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18.86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教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项目四旅游资源分析学习任务1 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介绍1.1 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1.1.1 资源的含义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可以通过人类劳动为社会经济生活创造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
1.1.2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针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的不一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于2003年在原有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基础上,又共同起草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的概念重新加以确定。
旅游资源的标准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2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1.2.1 美学观赏性突出特征,具备审美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体验。
1.2.2 地域分异性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载体。
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呈现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
1.2.3 内容广泛性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类型复杂。
构成不同旅游资源的景观要素是复杂多变的。
1.2.4 时间节律性旅游资源往往在时间上呈现出节律性变化的基本特征。
1.2.5 空间固定性旅游资源总是和区域环境融为一体,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与之相适应的特定地理环境中,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
不能移动。
1.2.6 脆弱易损性旅游资源本身的脆弱性和旅游资源环境载体的易损性,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极难恢复原貌。
1.2.7 变化发展性在不同时代,人们关于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存在着极大差异,对旅游资源的理解也不短变化。
1.3 研究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1.3.1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旅游资源的存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便不可能发生。
1.3.2 旅游资源是刺激旅游需求的外在动因对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品质优良的旅游资源总是刺激旅游需求的有效手段。
1.3.3 旅游资源是设计旅游产品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景区景点,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五节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一) 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二) 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三) 旅游资源仅指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重合部分本书定义: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学 者定 义陈钢,1987指一切足以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李天元,1991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保继刚,1992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楚义芳,1992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国家旅游局,1993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罗贝尔·朗加尔,1995旅游资源即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或工艺等资源的旅游遗产,它吸引着旅游者,刺激着他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学 者定 义唐学斌,1982观光资源,系指实际上或可能为观光旅客提供观光的地区及一切事物。
换句话说,凡是可能吸引外地人来此旅游之一切自然、人文景观或劳务及商品,均称为观光资源郭来喜,1984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6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学 者定 义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张凌云,1988旅游资源是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孙文昌,1989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尚清,1990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均可称为旅游资源魏小安,1996旅游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初步定义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而获得经济收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国家旅游局,1996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 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二) 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三) 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四) 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三、旅游资源的特点按景观属性分类自然风景;人文风景;综合风景按风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1、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都是旅游资源。
从现代旅游业来看,从现代旅游业来看,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也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古树名木、奇花异卉、奇花异卉、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军事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石窟碑碣、石窟碑碣、石窟碑碣、古代工程、古代工程、古代工程、陵墓、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 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 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 (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指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2.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为了满足来访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凭借旅游资源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
3.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
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社会经济资源于一体的一种区域综合体,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综合表述这一客观的存在,并融合了旅游社会经济资源而构成的主.客观的统一.
4.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2)美学特性 (3)定向性 (4)旅游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5)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6)公共属性
5.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1)景观属性原则 (2)特征分类原则 (3)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
6.垂直自然景观地带****
相对于景观带而言的山地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表现出垂直地带性特点,它是显立体空间规律分布的地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山地起伏而引起的水热平衡变化,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谷方位,山峰分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7.在对流圈内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8.中国古建筑的主要风格****
(1)建筑上的木构架结构体系 (2)形态上的曲线,曲面大屋顶特征 (3)布局上的院落式组
群 (4)装饰上的丰富多彩和雕刻艺术
9.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1)堆山叠石 (2)理水造池 (3)配置花木 (4)营造建筑 (5)巧于因借
10.旅游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旅游景观的脆弱性 (2)旅游景观依存环境的可变性 (3)旅游景观对旅游活动供给的
有限性
11.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旅游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关系
(2)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
(3)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4)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强调发展性 (2)强调持续性 (3)强调公平性
13.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
(1)旅游空间容量:在保持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空间能支持的最
大旅游活动量
(2)旅游心里容量:旅游者在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时,在使其旅游体验质量不降低的条件
下,旅游地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3)旅游生态容量: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不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
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4)旅游经济容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旅游活动量
(5)旅游社会容量:旅游地所能承受的因旅游者大量来访而对当地社会,生活与文化形态
的冲击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
14.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存量状况调查 (2)旅游环境条件调查 (3)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15.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1)文案调查法 (2) *询问调查法:调查者用访问询问的方式了解旅游资源情况的一种方
法 (3)***观察调查法: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事物和现象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记录,以获得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的调查方法 (4)综合考察法 (5)遥感调查法 (6)统计分析法 (7)分类分区法
16.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 (5)市场性原则 (6)动态性
原则 (7)可达性原则 (8)稀缺性原则
17.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
(1)一般体验评价法***:由体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系列旅游资源就其整
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2)美感质量评价法*: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
木星,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尺度或数量值
18.旅游规划最早产生于西欧*
19.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1)个性原则 (2)市场原则 (3)保护原则 (4)综合原则
20.旅游规划在中国的发展
(1)起步阶段 (2)资源基础旅游规划时期:1980-1991 * (3)市场导向旅游规划时
期:1992-2002 * (4)目的地整合旅游规划阶段:2003年至今
21.旅游总体规划是对某一特定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作出全面具体的安排,期限一般是5-
10年*
22.根据旅游规划概念,旅游规划的最主要依据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市场需求
*
23.旅游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三部分**
24.旅游规划图的突出特征有色彩艳丽和符号尽可能形象生动*
25.旅游项目规划设计的原则****
(1)创新原则 (2)突出特色原则 (3)市场原则
26.旅游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主要是根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及长远利益出发,对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科学分析,并给出符合发展需要的预测结果
27.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强调线路产品的适应性与个性化的结合
(2)体现时空优化原则 (3)美学原则
28.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
(1)住宿设施 (2)餐饮设施 (3)旅游购物设施与商品开发 (4)娱乐设施 (5)旅游解说系统
规划 (6)旅游救援系统
29.都市旅游开展的类型****
(1)资源主导型 (2)都市引力型 (3)复合发展型
30.乡村旅游的概念***
是一种凭借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科技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
31.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内容***
(1)乡村旅游形象规划 (2)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3)乡村旅游设施规划 (4)乡村旅游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
32.节庆旅游的定义****
(1)主题鲜明 (2)人为性 (3)综合性 (4)参与性 (5)暂时性和集中性
案例(一)
1.旅游规划的特点:(1)系统性 (2)科学性 (3)前瞻性 (4)层次性 (5)综合性
2.旅游规划工作的五大组成部分:(1)调查分析 (2)确定目标 (3)规划部署 (4)规划优化与评
审 (5)实施监管与规划修编
3.旅游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
结合CI理念,旅游地形象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以下4类:
第一,旅游吸引物
第二,地脉与文脉
第三,旅游者的旅游偏好
第四,旅游目的地各类主体的行为
案例(二)
1.旅游规划的特点:(1)系统性 (2)科学性 (3)前瞻性 (4)层次性 (5)综合性
2.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1)基础资料 (2)规划内容 (3)规划人员 (4)规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