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 自控
- 格式:docx
- 大小:14.07 KB
- 文档页数:2
820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920自动控制原理(专业学位)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包括: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名词术语、发展史;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典型外作用;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列写;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零初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运动模态的概念;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法;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梅逊公式在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中的应用。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法则;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计算;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输入引起的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稳态误差的计算;计算典型输入作用下,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扰动引起的误差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图示法;频率特性的计算;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开环系统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对数曲线绘制;由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稳定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串联迟后校正网络的设计。
第六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差分方程的概念;差分方程的求取与求解;香农采样定理;Z变换定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法;离散系统输出Z变换的求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知识点: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绘制;用描述函数法判断非线性系统稳定性;自激振荡的判断、自振参数的确定。
②南航《820⾃动控制原理》、《920⾃动控制原理(专业学位)》考试⼤纲820⾃动控制原理考试⼤纲920⾃动控制原理(专业学位)考试⼤纲《⾃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包括: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第⼀章-⾃动控制的⼀般概念:控制系统的⼀般概念、名词术语、发展史;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典型外作⽤;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动态微分⽅程的列写;⽤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微分⽅程的零初态响应与零输⼊响应;运动模态的概念;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法;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梅逊公式在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中的应⽤。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法则;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计算;⼀阶系统、⼆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典型⽋阻尼⼆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输⼊引起的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稳态误差的计算;计算典型输⼊作⽤下,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扰动引起的误差的定义与计算⽅法;减⼩稳态误差的措施。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条件;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义根轨迹;主导极点与偶极⼦的概念及其应⽤。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图⽰法;频率特性的计算;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开环系统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对数曲线绘制;由最⼩相⾓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稳定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络的设计;串联迟后校正⽹络的设计。
第六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差分⽅程的概念;差分⽅程的求取与求解;⾹农采样定理;Z变换定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法;离散系统输出Z变换的求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第七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知识点:⾮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绘制;⽤描述函数法判断⾮线性系统稳定性;⾃激振荡的判断、⾃振参数的确定。
南航820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一(15分)一、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C SR S。
图1(15分)二、复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221ras bsF sT s+=+,当输入()r t为单位加速度信号时,为使系统的静态误差为零,试确定前馈环节的参数a和b。
1K()211Ks T s+()E s()R s()cF s-()C s图2(15分)三、单位反馈系统如图3,其中()()()2212+++=ssasssG,0>a为待定参数。
为简便起见,图中用R表示r(t)的Laplace变换R(s)。
其余的符号和均采用这种简便记法。
图3单位反馈系统(ⅰ)设()0>=K s G c ,已知系统四条根轨迹只有一个分离点(或会合点)-1,确定参数a 并画出根轨迹图;(ⅱ)确定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并由此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
(ⅲ)确定系统输出无衰减振荡分量时的闭环传递函数。
(15分)四.系统结构图如图4.1所示,其奈魁斯特曲线如图4.2所示。
试用奈氏判据判别其稳定性。
(15分)五、系统结构图5如下,要求相稳定裕度o()45c γω≥,截止频率50rad/s c ω≥图5(15分)六、已知离散系统结构图如下图6所示,试求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表达式。
图6)12.0(102+s s Y(s) 图4.1X(s)s 2200w = 0+ ImRew = ∞ 0-1 图4.2(20分)七、如下图7所示系统中,若选取x1,x2,x3作为状态变量,试列写状态空间表达式,并写成矩阵形式。
图7(20分)八、已知系统结构图8如右,试求系统产生自振时的振幅和频率(1M=),理想继电特性描述函数为4 ()M N XXπ=图8 (20分)九、某被控对象动态方程如下:=x + u ,y=x(1)求传递函数;(2)判断系统可控可测性;(3)设计状态观测器,将观测极点配置在-4 -4 -4。
一、问答题<本题共24分,每题6分)1、已知某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试估算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5%)。
2、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当输入r<t)=3时,试求该系统的稳定输出。
3、某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3+3+9-4s-12=0,请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系统所有的特征方程。
4、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x+u<a为实数),试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物理意义。
二、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1、求输入R<s)和扰动N<s)同时作用下的系统输出Y<s);2、若使系统输出完全不受扰动的影响,求,,,,,应满足的关系。
三、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a)所示,其中G<s)为无零点的二阶环节。
当(S>=0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如图2<b)所示1.求G<s)的表达式。
2.若(S>=,在输入r(t>=时,稳态误差为零,试确定a、b。
<15分)四、某正反馈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试求:1.绘制参数a从0 →∞变化的根轨迹。
2.当系统稳定情况下,求阻尼比最小时的闭环传递函数。
<15分)五、已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a)所示。
其中,>0,前向通路G<s)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4<b)所示。
1.求G<s)的表达式。
2.用奈氏稳定判据分析使闭环系统稳定的的取值范围。
3.若=0.2时,求系统相角裕度。
六、系统结构图如图5所示,已知K=10,T=0.1时,截止频率=5. 若要求不变,如何改变K和T才能使系统相角裕度提高?<13分)七、某离散系统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1.判断该系统的闭环稳定性;2.若r(t>=1(t>, 求c(2>、c(> 的数值。
<15分)提示:z[ ]=八、某非线性系统如图7所示,已知非线性环节描述函数为N(A>= ,1. 分析参数K对系统自由运动的影响;2. 若能产生自激振荡,试求使系统输出c<t)处振幅为1时的自激振荡频率和参数K的值。
目录1.1 设计原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结构化布线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1结构化布线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独立性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2结构化布线系统与应用系统的不可分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2.1 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的原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2.2 综合布线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3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2.3传统布线与结构化布线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航智能社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需求可行性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航智能社区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区子系统ﻩ12水平区的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线区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配线间的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线设计建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IBDN管线方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问答题(本题共24分,每题6分)1、已知某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s)=200(s+10)(s+9.9)(25s2+50s+100)(s+100),试估算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5%)。
2、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s(s+2),当输入r (t)=3 sin5t时,试求该系统的稳定输出。
3、某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s5+3s4+3s3+9s2-4s-12=0,请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系统所有的特征方程。
4、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ẋ=[−a−110]x+[1]u(a为实数),试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物理意义。
二、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1、求输入R(s)和扰动N(s)同时作用下的系统输出Y(s);2、若使系统输出完全不受扰动的影响,求G1,G2, G3, G4, H1, H2应满足的关系。
三、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a)所示,其中G(s)为无零点的二阶环节。
当G C(S)=0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如图2(b)所示1.求G(s)的表达式。
2.若G C(S)=as2+bs1+S ,在输入r(t)=12t2时,稳态误差为零,试确定a、b。
(15分)四、某正反馈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试求:1.绘制参数a从0 →∞变化的根轨迹。
2.当系统稳定情况下,求阻尼比最小时的闭环传递函数。
(15分)五、已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a)所示。
其中,α> 0,前向通路G(s)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4(b)所示。
1.求G(s)的表达式。
2.用奈氏稳定判据分析使闭环系统稳定的α的取值范围。
3.若α=0.2时,求系统相角裕度。
六、系统结构图如图5所示,已知K=10,T=0.1时,截止频率ωc= 5. 若要求ωc不变,如何改变K和T才能使系统相角裕度提高450?(13分)七、某离散系统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1.判断该系统的闭环稳定性;2.若r(t)=1(t), 求c(2)、c(∞) 的数值。
2017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考研资料我们是布丁考研网南航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
我们亲身经历过南航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南航。
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
有任何考南航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
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考研资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11月份统一更新)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200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200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200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199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笔记内部笔记1、自动控制原理本科笔记最新本科(手写)课堂笔记2、自动控制原理优秀研究生笔记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4、《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三、赠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0自动控制原理》授课PPT(电子版,邮箱发送)以下为截图及预览:2015年考研真题2014年考研真题考研笔记。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 0920乔跃峰 徐 晶 池国华南方航空为中国内部控制百强企业,位居第12位(陈汉文等,2010),在央企中仅次于招商银行;2009年11月18日,《中国审计报》报道,2000~2008年,南方航空完成管理审计项目116项,提出整改建议476条,实际整改率达到96%,促进增收节支2 626万元,这是因为南方航空早在2004年就在审计部下增设管理审计科,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经营层和管理者的高度识别风险、提出建议;2006年9月15日,国资委网站上《南方航空将控制成本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效果显著》一文中指出,油价高涨的今天,“控制成本”的主线始终贯穿在南方航空的各项工作之中。
南方航空的内部控制实施状况真的如媒体所说的那样吗?本文拟详细介绍其内控实施情况,以期对其他企业能有借鉴意义。
一、南方航空内控的发展南方航空是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下属航空运输主业公司,总部设在广州,现有13家分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18个国内营业部和52个国外办事处,总资产947亿元人民币,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同时上市。
其也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旅客运输量最大的航空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广州、北京为中心枢纽,密集覆盖国内,全面辐射亚洲的航线网络。
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掀起了全球的内部控制热潮。
然而阅读南方航空2003年年报发现,其作为在纽约上市的公司却并没有采取任何完善内部控制的举动,仅提及监事会认为公司建立了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004和2005财年依旧如此。
由此可见南方航空2004年委托理财巨亏和2005年管理层违法及贪污受贿事件的出现不足为怪。
2006年6月5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在该所上市的公司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南方航空即刻回应该指引,公司管理层指定了具体部门负责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明确权责,建立了系统性的风险管理体系。
南航820自动控制原理南航820是一种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跟踪、定位、控制和调节,提高了设备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南航820自动控制原理涉及到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等内容,是自动化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以南航820为例,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深入了解自动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一、南航820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南航820自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等组成,其中传感器用于采集目标物体的实时信息,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操作,控制器用于分析数据和生成控制信号,通信网络用于传输信息和控制指令。
这些部件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和工作流程协同工作,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达到预定的目标或任务。
(一)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和采集目标物体的参数信息,如位置、速度、温度、压力等。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两种。
接触式传感器直接接触目标物体进行测量,精度高但易受干扰;非接触式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或光学方式进行测量,适用于复杂环境和远程监测。
在南航820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有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它们通过与执行器和控制器的连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监测和反馈,为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执行器执行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执行控制信号和完成控制任务。
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的大小和方向,转化为机械运动或电气动作,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控制和调节。
根据执行器的类型和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机械执行器、液压执行器和电磁执行器等。
在南航820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执行器有电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和气动执行器等,它们通过与控制器和传感器的协调配合,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控制和运动调节,提高了设备的操作精度和生产效率。
南航820自动控制原理英文回答:The 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of China Southern Airlines Flight 820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at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aircraft. The main components involved in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re the flight control computers, sensors, actuators, and the autopilot.The flight control computers ar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received from the sensors and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inputs. These computers use algorithms and control laws to calculate the desired aircraft attitude, speed, and trajectory. They also take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wind conditions, aircraft weight, and engine performance.The senso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viding thenecessary information to the flight control computers. These sensors include the air data sensors, which measure parameters such as airspeed, altitude, and angle of attack, and the 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 which providesinformation about the aircraft's position, attitude, and velocity. Other sensors, such as the engine sensors and the flight control surface position sensor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control of the aircraft.Once the flight control computers have determined the desired control inputs, the actuators come into play. These actuators, which include hydraulic and electric systems,are responsible for physically moving the flight control surfaces, such as the ailerons, elevators, and rud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aircraft response. The autopilot, which is a part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can also engage the actuators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flight parameters without pilot intervention.To illustrate the 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in action, let's consider a scenario where the aircraft encounters turbulence during the flight. The sensors detect changes inairspeed, altitude, and attitude, and relay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flight control computers. The computers analyze the data an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inputs to counteract the turbulence. The actuators then move the flight control surfaces accordingly to stabilize the aircraft and maintain the desired flight parameters. The autopilot can also be engaged to assist in maintaining a smooth and stable flight.中文回答:南航820的自动控制原理基于各种系统和组件的组合,它们共同工作以确保飞机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南航)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包括: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知识点: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名词术语、发展史、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典型外作用、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原理方块图第二章控制的数学模型知识点: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列写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零初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运动模态的概念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法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在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中的应用基本要求: 1.利用复阻抗建立电路结构图 2.熟悉控制系统常用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3.掌握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方法及基本等效变换 4.用等效变换或梅逊公式求结构图或信号流图的各种传递函数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知识点:控制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计算、误差的定义与稳态误差的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法则、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不作要求的内容: 过阻尼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估算公式非零初始条件下二阶系统的响应过程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估算、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动态误差系数、采用串级控制抑制内回路扰动基本要求: 1.学会求出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会推导一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 2.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性能指标与特征根的关系 3.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方法 4.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5.劳斯判据的应用 6.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稳态误差的计算。
7.扰动引起的误差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8.减小和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法知识点: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系统性能的分析不作要求的内容: 根轨迹簇基本要求: 1.学会由系统的特征方程求开环增益从零到无穷变化时的根轨迹方程(或开环零点、或开环极点从零到无穷变化) 2.理解根轨迹的模值方程与相角方程的几何意义 3.掌握零度根轨迹与1800度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学会由根轨迹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参数的选择对系统运动模态的影响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知识点: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图示法、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稳定裕度不作要求的内容: 对数幅相曲线随机信号的频谱、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基本要求: 1.切记稳定系统的正弦响应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幅值相角均随频率改变;其稳态误差也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且幅值相角均改变。
2.掌握频率特性的计算方法 3.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其中振荡环节的两组特征点要记住。
4.开环系统幅相曲线的绘制,对数曲线的绘制,对数坐标系的应用 5.由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 7.稳定裕度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稳定裕度的计算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知识点: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串联校正、复合校正不作要求的内容: 串联综合法校正、串联工程设计方法、反馈校正基本要求: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串联迟后校正网络的设计串联迟后-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PID校正的特点、复合校正网络的设计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知识点: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变换定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基本要求: 1.采样与保持的物理描述与数学描述、香农采样定理 2.掌握零阶保持器的数学描述与频率特性 3.差分方程的概念、差分方程的求取与求解和 4.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法、离散系统输出
Z变换的求法 5.z域稳定判据、w域稳定判据、朱利稳定判据 6.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知识点: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不作要求的内容: 由相轨迹绘制时间曲线、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基本要求:(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两种方法自取一种即可)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等倾线法、开关线、奇点及其类型、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非线性系统的等效变换、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绘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断自激振荡的判断、自振参数的确定第九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基本要求: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 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3)状态空间表达式求解方法、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 (4)传递函数阵 2.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 (1) 线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的基本概念 (2)线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判据 (3) 可控标准型与可观标准型 3.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 (1)状态空间线性变换定义和性质 (2)对偶原理和规范分解 4.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设计状态观测器 (1)传递函数的实现问题 (2)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3)极点配置 (4)状态观测器设计 5.李雅普洛夫稳定性分析 (1)李雅普洛夫意义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李亚普诺夫第一法和第二法 (3)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