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种猪超级繁殖性能的营养与管理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养猪SWINE PRODUCTION2019第1期法系种猪饲养管理技术与繁殖性能研究汤海林,谢周松,谭仲秋,孙杰龙,张锦余,宋灵峰,冷电波(湖南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益阳413000)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9)01-0063-02收稿日期:2018-12-27收稿,2019-01-07修回基金项目: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建设项目[湘财农指(2018)101号]作者简介:汤海林(1966-),男,湖南益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猪养殖研究工作.E-mail:yynksthl@为加强中法科技交流,1979年11月我国赠送法国梅山猪、嘉兴黑猪、金华猪3个地方品种9头种猪,每个品种1公2母。
法国充分利用了我国猪种高产仔数的基因,培育出性能优秀的法系大白猪、法系长白猪。
据中国种猪信息网资料,2008—2016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猪中法系种猪占比14.16%,近几年法系种猪引进较多。
2013年12月江西绿环牧业集团从法国ADN 种猪育种公司引进原种大白猪、长白猪种猪600头;2016年10月湖南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益阳兆丰农牧有限公司从江西绿环牧业集团引入法系大白猪、长白猪种猪800多头,成为湖南省法系种猪较大规模原种猪扩繁场。
为了充分利用国外优良猪种,在法国ADN 种猪育种公司及江西绿环牧业集团专家技术指导下,我们制定实施科学养殖配套技术措施,使法系种猪表现出了良好的繁殖性能。
1法系种猪外型特征由表1可见,法系长白猪后备母猪平均体重124千克,体高66厘米,体长125.2厘米,胸围114.1厘米;经产母猪平均体重253.2千克,体高81.8厘米,体长154.4厘米,胸围143.2厘米。
法系大白猪后备母猪平均体重123千克,体高65.8厘米,体长119.2厘米,胸围112.3厘米;经产母猪平均体重254千克,体高83.9厘米,体长151.9厘米,胸围145.3厘米。
高产母猪的营养方案有哪些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从总体的养殖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主要原因就是母猪饲养管理存在不足,那么高产母猪的营养方案有哪些方面?一起来了解下。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从总体的养殖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主要原因就是母猪饲养管理存在不足,那么高产母猪的营养方案有哪些方面?一起来了解下。
高产母猪的营养方案有哪些方面?1、配种母猪促发情以NRC(2023)标准或者偏高水平的能量摄入量,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和获得最佳的排卵数。
高脂肪高纤维日粮,与以淀粉为主要能量来源的日粮相比,能使后备母猪初次发情的时间提前,并提高其发情率。
促排卵来源于糖类的能量比来源于脂肪的能量更能提高母猪的排卵数。
在生产管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高油脂和高纤维作为能量源的日粮,在配种前改为高淀粉或糖作为能量源的日粮。
添加抗应激、抗氧化营养维生素C、维生素E、有机硒、有机铬等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应激对母猪神经内分泌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2、妊娠母猪高能日粮不利于受精卵存活,也会影响乳腺的发育以及妊娠后期胎儿的存活。
所以,妊娠全程都不能使用高能日粮。
然而,低能日粮不能满足母猪和胎儿对营养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采用中等能量水平的日粮。
在妊娠后期,母猪需要足够的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基酸等,这些氨基酸不仅能促进胎儿肌纤维快速生长、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求,而且还能抗氧化、调节免疫力,提高初生仔猪的活力。
母猪不同阶段饲喂方法后备母猪到了三四个月龄就要开始饲喂后备母猪料了,这时起就要分餐饲喂,每天四至五斤,到了六月龄就开始初情,到了七个半月龄后就要准备配种了。
在配种的前几天可以一天喂五斤以上的哺乳料,或者饲料里加些鱼粉鸡蛋动物性蛋白饲料。
初配母猪配种后每天采食量应该控制在四斤之内,可用怀孕料一直饲喂到生产。
生产后换哺乳母猪料。
经产母猪配种后的一个月内每天饲喂的量不能够超过四斤,一个月后再根据母猪的膘情来增减饲喂量,膘情适中的则根据母猪的体型大小饲喂体型小的保持日采食量四斤,体型大的则可以多喂一到四两。
新法系大白母猪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大白猪是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产仔多、增重快,瘦肉率高,在规模化养猪的配套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培育出专门化高繁母系大白猪,广东温氏集团在2009年12月,成功从法国引种315头新法系大白母猪,从目前的繁殖成绩来看,新法系大白猪窝均总仔在15头以上,与传统的老法系母猪相比,新法系母猪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繁殖性能,均表现得更加优秀。
但实际生产中,各个场之间的差异较大,要想让新法系种猪能够保持其优良性状,获得更好的生产成绩,需要在营养、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多下功夫。
本文就新法系大白猪在饲养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简述,希望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后备阶段饲养管理新法系大白母猪生长速度快,要特别注意后备母猪骨骼的发育,为未来高繁殖性能奠定基础。
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最好在240-250日龄,体重达到140~150kg,P2膘厚>15mm,第三个发情期或以上,有利于保证第一胎繁殖成绩、自身发育和后续生产成绩及使用年限。
新法系母猪生长速度快、背膘薄,对营养要求高。
首先在饲料配方上可参考法国的指标,调整能量、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粗纤维等水平。
后备母猪30~70kg期间,蛋白水平应该达到16%,消化能在3250kcal/kg以上;70~100kg期间,蛋白应达到15%以上,消化能在3200kcal/kg左右;100~140kg蛋白在14.5%左右,消化能在3150kcal/kg左右;配前2周适当提高能量浓度,有利于促进卵泡的发育,提高卵泡的质量。
研究发现,后备母猪在初配前,适当控制其生长速度有利于延长使用年限和保证肢蹄健康。
25~105kg 长速控制在750g/天以下;105kg后日增重控制在650g/d。
限制采食量的同时,是要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是有利于骨骼发育的钙、磷等。
此外,法系猪对锌、生物素和B族维生素的需求比较高。
2妊娠阶段饲养管理新法系母猪成熟体重更大,3胎前仍在生长,易在妊娠期与胎儿发育竞争,同时由于在遗传选择方面,长速快瘦肉率高,导致繁殖方面“入不敷出”,头胎高产后易出现“二胎综合症”。
保育猪的保健方案保育猪的保健方案对于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有效的保健措施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和爆发,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生产力,确保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保育猪的保健方案,包括营养、环境、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等方面。
一、营养管理1.均衡饲料供给:保育猪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饲料应包含合适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根据猪的年龄和生理阶段,调整饲喂比例和食量,以确保猪的健康和生长。
2.优质饲料选择:选择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猪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饲料应保持新鲜,避免霉变和污染。
合理控制饲料中的添加剂,避免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
3.水源管理:给予干净的饮水可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水源应保持新鲜,定期清洁和更换饮水设备,以防止水质污染和细菌滋生。
二、环境管理1.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保育猪提供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舒适环境。
定期清理圈舍,清除粪便和杂物,保持圈舍清洁和卫生。
避免过度拥挤,确保猪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休息。
2.正确的照明管理:猪对光线的需求较高,适当的照明管理可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和照明时间,帮助猪保持正常的生物钟和作息规律。
3.噪声控制:过高的噪声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圈舍中的噪音污染,保证猪的安静环境。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保育猪的疫苗接种方案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养殖场的特点进行制定。
常见的猪类疫苗包括猪瘟、猪链球菌、猪蓝耳病等。
接种疫苗前应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宜接种。
四、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保育猪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定期检查内容包括体温、体重、呼吸情况、粪便和尿液等。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或加重。
总结:保育猪的健康管理是养殖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营养管理、环境管理、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X u m u s h o u y i在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畜牧业加大发展力度,营造优质的养殖环境,研究高质量的养殖技术,有助于促进国内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和发展,促进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
关于现代社会中畜牧业种猪的养殖和繁殖技术的发展,根据研究了解主要从系谱、性刺激、人工授精等方面进行科学专业化的介绍,能够有效提升畜牧业发展的卫生性和安全性,实现国家畜牧业整体的稳定发展。
针对种猪高效扩繁以及配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种猪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种猪生长的抗病力,从而实现国内畜牧行业的稳定发展。
以下主要从而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种猪高效扩繁以及配套技术的应用性能和特点,对国内畜牧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一、种猪高效扩繁及配套技术中关于系谱方面的应用1、关于种猪引进方面的选育关于种猪高效扩繁以及配套技术在系谱方面的应用,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分别是引进种猪的计划和目标、技术以及种猪的隔离方面,需要保证这三个方面满足引进计划发展的标准,能够有效提升种猪的品种,从而提升肉制品的质量和品质。
2、关于自留种猪方面的选育关于种猪高效扩繁以及配套技术在系谱方面的应用,在自留种猪方面,首先需要根据种猪的品种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然后构建专业的种猪标准综合体,紧接着需要关键的选育环节,也是保证种猪质量和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进行评估和留种,从而实现国内畜牧业的顺利发展。
3、系谱应用方面的结果针对种猪高效扩繁以及配套技术试验的结果,能够发现系谱能够为种猪的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加强选育和推广工作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实现现代畜牧行业的稳定发展,促进种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二、种猪高效扩繁及配套技术中关于性刺激试验方面的应用1、关于试验的生产性能和方法关于种猪高效扩繁以及配套技术在性刺激方面的应用,相关畜牧业研究小组选择胎次相近的母猪进行试验,利用相同的公猪进行性刺激操作,主要利用定期刺激作用的活动,从而提升母猪出现发情的情况和数据,为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点2023-11-07•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目录•繁殖管理•猪场管理•其他注意事项01引种通过引入优秀的种公猪,提高猪群的整体品质和生产性能。
优化种群结构扩大基因库改善生产性能引入新的基因,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率。
引入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公猪,以改良后代的生产性能。
03引种目的0201确保引种的种公猪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病和遗传疾病。
健康状况选择具有优秀生产性能的种公猪,如高瘦肉率、高繁殖性能等。
生产性能了解种公猪的遗传背景,包括血统、系谱等,以确保引入的种公猪符合猪场的需求。
遗传背景引种标准考虑引入的种公猪对当地环境、饲料和饲养条件的适应性,以降低引入后的应激反应。
引种注意事项适应性引入的种公猪应进行隔离观察,以确保其健康状况和适应情况良好。
隔离观察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以确保种公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饲养管理02饲养管理将公猪饲养在群体中可以增加其活动量,提高其繁殖性能。
群体饲养对于一些繁殖性能低或年龄较大的公猪,可以采取单独饲养的方式以更好地照顾它们。
单独饲养饲养方式优质饲料选择高品质的饲料可以确保公猪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提高其繁殖性能。
合理配比合理搭配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公猪的营养需求。
饲料选择与配比定时饲喂每天定时饲喂公猪,使其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持其健康状态。
定量饲喂根据公猪的年龄、体重和活动量等因素,确定每天的饲喂量,确保其摄入适量的营养。
饲喂方法与时间03疫病防控制定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注意与兽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新的疫病信息和防治方法。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等。
伪狂犬病对种公猪进行伪狂犬病疫苗接种,确保种公猪无伪狂犬病感染。
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猪瘟定期检测猪瘟抗体,确保种公猪无猪瘟感染。
法系种猪性能测定初报2000年12月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从法国伊彼得引进高性能SPF 级健康水平的种猪370多头,其中包括大白、长白、皮特兰和圣特西四个品系,通过一段时间的测定观察,法系猪表现出极具市场价值的生长和繁殖性能。
2001年5月法系猪开始头胎产仔,我们选取第一胎仔猪进行测定,其中大白公猪8头,长白公猪7头、圣特西公猪10头和皮特兰公猪2头,这27头测定猪均在北京种猪性能测定站进行测定,使用国际上先进的ACEMA48测定系统进行测定,测定的性状有:达100千克体重日龄、3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100千克体重背膘和30-100千克阶段饲料报酬。
仔猪初测体重为:30.153±3.20kg,测定期间饲料营养水平如下表1:表1 测定法系猪饲料营养水平(单位:MJ/kg 、%)观察和测定结果:1、从测定结果表2看,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引进的法系猪生长速度快,除皮特兰日增重平均为924.5g 外,大白、长白和圣特西三品系猪30-100千克阶段平均日增重均在1000g 以上;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法系大白、长白、圣特西分别为141.9、138.4、141.3。
2、这四个品系猪饲料报酬非常好,四个品系平均饲料报酬均在2.350以下,圣特西平均饲料报酬为1.97。
3、平均100千克体重背膘厚,法系大白、长白和圣特西均在11.40-12.3mm 之间较为适宜,这三个品系背膘不宜过薄,背膘过薄会影响猪的繁殖性能和胴体肉的品质。
法系皮特兰背膘厚为9.70mm ,这些皮特兰公猪剔除了应激繁感性基因n ,因此其背膘稍厚于含有应激敏感性因n 的皮特兰(含有应激繁感性基因n 的皮特兰背膘为9.0mm 左右),通过我们的饲养观察法系皮特兰抗应激能力和适应性要好于丹麦长白。
表2 法系猪测定结果(单位:天、毫米、克/天)4、第一胎产活仔数大白、圣特西和皮特兰基本在11头左右,长白为13.6头,可见法系猪繁殖性能非常优秀。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在养猪行业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不仅能够增加生猪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状况的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等方面,介绍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一、饲养管理1. 合理选配种猪母猪的繁殖力与种猪的品种和遗传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需求,科学地选配种猪。
一般来说,应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繁殖率高的种猪,以提高后代的繁殖力。
母猪的配种管理是影响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配种时,应严格按照配种标准进行,选择适龄健康的母猪和种猪进行配种。
要注意控制配种的时间和次数,避免配种过多或过频导致母猪疲劳和生殖系统功能紊乱。
3. 合理的饲养环境母猪的饲养环境对其繁殖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为母猪提供干净整洁的舒适饲养环境,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提高母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4. 合理的饲料供应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生长和发育,因此应合理设计饲料配方,保证母猪在繁殖期的营养需求。
要注意控制饲料供应量和次数,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对母猪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 精心的产房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细心的产房管理。
应确保产房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保证母猪在产房的舒适度,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母猪的产后恢复。
二、疾病预防1. 控制传染病传染病是影响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保证母猪的免疫力稳定,避免因传染病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2. 预防疾病的发生除了定期接种疫苗外,养殖户还要做好母猪的日常健康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母猪的疾病,保证母猪的生理健康状态,保障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饮水卫生管理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清洁饮水,因此要保证饮水卫生,避免饮水过脏或感染病原体,导致母猪的疾病和影响繁殖能力。
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种猪繁育及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应用,以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和产能。
种猪作为猪群的根本,其繁育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猪群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研究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种猪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在现代畜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能够提高种猪的繁殖率和生产力,降低养殖成本,保证猪肉质量和安全。
尽管目前猪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决办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通过实践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为种猪繁育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在畜牧养殖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猪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生产要素,繁育出优质的种猪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种猪繁育技术种猪繁育技术是种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繁殖效率和后代品质。
其主要包括选种、配种、妊娠、分娩和断奶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选种方面,应根据繁殖性能和遗传背景进行科学的选种工作。
通过对种猪个体的体型、品种、遗传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出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和遗传优势的个体作为种猪,以提高后代的繁殖效率和品质。
还要注意消除家系内的近交亲缘关系,以避免遗传缺陷的传递。
在配种方面,要根据选种的结果进行科学搭配,保证种猪间的遗传优势互补。
合理的配种组合可以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保证种猪繁殖效率的提升。
妊娠、分娩和断奶也是种猪繁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对于养猪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技术措施,可以帮助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1. 优选种猪:选择优秀品质的种猪作为母猪,注重体型健康、种系稳定和生殖能力强的种猪。
2.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母猪的营养充足。
母猪在发情期、配种期和妊娠期需要适当的饲养和管理,保证身体健康。
3. 发情检查:定期进行发情检查,通过触诊、光触诊等方法来确定母猪是否处于发情期。
及时发现发情,以便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进行配种。
4. 合理配种:根据母猪的发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配种。
根据母猪的生理周期进行精确配种,提高受胎率和仔猪的生存率。
5. 制定科学的配种管理方案:根据母猪的生理周期和发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种管理方案。
包括选择配种时间、配种次数、配种方法等。
6. 合理妊娠期管理:母猪妊娠期间需要适当的饲养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喂、保持舒适的环境条件、定期检查妊娠情况等。
8. 产后护理:给予产后母猪良好的护理,包括清洁、保暖、饲喂等。
及时处理产褥期的并发症,保证产后母猪的康复和下一胎的正常发育。
9. 配备现代化设备:采用现代化的养猪设备,如发情监测仪、配种台、自动化喂养设备等,提高繁殖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0.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定期请兽医对母猪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提高母猪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繁殖力。
通过以上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养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母猪的繁殖能力和养殖效益。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母猪的繁殖力是养殖业的核心之一。
提高母猪繁殖力既可以增加猪场的产量,又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下面是一些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1.改善饲料与饮水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母猪繁殖力的首要环节。
改善母猪的饲料与饮水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营养水平。
合理的饲料与饮水管理,不仅可以增加母猪的体重,还可以改善母猪的繁殖率、产仔数和生产间隔。
2.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母猪的饲养环境对其繁殖力的影响很大。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使母猪处于一个舒适、安全、卫生和自由的环境中,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要确保母猪的舒适环境,就要常年保持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等方面的控制。
3.实施合理的配种管理选择合适的种猪和实施合理的配种管理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
对于母猪,要根据不同繁殖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种猪。
同时,需要掌握母猪的生理变化和场上饲养环境,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和次数,确保母猪正常配种,从而提高繁殖率和产仔数。
4.加强疾病防治和保健母猪的疾病防治和保健工作也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
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预防性接种,控制传染病和消化道病,并对母猪进行必要的保健和营养补给,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5.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以确保母猪的遗传质量。
这包括对母猪的遗传史及其生产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及在选育猪种和配种技术上提供依据。
只有过档案管理,才能对每只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育种,从而增加新一代母猪的繁殖力和品质。
总结: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涉及复杂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和管理措施,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产仔数,从而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法系种猪超级繁殖性能的营养与管理策略
作者:康大夫来源:互联网时间:2013-05-15 13:48点击:77次
核心提示:本文为大家介绍法系种猪超级繁殖性能的营养与管理策略,供养殖户参考学习,详情见下文。
1.法系种猪的特点
法系猪的体型比其他系猪的体型都大,成年种猪体重能达到300千克。
成熟早,利于获得高瘦肉率。
产子数高,子猪生长速度快,产奶量更高。
营养需要量与原有品种有较大差异,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要求更严格。
胎次间的性能变异较小,对营养、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反应更加敏感。
2.影响繁殖性能的因素
激素刺激、后备母猪管理、用公猪诱情、短期优饲、体况、营养
3.后备母猪的管理
防止生长过快。
后备猪由于生长速度过快,135天~140天达到100千克,其骨骼生成时钙化不好,在以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容易造成肢体病的发生,淘汰率高,所以要控制生长速度过快,后备猪100千克之前,最佳日增重控制在650克之内。
我们推荐的饲喂方案是:体重7千克~14千克,总饲料消耗为7千克;体重14千克~30千克,总耗料为20千克;30千克~65千克之间,每千克活重每天耗料量从50克逐步增加到82克,但每头每天最多不超过2.8千克;65千克~100千克和100千克分娩母猪每天每头2.4千克~2.8千克。
猪e网网友建议,要注意的是饲料的推荐量要与饲料的营养浓度适量调整。
防止后备猪群肢蹄病的发生。
为了防止种猪肢蹄病的发生,除了控制后备猪育成过程中日增重不超过650克以外,还要注意种猪的饲料质量,法系种猪对饲料中的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比其他品系猪高很多。
圈舍地面也是造成肢蹄病的原因之一,30千克子猪饲养在橡胶地面易造成腿病,育肥猪和后备猪舍水泥地面过于光滑或粗糙都易造成肢体病的发生。
4.延长种猪使用年限
注重后备猪的培养。
后备猪体重在100千克体重之前日增重控制在650克之内,提早转到后备母猪舍,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限饲可避免相互之间的抢食,避免出现过肥或过瘦的猪只(见表1)。
营养与骨骼发育。
初产母猪的骨质脆弱,比经产猪更易发生骨折。
造就健康
骨骼的营养要求是让母猪在第三胎之前骨骼重量达到最大。
饲料中高水平的钙和磷有助于强健骨骼。
法系猪对锌、生物素和B族维生素的需求比较高。
初配前控制生长速度有利于延长使用年限。
过肥或体重过大对延长种猪使用年限很不利。
初次配种的目标。
法系猪的初配日龄为220天~250天,体重在160千克~170千克,配种时的背膘厚度为13mm,初产时的背膘厚度为20mm。
第一次配种最好在第三个发情期,最早也应在第二个发情期,有利于种猪延长使用年限。
5.妊娠母猪管理
妊娠母猪采用多阶段饲养方案:妊娠初期。
妊娠期的最初几天采食量过大会对胚胎存活产生不利影响,配种后的最初3天采食量保持在每天2.2千克~2.4千克。
妊娠中期。
妊娠一个月至妊娠84天,本阶段是矫正体况评分的最佳时机,应让母猪达到最佳体况评分(3分),母猪的饲喂量要由体况评分确定,最好是单栏饲养,便于调整母猪的体况,饲料饲喂一般在1.5千克~2千克,注重母猪每日的营养摄入量,根据饲料的营养浓度不同调整饲喂量,适当的脂肪沉积有利于提高出生子猪的品质,并使分娩更顺利。
妊娠后期。
妊娠后期为妊娠最后30天,是胎儿和乳腺发育期,应提高饲喂量15%~20%,达到2.5千克~3千克,避免分娩时过肥,体况评分最高在3.5分,有利于母猪分娩和泌乳机能启动,妊娠期的最后一个月切忌膘情下降。
评分与饲喂量的调整(见右上图及表2、表3)。
6.哺乳母猪的管理
哺乳期是母猪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采用的饲养方法将对子猪的品质以及下一胎母猪繁殖潜力的发挥,甚至终生的生产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饲养目标:满足泌乳的营养需要。
体重较大的子猪先断奶。
较少的哺乳期失重,力求摄入足够营养。
泌乳阶段的饲养策略应为力争达到最大采食量,提高食欲的措施有: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以饲喂营养丰富而平衡的日粮,饲料要求新鲜,避免不卫生、陈旧或有异味,夏季饲喂高能日粮。
增加饲喂次数,添加糖或其他食欲促进物质(特别是夏季),供给充足饮水,夏季选择气温较低时饲喂,即清晨和傍晚,避免断奶前的喂量不足,在产房期间避免应激。
饲料的营养水平固然重要,但相对于哺乳初期的饲养管理来讲,却处于从属
地位。
产后10天内饲料喂量保持产前的水平,产前切忌过分减少饲喂量,(2.4千克~2.6千克)否则易增加便秘的几率(2.4千克~2.6千克),便秘的发生与产死胎是成正比的。
产前的饲料和饮水要充足,切忌分娩过程过长,母猪需要足够能量,产后逐步缓慢增加饲喂量:每天增加400克~500克,日喂2次~3次,粉料优于颗粒,最高喂量每天8千克~9千克。
初产母猪的饲养技术:头胎母猪产后第一周避免喂量过大而引起乳腺肿胀,饲喂量过大→泌乳过多→超过子猪的哺乳量→导致乳房肿胀。
7.从断奶到配种的饲养
加大喂量至配种(每天3.5千克~4.0千克),配种后3天降低喂量,将母猪短时间合群(2小时~3小时)有利于发情,断奶后开始用公猪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