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3聚合物稀溶液
- 格式:pdf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8
2020年05月工作经验知识,规范员工日常操作行为。
只有当采油厂适当加大对油田回注水治理的投入成本[3],提高污水治理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才能够实现对油田回注水水质的优化改善目标,为油田后续高效生产开发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2.3全面出击逐个击破,工艺流程焕然一新海上油田由于受空间条件限制,通过工艺优化水质显得尤为重要。
渤海油田为满足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世纪号生产部门以“开发注水年”为契机,思考提升加气浮选器V-302A/B 稳定性的办法。
为解决加气浮选器二级收油漏斗受船体晃动和液流冲击自主旋转离开最佳收油液位的问题,生产班组自主设计和制作二级漏斗限位器。
经过现场实际测量,加气浮选器二级收油漏斗最高位置距罐顶法兰900mm ,可调节高度为200mm 。
考虑到连接方式和制作成本,利用修旧利废的盲板一块、900mm 钢管一根及两片300mm 薄钢板焊接(其中有100mm 用于焊接连接)制作成了限位器。
二级收油漏斗上提和下放是通过旋转漏斗实现的,而实现旋转的为漏斗上方的十字型钢条。
为了实现限位功能,使漏斗不再随船体晃动和液流冲击而产生旋转,采用偏心的焊接方式,将用于连接定位器和盲板之间的钢管采用偏心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盲板上。
而定位器则采用两片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钢管上面。
为了确保限位器稳固好用,均采用满焊的方式,其中钢管与钢板的焊接长度为100mm 。
打开加气浮选器二级收油漏斗上方的盲板,外输部门和生产部门配合调节船体倾向,调节二级收油漏斗高度,测试出FPSO 通用倾向范围内的最佳收油高度,下放定位器,然后回装罐体盲板即可。
通过测试收油液位(考虑船体倾向)和制作二级收油漏斗限位器,大大提升了加气浮选器处理效果,提高了油田运行稳定性,为油田高产稳产做出了贡献,响应了公司打造蓝色渤海,绿色油田的号召。
3结语综上所述,现代石油企业在油田开发生产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油田回注水水质的科学治理工作,避免将污水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
高分子稀溶液第二讲 高份子稀溶液和极稀溶液的性质Chapter 2 The Properties of Polymer diluteand extra-dilute Solutions2.1 接触浓度和动态接触浓度按照现代高分子物理的观点,高分子液体按照浓度大小及分子链形态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状态:高分子极稀溶液、稀溶液、亚浓溶液、浓溶液、极浓溶液和熔体。
溶液浓度从极稀到极浓的变化过程就是分子链体系从单链状态转变成相互贯穿的多链状态的分子链凝聚过程。
高分子极稀溶液 → 稀溶液 → 亚浓溶液 → 浓溶液 → 极浓溶液和熔体分界浓度: s C *Ce C **C 名称: 动态接触浓度 接触浓度缠结浓度 -浓度范围: ~10-2% ~10-1% ~0.5-10% ~10高分子溶液分类及其分界浓度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稀溶液中单分子链线团(包括其排斥体积)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交叠;而在浓厚体系中,大分子链之间发生聚集和缠结。
细致地区分,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还可分出一个亚浓溶液(semidilute)。
稀溶液和亚浓溶液的分界浓度,称接触浓度*c ,亦称临界交叠浓度;亚浓溶液和浓溶液的分界浓度,称缠结浓度e c。
(a) c<*c;(b) c =*c;(c)c >*c图2-1 高分子稀溶液(a)、亚浓溶液(c)及其分界浓度*c(b)接触浓度*c定义为稀溶液中,高分子链开始发生接触,继而相互交叠、覆盖的临界浓度。
当溶液浓度小于接触浓度*c时,按照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分子链相距较远,彼此独立,如同分散在溶剂中被溶剂化的大分子“链段云”。
达到接触浓度时,按定义单分子链线团(包括排斥体积)应一个挨一个充满溶液的整个空间,或者说单分子链线团在溶液中紧密堆砌,互相“接触”,见图2-1。
一般接触浓度数量级为10-1wt%。
实际上在这个浓度下,单分子链线团并非以孤立的静止状态分散在溶液中,由于分子热运动,有些线团已开始发生部分覆盖而形成少量多链聚集体。
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国标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国标导语: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是衡量聚合物流动性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
粘度的准确测定对于聚合物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试验目的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的目的在于准确测定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以评估其流动性和加工性能。
2. 相关术语和定义在深入讨论试验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试验方法。
在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试验中,常见的术语和定义如下:2.1 稀溶液:指聚合物在溶剂中形成的低浓度溶液。
2.2 粘度、相对粘度和特征粘度:分别指溶液的粘度、相对粘度和特征粘度,其中相对粘度是相对于溶剂的粘度与溶液的粘度之比,特征粘度是相对粘度与溶液浓度的比值。
2.3 模拟流动:指在试验中使用旋转圆柱或圆球形几何形状的装置,模拟聚合物在流动状态下的行为。
2.4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性质的科学,用于描述物质的粘弹性行为。
3. 试验方法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3.1 样品制备: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浓度和溶剂配比,将聚合物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以获得稀溶液。
3.2 试验设备:使用流变仪或粘度计等试验设备,根据国际标准规定的参数和规格进行试验装置的选择和设置。
3.3 试验条件:设置试验温度和剪切速率等试验条件,并确保稳定性和重复性。
3.4 试验测定:将样品加入试验设备中,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粘度测定,记录所得结果。
3.5 数据处理: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相对粘度和特征粘度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乙烯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对于聚合物行业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粘度的准确测定可以帮助生产厂家评估聚合物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指导产品的研发和改进。
实验一稀溶液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平均的意义和黏度法表征,聚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乌氏黏度计。
3.掌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采用稀溶液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所用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利,适用的分子量范围大,又有相当好的实验精确度,因此黏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
但它是一种相对方法。
为特性黏数与分子量经验关系式中的常数要用其它测定分子量的绝对方法予以制定、并且在不同的分子量范围内,通常要用不同常数的经验式。
液体的流动是因受外力作用分子进行不可逆位移的过程、液体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当液体流动时,分子间就产生反抗其相对位移的摩擦力(内摩擦力)、液体的黏度就是液体分子间这种内摩擦力的表现。
黏度表示法相对黏度:表示溶液黏度相当于纯溶剂黏度的倍数。
η为高分子溶液的黏度ηo 为纯溶剂的黏度 增比黏度:表示溶液黏度比纯溶剂黏度增加的分数。
特性黏数(度):高分子溶液浓度c 趋近于0时,单位浓度增加对溶液用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时要消除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常以两个经验式表达黏度对浓度的依赖关系:Huggins 方程式:ηsp/c=[η]+k[η]2c 稀释法(或外推法) Kraemer 方程式: ln ηr=[η]-β[η]2c减少洗涤黏度计的次数当溶液体系确定后,在一定温度下,高分子溶液的特性黏度只与聚合物分子量大小有关,所以有时也用[η]来表示分子量的大小 。
Mark-Houwink 经验式表示: [η]=KM ηα聚乙烯醇水溶液,30℃时K=1.25 ×10-2, α=0.78。
⇒测定次序浓度由大到小o r ηηη=重点求ηr ?测定黏度的方法主要有:⑴毛细管法(测定液体在毛细管里的流出时间);⑵落球法(测定圆球在液体里下落速度);⑶旋筒法(测定液体与同心轴圆柱体相对转动的情况)测定高聚物溶液的黏度以毛细管法最方便,本实验采用乌氏黏度计测量高聚物稀溶液的黏度。
聚合物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聚合物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事儿啊!你想想看,聚合物就像是一群各具特色的小伙伴,要想让它们好好表现,就得先给它们准备一个合适的环境,也就是溶液啦。
首先呢,得选好溶剂。
这就好比给小伙伴们找个舒服的家,得合适才行。
有的聚合物喜欢极性溶剂,有的则对非极性溶剂情有独钟。
选错了溶剂,那可就像把鱼放在沙漠里,根本没法好好玩耍呀!所以得仔细挑选,可不能马虎。
然后呢,就是溶解的过程啦。
这就像是让小伙伴们慢慢熟悉彼此,融入集体。
得掌握好温度、搅拌速度这些因素。
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让聚合物不开心,不愿意好好溶解。
搅拌速度也得恰到好处,太快了可能会把聚合物弄伤,太慢了又没法让它们充分混合。
还有哦,溶解的时间也很关键呢!不能太短,不然聚合物还没完全融入呢;也不能太长,不然等得花儿都谢啦!就像做饭一样,火候和时间都要把握好。
在制备的过程中,可得时刻留意着。
万一有啥不对劲,就得赶紧调整。
这就像照顾小婴儿,得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状态。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难溶解的聚合物,这就像是遇到了脾气有点倔的小伙伴。
别着急,咱可以试试换种溶剂,或者调整一下条件,说不定就能搞定啦!再想想,如果溶液制备得不好,那后面的实验或者应用不就都受影响啦?这可不行呀!所以咱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
总之呢,聚合物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可真不简单呀!但只要咱用心去做,肯定能做出完美的溶液来。
让我们一起加油,把这些聚合物小伙伴照顾得好好的,让它们在溶液里尽情地发挥作用吧!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吗?哈哈!。
7.1 聚合物的溶液性质高分子溶液在高分子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般将浓度低于5%的称为稀溶液。
如用于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溶液、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减阻剂等都是稀溶液;而纺丝用的溶液(>15%)、涂料与胶粘剂(>60%)等都是浓溶液。
对于稀溶液,人们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已能定量或半定量地描述其性质;但对浓溶液,限于它的复杂性,人们的研究着重于应用方面,至今还没有很成熟的理论。
7.1.1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度参数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实质上是溶剂分子进入聚合物,拆散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称为溶剂化)并将其拉入溶剂中的过程。
聚合物分子间、溶剂分子间以及聚合物与溶剂分子间这三种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对大小是影响溶解过程的关键的内在因素。
所以首先要讨论这些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力,前三者又称为范德华力。
取向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引力,诱导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色散力是分子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氢键力是极性很强的原子上的氢原子(带正电性),与另一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例如:范德华力对一切分子都存在,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作用力约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
氢键力则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虽也比化学键小,但比范德华力大,因而氢键力的存在对于高分子的性质起很大的作用。
以尼龙为例,当氨基酸单元为奇数碳时,每个酰胺基都能形成氢键;当氨基酸单元为偶数时,只有一半酰胺基可以形成氢键。
因而奇数尼龙的熔点高于偶数尼龙,呈现所谓“奇偶规律”(图7-1)。
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可以用内聚能的大小来衡量。
内聚能定义为消除1mol物质全部分子间作用力时内能的增加。
对于小分子,它相当于汽化热(或升华热),然而高分子不能汽化,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测定。
单位体积内的内聚能称为内聚能密度CED,它可用于比较不同种高分子内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第一单元聚合物的溶液性质实验一聚合物的逐步沉淀分级法一、实验目的(1)用逐步沉淀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分级,得到分子量分布的信息。
(2)掌握沉淀分级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是具有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的混合物,由于聚合物的性能具有明显的分子量依赖性,所以在研究多分散聚合物的性质时,需先把试样中分子量相同或相近的部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这一分离过程就是分级,它是利用聚合物溶解度的分子量依赖性将试样分成若干个分子量不同的级分样品,再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原始样品的分子量分布。
聚合物凝聚态是许多分子依靠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内聚力)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存在于高分子之间每个作用点的作用力(范德华力)尽管与化学键相比要小得多,但是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大,每一个高分子链与邻近链之间的次价力作用点的数目却很大,作用力的总和远远超过了高分子主链上每一个单键的强度。
要使链单元间相互吸引而凝聚在一起的高分子在溶剂中溶解,必须把各个高分子链相互分开,变成稀溶液中一个个孤立的高分子。
溶剂的作用是把一个个高分子拆开来,实际过程是高分子固体吸收溶剂胀大,然后溶解。
胀大就是溶胀,所以当良溶剂跑到高分子线团型面以后,就好像高分子链单元之间作用有相斥的力,该斥力把一个个高分子链拆开了。
这种斥力实际是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也使良溶剂里高分子表现为线团的扩张。
当溶剂变劣,线团的扩张程度要变小,甚至不扩张,这是由于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相当于链单元间的相斥力)减小,而高分子闭的内聚力逐渐显得重要,同一高分子链的链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线团收缩,而不同高分子链的链单元之问的相互作用使线团相互吸引,最后链单元间相互作用变成吸引的,使高分子链凝聚起来,溶液就发生了分相。
沉淀分级法就是通过改变溶液条件(逐步降温或逐步加入沉淀剂)来逐渐减小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当这种作用不能克服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时,高分子链将凝聚起来,直至形成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实验十 稀溶液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平均意义;2. 掌握稀溶液粘度法表征聚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3. 掌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相对粘度的实验技术,包括搭建恒温槽装置; 4. 通过对聚乙二醇-水溶液相对粘度的测定表征聚乙二醇的粘均分子量。
二、 基本原理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很多。
各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适用的分子量范围,由不同方法得到的分子量的统计平均意义也不一样(表1)。
表1 常用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及其大致适用范围10510210 采用稀溶液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所用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利,适用的分子量范围大,又有相当好的实验精确度,因此粘度法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
但它不是一种测定分子量的绝对方法,而是一种相对方法,因为特性粘数-分子量经验关系式是要用分子量绝对测定方法来校正订定的,本方法也就适用于各种分子量范围。
需注意的是在不同分子量范围里,可能要用不同的经验方程式。
液体的流动是因受外力作用分子进行不可逆位移的过程。
液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当液体流动时,分子间就产生反抗其相对位移的摩擦力(内摩擦力),液体的粘度就是液体分子间这种内摩擦力的表现。
依照Newton 的粘性流动定律,当两层流动液体面间(设面积为A )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内摩擦产生流速梯度vzδδ时(图1),液体对流动的粘性阻力是 v f A zδηδ= (1)η就是液体的粘度,单位是帕斯卡·秒。
当液体在半径为R 、长度为L 的毛细管里流动时(图2),如果在毛细管两端间的压力差为P ,并且假使促进液体流动的力(P R 2π)全部用以克服液体对流动的粘性阻力。
那么在离轴r 和(dr r +)的两圆柱面间的流动服从下列方程式:220dvr P rL drππη+= (2)式(2)就规定了液体在毛细管里流动时的流速分布()v r 。
假如液体可以润湿管壁,管壁与液体间没有滑动,则()0v R =,那么()()2224rr R R dv P P v r dr rdr R r dr L L ηη==-=-⎰⎰ (3) 所以平均流出容速(设在t 秒内流出液体的体积是V )是()42200228R R V P PR rvdr r R r dr t L L πππηη==-=⎰⎰ (4) 则液体的粘度可表示为48PR t LVπη=(5)液体粘度的绝对值测定是很困难的,所以一般应用都测定相对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