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拔管在ICU病房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患者发生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患者发生拔管与导管固定不牢,镇静效果不足,肢体约束不当,患者自身因素,护患沟通不良和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有关。
结论在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和医患沟通,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做到安全、有效的固定,合理使用镇静镇痛剂,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标签:意外拔管;原因;护理ICU是医院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
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气管插管是抢救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有效的施行机械通气,对维持呼吸道通气功能,保证机体氧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插管方式有经口和经鼻两种。
本文探讨的是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意外拔管,它是机械通气的严重的并发症。
意外拔管也称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导管拔出体外,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管道脱出[1]。
针对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1 原因1.1导管固定不当我院经口气管插管导管的固定采用胶布交叉固定于患者的双脸颊部。
由于导管对口腔粘膜的刺激使口腔分泌物增多,加上脸颊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或出汗多,使胶布的粘性降低易松脱而致导管滑脱。
在使用白寸带固定气管导管时,过紧容易压迫患者面部皮肤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压伤;过松则直接导致管道脱出。
1.2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清醒或烦躁的插管患者由于缺乏对其肢体的有效约束,约束带的使用、观察不到位,或者是未对其上半身进行约束,使其抬起上半身将导管拔出。
1.3患者因素因个体差异,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部分意识清楚的患者因不能忍受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而造成的舒适度改变,语言沟通障碍,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同时,ICU环境产生的压力,造成其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感,而产生焦虑、躁动、易激惹的情绪,导致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事件原因分析意外拔管是指在医院或护理机构中,患者的气管导管(或其他类型的管路)在非预期情况下被拔除的事件。
这种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受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死亡。
以下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1.1 人为过失:意外拔管事件往往与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操作有关。
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未正确固定输氧管、导管等设备,或者在翻身或运输患者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
1.2 设备故障:在一些情况下,意外拔管事件可能是由于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故障所致。
例如,气管导管的连接处出现松动或破损。
1.3 患者因素:部分意外拔管事件可能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如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者出现意外移位导致导管脱落。
2. 整改措施为了减少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整改措施:2.1 加强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正确固定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意外拔管风险。
培训内容应定期更新,以确保医护人员始终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知识。
2.2 审查和改进现有流程: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对现有的拔管过程进行审查,并根据意外拔管事件的原因进行改进。
确保拔管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
2.3 强化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已发现故障或缺陷的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4 提高患者参与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使其了解到拔管的重要性和风险。
鼓励患者家属在适当情况下提供协助,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观察。
2.5 强化监控和报告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记录和报告意外拔管事件。
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
以上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的整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医院或护理机构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ICU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总结ICU意外拔管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护人员主动或被动地使患者呼吸道插管脱落或被拔出,导致患者的人工通气中断或阻塞造成窒息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
这类意外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医护人员的操作错误、设备故障、患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对ICU意外拔管原因的分析和总结。
一、医护人员的操作错误1.技术操作不熟练:医护人员在插管操作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导致插管不牢固,容易被患者在移动或翻身时拔出。
2.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在拔管前未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未确认插管的固定情况或在适当的时机使用拔管器具等。
3.沟通不畅或合作不协调:在多人组成的医疗团队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沟通,导致操作不及时或操作冲突,从而出现拔管意外。
二、设备故障1.气囊破裂:气囊是固定管道和防止气体渗透的重要部分,在破裂情况下,气囊内的气体将泄漏,导致管道脱落。
2.管道松脱:插管固定带或夹子松脱,管道在患者运动或抽搐时容易脱落。
3.设备故障:呼吸机或监测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插管脱落,延误处理。
三、患者因素1.患者意识不清:昏迷、麻醉过程中的患者无法意识到插管脱落,也没有机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意外刺激: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被突然的刺激,如呕吐、抽搐等,导致插管脱落。
3.自护行为:患者可能会试图拔出插管来减轻不适感或抑制呼吸机的压力。
四、环境因素1.护理人员不足:ICU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拔管事件。
2.环境干扰:ICU环境通常嘈杂,充满各种声音和干扰,可能导致拔管事件未被及时察觉。
综上所述,ICU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涉及到医护人员的操作错误、设备故障、患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为了减少这类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包括规范化培训、实习经验和知识更新等。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明确分工,加强协作。
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ICU中高龄危重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在这一特殊群体中,意外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为了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高龄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需要对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1. 生理因素:高龄患者由于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咳嗽反射减弱,从而增加气道堵塞和分泌物潴留的风险。
2. 心理因素:高龄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等问题,导致对气管插管的不适应和忽略。
3. 护理因素:不恰当的气管插管护理、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当、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增加意外拔管的风险。
4. 其他因素:包括病情变化、意外碰撞、不当移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护理对策1. 提前评估风险:对高龄危重患者进行入院初评时,要重点关注其生理和心理状况,评估气道管理的风险,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2. 优化护理措施:加强气道护理,定期清理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通过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气管插管的适应性。
3.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气管插管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操作标准,避免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意外拔管。
4. 积极应对并发症:针对高龄危重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问题,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降低意外拔管的风险。
5.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形成协作机制,提高对高龄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三、结语针对ICU中高龄危重患者的意外拔管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
通过提前评估风险、优化护理措施、规范操作流程、积极应对并发症以及加强团队合作,可以有效降低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需要不断加强对ICU护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为高龄危重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方法: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08例患者,记录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
结果:有26例发生意外拔管,占5.8%。
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肢体约束、适度镇静、充分沟通、正确固定气管套管及呼吸机管道、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型号和置管深度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标签:危重病人治疗;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及未符合拔管指征自行拔管,为重症监护室(ICU)常见问题之一,发生率为10.8%。
针对ICU意外拔管发生率较高现象,现将我科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发生26例次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患者408例,男248例,女160例;年龄2~96岁,平均年龄45.6岁;置管1 485例次,其中深静脉置管346例次,气管插管328例次,胃管357例次,尿管392例次,其他62例次。
共发生意外拔管28例次,其中深静脉导管5例次,胃管8例次,尿管6例次,气管插管7例次,其他导管2例次。
其中因护理评估不足、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拔管26例次,占92.8%,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拔管2例次;占7.2%。
2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2.1医护方面2.1.1插管方式许多资料显示ICU 病房住院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经鼻气管插管多,原因是经口气管插管压迫舌根部易引起患者不适,镇静减浅后,易诱发患者烦躁而将气管导管拔除,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压迫感较轻,但经口气管插管比经鼻气管插管容易操作。
另外经口插管不易固定,长时间放置牙垫使口腔疲劳不适,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而经鼻插管则较易固定,不影响口腔护理,有的患者甚至在清醒状态下也可耐受,相对不易拔管。
意外拔管在ICU病房的调查与原因分析目的:探讨ICU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根据病历记载及护理讨论,调查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导致后果。
结果:针对意外拔管原因,加强防范措施。
结论:加强工作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措施,护理工作者积极动手动脑,善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标签:意外拔管;ICU;护理措施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ICU共发生意外拔管9例次,男性8例,女性1例。
年龄12~82岁;其中胃管3例次;气管插管2例次,气切管1列例次;尿管3列例次;意识清醒状态下4例,昏迷患者1例。
意识模糊伴烦躁着4例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2.1患者意识模糊伴烦躁不安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本组病历4例次。
此组患者均为颅脑外伤术后。
意识处于谵妄状态。
均未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导致此类患者拔管率较高。
2.2固定导管方法不妥本组4例,3例病人为清醒患者尿管滑脱,均为导尿管气囊冲液量不足所致;1例为老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患者作摇头动作时气管插管滑脱。
2.3肢体约束不当本组2例患者因约束带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未及时调整位置,双手的活动范围过大,将气管插管和胃管拔出:此组多发生于夜间,接班护士只知道病人是使用约束带的,但未及时检查,加之约束带质量不好往往能挣断约束带导致自行拔管。
2.4健康宣教不到位本组1例为一78岁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意识清楚。
既往有手术史。
患者于夜间5时自己拔除胃管,问其原因,患者告知肛门通气就可拔除胃管。
ICU 因危重患者多,护理操作繁多而杂,导致护士只重视护理操作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导致病人对各种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出现意外拔管。
2.5医疗护理操作不规范:本组1例为70岁昏迷气切患者,外出行头颅CT 检查,途中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搬动患者时,因用力不匀,将患者气切管过度牵拉拔出。
2.6ICU是封闭管理无家属陪伴,患者白天夜间无规律作息制度,夜间意外拔管高于白天,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CO2)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ICU患者意外拔管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窒息、缺氧等严重后果。
本文从主要原因、风险和护理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自身行为、护理不当等;风险包括窒息、缺氧等;护理对策包括加强监测、提高护理质量和加强患者教育。
加强监测可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可减少意外拔管事件发生;加强患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意识自我保护。
针对ICU患者意外拔管事件,护理对策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降低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ICU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风险、护理对策、监测、护理质量、患者教育、总结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重症监护病房的英文缩写,是医院内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的部门。
在ICU中,患者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来帮助呼吸,而气管插管是实施机械通气的一种常见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ICU患者偶尔会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
意外拔管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ICU患者而言,避免意外拔管是非常重要的。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患者的自身动作、不当操作或护理不到位等。
在ICU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提高护理质量也是避免意外拔管的关键,包括确保气管插管固定牢固、定时更换气囊等。
加强患者教育也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以便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通过对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的风险,保障ICU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研究意义ICU患者意外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等危险。
对于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可能的风险,对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ICU病房意外拔除胃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分析ICU患者意外拔除胃管原因,以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分析我科2014年2月至12月期间,行胃肠减压的155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5例。
结果:发生率9.6%,白天发生4例,夜间11例。
8例行再次插管。
结论: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加强观察,以避免不必要的拔管,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安全。
标签:ICU 意外拔除胃管护理置入胃管可对患者施行胃肠减压或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所以胃管在ICU患者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非计划性拔管中的管道中,胃管居首位[1]。
对患者来说,意外拔除胃管可导致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术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更会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旨在分析胃管拔除原因,并找出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我科2014年2月至12月期间,行胃肠减压的155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5例,发生率为9.6%,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9~86岁。
白天发生4例,夜间11例。
8例行再次插管,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2意外拔管的原因2.1 患者因素2.1.1疼痛及不适感:胃肠减压是一项侵入操作,患者多会咽喉肿痛,恶心痰多,口腔黏膜干燥等,自觉口鼻腔、咽喉处有异物存在并伴有强烈的恶心感而难以忍受、存在反应敏感,忍耐性差的问题。
患者无法忍受,而导致拔管。
2.1.2年龄因素:多见于高龄患者。
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缺乏适应性等,影响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此外,老年患者多伴有与脑代谢相关的疾病,已发生拔管。
2.1.3患者的意识状态:术后麻醉初醒,意识模糊;中午或深夜时分,患者睡意朦胧都会对身体的不良刺激不自主地作出抗拒反应而造成自行拔管。
2.1.1 患者心理因素:由于对插管的意义认知不足,缺乏对胃管的自我保意识,对留置胃管的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充分了解,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自行拔除。
2.2医护人员因素2.2.1导管固定不当:使用单纯胶布固定胃管的患者较容易发生拔管;对胃肠减压情况观察不够,未及时倾倒减压器内引流物,重力原因易使管道滑脱。
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容易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研究的基本情况。
正文部分分析了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建议。
强调了临床护理和医疗团队合作对预防意外拔管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重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强调了本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ICU高龄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危害分析、护理对策、临床护理、医疗团队配合、总结归纳、展望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ICU高龄危重患者在医疗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ICU高龄危重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病情也更加复杂多样。
在ICU治疗中,意外拔管是一个极其常见且危险的情况。
意外拔管会引起气道阻塞、呼吸窘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对于ICU高龄危重患者的意外拔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和对实际病例的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的分析,深入探讨在护理实践中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高龄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意外拔管危害的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促进医疗团队的协作配合,提高对ICU高龄危重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可以为优化ICU高龄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实际的贡献,同时也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意外拔管是指患者体内插入的监护导管(例如呼吸机导管、胃管等)在无意识状态下被拔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患者的安全和预防意外拔管具有重要意义。
造成意外拔管的原因各不相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不适当插管:如果插入导管的技术不熟练或不规范,插管的深度不正确,导管可能会比较容易被拔出。
此外,如果导管的尺寸不适当,太小或太大,也有可能会造成拔管。
2.患者的自我行为:有些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或精神状态不稳定,可能会有拔管的行为。
例如,若患者非常不舒服,可能会用手试图拔出导管。
3.机械因素:在患者的移动或换位过程中,导管可能会受到机械性拉力,导致不适当拔管。
此外,如果患者与导管之间有过多的摩擦,也可能会导致不适当拔管。
4.设备故障:呼吸机或其他设备的故障也有可能导致拔管。
例如,导管松脱、固定装置松动、连接器破裂等。
为了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足够的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插管技术和操作步骤。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插管错误造成拔管的情况。
2.规范插管操作:严格遵守规范的插管操作步骤,确保导管正确插入到适当的位置。
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装置是否松动,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
3.安全防护措施: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防护装置,例如手套、束带等,以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此外,对于危险的患者,可以采取扎手腕、使用约束带等限制患者行动。
4.设备监测与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且连接器和固定装置牢固可靠。
对于有故障迹象的设备,及时更换或维修。
5.管路保护:使用导管固定带或其他适当的保护措施来减少机械因素造成的不适当拔管。
并定期检查固定带的松紧程度,确保导管的稳定性。
6.定期巡视: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患者,尤其是在患者状况不稳定或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行为,以防止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在ICU病房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安徽省宣城中心医院icu安徽宣城242000)【摘要】目的:探讨icu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根据病历记载及护理讨论,调查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导致后果。
结果:针对意外拔管原因,加强防范措施。
结论:加强工作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措施,护理工作者积极动手动脑,善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关键词】意外拔管;icu;护理措施【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9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accidental extubation icu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care to discuss,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and lead to consequences. results reasons for accidental extubation, to strengthen preventive measures.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different patients, different measures, care workers, active hands-on brain, to find the details of nursing work, reduce nursing errors and accidents occur. 【key words】 accidental extubation; icu; nursing 意外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1]。
icu是集中收治危重患者的场所。
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无家属陪护。
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全由护理人
员完成;同时,icu病人常因病情危重,体内需留置多根导管,以保证治疗需要,但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给患者造成了护理安全隐患,也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针对我院icu几例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认真总结,并列为icu护理质量管理条例。
并提出整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登记备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icu共发生意外拔管9例次,男性8例,女性1例。
年龄12~82岁;其中胃管3例次;气管插管2例次,气切管1列例次;尿管3列例次;意识清醒状态下4例,昏迷患者1例。
意识模糊伴烦躁着4例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2.1 患者意识模糊伴烦躁不安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本组病历4例次。
此组患者均为颅脑外伤术后。
意识处于谵妄状态。
均未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导致此类患者拔管率较高。
2.2 固定导管方法不妥
本组4例,3例病人为清醒患者尿管滑脱,均为导尿管气囊冲液量不足所致;1例为老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患者作摇头动作时气管插管滑脱。
2.3
肢体约束不当
本组2例
患者因约束带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未及时调整位置,双手的活动范围过大,将气管插管和胃管拔出:此组多发生于夜间,接班护
士只知道病人是使用约束带的,但未及时检查,加之约束带质量不好往往能挣断约束带导致自行拔管。
2.4
健康宣教不到位
本组1例为一78岁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意识清楚。
既往有手术史。
患者于夜间5时自己拔除胃管,问其原因,患者告知肛门通气就可拔除胃管。
icu因危重患者多,护理操作繁多而杂,导致护士只重视护理操作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导致病人对各种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出现意外拔管。
2.5
医疗护理操作不规范:本组1例为70岁昏迷气切患者,外出行头颅ct检查,途中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搬动患者时,因用力不匀,将患者气切管过度牵拉拔出。
2.6
icu是封闭管理
无家属陪伴,患者白天夜间无规律作息制度,夜间意外拔管高于白天,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co2)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2]2.7
护士相关因素
中午夜间护士人数少,遇抢救其他病人,不在患者床旁时,同时年轻护士缺乏责任心、慎独精神。
对患者病情无预见性,易致意外拔管。
3 意外拔管的危害3.1
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3.2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导致医疗纠纷。
3.3
对患者及当班护士的心理影响。
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会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会认为难以治愈,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疾病康复;值班护士因在当班期间出现意外拔管事件,心理压力很大,有的甚至采用隐瞒上报等方法,错过了最佳纠正不良反应的时机,造成严重医患纠纷。
4
预防措施4.1
加强护士专科培训和管理:(1)选择自身素质好的护士轮转icu,同时对于轮转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及专科操作技能培训;由icu专科护士承担培训任务。
(2) 选出护理质量管理组长,对危重病人每天定期检查,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环节管理。
在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应提高警惕,加强巡视。
(3) 弹性排班
对于危重患者多时,随时调动备班人员,以保证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
制定管道护理常规,对于新同志,做好传、帮、带,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
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特别是护理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4.2
加强护患沟通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考虑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
如清醒、配合患者,反复告知管道的重要性,使患者处于最佳舒适状态,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
同时取得家属配合及理解。
鼓励家属探视时
间多安慰患者,主动配合医护工作。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4.3
对意识不清、狂躁患者,在不影响病情观察情况适量使用镇静剂,减少病人的不适与疼痛感,在使用镇静剂或镇痛药物时,集中进行护理操作,使病人舒适。
4.4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时,对病人高危管道正确评估、记录、并签名。
同时给病人进行翻身、移动及其他护理操作时,应保护好各类管道,防止翻身时意外脱管。
4.5
制定各类管道滑脱应激预案。
如对于气管插管意外滑脱者,在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可紧急行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
同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重新插管。
5
小结
导致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意外拔管记录作为icu护理质量管理重要环节。
对于拔管原因利用晨会及护士生活会及时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同时与护理奖金绩效联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有助于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疾病康复使护患身心舒适。
参考文献[1]段摄霞,王红艳,郭秀茹,等。
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18(10):457-458。
[2]郑春燕。
icu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
护理学报。
作者简介:章
萍,女,1979年11月出生,主管护师,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