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辩证及治法摘要: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其实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本文通过对高尿酸病因病机的分析及中医治法的总结,旨在利用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进一步开发符合中医辩证的高尿酸血症药物。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体质中医治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等因素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201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5%-23.5%,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1]。
一般男性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大于420 u mmol/L,女性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大于360 u mmol/L时应考虑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2]。
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 或) 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本病的发病与年龄、种族、居住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有关[3]。
临床上该病隐匿,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可能潜在的尿酸盐沉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近年来,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尿酸持续性升高或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将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心血管等疾病。
其实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然而在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人群中,仅有 10% 左右罹患痛风性关节炎,大多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髙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潜伏阶段,无临床症状的髙尿酸血症患者,并不表示关节组织或肾脏没有受到尿酸沉积的影响,只是程度较轻而己。
需要改变“痛风只是急性关节炎发作,控制疼痛即可”的观念,应该充分认识到痛风的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和间歇期[4]。
中医药治疗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临床观察丁林宝;晏飞;张玉萍【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1(6)7【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社区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和瘀血阻滞型,分别予以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痛风定胶囊治疗,两组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降尿酸茶饮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尿酸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值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尿酸血症,对于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发作,其疗效优于中成药痛风定胶囊,且患者整体症状改善明显。
【总页数】3页(P565-566)【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临床观察【作者】丁林宝;晏飞;张玉萍【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414【相关文献】1.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哪些进展?/中医药在社区防控新冠肺炎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湖北省出台的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如何? [J],2.社区健康管理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社区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J], 陶爱平;高振奇;陈东芳;孙丽丽;包胆胆;梁广达;李小青;华彬3.自拟清热利湿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 王宏杰4.苯溴马隆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J], 周炜5.清热利湿膏治疗湿热体质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李雅茜;许艺娴;胡冬梅;周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摘要】加味六君子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由六种草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加味六君子汤可以明显改善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症状,降低尿酸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加味六君子汤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少,适合长期应用。
加味六君子汤可作为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加味六君子汤、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药物组成、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副作用、注意事项、治疗效果、长期应用、评价、影响、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升高、关节疼痛和痛风等症状。
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常规是通过药物降尿酸、调节脾胃功能和改善体质。
传统中医药认为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虚导致湿阻,加味六君子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具有益气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加味六君子汤可以有效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目前对于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加味六君子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机制,评估其对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和副作用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选择,并促进该方剂的临床应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医疗方案,进一步完善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体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生命科学-医药卫生225作者简介:赵谏(1988.1-)女,硕士,主治医师,籍贯:河北丰南县,主治医师㊂第二批海淀区名老中医药专家(高彦彬)学术经验继承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㊂*通讯作者:高彦彬,主任医师㊂E -m a i l :159********@163.c o m ㊂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 F C 1704102)高彦彬教授分期辨治配合中药药对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经验赵 谏1 魏云华1 高彦彬2*(1.北京四季青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892.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摘要 高彦彬教授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根据不同分期㊁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并在分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独特的中药药对治疗痛风㊂常用的药对有:车前子和土筷苍,苍术和黄柏,威灵仙和秦艽,白芍和鸡血藤,对药的合理使用可提高临床治疗痛风的疗效㊂关键词 痛风;高尿酸血症;中药药对;名医经验;分期辨证论治P r o f e s s o r G A O Y a n b i n 's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g o u t a n d h y pe r u r i c e m i a b y s t a ge d i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Z H A O J i a n 1,W E I Y u n h u a 1,G A O Y a n b i n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B e i j i n g S i j i q i n g 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100089,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69,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A O Y a n b i n ,C h i e f P h ys i c i a n ;E -m a i l :159********@163.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P r o f e s s o r G a o Y a n b i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g o u t a n d h y p e r u r i c e m i a ,c a r r i e d o u t s yn d r o m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s y n d r o m e t y p e s ,a n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s t a g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s yn d r o m e t r e a t m e n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l o n g -t e r m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u mm e d u p t h e u n i qu e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g o u t .T h e c o mm o n l y u s e d m e d i c i n e p a i r s a r e :P s y l l i u m a n d c l a y c h o p e l l a ,a t r a c t y l o d e s a n d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W i l i n g i a n a a n d G e n t i a n a ,P a e o n y a n d C a u l e r i a s p a t h o l o b a ;t h e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m e d i c i n e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h e r a pe u t i c ef f e c t o fg o u t .ʌK e y wo r d s ɔG o u t ,h y p e r u r i c e m i a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p a i r s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f a m o u s d o c t o r s ,s t a g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中图分类号:R 24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1967/2023211255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痛风是 种单钠尿酸盐(m o n o s o d i u m u r a t e,M S U )沉积而导致的关节炎疾病,和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优密切的关系,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1-2]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 种慢性㊁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受损,可影响预期寿命㊂高彦彬教授是全国第6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者的导师,作为一名首都中医专家,已经在临床工作了四十多年,治疗代谢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㊂高教授在临床诊疗中擅长在分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药对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㊂高教授常将两味具有相似药性㊁药味㊁归经的药物配伍,称为协同配对,对于不同分期辨证分型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加用不同类型的协同药对,不仅简便快捷,而且可以增强药效[3]㊂现将高彦彬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经验及常用药对介绍如下,供大家临床参考㊂1 分期辨证治疗高彦彬教授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多采用分期辨证治疗,常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分为5个阶段:(1)患者处于高尿酸血症期时不会出现痛风发作的症状,只会出现尿酸水平升高;(2)患者处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阶段,会出现关节炎剧烈疼痛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226及红肿;(3)患者处于痛风间歇期,即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阶段;(4)当患者处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阶段,则表现为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同时尿酸水平出现异常波动,甚至伴随痛风石;(5)患者处于痛风性肾病期间,会出现尿酸性肾石与慢性的尿酸盐肾病㊁急性尿酸性肾病㊂针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不同阶段㊁不同病机辨证论治㊂高尿酸血症期以脾虚湿浊内蕴㊁或脾肾两虚,湿浊内阻证多见,治疗上脾虚湿浊内蕴证,常以参苓白术散㊁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健脾祛湿化浊;脾肾两虚,湿浊内阻证,常以芪归地黄汤㊁水陆二仙丹合参苓白术散化裁,健脾益肾,利湿通络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以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证多见,治用四妙散加减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止痛㊂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以痰瘀痹阻证㊁脾虚湿热证㊁脾肾亏虚证为多见,痰瘀痹阻证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治法,以上中下用痛风方㊁丹红四物汤㊁二陈汤加减;脾虚湿热则遵循益气健脾以及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选择参苓白术散㊁宣痹汤㊁四妙丸加减;脾肾亏虚证以健脾益肾,燥湿化浊为治法,以四君子汤㊁金匮肾气丸加减㊂痛风性肾病期以肝肾阴亏虚与脾肾亏虚证为多见,肝肾阴亏虚证以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治法,以芪归地黄丸㊁丹红四物汤加减;脾肾亏虚证以健脾益肾㊁利湿通络为治法,以四君子汤㊁金匮肾气丸加减㊂分期辨证论治常配合协同药对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以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证多见,治法以清热利湿㊁缓急止痛为主,常用清利湿热药有黄芩㊁苦参㊁茵陈㊁泽泻㊁苍术㊁黄柏㊁土茯苓㊁车前子㊁白花蛇舌草㊁金钱草㊁蒲公英等,协同药对多用苍术配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配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治法化痰通络㊁活血止痛,用药以化痰祛瘀药为主,常用桃仁㊁川芎㊁鸡血藤㊁牛膝㊁胆南星㊁防己㊁羌活㊁独活㊁威灵仙㊁秦艽等,药对多用威灵仙配秦艽祛风化湿㊁白芍配鸡血藤活血止痛;痛风间歇期及痛风性肾病期多见肝肾亏虚伴瘀血阻滞证,治法补益肝肾㊁化瘀通络,用药多以熟地㊁杜仲㊁牛膝㊁桑寄生㊁续断等补益药为主,佐以当归㊁丹参㊁桃仁㊁红花㊁赤芍㊁鸡血藤等活血通络药,药对多用白芍配鸡血藤活血止痛㊂2 常用药对2.1 车前子和土茯苓 车前子性寒㊁味甘,归于肝经㊁肾经㊁肺经以及小肠经,可发挥清热利尿以及通淋止泻之功效㊂车前子的现代药理提示其能较好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腺嘌呤和琥珀酸,并且还具有减少细胞毒性,改善肾脏功能,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㊂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结石形成,起到治疗痛风的作用㊂土茯苓性平㊁味甘淡,可以除湿解毒,有利于关节保护㊂有研究发现,土茯苓可通过抑制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嘌呤分解代谢,使尿酸生成减少,从而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4-5]㊂因车前子和土茯苓均具有清热利湿作用,同用可增强抑制尿酸生成㊁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故成对应用对于痛风发作期,尤其对伴有关节红肿热痛的患者疗效显著㊂2.2 苍术和黄柏 苍术性温㊁味辛苦,归于脾胃肝经,可发挥燥湿健脾以及祛风散寒之功效㊂且现代药理提示该药物中含有挥发油,能够起到抗炎的效果,其对细菌㊁真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㊂黄柏性寒味苦,归于肾经与膀胱经,有清热解毒㊁泻火除蒸等功效,其现代药理提示富含生物碱㊁黄酮类及甾醇类物质,具有抑菌抗炎解热的功效㊂‘丹溪心法“上记载的二妙散的组方便是苍术㊁黄柏两味药配伍,主治湿热痿证,其现代药理作用有抗炎㊁镇静㊁解毒等,苍术㊁黄柏配伍使用可使其二者功效增强,不同配伍比例的抗炎作用具有差异性㊂苍术和黄柏这组药对对于痛风发作期伴有关节肿胀疼痛㊁痛风石形成且辨证属于湿热痹阻型的患者尤为有效㊂2.3 威灵仙和秦艽 威灵仙味辛㊁咸,性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㊂现代研究发现,威灵仙含有皂苷类㊁黄酮类㊁木脂素类㊁酚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溶解尿酸盐从而降尿酸以及抗炎镇痛的作用[6]㊂秦艽味辛㊁苦,性平,归胃㊁肝㊁胆经,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㊂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秦艽含有龙胆苦苷㊁生物碱㊁环烯醚萜苷㊁甾醇苷等,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㊂威灵仙和秦艽这组药对适合痛风伴有关节肿胀疼痛㊁活动不利且辨证属于寒湿阻络型的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生命科学-医药卫生227患者[7-8]㊂2.4 白芍和鸡血藤 白芍性微寒㊁味道酸㊁苦,归于肝脾经,可发挥敛阴养血以及柔肝止痛之功效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具有抗炎㊁镇痛等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能减轻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下调外周血I L-1β㊁T N F-α㊁I L-6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㊂鸡血藤甘且性温㊁微苦,归于肝肾经,可发挥活血补血与通经活络㊁止疼之效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鸡血藤提取物可以发挥抗炎㊁消肿㊁镇痛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9-10]㊂因其二者共同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故对于痛风关节疼痛㊁肿胀㊁屈伸不利,证属肝肾不足㊁瘀血阻络型的患者颇为有效㊂3 典型病例患者孙某某,男,35岁,主因左侧足外踝红肿热痛2d 于2023年6月3日就诊本院㊂患者2d 前吃海鲜㊁饮酒后出现左侧足外踝红肿疼痛,后蔓延至足面㊂刻下症见:左足面及外踝红肿疼痛,触之皮温升高,口干口苦,晨起口臭,眼角分泌物多,外耳道潮湿瘙痒,小便黄有异味,大便黏㊁1日1行㊂患者平素生活不规律,有多年饮酒史㊁长期熬夜史,平素喜荤食,缺乏运动㊂予查血尿酸543μm o l /L ㊂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㊂诊断:痛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中医辨证:湿浊下注,热毒互结,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㊂处方:苍术10g,黄柏10g ,川牛膝15g ,生薏米30g ,土茯苓30g,车前子15g ,泽泻15g ,炒栀子10g ,忍冬藤30g ,蒲公英20g ,绵茵陈15g ,滑石15g ,鸡血藤30g,白芍15g ,甘草6g ;7剂,水煎服,一日二服㊂并嘱患者多饮水,忌酒㊁饮料㊁海鲜㊁动物内脏及豆制品㊂2023年6月10日复诊,诉足面及足踝疼痛缓解,红肿消失,口干㊁口苦㊁口臭明显减轻,外耳道瘙痒减轻,仍有潮湿感,眼角分泌物减少,小便黄,异味减轻,大便黏好转㊂舌暗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有力㊂处方:上方去忍冬藤㊁蒲公英,加丹参30g ,赤芍15g ,继服7付㊂2023年6月17日三诊,诉足面及足踝未再疼痛,口干口苦口臭缓解,外耳道潮湿减轻,二便基本正常㊂舌淡红苔黄稍腻,脉滑㊂处方:上方去滑石,继服14付㊂停药后复查血尿酸341μm o l /L ㊂嘱患者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忌酒㊂3个月后随访诉未复发㊂按语:该患者素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蕴,发于肌肤,故见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湿热困于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口干口苦口臭;湿热困于肝胆,故见眼角分泌物多㊁外耳道潮湿瘙痒;湿热下注膀胱,故见小便黄有异味;湿热蕴于胃肠,故见大便粘㊂舌淡红苔黄稍腻,脉滑有力亦为湿热内蕴之象㊂高彦彬教授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治法,予四妙散加味治疗㊂方中苍术㊁黄柏㊁土茯苓㊁车前子㊁茵陈㊁薏米㊁泽泻㊁滑石清热利湿;炒栀子㊁忍冬藤㊁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川牛膝㊁鸡血藤活血祛瘀㊁通利关节,白芍㊁甘草缓急止痛㊂复诊舌质暗红,血瘀之象显现,故加丹参㊁赤芍加强活血化瘀功效㊂方中在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基础上选用苍术和黄柏㊁土茯苓和车前子㊁白芍和鸡血藤三个药对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11]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 ].浙江医学,2017,39(21):1823-1832.[2]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志,2017,56(3):235-248.[3]张思旋,林茜,吴嘉瑞,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 苍术-黄柏 药对治疗痛风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8):927-933.[4]杨军,宋娜丽.威灵仙化学成分分离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9):41-45.[5]郑佳逸,辛贵忠,刘丽芳.威灵仙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及其抗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5):40-48.[6]吕崇山,罗艾君,冯桂贞.复方威灵仙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884-886.[7]黄胜男,胡元会,张颖,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J ].中国药师,2020,23(9):1715-1720.[8]路占忠,李振彬,马旭,等.采用正交t 值法优选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配伍[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1):33-36.[9]李振彬,马旭,杨静,等.白芍总苷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对血清I L -1β㊁I L -6㊁T N F -α的影响[J ].新医学,2017,48(6):380-384.[10]谭静,林红强,王涵,等.鸡血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应用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2018,9(5):61-65.[11]吴昊霖,蔡来燕,樊好飞,等.杜仲㊁大血藤㊁鸡血藤和桑黄四种中药提取物的抗痛风作用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网络版),2021,1-15.。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
干预实验研究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主要表现为湿热内蕴、痰湿壅滞、气滞湿阻等证候。
具体表现包括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中药干预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研究发现,中药配方可以调节血管紧张素、抑制尿酸合成、增加尿酸排泄等多种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
一项研究使用了三仙、五味子、仙茅等草本中药的复方,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该中药复方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尿酸水平,同时改善相关的中医证候。
另一项研究则使用了决明子、茯苓等草本中药的复方,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该中药复方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尿酸水平,同时改善相关的中医证候。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是由湿热内蕴、痰湿壅滞、气滞湿阻等因素引起的,中药干预可以调节相关因素,从而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
不同中药配方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方案。
传统养生栏目编辑:邱婷婷 jtyy6731@中医应对高尿酸血症4方略⊙呼兴华/邓 沂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人体每天产生和排出的尿酸是个相对恒定的值,当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出减少时,即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临床上就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至少增加了10倍,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为高发人群,同时有年轻化趋势。
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发展成为痛风,关键是它还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不加控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急性心梗、脑卒中、严重肾功能损害等致命性疾病。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属痰浊、淤血范畴,其发病原因既与先天禀赋虚弱、脾肾不足有关,更与后天失养有关系,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吃多动少、运动不足等。
所以,为了维护健康,延年益寿,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防治高尿酸血症。
戒酒 少量饮酒也会伤身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虽然含嘌呤较少,但是乙醇代谢能使血乳酸浓度增高,导致尿酸排泄降低。
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如果仍然长期少量饮用白酒,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容易诱发痛风性关节炎。
啤酒,因其含大量易吸收的鸟嘌呤,它升高血尿酸的作用大于高度数和中等度数白酒。
中医认为,酒味辛甘、性温,饮酒无度,嗜食肥甘,必然损伤脾胃,生痰生湿,酿成湿热,易引起高尿酸血症或诱发痛风。
因此,易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人群或已经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都要戒酒,特别是酗酒者更应高度重视。
控体重 保持适度运动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痛风发生率比其他人高出50%以上,即体重越高血尿酸水平越高。
尽管普通饮食状态下,饮食仅仅贡献了体内尿酸的20%~30%,但是体重增加会影响尿酸的产生和排泄控制,因此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降尿酸是十分有益的。
控制体重一是避免、减少食用肥甘厚味饮食,不使脾胃负担增加,即可减少痰湿,消解血尿酸。
避免摄入过多热量,选择低热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限制油炸食品、甜点、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中医常见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造成高尿酸和痛风的原因主要是肝肾功能不足、湿热内蕴、痰浊壅滞等。
中医健康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内脏、海鲜、肉类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等。
适量增加
水分摄入,帮助排泄尿酸。
2. 调理肝肾功能:中医认为肝肾功能不足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原因。
可以从药物治疗和中草药调理两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草药有桂枝加葛根汤、八正散等,具体用药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 温暖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和痰浊。
适合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避免过度运动造成关节负担。
4. 中医按摩和针灸:中医按摩和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和痰浊。
可以选择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针灸治疗。
5.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身心放松。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健康管理方案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建议在寻求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保持健康管理,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诊检查血尿酸水平。
一、治疗方案概述1. 诊断要点(1)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2)关节疼痛、肿胀、红热,局部皮肤发热,或有痛风石形成。
(3)腰痛、耳鸣、眼花、肢体麻木等肾虚症状。
(4)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涩。
2. 治疗原则(1)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2)补肾填精,调和阴阳。
(3)标本兼治,注重个体化治疗。
二、中药治疗方案1. 基础方剂(1)主方:痛风散加减组成:土茯苓30g,萹蓄15g,泽泻15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黄柏15g,苍术15g,丹参15g。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2)加减法①湿热重者,加茵陈15g、栀子15g;②痰瘀互结者,加莪术15g、红花10g;③肾虚血瘀者,加熟地黄15g、枸杞子15g、淫羊藿15g;④关节疼痛明显者,加白芍15g、川芎15g;⑤腰痛明显者,加杜仲15g、续断15g。
2. 服用方法(1)煎服法:将上述中药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泡服法:将中药放入保温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闷3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
3. 疗程一般治疗周期为3个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啤酒、肉汤等。
2.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有利于尿酸排泄。
3.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4. 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 如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红热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尿酸高中医中药治疗方子尿酸高,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尿酸高与肾气不足、脾胃湿热有关,治疗上主张调和阴阳、健脾益肾、清热利湿。
以下是一些中医中药治疗尿酸高的方子,供参考:1. 健脾益肾汤:- 材料:山药15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黄芪15克。
- 做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40分钟,取汁服用。
- 功效:健脾益肾,适用于尿酸高伴有脾虚肾虚症状。
2. 清热利湿方:- 材料:泽泻10克,车前草10克,滑石15克,木通10克,茵陈1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煎煮30分钟,取汁服用。
-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尿酸高伴有湿热内蕴症状。
3. 活血化瘀汤:- 材料: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煎煮30分钟,取汁服用。
-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尿酸高伴有血瘀症状。
4. 养阴清热汤:- 材料:生地黄15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煎煮40分钟,取汁服用。
- 功效:养阴清热,适用于尿酸高伴有阴虚内热症状。
5. 疏肝理气方:- 材料:柴胡10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甘草5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煎煮30分钟,取汁服用。
- 功效:疏肝理气,适用于尿酸高伴有肝气郁结症状。
6. 补肾强腰方:- 材料:杜仲15克,续断15克,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狗脊1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煎煮40分钟,取汁服用。
- 功效:补肾强腰,适用于尿酸高伴有腰膝酸软症状。
在使用中药治疗尿酸高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子,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饮食上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应该怎么治疗高尿酸疾病
导语:我们可能都听说过高尿酸疾病,这是一种很严重的代谢疾病,仅次于尿毒症,可以引起痛风,造成关节的炎症,严重的甚至失去运动能力,对我们的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高尿酸疾病,这是一种很严重的代谢疾病,仅次于尿毒症,可以引起痛风,造成关节的炎症,严重的甚至失去运动能力,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严重时可能会引起一些肾脏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预防这种高尿酸的疾病,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西医或者中医方法来治疗,其中中医方法比较好一点,因为没有什么毒副作用.
血清尿酸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又有性别差异,在儿童期男女无差别,性成熟期后男性高于女性,至女性绝经期后两者又趋于接近,因此男性在发育成熟后即可发生高尿酸血症,而女性往往发生于绝经期后。
有些人一听说女性的血尿酸超过360毫摩尔/升,男性的血尿酸超过420毫摩尔/升,就认为会发生痛风。
其实,并非每个血尿酸高的病人都会有痛风发作。
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终身没有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没有尿酸结晶在身体各处的沉积,就不会引起痛风。
一般认为,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无须治疗,但应该寻找到导致尿酸高的原因,如使用利尿药、降压药、化疗药等药物因素及判断是否合并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
血清尿酸浓度愈高,时间愈长,则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几率愈高。
因此,应避免高嘌呤及高热量饮食、酗酒等诱发因素。
肉类食品中,特别是羊肉,还有啤酒和海鲜,是引起血尿酸浓度过高诱发痛风的主要因素,控制这些食物摄入非常重要。
吃完这些食物要多喝水,特别是碱性水,如苏打水。
多吃些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有利于尿酸的。
这7味中药是高尿酸、痛风的“天敌”,现代医学已证实!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著名医者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当中,其病理机制为浊毒内伏血脉,损耗气血,酿生湿热痰瘀。
攻于手足,阻滞经脉则见关节猝然赤肿疼痛。
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如今又有人开玩笑说“中西医结合,治成标本”。
可不管怎么说,中医治痛风仍在临床诊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今许多中药材的疗效经过了实验、实践的相关论证,更是提升了中医治痛风的地位。
尤其是以下7味中药:1.车前草最新的实验发现,车前草可致使高尿酸血症小鼠URAT1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也就是说车前草不仅能抗痛风,还可实现降尿酸的疗效。
2.山慈菇山慈菇治痛风最早见于北宋年间的《证类本草》当中,现在医学研究发现山慈菇当中富含秋水仙碱,这种物质有什么功效无须赘述。
因此,在中国常见的痛风中成药、急性复方中,常会见到山慈菇的身影。
3.黄柏临床上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基本方——二妙丸当中就含有黄柏,黄柏的提取物也能抑制尿酸的重吸收作用,进而实现降尿酸的功效。
4.秦艽现代医学证实,在动物体内给与秦艽提取物后,血尿酸量降低,24h尿量和尿酸的排泄量均增加,秦艽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肾脏尿酸重吸收和促进尿酸排泄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5.泽泻实验结果表明,泽泻有助于降低小白鼠体内的尿酸水平。
泽泻具有下调URATImRNA和蛋白表达的功效,致使尿酸的重吸收减少,更多的尿酸随尿液排出。
6.土茯苓土茯苓是常用的降尿酸、抗痛风中药。
研究显示土茯苓可以降低实验大鼠体内URAT1mRNA的表达,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7.大黄实验研究发现,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尿酸合成,用时兼顾抗炎、阵痛、降血脂的功效。
大黄解毒泻下,适用于痛风各期、各种并发症。
攻克高尿酸:医生推荐5种中药方剂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一般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可忽视,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痛风性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此外,还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梗和脑梗等其他危害。
因此,无论有没有痛风,高尿酸血症都要及早干预。
目前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主要用抑制尿酸生成和促尿酸排泄两大类药物,虽然降尿酸效果显著,但是副作用也不小,患者长期服用的依存性较差。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与肾气不足、脾失健运密切相关,加之饮食结构不合理,风、痰、湿、热等邪气的作用,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而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并且毒副作用小,经许多学者且多年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大量研究后发现,它们有很好的降尿酸作用。
主要有如下五类:一、寒湿痹阻型: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治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方药:温经散寒汤:川乌6克,肉桂10克,白芥子6克,独活12克,羌活12克,黄芪30克,炒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萆�Z15克,甘草9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干姜10克,姜黄12克,水煎服。
附桂丸、颈腰丸口服。
二、湿热痹阻型: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清热止痹汤:公英20克,地丁20克,夏枯草20克,虎杖15克,防己12克,连翘30克,蚕沙12克,赤小豆20克,姜黄10克,秦艽10克,滑石20克,海桐皮12克,灵仙15克,泽泻15克,山栀12克,半夏1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热炎宁、败毒丸口服。
三、痰阻血瘀型:症状: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红色,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辩证及治法摘要: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其实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本文通过对高尿酸病因病机的分析及中医治法的总结,旨在利用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进一步开发符合中医辩证的高尿酸血症药物。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体质中医治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等因素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201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5%-23.5%,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1]。
一般男性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大于420 u mmol/L,女性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大于360 u mmol/L时应考虑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2]。
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 或) 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本病的发病与年龄、种族、居住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有关[3]。
临床上该病隐匿,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可能潜在的尿酸盐沉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近年来,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尿酸持续性升高或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将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心血管等疾病。
其实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然而在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人群中,仅有 10% 左右罹患痛风性关节炎,大多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髙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潜伏阶段,无临床症状的髙尿酸血症患者,并不表示关节组织或肾脏没有受到尿酸沉积的影响,只是程度较轻而己。
需要改变“痛风只是急性关节炎发作,控制疼痛即可”的观念,应该充分认识到痛风的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和间歇期[4]。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加桂枝汤治疗。
《外台秘要·卷十三》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更有详尽的描述:“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此受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筋骨,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之啮。
”。
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则提出相同的病名“痛风”。
如《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又有痛风而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
”又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外搏热,血得风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认为痛风之病,乃血热而风湿入侵、瘀浊凝涩;肢节疼痛是主要症状,发作痛特点为“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夜则痛甚”。
【2】虽然此处痛风与现代痛风的概念还不完全一样,但至少已将现代之痛风包括其中。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则认为:“形祛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
”“痛多痰火,肿多风湿”。
【3】到了清代的林佩琴,又将痛风归于痛痹之中,如《类证治裁·痛风》指出“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此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甚。
”可见前辈医家对痛风的相关认识与记载是很丰富的。
1.2现代中医医家的认识现代不少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广泛实践,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特点、辨证论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认识。
吴生元【4】教授根据多年诊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认识到该病的发作是由于风寒湿邪阻痹经脉,夹内在痰湿相互交作,邪气不得外散,郁遏化热于皮肤腠理而导致急性关节肿痛。
由于寒热交织,在里为寒湿阻痹,经脉气血不通,在表为痰湿郁热蕴结不得外散,而发此病。
王秀莲【5】认为痛风多发于形体肥胖者,大凡肥胖者脾虚,加之膏粱厚味,脾虚运化不利,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脾虚不能疏土,湿浊内停,代谢产物蓄积,留注四肢关节。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加味六君子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经过了数百年的使用和验证,在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临床上有着显著的疗效。
在中医理论上,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是指因脾气虚弱,湿阻不化,导致高尿酸血症的一种疾病类型。
而加味六君子汤就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湿邪,从而达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目的。
加味六君子汤的成分主要包括六味药材,分别是人参、白术、茯苓、神曲、炙甘草和大枣。
这些药材搭配在一起,具有健脾温胃,化湿理气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适当进行加味,如加入黄芪、山药等药物来加强益气健脾的作用。
据统计,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总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非常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
在临床上,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功效包括:1. 调理脾胃:加味六君子汤中的人参、茯苓等药材具有温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湿阻不化的病理状况。
2. 清除湿邪:加味六君子汤中的白术、神曲等具有祛湿化滞的功效,可以清除体内的湿邪,促进湿浊排出。
3. 调理气血:加味六君子汤中的大枣、炙甘草等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高尿酸血症对身体的损害。
4. 提高免疫力:加味六君子汤中的人参等药材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加味六君子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其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等药材中所含的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等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应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减少肥甘厚味,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适当参加适量的运动等。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加味六君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苍术、白术、陈皮、甘草、大枣和生姜组成。
它通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和体虚畏寒等症状。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尿酸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痛风和其他疾病。
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是中医上的一种证型,加味六君子汤被认为可以有效治疗这种病症。
本文将探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加味六君子汤的成分具有调和脾胃、祛湿化痰的功效,因此被认为可以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
脾胃虚弱通常会导致体内湿气的积聚,从而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最终导致高尿酸血症。
加味六君子汤可以帮助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泄,从而有望降低尿酸浓度,缓解症状。
一些临床研究也支持了加味六君子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
一项针对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加味六君子汤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尿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这些结果表明,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加味六君子汤还被认为对痛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的一种表现,加味六君子汤的调和脾胃、祛湿化痰的作用也可以帮助缓解痛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加味六君子汤的安全性,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但根据中医临床多年的应用经验,加味六君子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中药方剂。
其成分主要为天然草药,较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加味六君子汤作为中药方剂,其安全性也可能受到服用剂量、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在使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高尿酸血症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超量或长期服用。
患者在服用加味六君子汤期间应定期复查尿酸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加味六君子汤作为中药方剂,对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的效果。
它的成分具有调和脾胃、祛湿化痰的功效,可以帮助降低尿酸浓度,缓解症状。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性关节炎(痛风)
研究进展
淄博市中医医院·刘允辉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了解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的认识、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外治,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高尿酸肾病(Hyperuricemia)是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升高所引起肾脏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三种情况。
其中,急性尿酸肾病,常因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尿酸结晶沉积于集合管、肾盂和尿道,产生肾内、甚至肾外梗阻,导致少尿性急性肾衰。
慢性尿酸盐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伴有痛风关节炎和痛风石。
早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高尿酸肾病发病率显著逐年增高。
因此,寻求包括中医药方法在内的高尿酸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
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
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1%左右。
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根据痛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但古人又认识到痛风发病有别于一般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故又分出白虎历节、历节病、痛痹等名称,并有不少诊治专论而且疗效肯定,可见痛风在中医早有认识。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仅限于临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有臆测性、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1 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1.1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论》,其中还提出了热痹形成的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
”所谓痹热,是热痹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痹病。
故痛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热痹”的范畴。
【1】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
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
其临床表现叙述为:“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关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皆饮酒汗当风所致”,并提出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
《外台秘要·卷十三》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更有详尽的描述:“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此受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筋骨,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之啮。
”。
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则提出相同的病名“痛风”。
如《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又有痛风而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
”又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外搏热,血得风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认为痛风之病,乃血热而风湿入侵、瘀浊凝涩;肢节疼痛是主要症状,发作痛特点为“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夜则痛甚”。
【2】虽然此处痛风与现代痛风的概念还不完全一样,但至少已将现代之痛风包括其中。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则认为:“形祛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
”“痛多痰火,肿多风湿”。
【3】到了清代的林佩琴,又将痛风归于痛痹之中,如《类证治裁·痛风》指出“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此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甚。
”可见前辈医家对痛风的相关认识与记载是很丰富的。
1.2现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现代不少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广泛实践,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特点、辨证论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认识。
吴生元【4】教授根据多年诊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认识到该病的发作是由于风寒湿邪阻痹经脉,夹内在痰湿相互交作,邪气不得外散,郁遏化热于皮肤腠理而导致急性关节肿痛。
由于寒热交织,在里为寒湿阻痹,经脉气血不通,在表为痰湿郁热蕴结不得外散,而发此病。
王秀莲【5】认为痛风多发于形体肥胖者,大凡肥胖者脾虚,加之膏粱厚味,脾虚运化不利,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脾虚不能疏土,湿浊内停,代谢产物蓄积,留注四肢关节。
同时痛风亦好发中、老年人,肾气渐虚,易外邪侵袭,加之肾虚水液代谢失调,瘀滞气血不行,脾、肝、肾功能低下,水津输布气血运行失常,生痰生瘀,痰瘀交结,而体内生理病理产物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浊气堆积,蓄积体内,滞结筋骨,凝滞经络而发痛风。
方建萍【6】认为痛风属湿浊毒邪内郁化热之热痹。
不仅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引起,风寒湿邪郁痹日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亦致热痹。
钟洪【7】等认为原发性痛风其本在脾,其标在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而发病。
王乙黎【8】则认为无论是六淫诸邪还是痰浊、瘀血对本病而言,最终均可归结为“毒”,其邪毒的滋生主要来源有三:一是饮食偏嗜致毒;二是“六淫之毒”;三是七情化毒。
而朱良春【9】之认识则更有见地,他首先提出“似风非风”论点。
认为“痛风”其名为风而实非风,症似风而本非风,乃为浊毒瘀滞使然也。
即痛风是由于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初始未甚可不发痛,然积渐日久,愈滞愈甚,或逢外邪相合,终必瘀结为害;或闭
阻经络而发骨节剧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痛风结节。
久之,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致僵肿畸形。
由于郁闭之邪最易化热,其证又多兼热象,如湿浊蕴热,煎熬尿液,可见石淋尿血。
浊毒久稽,损伤脾肾,寒热杂错,壅塞三焦,而有关格险恶之症。
凡此种种皆浊毒瘀滞为殃,非风邪作祟之症。
2 中医临床治疗的研究概况
2.1辨证论治
中医的临床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由于目前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分型尚未统一,故临床报道的分型也因人而异。
娄玉钤【10】教授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和肝肾亏损型进行辨证治疗。
张笑平【11】等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痛风的证候分类加以补充而进行辨证分型。
脾虚湿浊型,相当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湿热蕴结型,相当于急性期及肾盂尿酸性结石,单个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昼轻夜重、拒按、喜冷敷;痰瘀阻滞型,相当于间歇期(除去关节畸形与肾功能不全、痛风肾)关节肿胀刺痛,肌肤麻木不仁;湿毒弥漫型,相当于已见肾功不全者,主要见有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口臭多涎,甚或欲呕,少尿;肝肾阴虚型,相当于已见关节畸形者,主要见有筋脉拘挛,关节畸形,口干少饮,头昏耳鸣。
吴启富【12】根据病期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湿热流注型,即急性发作期;肾虚痰瘀型,即迁延活动期;脾虚痰浊型,即血尿酸增高期。
陈进义【13】以健脾化湿、利尿泄浊、清热凉血法治疗本病,拟方:土茯苓、萆薢、焦楂、猪苓、瞿麦、萹蓄、车前子、苡仁、白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