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的风险评估
- 格式:docx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3
Clinical Laboratory of Luzhou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文件编号Filename:LZZYY/CL-AQ-017/01 版本Edition:A/1版页码Page:第1页共6页发布日期Date of Issue:2012年12月01日执行日期Date of Perform:2013年01月01日实验室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表序号病原菌名称危害程度分类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致病性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数量微生物宿主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1 大肠埃希菌第三类二致病菌呼吸、血液、泌尿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108人腹泻,肠外化脓性炎症,败血症,脑膜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2 沙门菌属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少量人伤寒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少量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4 鼠伤寒沙门菌第三类二致病菌肠道、粪口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少量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须做药敏)。
5 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少量人和动物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须做药敏)6 志贺菌属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在10-20天少量人细菌性痢疾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7 迟钝爱德华菌第三类二条件致病菌泌尿、生殖冷血动物体内稳定存在大量人和动物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8 变形菌属第三类二条件致病菌泌尿、伤口、血液环境中稳定存在大量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假单胞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
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
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
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
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重要的医院内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换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
除医院内获得感染外,HIV感染者很容易在社区获得该菌的感染,而且一旦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可出现晚期HIV感染的体征。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发生于很多解剖部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耳,眼,尿路和心脏瓣膜。
感染部位与细菌的入口及病人的易感性有关。
烧伤时,焦痂下区域可成为大量细菌侵犯的场所,进而成为引起菌血症的病灶,而菌血症常是烧伤的致死性并发症。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在住院病人中,若口咽部有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繁殖,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间歇性正压呼吸可引起肺部感染。
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烧伤伴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常见在其血液中分离出该菌株,临床表现为革兰氏阴性败血症,有时出现坏疽性深部脓疱,其特征为直径约1cm的紫黑色病变,中央区溃疡,四周为红斑。
这种病变最常见于腋下和肛门生殖器部位。
该菌还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常见于有过泌尿科操作的病人,尿路梗阻的病人或接受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热带气候条件下常见的外耳炎流脓是耳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更为严重的恶性外耳炎,表现为严重耳痛常伴有单侧颅神经麻痹,需要肠外给药治疗。
绿脓杆菌眼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角膜溃疡,最多见于外伤之后,但有些病人也可因角膜接触镜片或镜片液体污染而感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本文旨在对XXX(以下简称我公司)QC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并降低环境污染。
评估依据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国家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国家标准,分为一级至四级实验室。
我公司QC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包括培养室、清洗间、灭菌间、准备间、培养基存放间、细菌内毒素室、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和阳性菌检测室。
实验室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
实验室从事菌种的复苏、传代、保存、培养使用及灭活等相关活动,因此评估重点关注仪器设备、操作环境、标准规范等是否符合法规要求,达到保护操作人员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1 病原微生物的特征4.1.1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小,有鞭毛和菌毛,部分菌株有荚膜。
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不干净的、变质的食物中,人食用后易引起腹泻,因此被视为食品和水源卫生监督的指示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类腹泻、肠炎、感染等疾病的致病菌之一,其致病作用主要包括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
由此引起的疾病为腹泻和肠外感染。
4.1.2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芽胞和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该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可以在空气、水、灰尘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找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以引起局部化脓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该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4.1.3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没有荚膜,XXX鞭毛,能运动。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序号病原菌名称危害程度分类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致病性传播途径稳定性病原微生物的宿主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大肠埃希菌第三类二致病菌呼吸、血液、泌尿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人腹泻,肠外化脓性炎症,败血症,脑膜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2 沙门菌属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人伤寒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4 鼠伤寒沙门菌第三类二致病菌肠道、粪口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须做药敏)。
5 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人和动物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须做药敏) 6 志贺菌属第三类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在10-20天人细菌性痢疾可以预防和治疗预防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7 迟钝爱德华菌第三类二条件致病菌泌尿、生殖冷血动物体内稳定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8 变形菌属第三类二条件致病菌泌尿、伤口、血液环境中稳定存在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9 其他肠杆菌第三类二条件致病菌泌尿、伤口、血液环境中稳定存在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10 多杀巴斯特菌第三类二条件致病菌伤口动物口腔稳定存在人和动物动物咬伤造成的局部感染,慢性肺病,全身系统性疾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治疗先锋霉素,,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11 霍乱弧菌第二类二条件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在3周人可从无症状到致死性腹泻。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职业暴露在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病原体,如血液、体液、组织、细胞等。
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事故,会导致职业暴露,从而引起职业性感染。
职业暴露是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2.操作不当检验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
例如,在采血时没有正确使用采血针,或者没有正确处理和处置锐器等。
3.缺乏防护设备缺乏防护设备是导致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室工作中,缺乏防护设备会直接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
例如,没有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缺乏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导致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
如果检验人员缺乏对病原体的了解,或者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就会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室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这包括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血源性危害是检验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
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居第二位。
在血源性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是最常见的三种。
其中,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
而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而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XXX。
因此,检验人员感染这些疾病的风险较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除了血源性危害外,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也是检验人员面临的危害因素之一。
在实验室操作中,病原微生物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检验人员的健康。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该增强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
他们应该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 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铜绿色假单胞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一般生物学特性概述1、起源绿脓杆菌(p.aeruginosa)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
能引起化脓性病变。
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
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绿脓杆菌的学名是Pseudomonas aeruginosa,当中的Pseudomonas是由希腊语的pseudo及monas所组成,意即虚假的单元,是早期微生物学用作描述病菌的。
而Aeruginosa则是铜绿(即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锈。
化学式Cu2(OH)2CO3),正好表达了这种细菌所产生的青色色素。
绿脓菌素的生物合成是以群体效应来调控,就像充满囊肿性纤维化病人肺部绿脓杆菌的生物膜一样。
2、基因组及基编码产物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G+C)%为67.2%,其GM-PFGE分型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有Spe Ⅰ,DraⅠ,xbaⅠ等。
它们的酶切片段均少于50条,且多集中于电泳凝胶的前部。
XbaⅠ的切割位点最多,speⅠ最少抗原构造绿脓杆菌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
一是o抗原含有内毒素和原内毒素蛋白质两种成份。
原内毒素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低毒性,免疫原性强的保护性抗原,不仅存在于不同血清型绿脓杆菌中,而且广泛存在于假单胞菌属的其他细菌以及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g-细菌中,是一种良好的交叉保护抗原。
二是脂多糖,与特异性有密切关系3、形态特征长约1.5~3.0×宽0.5~0.8um,g-。
单在,成对或偶尔成短链,在肉汤培养物中可以看到长丝状形态。
菌体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
能形成芽胞及荚膜。
易被普通染料着染,革兰氏阴性。
DNA中的G+C克分子为67.2%。
假单胞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假单胞菌科的1属。
常见于医源性感染,以本属中的1、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最多见和致病力最强,是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2.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可见于水和土壤中,都可作为咽部的正常菌群存在,是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毒性较低,其中荧光假单胞菌能在4℃生长,是血制品的常见污染菌。
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出现,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伤口感染、脓肿等多种感染,在慢性肉芽肿和肺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常引起高死亡率和肺功能的全面下降。
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广泛,可引起条件感染,是目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致多种疾病,包括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胆管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和严重的伤口感染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呈杆状或略弯。
菌体大小(0.5~1)×(1.5~4)微米。
具端鞭毛,能运动。
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红、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
大多数菌的适温为30℃。
DNA中的G+C
克分子含量为58~70%。
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中。
目前已确认有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别采集痰液、分泌物、尿液以及医院环境用品等。
检验方法非发酵菌鉴定较为复杂,应先进行初步分群(属),然后再进行种的鉴定。
初步分群的常用实验为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氧化酶试验、动力观察。
再进一步作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
四、细菌的防治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经美国FDA通过的假单胞菌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的抗生素分为4组:A组首选药物及常规试验报告的药物为头孢他咤、庆大霉素、美洛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B组与A组平行做药敏试验,但应选择性报告的药为头孢吡肟、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
C组补充选择报告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氯霉素。
D组或U组,作为补充,或仅用于尿路感染的抗生素为羧苄西林、头孢唑肟、四环素、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新诺明)。
值得注意的是:
在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发生耐药突变,因此,初代敏感的菌株在治疗3~4d以后,测试重复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是必要的。
五、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该菌属于三类,BSL-2。
在实验室操作上对于有高风险的人员,如免疫缺陷者,要严格限制进入。
对于针头和锐器要有警示,要用专门存放锐器的容器盛装。
在个人防护上,要求穿隔离衣,出实验室时应将隔离衣脱下;在可能接触病原时要戴一次性使用的手套,但不要戴手套接触清洁表面(如电话等),脱去手套后要洗手;在BSC外面进行操作时,要进行面部保护,如套口罩、眼罩、面罩等。
要有泡手消毒缸和洗眼台,还要有高压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