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化学选修3-3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91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包容两个自旋状况分歧的电子.③.XXX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守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能够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别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统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三选修三化学知识点高三学习阶段,选修三化学是学生们的重点课程之一。
本文将就高三选修三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在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在特定轨道上运动,这些轨道被称为原子轨道。
当多个原子组合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将重叠形成分子轨道,从而形成化学键。
2. 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分子中的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离子键则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化学键,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3. 分子结构的形成分子的结构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而成。
分子结构的形式多样,包括线性分子、平面分子、空间分子等。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原料、生成物和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计量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 浓度和压力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压力,可以促进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而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压力,则使反应趋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2. 温度提高温度可以使反应发生速率加快,增加热的输入;降低温度则会使反应发生速率减慢,减小热的输入。
3.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在化学反应中降低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但并不参与反应本身。
四、化学物质的电化学性质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则不导电,如糖、酒精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反应中电荷发生了转移。
3. 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电解池是用于进行电解的装置,电解质溶液则是在电解质中进行电解的基础上,溶解于溶剂形成的溶液。
期末回归教材复习,高中化学选修3必看内容!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P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
P4能层即电子层。
分别用K、L、M、N、O、P、Q表示。
每一个能层分为不同的能级,能级符号用s、p、d、f表示,分别对应1、3、5、7个轨道。
能级数=能层序数。
P7基态与激发态。
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能量。
能量以焰色的形式释放出来。
P10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层形状相同。
ns呈球形,np呈哑铃形。
P1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一、二、三短周期,四、五、六长周期,七不完全周期)和族(主族、副族、Ⅷ族、0零族)。
分区(s、p、d、ds、f)。
P20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O、MgO,铍与铝的氢氧化物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与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BO2、H2SiO3都是弱酸。
是因为这些元素的电负性相近。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P32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
常见的等电子体有:N2和CO;N2O和CO2;SO2、O3和NO2-;SO3和NO3-;NH3和H3O+;CH4和NH4+。
P36仔细观察资料卡片的彩图。
P39最上方表格。
区别形和型,VSEPR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数和σ键数、孤电子对数。
如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价层电子对数为3,σ键数为2、孤电子对为1。
配合物理论简介。
P41实验2-1含Cu2+的水溶液呈天蓝色,是因为四水合铜离子[Cu(H2O)4]2+,该离子中,Cu2+和H2O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配位键,是由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接受H2O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P42实验2-2向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Cu2++2NH3·H2O=Cu(OH)2↓]。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二、复习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一、填空题1.已知某些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烯酸酯。
由烯烃合成有机玻璃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把下列各步变化中指定分子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空格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甲基丙荃的结构简式为,经过氧化得到,再继续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可知该酯类化合物经过脱氢得,再加聚得。
2.下图是某一由C、H、O组成的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请结合成键特点回答:(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其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填名称)。
(2)该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
A 加成反应B 消去反应C 氧化反应D 酯化反应(3)取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理论上可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4)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自身能通过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HOCH2CH2COOH羟基、羧基B、C、D22.4nHOCH2CH2COOH+nH2O解析:(1)由题目中的比例模型可知,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官能团有羧基和羟基;(2)该化合物中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羟基的α-C上有H,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羟基的β-C上也有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该化合物中还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CD。
(3)该化合物中羧基和羟基都可以与Na反应,每个羧基和羟基都只提供一个H,故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理论上应产生1molH2,在标况下为22.4L;(4)由于该化合物有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故可发生缩聚反应,方程式为nHOCH2CH2COOH+nH2O;【点睛】本题要注意第(2)题,该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不仅限于羟基的氧化,燃烧也是氧化反应。
选修3-3知识点微观物理量的估算1、 分子的质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2分子的体积=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2、 几个常用的等式(2)分子的个数=摩尔数 邓阿伏加德罗常数扩散现象1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 扩散现象随温度的升高而日趋明显3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4 .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1. 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 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简言之:液体分子永不 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3. 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固体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固体微粒越 小,液体分子对它各部分碰撞的不均匀性越明显;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越 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运动越激烈;液体的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流体分 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均匀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4. 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注意】(1)任何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内,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2)悬浮在气体中的微粒也存在布朗运动,它是由大量气体分子撞击 微粒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反映了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 )布朗运动中固体微粒的运动极不规则.实验得出的每隔一定时间 微粒所处位置的连线,不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轨迹.热运动1.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越明显.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 度有关.2. 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为什么分子不能紧贴在一起? 分子间有斥力为什么有空隙还能形成固体和液体? 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如何变化?1、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 半径r 增加,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的快3、 半径r 减小,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加,斥力增加的快 热平衡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选修3 第三章(对应学生用书P29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极性共价键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解析:选C分子晶体中每个分子内不一定含有极性共价键,例如O2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A 错;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例如SiO2中Si和O之间为极性键,B错;金属晶体的熔点范围较广,例如汞常温下为液体,熔沸点较低,D错。
2.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NH3、HD、C10H8B.PCl3、CO2、H2SO4C.SO2、SiO2、P2O5D.CCl4、Na2S、H2O2解析:选B A中HD是单质,不是化合物;C中SiO2为原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D中Na2S 是离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
3.下表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有关表中所列四种氯化物的性质,有以下叙述:①氯化铝在加热时能升华,②四氯化硅在晶态时属于分子晶体,③氯化钠晶体中微粒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④氯化铝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
其中与表中数据一致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④解析:选A氯化铝的熔、沸点都很低,其晶体应该是分子晶体,并且沸点比熔点还低,加热时容易升华;四氯化硅是共价化合物,并且熔、沸点很低,应该属于分子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结合。
4.(2014·衡水摸底)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具有良好的超导性。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熔融状态下该晶体能导电B.K3C60中碳元素显-3价C.K3C60中只有离子键D .C 60与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选A B 项,K 3C 60中C 60整体显-3价,故错误。
C 项,K 3C 60中不仅含有离子键还含有共价键,故错误。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们都在积极备考各科目,其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选修三的内容,同学们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一、配位化学在高三化学选修三中,配位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配位化学是研究物质中复杂化合物形成和存在的科学。
其中包括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配位键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在学习配位化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核心概念:1. 配位键:指的是配体和中心离子通过配位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 配体:参与配位作用的化合物或离子,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3. 中心离子:指的是配位化合物中被配体所包围的离子。
在配位化学中,我们需要掌握配合物的命名、配位数的判定、配合物的光谱分析等内容。
同时,了解配位离子的水合和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以及对于配体排列的影响等知识也很重要。
二、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高三化学选修三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动力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变化率。
2. 反应级数:指的是反应速率与各参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3. 反应机理:指的是描述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和中间体形成的细节。
此外,化学动力学还涉及到反应速率常数、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应用、表观活化能等知识点。
对于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内容,理解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进行的一种特殊状态。
在高三化学选修三中,我们需要了解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应用等内容。
同时也需要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自由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反应方向的判断。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平衡的移动、平衡浓度的计算和平衡条件等知识。
晶体组成与晶胞的计算1.均摊法确定晶胞的化学组成(1)方法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原子对这个晶胞的贡献就是。
1n(2)类型①长方体(或正方体)晶胞②非长方体(或非正方体)晶胞该类晶胞中粒子对晶胞的贡献视具体情况而定:a.石墨晶胞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对六边形的贡献为。
13b .正三棱柱形晶胞2.根据晶胞的结构特点和有关数据,求算晶体的密度或晶胞的体积或晶胞参数a (晶胞边长)(1)关系式:ρ=(V 表示晶胞体积,ρ表示晶体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加德NM VN A罗常数,N 表示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M 表示微粒的摩尔质量)。
(2)计算模式Error!晶体的密度1.氧与钠所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Na 2O 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解析] 由“均摊法”可知晶胞中白球有4个,黑球有8个,由化学式Na 2O 知黑球代表钠离子。
[答案] Na +2.晶胞参数是用来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的。
已知Ge 单晶的晶胞与金刚石相似,其参数a =565.76 pm ,则其密度为__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即可)。
[解析] 每个晶胞中含有锗原子8×+6×+4=8(个),每个晶胞的质量为1812,晶胞的体积为(565.76×10-10cm)3,所以晶胞的密度为8×73 g·mol -1N A 。
8×73 g·mol -1N A ×(565.76×10-10cm )3[答案] ×1078×736.02×565.7633.GaAs 的熔点为1 238 ℃,密度为ρ g·cm -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Ga 与As 以________键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