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9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作者所列的观点,并分析其最主要的观点。
2. 通过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3.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兴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的字词,了解字词的解释。
2、了解作者的的观点学法指导自学为主,合作探究相关链接【作者简介】基本资料出生年份:1928年,籍贯:福建永春毕业院校:台湾大学代表作余光中的作品风格不统一,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
很多读者知道他,是因为他那首《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
主要经历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走进文本读一读1、学生自读课文,有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加行文中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读音和解释3、把标加的字词在练习本上书写几遍,以便加强记忆。
文学常识及字词检测1、《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是作家2、给下列汉字注音葳蕤..()..()暝.色()倏.忽()悚.然()绛镐炫.目()绿偃.()罥.袖()若偻.()煜煜..不定()曶.()匹俦.(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歌豪笑剧流萤班班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理一理一、本文的观点有哪些?明确1.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2.调动多种感官。
3.写动态的景,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写得有动感。
4.写感性的效果,以间接描写衬托感性。
5.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
6.奇笔妙句、写出事物特点的白描,使叙事的感性更鲜明。
二、这些观点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明确:中国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散文形形色色,如以心理活动来勉强区分,则有的侧重感性,有的侧重知性。
游记少不了写景叙事,先天上是一种感性的散文,所以游记作者应该富有感性。
所谓“感性”,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
说一篇文章“感性十足”,是指它在写景叙事上强调感官经验,务求读者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其实“如见”还是不够的,因为视觉经验之外还要表现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等,要用文字表达时,一般人,甚至一般作家,却只能用熟知习见的成语,因简就陋地复述一些空泛而含混的印象。
请看宋朝的王质如何写月:冈重岭复,乔木苍苍。
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
(《游东林山水记》)通常我们说“新月如眉”或“眉月”,但“月一眉”用眉做量词,乃觉其新颖。
“迟速若与客俱”令人想起了李白的“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但王质的说法更有感性,更有动感,更像电影,因为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十分传神。
再看他如何写水上之游: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
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
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
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
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
(《游东林山水记》)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
香气能“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嗅觉经验就视觉化、触觉化了。
至于视觉经验,也都表现得很有动感:写荷花迎风则“红披绿偃,摇荡葳蕤”,写微风拂水则“细生鳞甲”,写流萤则“(幽火)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写山则“森森欲下搏人”。
但最生动的是星映水面的比喻“如珠走境,不可收拾”;以珠喻星,以镜喻水,本是静态,原也寻常,可是珠走镜上,便加上了动的关系,把水面起伏不定的感觉一并带出,真富感性。
可见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山水才有生命。
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教学目标】1.应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2.应能结合课文观点,联系实际阅读,品评作品,鉴赏文章。
【教学重点】1.文章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还有哪些具体的观点?2.文章的表达还有何特色?【教学难点】1.文章最为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2.透过本文,理解余先生的文学观点和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测试1.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字词:感性新颖葳蕤平庸警策冉冉奇笔俯瞰逊色空前感性淡薄气竭力衰感性恣纵应该富有感性敏锐的感官经验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描写感性的后果(效果)奇笔色调领域更宽夺目的色感与光感2.请学生交流预习体会,并谈谈自己对余先生的了解。
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
(二)导入示例本文可以这么导入: 游记是余光中散文书写中的一项重要成绩,从《左手的缪思》到《日不落家》,计有四十六篇之多。
除了游记体之外,并有中国传统游记的论述四篇,显见余光中对游记的偏爱。
论述与创作并驾齐驱,可见他试图透过知性的论述去思考游记的本质,而尝试在这两者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之下建构他游记的书写风格。
那么余光中对中国山水游记有哪些论述和思考呢?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三)学习课文1.理清作者思路。
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找出本文的主要的观点。
[教学参考]:本文总的观点和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文章第一段说的,游记“应该富有感性”;“所谓‘感性’,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是指它在写景叙事上强调感官经验,务求读者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2.课堂研讨:文章除了主要的观点外,还有哪些具体的观点?[教学参考]:最主要观点即总观点:富有感性。
在这“应该富有感性”的总观点下,文章交错提出了五个具体观点:调动多种感官;写动态的景;写感性的效果;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
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与朱元思书》《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缥.碧pi ǎo 急湍.tu ān 轩邈..xu ān mi ǎo 泠泠..l íng 鸢.飞yu ān 戾.天l ì 横柯.k ē偃.y ǎn 葳蕤..w ēi ru í 罥.ju àn 鬼魅.m èi 悬宕.d àng 悚.s ǒng倏.然sh ū 俯瞰.k àn 逊.色x ùn 掬.j ū恣.纵z ì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ji àn 千丈见底 y ǔ 与朱元思书 xi āng 互相见 与 y ù 参与 相xi àn 见牛羊 y ú 同“欤” xi àng 丞相3. 词语湍:急流的水,如:急湍。
轩:高。
如:轩然大波。
邈:远。
如:邈远。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看,暗中察看。
如:窥视。
独绝:独一无二。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阻碍。
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寒树:阴森森的树。
直指:笔直的向上。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因简就陋: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
空泛:内容空洞浮泛,不着边际。
修岩:高岩。
迟速:快慢。
迟,缓慢。
速,快,迅速。
葳蕤:茂盛的样子。
勃郁:旺盛,浓郁。
奄忽:急速的样子。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暝色:暮色。
倏然:忽然,疾速。
鬼魅:鬼怪。
4. 古汉语常识(1)词类活用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往远处。
如:互相轩邈。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如:猛浪若奔。
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
如:任意东西。
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如:望峰息心。
(2)一词多义绝:①形容词,绝妙。
如:天下独绝;②动词,断、停。
如:猿则百叫无绝。
百:①数词,数目,十的十倍。
如:一百许里。
②数词,极言其多。
如:猿则百叫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