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草地资源及其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23.41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羊草之乡世界明珠草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处哈大齐经济带的中心的安达市,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节点城市,是松嫩草场羊草的核心区域,百草葳蕤、群葩争艳,属于温带草原的最高类型——草甸草原,是世界三大优质草场之一,植被构成以亚洲东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种羊草为主,拥有各种野生植物240多种,其中天然花卉40多种,中药材110多种。
素有世界明珠草场之称,于2012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羊草之乡”。
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耕地184.4万亩,草原251.2万亩。
总人口5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7万人。
2012年依托羊草发展的畜牧业产值实现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4%。
安达是中国奶牛之乡、全国奶牛生产基地、全省畜牧业先进市。
依托大草原、大牛群、大加工发展起来的畜牧经济成为振兴市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羊草特产实力突出安达市草原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松嫩草场的典型代表地段,是在没有人类活动的中生代,处在松辽盆地的安达,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平原地貌,并形成了广阔天然的大草原,以盛产优质禾本科牧草——羊草而著称于世。
草原总面积27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51.2万亩,经过禁牧后,全部为采草场。
草场植被以中旱生、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为主,一年生植被很少,植被复合体明显,羊草为主要建群种,主要类型为羊草型、羊草+杂草型、羊草+野古草+杂草型等,占全市可利用草原的85%,其中羊草+杂草型是该市草原的主要代表型,这种类型草场占全市草原可利用面积的71%。
安达市草原分布于全市14个乡镇,主要分东西两片,东片草场涉及的乡镇较多,面积较大,老虎岗、太平庄、任民、中本、种牛场、先源的草场均在那里,面积在130万亩左右,西片草场以万宝山、升平、昌德为主,还有羊草、盐碱土试验站的少量,草场面积在50万亩左右。
这两片草场合计面积达180万亩左右,占全市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0%,其余部分多数为吉星岗、青肯泡、火石山、卧里屯草原,面积不大也不集中,大多分布在安青和安萨公路两侧,以及东湖和青肯泡附近。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为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其他生物产量等各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生产基地草地资源:只有当人类将草地去开发利用,能产生产品和效益,使草地蕴藏的生产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草地资源草地类型: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的组成单元草地分类:划分草地类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分类的依据、原则、系统和标准草原健康:保持生态系统本身特征的基本结构,或不断完善;保持生态系统本身的基本功能,或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谐的趋势畜种:具有相同的来源于遗传基础,有相同形态、性能和经济特征,并经人类训养培育,具有独特性能的动物种群畜群结构:家畜品种内部的性别和年龄组成的比例,即家畜品种的种群结构载畜量:也称载牧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其含义是: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础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表示方法:家畜单位指标、时间单位指标、面积单位指标环境生产层: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以其景观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基况: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草业规划:对草地资源自然经济特征同一性与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概况,区分不同的草地资源类型区域,并提出区域草业生产发展方向,进而针对区域由不同地区,提出以草业为主体,联系相关产业,组织资源开发利用。
产品生产经营、环境与资源保护,取得最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总体规划。
羊单位:1头体重40kgde 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日约需牧食青草5~7.5kgRangeland和grassland的区别:Rangeland是天然的,grassland人工因素很大,草规的目的和任务:目的:科学的认识草地形成发展规律与草地资源属性和科学地制定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总体方案。
世界上草原的类型都有哪些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我国是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职业。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草原类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世界上草原的类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世界上草原的类型泛滥草原泛滥草原又称河漫滩草地。
指湖泊四周、河道两岸滩地、山麓河道谷地,由于长期洪水泛滥、所带泥沙的淤积,或河水溢出河床、泥沙的沉积,而形成大面积或狭长的平坦草地。
沿海由于海水经常回流泛滥、泥沙不断淤积,亦形成大面积滩涂草地。
泛滥草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下游低地、湖泊周围以及沿海滩涂。
土壤为淤积草甸土、湖土,海涂为盐碱土,土层深厚较肥沃。
植被以水生、湿生植物为主,主要有芦苇、莎草科植物、茭草、水蓼、鸭跖草、双穗雀稗、长芒稗,以及大穗结缕草、獐茅、盐蒿、碱蓬、大米草等。
以禾草为主的草地,产草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适于放牧或刈草用。
以杂类草盐蒿占优势草地的草质差,饲用价值较小。
荒漠草原在干旱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真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旱生小半灌木起明显作用的植被性草地称为荒漠草原或漠境草原。
生境及植物类型具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特征。
分布于内蒙古中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干草原以西及宁夏中部,甘肃东部,黄土高原西和北部,新疆的低山坡。
土壤为淡栗钙土、棕钙土和淡灰钙土、腐殖质层薄。
植被具有明显旱生特征,组成种类少,主要由针茅属的石生针茅、沙生针茅、戈壁针茅,蒿属的旱篦子蒿、,以及无芒隐子草、藻类及一年生植物。
植株高23厘米-30厘米,覆盖度30%-40%,产草量低,每公顷产干草仅2-3公斤,适于羊、马等放牧。
温带草原温带半干旱至半湿润环境下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草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热,降水较少,蒸发强烈;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钙化过程发达,限制高大乔木的生长。
草原植物的群落结构简单,季相显著,主要有旱生的窄叶丛生禾草,如隐子草、针茅、羽茅等属,以及菊科、豆科、莎草科和部分根茎禾草等。
生态系统类型-草地生态系统1.2 草地生态系统1.2.1 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草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整体(周寿荣,1996),草地生态系统可分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
本文研究目标位自然生态系统,所以涉及到的草地生态系统为天然系统下的草地生态系统。
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即天然的植物群落,是自然形成的,基本上不加任何投入,受人为干扰因素小。
世界上大面积的草地都是天然草地。
这种类型的草地大多组成成分复杂,结构多样,内部系统稳定性强,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另有许多天然草地,例如英国的永久性放牧地,并不是顶级植被(davies ,1960),而是通过野生动物或农业动物的放牧以阻止它们向疏林或森林方向演替。
Tansley将他们归为“亚顶级或生物偏途演替顶级植被”。
系统根据草本植被的生态学特征可将全球天然草原生态可分为草原草地生态系统、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及稀树草原草地生态系统。
(王伯荪,1987)(1) 草原草地生态系统由喜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是一种地带性植被。
在组成关系上,多年生禾木科草本或禾草类型的丛生草,以及一部分地衣和地面藻类植物组成的层片有显著的地位,能忍受长期的干旱。
而在许多情况下,又具有忍受相当程度的暂时湿润的能力。
这种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条件不足以支持森林的发育,从而阻止其向森林或疏林发育,但却足以维持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尤其是禾草类的繁茂生长。
据Lieth(1972)统计,全球温带草原面积约900多万平方公里,除一小部分恳为农田外,大部分地段作为天然放牧场。
由于地球上水陆分布的关系,草原多分布在北半球,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草原。
在南半球,草原面积不大,只见于南美的阿根廷和非洲东南部山地。
草原地区的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和晚夏有一明显的干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地上部分一般不超过1m。
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草地: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大面积土地。
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草地资源:某一区域的草地类型、面积及其蕴藏的生产能力,是有数量、质量和空间概念的草地,是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生产和生态等多种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以饲用植物和草食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提供生态服务、生产饲用植物、动物和动植物产品为主世界四大著名草地:欧亚草原(Steppe);北美草原(Prairie);南美草原(Pampas);南非草原(Veld);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草地与草地资源的区别草地资源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成因(结合第七章)第二章 草地资源构成要素草地资源构成要素:气候、土地、生物、社会因素。
一、草地的三种属性(一)概念自然属性:草地植被及其地境特征,集中表现为植被组成与群落结构经济属性:与生产利用有关的草地数量、质量和利用难易程度的特性,包括牧草产量及其构成、可食牧草量、营养物质含量、适宜利用方式和时间、畜种等 社会属性:草地资源的利用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草地归属、管理水平及其所处社会的发展水平(二) 三种属性的相互关系自然属性是基础经济属性是自然属性的生产表现,反映了社会属性的作用水平。
社会属性影响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草地的发生与发展受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的共同制约二、草地的发生与发展1.概念草地的发生:草地属性的形成过程,从原生裸地(没有植被和植物繁殖体)到稳定的草地植物群落的形成草地的发展:草地属性的变化过程,包括草地的分布、波动与演替演替: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草地的定向变化过程,原生演替是草地的发生过程波动:短期的可逆的变化,一般不定向,因素有环境条件、生物活动周期、人类活动2. 草地成因:原生草地的形成以水热为主导因素;次生草地的形成以人类活动(社会因子)为主导草地成因学说:无机环境因素说、无机环境与生物因素说、综合因素学说草地资源气候组分依据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光照形成的适应类型,可将植物划分为喜光植物、耐阴植物和喜阴植物。
草地资源大丰收!如何因地制宜利用?
草地是大自然的馈赠,其资源价值丰富,利用价值也非常广泛。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草地资源的类型及如何因地制宜的利用吧!
一、草地资源类型
1.天然草场:主要指无人管理的自然草原,分布于退化草地、生态公益林、荒山、荒滩、荒地等。
2.人工草场:主要包括种植草地、育草场、改良草地、圈养草地等。
3.草本植物:指深度开发的牧草种植区、野花区、野草区、药材区等。
二、草地资源的利用
1.畜牧业:把草地作为畜牧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在牧区、牧场、养殖场等地发展畜牧生产。
2.旅游业:将草地作为旅游景观,挖掘草原、荒漠戈壁、冰雪草地、草原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群众性旅游和高端旅游产业。
3.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培育野生动植物群落,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4.清洁能源基地:在广大草地上开发清洁能源,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5.药材种植:利用草地资源开展农纯服务和草本植物种植,如中草药、蔬菜、果树等,提高资源综合效益。
以上就是草地资源类型及利用的介绍,我们在利用草地资源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价值,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草地资源学一、名词解释1. 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
(农学范畴)2. 草地生态经济类群:不仅能反映牧草数量、质量等具体的经济属性,而且能反映出它们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饲用价值的基本一致性的植物类群。
3. 植被型:为分类系统的最重要的高级分类单位。
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温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等。
4. 典型草原:建群种由典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其中以丛生禾草为主。
伴生不同数量的中旱生杂类草及旱生根茎苔草,有时还混生旱生灌木或小半灌木。
(中生,中旱生,根茎疏丛型禾草为主)5. 草甸草原:是草原植被中较湿润的类型,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物。
6. 荒漠:是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其特点是干旱。
(无全年生长的多年生草本)7. 草地分类学:以草地植被为对象,研究草地发生发展的原理,研究草地类型特征分布,分布演替规律,确定划分草地的原则、系统、标准、命名原则的理论方法的科学。
8. 类:成因一致,反映以水热条件为中心的气候和植被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态环境条件的隐域性特征,类与类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9. 组:以植物群落的建群终或共建种的生态经济类群为依据进行划分。
10草地型:具有一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特征的地段。
11. 载畜量:指一定草地的面积,一定的利用时间内,草地所承载饲养的家畜头数。
12. 家畜单位(牛):1头健康的体重454kg的成年母牛携带一头犊牛,一天采食优质牧草的量。
12kg (DM)13. 畜产品单位(APU): 1头家畜在中等营养条件下生产1kg肉,叫1个畜产品单位。
14■草地区划:就是对草地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的划分工作。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草地是自然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草地的调查与管理是确保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
一、了解草地的生态环境草地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生态环境的差异与地理条件、气候和土壤有关。
在进行草地资源调查和管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所研究草地的生态环境。
这包括了解草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状况、土壤类型和水文条件。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草地生态环境的资源管理策略。
二、进行草地植被调查草地的植被调查是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草地植被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草地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的生长状况。
在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样方调查、点格法调查等。
调查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草地的植被状态和植被覆盖度,并为后续的草地管理提供依据。
三、定期监测草地资源草地资源的管理需要定期进行监测,以评估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定期监测可以通过设置监测样地、采集样本进行实地调查,或者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程监测来实现。
监测内容包括植被覆盖度、物种组成、土壤质量、水分状况等。
通过定期监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草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草地的放牧、刈割和利用等。
在进行管理时,我们应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并根据草地的恢复能力和草地植被的更新速度来确定合适的放牧强度和刈割频率。
此外,合理利用草地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刈割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是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最终目标。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草地的地表覆盖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非法砍伐和过度放牧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草地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促进人们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草地资源学资料名词解释1.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类型。
2.草地资源:经过人类利用,经营的草地,是生产资料和环境资源,是有数量、质量和分布区域的草地经营实体,使草地蕴藏的生产能力变为现实生产能力。
3.次生草地:是有原生草地演替而成的草地。
4.显域性草地:受地带性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应地带性分布的草地。
5.隐域性草地:在气候带内,由于地行,水文,土壤的变化,局部地区出现不同于地带性的气候。
6.层片: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
7.载畜量:指一定面积的草地在放牧季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时间和放牧的家畜头数。
8.家畜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面积的草地可以放牧的的家畜头数.9.畜产品单位:根据草地可用畜产品的产量评定草地最终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
10.畜群周转系数:指同一畜种或品种的畜群在一年中出栏畜占存栏畜的比率.11.品种: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12.草地区划:对草地资源生产空间分布进行科学的分区划片13.草地分级:是对草地质量、数量和生产能力现状进行等级的评价14.草地等级评价法:是以牧草质量指标评等,以牧草产量指标评级,然后将两者结合成等级用以草地资源评价的一种方法。
15.草地封育:将一定面积的草地采用围栏或其他方式封闭起来,防止人类或动物进入,让其更好的生长。
16.草地净营养物质生产力:单位面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各种净营养物质的能力17.第一性生产力:系统中植物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有机物的能力。
18.生物力能学:研究生物体或生物系统在无人为干扰下能量流动或能量转化的科学。
19.草地牧草经济产量:是单位面积的草地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可供动物放牧采食或刈割后采食的牧草量。
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草地农业系统是一个满足现代人的食物结构,生态和生产两者兼顾而且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系统。
世界草地资源及其分布
2007-09-11 | 【大中小】【打印】【关闭】访问次数草地资源是一种可更新资源,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干预以前,原生草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45%。
由于人类的耕作和放牧活动,面积日渐缩小,19世纪末叶以来,约稳定在22%~25%之间。
现代世界草地面积为34亿公顷(FAO,1991年),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世界草地资源在各大洲的分布不平衡,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重较大,欧洲最小。
北美草原典型的类型是普列利草原。
其分布从加拿大南部经美国直到墨西哥北部。
美国的普列利草原以东经100°为界,此线以东为高草区,主要的禾
草有须芒草;此线以西为短草区,主要草种有野牛草、格拉马草等;此线左右为混合普列利草原,高草和短草兼有之。
南美洲的天然草地称潘帕斯草原。
分布于南纬30°以南的大陆东部地区,包括巴西高原的南缘、乌拉圭、阿根廷的河间区南部以及潘帕斯草原东部,即主要在阿根廷,草地面积1.4亿公顷,一部分在乌拉圭,草地面积O.14亿公顷。
草类中占优势的是硬叶禾本科草,此外,还有许多双子叶植物,菊科植物较多,豆科植物较少。
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稀树干草原,约占非洲总面积的40%,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区,当地叫萨旺那。
其分布范围在北纬10°~17°,南纬
15°~25°之间以及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大致呈马蹄形包围着热带雨林。
主要草类有须芒草属、黍属、雀稗属和狼尾草属等。
草丛间非常稀疏地生长着一些金合欢等属的小树。
非洲南部还有维尔德草原,主要分布在南非德拉肯斯山南部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
“高维尔”是非洲惟一没有乔木的温带草原,群落成分主要是菅草、棱狐茅等。
大洋洲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草地面积约为4.2亿公顷。
由于澳大利亚的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植被类型的分布也因而有类似的图式,即外缘是森林,向内陆是广阔的干草原,中央是荒漠。
澳大利亚的热带稀树干草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大陆北部和东部的内陆。
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草、毛茛科、百合科和兰科植物等,草原中散生着能适应较长干季的桉树属、金合欢属的乔木和灌木。
新西兰草地面积为l 371.5万公顷,主要是草丛草地,重要的植物有雪草、羊茅属、早熟禾属等。
欧洲草原面积约8 278.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南部,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南乌克兰、北克里木、下伏尔加等地属于干草原,植被稀疏,除针茅属、羊茅属植物以外,还有蒿属、冰草属植物。
亚洲草原面积为75 944.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中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国的西北、内蒙古、东北大平原北部。
自然植被主要是丛生禾草(针茅、羊茅、隐子草)等组成的温带草原,并混生多种双子叶杂类草。
人们通常把分布于欧洲与亚洲的草原称为欧亚大草原,即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向东进入前苏联经蒙古延伸到中国,这一地区有大面积的干草原。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