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
- 格式:docx
- 大小:16.69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国际歌歌词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
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
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
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
1935年2月,田汉同志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中国的国歌叫什么名字
《义勇军进行曲》。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后经历歌词修改、恢复,2004年3月14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中国国歌现为《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歌的历史意义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歌曲是G大调,2/4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
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国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缺乏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演唱中的重音和力度处理的不够等原因,所以不能唱出国歌的情绪和意义。
要想唱好首先要真正理解国歌代表的意义,真正因为了解它而觉得它庄严。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国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缺乏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演唱中的重音和力度处理的不够等原因,所以不能唱出国歌的情绪和意义。
要想唱好首先要真正理解国歌代表的意义,真正因为了解它而觉得它庄严。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唱《国歌》时产生自豪感,使他们懂得作为中国人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二、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在懂得国歌意义的基础上演唱好国歌
教学难点:弱起拍和三连音的演唱
教学方法:
本歌曲教学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如果此课的教学只是讲和唱,那课堂效果将是平淡乏味的,也不会让学生在会唱的基础上感受到歌曲演唱力度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原因,我运用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将各种情况下播放《国歌》音乐的视频作为激起学生共鸣的方式之一进行课堂教学。
渲染气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歌》的意义,使学生们懂得为什么要唱好《国歌》,启发学生想真正唱好《国歌》的迫切心理,为学唱《国歌》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在老师激情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国歌创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图片)
3、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揭示课题
4、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二.探密活动,引导体验 1.唱一唱:
下面我们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听一听,唱一唱《国歌》。
(想一想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是需要适当地爆发的。
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铺垫下,学生演唱自己熟悉的《国歌》旋律,充满着自豪感。
用自己的理解演唱就是对他们更好理解、演绎《国歌》的进一步要求。
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1)探究活动一:(补充谱子,运用比较法,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 A.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
6 5 | 2 3 | 5 3 0 5 | 3 2 3 1 | 3 0 ||
B.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仅一个南京大屠杀我们就被残杀了多少人?(再次播放日本侵略中国的图片)
C.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D.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
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讲解,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2)探究活动二:(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
A.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B.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C.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想一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D.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
(3)探究活动三: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 5. 1 | 5 . 1 | 5. 1 | 1 0 || A.学生讨论、回答。
B.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 3.师问:“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就是为了记住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记住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着这些。
”我们才能够更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才能更好的去珍惜我们的生活!”“牢记历史,居安思危!”学生全体起立,跟随录音,一起演唱。
看看谁最能表达出聂耳先生心中的想法。
学生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三、拓展欣赏,加深体验
1.《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
(1)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在体育赛场上努力拼搏获得冠军的时候奥运赛场上响起庄严的国歌。
播放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出示奥运会精彩图片及中国的成就的图片)2.每天我们的五星红旗都会和太阳一起升起,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啦!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学生用齐唱的演唱方式演唱。
2)演唱完国歌,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课件出示词曲作者)
(3)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去演唱我们的国歌呢?
3、当香港、澳门又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时,人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国歌声在空中回荡。
(1)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在此带着情感去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国歌在各种场合中的意义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理解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
教师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会到发现、体验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
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小结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
教学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其特殊的含义,都有
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我们应试着去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去了解它想表达的情感,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音乐的内涵,体会它的精妙。
在音乐课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是什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怎样去看待音乐?我想,尽最大的努力展现出音乐那丰富而生动的人文世界,理解流淌在音乐血液中的灵魂,帮助学生成为“听得懂音乐的人”才是最终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