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90
第二章工程分析第一节工程分析概述一、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一般工程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做全面的剖析,从宏观上阐述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工程分析的作用1、工程分析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拟建项目无论是选址还是生产工艺,都应是多方案的,其中包括无项目或无行动方案。
不同方案对环境影响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方案的工程分析可以从一个角度比较出各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为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就环境的可行性,影响大小,从项目方案中优选出好方案并进行决策。
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建设项目的性质、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方法、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土地利用、移民数量及产量方式等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环境管理和项目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立即作出判断。
在特定的环境敏感区内,如居民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法定区,布置有污染影晌并且能构成危害的建设项目时,可以直接给出否定结论。
通过工程分析发现改建、扩建项目与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污染状况比现状能有明显改善时,则可抛出肯定的结论。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布置耗水大型建设项目时,若无妥善解决供水措施,可以做出要求改变产品结构和限制生产规模或否定建设的结论。
对自冷能力差环境容量已接近饱和的地区建设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从而增加现有的污染负荷,并无法在区域内进行调控的,原则上可以做出否定的结论。
2、工程分析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工程的污染特征分析可以阐明污染物的排放点、数量、种类、浓度、强度。
排放口的布局、排放的方式等。
通过这些基础数据方能确定工作等级、专题设置、评价项目等。
3、工程分析可以为生产工艺和环保治理工程提供优化设计建议工程分析过程运用物料衡算和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可以发现拟建项目工艺过程中原材料利用和工艺技术中不合理的环节,以及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及削减其排放量的主要途径,这为改进生产工艺指出了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是环境保护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培养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立体整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强调对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专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标准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相关政策、标准,确定评价参数指标及控制程度。
(2)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3)初步具备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污染源的来源、性质及分类,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4)初步具备主要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大气、水、生态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方法、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和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掌握常见推荐预测模式的计算。
第⼆章⼯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第⼆章⼯程分析第⼀节⼯程分析概述⼀、⼯程分析的主要任务⼯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设项⽬的⼀般⼯程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态破坏的因素做全⾯的剖析,从宏观上阐述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作提供基础数据。
⼆、⼯程分析的作⽤1、⼯程分析可以为建设项⽬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拟建项⽬⽆论是选址还是⽣产⼯艺,都应是多⽅案的,其中包括⽆项⽬或⽆⾏动⽅案。
不同⽅案对环境影响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案的⼯程分析可以从⼀个⾓度⽐较出各⽅案对环境影响的⼤⼩,为有关部门的主管⼈员就环境的可⾏性,影响⼤⼩,从项⽬⽅案中优选出好⽅案并进⾏决策。
在⼀般情况下⼯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度出发对建设项⽬的性质、产品结构、⽣产规模、原料路线、⼯艺⽅法、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地利⽤、移民数量及产量⽅式等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环境管理和项⽬的重要依据,有时甚⾄根据⼯程分析的结果⽴即作出判断。
在特定的环境敏感区内,如居民区,⽂教区、⽔源保护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然保护区等法定区,布置有污染影晌并且能构成危害的建设项⽬时,可以直接给出否定结论。
通过⼯程分析发现改建、扩建项⽬与技术改造项⽬实施后,污染状况⽐现状能有明显改善时,则可抛出肯定的结论。
在⽔资源紧缺的地区布置耗⽔⼤型建设项⽬时,若⽆妥善解决供⽔措施,可以做出要求改变产品结构和限制⽣产规模或否定建设的结论。
对⾃冷能⼒差环境容量已接近饱和的地区建设污染物排放量⼤的项⽬从⽽增加现有的污染负荷,并⽆法在区域内进⾏调控的,原则上可以做出否定的结论。
2、⼯程分析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程的污染特征分析可以阐明污染物的排放点、数量、种类、浓度、强度。
排放⼝的布局、排放的⽅式等。
通过这些基础数据⽅能确定⼯作等级、专题设置、评价项⽬等。
3、⼯程分析可以为⽣产⼯艺和环保治理⼯程提供优化设计建议⼯程分析过程运⽤物料衡算和清洁⽣产审核⽅法,可以发现拟建项⽬⼯艺过程中原材料利⽤和⼯艺技术中不合理的环节,以及废⽔、废⽓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及削减其排放量的主要途径,这为改进⽣产⼯艺指出了⽅向。
第二章工程分析第一节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由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 可以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方法1.类比法:(1)定义: 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2)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 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项目的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 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3)计算公式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 A=AD×M (1-3)AD=BD—(aD+bD+cD+Dd) (1-4)式中: 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产品总产量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2.物料衡算法(1)定义: 物料衡算法主要用于污染性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具体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 应用此方法。
其原理就是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等于产出产品总量与物料流失总量之和。
(2)物料衡算法分类:在工程分析中, 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 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及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1、“十五”期间6个主要污染控制指标:烟尘、SO2、氨氮、COD、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
2、环境分类:⑴大气环境、⑵水环境、⑶土壤环境、⑷生态环境。
3、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的基本特征:⑴整体性与区域性、⑵变动性与稳定性、⑶资源性与价值性。
5、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除污染影响外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包括结构恶化和功能降低。
6、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7、环境影响的类别(按来源):⑴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同时同地⑵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推迟较远⑶累积影响8、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9、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⑴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⑵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⑶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10、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⑴环境质量评价、⑵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⑶环境影响后评估。
11、环境影响后评估:可以认为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⑴判断功能、⑵预测功能、⑶选择功能、⑷导向功能。
13、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⑴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⑵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⑶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⑷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4、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
第二节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一、导则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对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有如下明确的要求。
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与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与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与其强度。
主要内容应包括:(1)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2)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3)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4)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二、工程分析时段导则明确要求,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即应全过程分析,其中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各类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影响性质和所处的区域环境特点的差异,其关注的工程行为和重要生态影响会有所侧重,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勘察设计期一般不晚于环评阶段结束,主要包括初勘、选址选线和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
初勘和选址选线工作在进入环评阶段前已完成,其主要成果在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会有体现;而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与环评是一个互动阶段,环评以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为基础,评价过程中发现初勘、选址选线和相关工程设计中存在环境影响问题应提出调整或修改建议,工程可行性(预) 研究报告据此进行修改或调整,最终形成科学的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与环评报告。
施工期时间跨度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对生态影响来说,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同等重要且各具特点,施工期产生的直接生态影响一般属临时性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产生的间接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开展工程项目、规划或政策等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前瞻性的、系统性的预测和评价,以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的过程。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是EIA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了解工程项目、区域规划或其他环境事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评估其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和措施,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进行污染源调查和评价时,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污染源的调查和识别:通过实地调查和获取数据,确定污染源的类型、规模、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信息。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充分了解污染源的运行情况、工艺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2.污染物的排放与传输路径:分析并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等)中的分布和传输路径,了解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通过模型模拟以及实测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和迁移速率。
3.环境污染评价: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对污染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评估污染源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并确定其对环境的远期和长期影响。
4.环境风险评估:评估污染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
通过考虑环境敏感性、人群暴露、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定量评估污染源对生态系统、水源地、重要生产设施等的风险程度,并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5.污染治理建议与措施: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和措施。
包括减少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工艺技术、加强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可以准确了解污染情况和潜在的环境影响,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环节提供依据和基础。
同时,在污染源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规范来进行评价和预测,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近年来,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普遍性的环境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污染,我们必须首先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本文将从污染源的定义、调查方法以及工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污染源的定义在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污染源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污染源是指能够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能量或者活动。
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污染源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能够明确界定和定位的污染源,如工业排放口;而非点源污染则是指无法明确界定和定位的污染源,如农田面源污染。
二、污染源调查方法在进行污染源调查时,我们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监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污染源的周边环境、观察污染特征和现象,从而初步了解污染源的类型和排放情况。
2. 数据统计: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如工业企业的排放数据、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量等,以获取污染源的详细信息。
3. 抽样分析: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如水样、土壤样、大气样等,通过化验分析来确定污染源的种类和程度。
4. 历史调查:对污染源进行历史溯源,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为工程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三、工程分析方法在进行工程分析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污染源的性质、程度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程分析方法:1. 溯源分析:通过分析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等信息,追溯其可能的来源和传输途径,确定主要的污染源,为进一步控制和治理提供方向。
2. 模型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对污染源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不同措施对污染改善的效果,为制定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态分析:对污染源周边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程度,为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意见。
4. 经济评估:通过对污染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效益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不同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参考。
[(江南博哥)单选题]1.下列关于建设项目废气排放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8年真题]A.主要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B.一般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C.特殊排放口暂不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D.特殊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的要求,建设项目废气排放口通常可划分为主要排放口、一般排放口和特殊排放口。
主要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一般排放口管控许可排放浓度,特殊排放口暂不管控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
[单选题]4.某项目制氢对比研究了煤、石油焦、渣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方案,对制氢装置而言,最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原料路线是()。
[2017年真题]A.石油焦制氢B.水煤浆气化制氧C.天然气制氢D.渣油制氢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ABD三项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含危险废物)等污染物,且处理难度大;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制氢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以直接排放。
[单选题]5.某项目建设临时占用10亩湖滨芦苇滩地,项目建成后该临时占地应恢复为()。
[2016年真题]A.林地B.草地C.园地D.湿地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生态恢复尽可能恢复原样。
即使不能恢复原样,新恢复的系统要与原生态系统具有一致性,一般要等质等量恢复。
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者必须及时清除废弃物,恢复土地原状,即湖滨芦苇滩地,属于湿地。
[单选题]6.某燃煤锅炉SO2现状排放量90.0t/a。
拟对锅炉增设脱硫设施,脱硫效率由现状的50%增至80%。
项目技改后,SO2现状排放总量为()。
[2012年真题]A.90.0t/aB.45.0t/aC.36.0t/aD.18.0t/a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脱硫效率为50%时,SO2现状产生量为90t/a,脱硫效率为80%时,SO2现状排放总量=原SO2现状排放量÷原脱硫效率×(1-技改后脱硫效率)=90.0÷50%×(1-80%)=36.0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