老年性肠套叠3例,血运性肠梗阻1例。病因不明确20例(9.5%)。 1.3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96%)、腹胀(94%)、恶心(86%)、呕吐(75%)、停止排气(80%)、停止排便(88%),腹部有压痛(75%),反跳痛(15%)。听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40%)。腹部平片:85%见气液平面,92%肠腔扩张。 1.4方法所有患者均先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有92例因持续剧烈腹痛,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转开腹手术,保守治疗时间12~72 h。 手术方式:粘连松解术32例、小肠排列术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及造瘘术26例、肠梗阻短路手术8例、腹外疝松解术12例、股疝松解术3例、肠扭转复位术5例、肠套叠复位术3例。92例手术中发现肠坏死并行肠切除术16例。关腹前应用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1~2根腹腔引流。 2结果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护理 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

松解手术时机差异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影响比较

松解手术时机差异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影响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发病不同时间进行的松解手术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恢复的 影响比较。方法:选择从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 肠梗阻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48小时为 临界时间,实验组42例,发病确诊48h内立即行松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先对其进行保守治疗,若无效,48小时后对其进行松解手术。将这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的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胃肠功能恢复时 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把握最佳时机对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松解手术,可使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显著缩短胃肠功能恢复 时间和住院时间。 【关键词】小肠梗阻;预后;手术时机;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8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occurring at different times to release the surgical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recovery. Methods From May 2013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84 cases of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as the study object of the present study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48 hours, for the critical tim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2 cases confirmed disease within 48 h immediately release the surgery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42 cases, first carries o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f invalid, 48 hours to release after surger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efficie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Knot theory Grasp the best time to release th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t of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引言:肠梗阻的定义为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地通过肠道,尤易在小肠发生。小 肠梗阻起病迅速,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早期作出诊断、处理[1]。关于松解手术时 机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影响的判断临床上目前没有统一结论。本次研究选择从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肠梗阻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设计对照试验,探讨分析发病不同时间进行松解手术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恢复 的影响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肠梗阻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介于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62±2.16岁。实验组患者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介于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34.35±1.8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 比性,P>0.05 。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

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 发表时间:2013-07-23T08:59:57.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涂建[导读] 保守治疗时间过长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而且由于禁食呕吐等势必导致成营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合并症。会明显增加后期手术的风险性。 涂建 (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卫生院 438300)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本院外科收治的32例肠梗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中,采用保守治愈26例,无死亡病例;中转手术治愈6例,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结论单纯性及病因不明的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治疗无缓解或不能排除肠绞窄者,应在肠绞窄发生前立即手术探查。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手术时机选择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24-02 肠梗阻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肠道通过障碍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病象相互交织、复杂多变,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对于肠梗阻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手术时间的选择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对肠梗阻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治疗理念也有所变化。本文对本院从2002—2011年以来收治的肠梗阻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儿童5例,平均年龄(40.83±19.3)岁;发病时间最长15天。病因不明确的有7例;病因明确的有25例,包括粘连性19例、蛔虫性4例和腹内疝2例。 1.2诊断依据 肠梗阻诊断依据有:(1)既往有无腹部手术、炎症、外伤及心血管病史等;(2)有肠梗阻一般症状中二项以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等;(3)X线:立位腹平片可见扩张的肠曲或液气平;(4)超声:梗阻以上肠管扩张,肠腔内液体充盈,伴有液体高速流动、逆向流动及“气过水征”等表现;(5)腹部CT:肠管扩张,管径增大,可见气液平面,肠壁变薄,梗阻远端肠管塌等征象。 1.3保守治疗方法 本院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3.1常规治疗 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插管深度至少55-60cm,保持胃管通畅及有效负压),润肠通便:温热水500ml加开塞露40ml低压灌肠。 1.3.2抑酸包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1.3.3抗感染治疗静脉使用主要针对抗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1.3.4中药治疗复方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20g,芒硝(冲服)20g,川厚朴15g,枳壳15g,炒莱菔子15g,枳实10g,桃仁9g,赤芍15g,100-150ml胃管注入,夹管1-2h,每日2次;小茴香250g炒热后腹部热敷;须动态观察腹部情况。 1.3.5营养支持给予复方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支持治疗。 1.3.6生长抑素的应用生长抑素对胃肠道分泌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一是抑制胃酸分泌;二是抑制多种胃肠及胰腺激素、血管活性肠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另外,生长抑素还可以减少肠蠕动及内脏、门静脉血流,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在营养支持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可使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90%,从而减少梗阻以上肠道内液体积聚,有利于肠壁血运恢复,加速炎症消退。一般用法:善宁(奥曲肽)0.1mg,每隔8h皮下注射或施他宁6mg加氯化钠50ml,24h微量泵静脉注入,症状缓解后停药。 1.4手术时机选择 32例保守治疗过程中,每4-6h复查腹平片,了解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及腹腔情况;若肠腔扩张减轻、液气平面减少、腹腔无积液或积液无增加,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可继续保守治疗;反之,则及时中转手术探查。 2 结果 保守治疗26例,治愈20例,缓解时间为3-4天,平均住院天数5-10天。中转开腹手术治愈6例,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平均住院天数7-14天。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肠间隙及腹腔脓肿、肠瘘、肺部感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等。 3 讨论 本组22例行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较快,住院时间较短,为单纯性肠梗阻治疗首选;且患者也乐意接受,但保守治疗时间多长为宜,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笔者的经验,认为48-72h为宜,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缓解,而未缓解者继续保守治疗能缓解者甚少,此时手术探查往往发现梗阻是粘连带压迫、肠袢成角、扭转、内疝等所致,保守治疗无法解除。保守治疗时间过长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而且由于禁食呕吐等势必导致成营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合并症。会明显增加后期手术的风险性。 尽管目前有很多方法来辅助判断是否肠绞窄,如螺旋CT、血肌酸激酶(CPK)测定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不能实时反映病情变化,不易被基层医生掌握和推广,致绞窄性肠梗阻误诊率和病死率仍较高。与之相比,腹平片则有快捷、敏感性较高、费用低、普及广等优势,为基层医院首选。 应当认识到,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的,除可以引起肠道局部的病理变化外,还可导致严重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如大量的体液丢失、内环境紊乱、感染中毒、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是经常困扰临床医生的首要问题。手术过于积极,使本可保守治疗有效的病人遭受不必要的手术打击,甚至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术后早期肠梗阻90%以上为粘连性,而由肠扭转、内疝和脓肿压迫所致的不足10%, Pickleman等就提出术后早期肠梗阻宜先行非手术治疗。但过度的保守治疗,则引起可避免的肠坏死,继发绞窄性肠梗阻。故在保守治疗期间,医生应反复进行腹部查体,动态观察,一旦有下列表现二项及其以上者,应立即中转手术探查:(1)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腹痛;(2)呕吐物、胃肠减压液、肛门指检为血性液;(3)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表现;(4)出现腹膜刺激征且不断加重,腹胀不对称,腹部有隆起且触痛之包块;(5)腹平片或透视有液平面,孤立大的肠袢且固定;(6)腹腔内短时间出现积液,腹穿为血性或暗褐色液体。除上述情况外,另外两种情况也应及早考虑手术探查:一是亚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时间4-5天仍不见好转或症状逐渐加重者;二是反复发作的急性肠梗阻,这两种情况表明肠管往往已有明显狭窄(术中已证实)。

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武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便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为入院后48h内实施手术的患者,第2组为入院48h后施行手术的患者,对不同时期采取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第1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第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 标签:肠梗阻;手术时机;疗效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其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可发生严重病理变化,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正确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在治疗过程中极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3岁,平均(41.0±12.3)岁。入院有腹腔手术史9例,术后半年常有腹部疼痛不适。本次发病以突然腹痛、腹胀伴有呕吐、未排便、排气。入院前在其他医院治疗1~3d。B超检查,肠管胀气,腹腔有积液。X线检查腹腔见多个液平面。查体:T38.5℃~39.3℃,脉搏110~120次/min,血压6~8/4.5~5.5kPa。神清,表情淡漠,呈中毒性休克状态。腹部高度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Hb74~86g/L, RBC(2.4~3.1)×1012/L,WBC(12.3~18.8)×109/L,N0.8~0.9,L0.1~0.2,腹腔穿刺抽出混浊血性液体。CT扫描检查报告肝脏正常,肠道未发现肿瘤。术前会诊排除肝癌及肠道肿瘤,诊断完全性梗阻,中毒性休克。 1.2方法 按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两组,第1组7例于入院后48h内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大量积液,吸出约出2000~4500ml,呈黑褐色血性混浊状,腹壁与小肠、小肠之间多处粘连,小肠呈360°~720°扭转,肠管狭窄,呈闭袢性梗阻,肠壁部分变为暗红色,热敷变色的肠管解除粘连带,解除扭转,使肠道通畅。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住院9~13d,平均(10.0±1.5)d。第2组6例于入院48h后行剖腹探查术,有3例部分肠管变黑,并出现多个大小不等坏死穿孔,肠壁表面(包括结肠)布满脓痂、结肠充血扩张肿胀严重,呈紫红色炎性浸润。手术切除坏死无生机的小肠,行对端吻合,结肠用热盐水湿敷,颜色好转,有生机功能。肝脏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柔韧质地,未触及结节肿块,胆囊、脾脏、胰腺正常。清洗腹腔关腹,术后输鲜血500~1200ml,术后输白蛋白,

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

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3T14:27:34.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作者:刘志雄 [导读] 急性肠梗阻患者发病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入院后24~48h内进行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 730799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先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试验组患者入院后24~48h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和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发病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入院后24~48h内进行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治疗效果 急性肠梗阻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小肠肠道出现机械性堵塞的情况,其会导致患者的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1]。根据临床上对急性肠梗阻的研究,患者多在日常生活中因饮食不规律、蛔虫聚团、淤血滞留和劳累过度等而导致肠道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梗阻[2]。由于急性肠梗阻的发病较急,并且患者发病后的病情发展较快,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1~64岁,平均年龄(41.255.42)岁,患者的病程在1~6d,平均病程(2.480.52)d。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2~63岁,平均年龄(41.865.34)岁,患者的病程在1~5d,平均病程(2.160.6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先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其中主要是基于患者胃肠减压处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并为患者补充循环血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是使用温水肥皂水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同时,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其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感染,并对患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进行维持。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在出现异常情况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试验组患者入院后24h~48h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主要是采用肠粘连松解术、索状粘连带切断术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且各项检查指标明显恢复,则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情进展一般较快,因此在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据临床上对急性肠梗阻的研究,患者在发病初期会表现出明显的梗阻部位功能性改变,并且梗阻部位的解剖结构会有所改变[3]。在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逐渐出现电解质丢失的情况,导致肠壁循环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甚至会出现感染和坏死的情况,如仍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毒血症甚至死亡。根据临床上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患者在发病后一般会出现明显的呕吐、腹痛和腹胀等症状,并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1)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版) 背景: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高发病率甚至部分死亡.导致这种肠梗阻的粘连通常由以前的腹部外科手术引起。本文提出了《博洛尼亚指南》修订本,以证据为基础诊断和治疗ASBO,此外,专家组还增加了部分关于防止ASBO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内容。 背景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导致外科急症,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外科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51%的急诊剖腹手术起因于小肠梗阻。Scott等人报告了七项急诊外科手术,这些手术占美国所有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发病率、死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80%。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前2(小肠切除)和前5(粘连松解)手术最常见的诊断。术后粘连是导致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占60%。 ASBO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每次住院死亡率为3%。20 -3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发病率取决于手术干预的需要。ASBO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而非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为5天。2016年荷兰的一项研究估计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费用大约为€1630,非手术治疗还的费用为€2227. 虽然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常见病,但预防和治疗通常以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特征,而不是标准化的循证策略。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且低质量的证据。 因此,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的专家小组在ASBO制定了循证指南,以支持ASBO诊断和管理的临床决策。在指南的当前版本中,所有建议都根据医学文献中的最新证据进行了更新。此外,我们引入了两个新的部分:ASBO的预防和特殊患者群体。 证据评价 使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证据水平对所选择的用于支持推荐的文章进行评估(表1).文章根据文章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GRADE工作组提出的GRADE方法对方法学质量进行单独评估。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共同的、明智的和透明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每个相关主题的结论所依据的主要文献都附有结论,并附有证据水平(表2)。 表1每篇文章的证据等级

肠梗阻有哪些手术方法

肠梗阻有哪些手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10T17:30:15.47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作者:敬锐 [导读] 针对肠梗阻患者提供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详细报道如下。 四川省江油市二郎庙镇卫生院 621716 引言 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1],同时也是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肠梗阻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在急腹症中排名第三。一般认为,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并发出现肠梗阻属于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是由于术中腹部创伤所致肠壁发生病变,由此发生诸如水肿或渗出的病理变化,导致肠粘连性肠梗阻。据相关资料表明,腹部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发病率高达10%左右,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2],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增加患者的痛苦,更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有效的减轻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针对肠梗阻患者提供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详细报道如下: 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式选择:手术治疗适应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由于急性肠梗阻病人全身性情况较严重,手术的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具体手术方法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而定。 1.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了提高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在手术开始前,护士应协助医生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并将患者腹腔内炎症介质、异物以及坏死组织全部清除[3],降低术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并辅助器保持仰卧体位,将患者腹部正中作为切口,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锐性分离或钝性分离,对于肠管血运较好,且梗阻由束带、点片状粘连引起者,将束带切除或黏连松解即可使梗阻解除,促使肠管恢复正常功能状态。对于肠管血运较差的患者,术中应从Treitz韧带开始松解到肠梗阻部位以下空虚肠管,有利于最大程度的避免肠管的损伤与再黏连的机会,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轻度肠管梗阻的患者,只需要进行肠管通畅手术即可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2.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手术开始前,以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脐部做长约10mm的切口,并将气腹针放置于患者体内,使腹部压力维持在11~14mmHg,为手术构建一个人工气腹,随后将腹腔镜置入患者体内,开始对患者腹部进行探查。其中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的选择数量可根据梗阻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对于粘连性肠梗阻,且症状和体征较轻的患者,应在腹腔镜下实施梗阻解除术。对于束带粘连、卡压所致肠梗阻的患者,应采用电凝剪切除,解除患者肠道梗阻症状,促使肠管恢复正常的血运功能。对于小肠、网膜以及腹壁粘连的患者,应采用电刀进行肠管分离术,以便于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于肠管之间存在粘连的患者,应用电刀或分离钳,切断粘连较少的部分,并用4个O形带针肠线对肠管损伤部位进行缝合,降低肠管损伤程度。部分肠梗阻患者是由于乙状结肠扭转所致,此时应对患者采用导丝进行引导,插入乙状结肠内进行胃肠减压,并将肠管内气体和粪便排出后,再对扭转的乙状结肠进行复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排气功能。在复位后7d,在腹腔镜下将回缩的乙状结肠系膜进行切除,再把乙状结肠与左下腹切口处进行吻合。另一部分肠梗阻患者是由于小肠肿瘤所致,此时应采用腹腔镜对疾病原发病灶进行查找,对于病变部位的肠管末端约15cm处进行局部切除后,再行切口吻合处理。在手术后,应立即为患者滴入生理盐水,以便于更好的补充患者术中丢失的水分。给予患者口服服用抗生素药物以及各项抗感染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在手术完成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每4h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物理降温方式,减轻患者的症状。手术完成后24h,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合理地减少患者补液量,避免患者出现补液过多现象,引起患者不适。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48h后,再根据引流的液体的颜色、性质以及量的多少,为患者拔除腹腔引流管。在患者恢复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便于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肠套叠复位术:在手术前,给予患者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右中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后,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沿结肠方向摸到套叠的肠段,查明套叠部位以及范围,伸入一手至腹腔,握于套入部顶端,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捏挤,再将此段肠管提至腹腔外,用手指轻柔、均匀地将最后一段套入部堆挤出来。 4.肠排列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肠梗阻的主要原因[4]。而肠排列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途径。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控制小肠的位置,可有效的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小肠排列术分为外排列术和内排列术。对于多次腹部手术、粘连广泛严重,且复发次数较多者,应采取内排列术,对于腹部手术次数较少、粘连较轻者,应采取外排列术,这不仅从根本上降低肠梗阻的发生,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江.方孙阳.吴志明等.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657-1658 [2]谢锋伟.陈娟.招婷.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1):44-46. [3]张忠霞.于天英.高汉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09-3410. [4]杨振华.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7):927-9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