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练习岳麓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5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背景1.思想中世纪基督教会长期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
2.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政治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4.天灾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二、兴起14世纪,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
三、成就1.文艺复兴前三杰3.英国的莎士比亚(1)著作:《哈姆雷特》。
(2)特点: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影响: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深远。
四、核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旗帜和主要的社会思潮,其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五、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六、作用1.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地理位置: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造纸术、印刷术等,从而有利于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向整个欧洲的传播与扩散。
(2)文化基础: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与文化典籍。
14~17世纪,众多学者云集此处,发掘整理古希腊罗马与拜占廷帝国留下的文化遗产。
(3)经济基础:在中世纪晚期,意大利产生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独立的工商业城市。
城市中,具有新兴价值观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等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他们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枷锁,把注意力转向现实世俗世界。
(4)现实原因:罗马教廷的腐化堕落与教会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与“神秘主义”思想,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意大利首先掀起了反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后逐渐传遍欧洲。
2.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A.人类封闭的世界B.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人文主义的思想D.古典文化的神秘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2.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的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
”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文艺复兴()A.强调自由,主X“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文主义者主X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3.“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
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
”这反映了()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民族主义思想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表面上看起来,它仿佛是古代文化的再现,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抄袭旧文化,而是一种创新,它有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展。
”下列事件或作品最能体现文中精神的是()A.《理想国》B.《九十五条论纲》C.《哲学通信》D.《十日谈》艺复兴运动,以上作品中只有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5.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人性善恶的是()A.达·芬奇B.米开朗琪罗C.彼特拉克D.拉斐尔,符合题意的是达·芬奇。
6.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1.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
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2.人们通常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尊奉为人文主义的先驱。
原因是他们( )①主张君主立宪②猛烈抨击宗教神学③宣扬人文主义④主张实行三权分立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下面是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的镇馆之宝——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
这两幅画所体现的时代思想是( )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自由主义D.现代主义4.莎士比亚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理性主义D.人文主义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
”“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B.中世纪神学思想C.中国的儒家思想D.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A.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C.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7、《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感叹到:“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材料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专制主义 B.自由主义 C.乐观主义 D.人文主义8、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了人的价值,颂扬了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参考答案】1-5D BBD A 6--8BDD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薄伽丘和《十日谈》 1.文艺复兴(1)背景①政治: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②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阶级: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但还没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体系。
④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
(2)形式: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5)影响: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薄伽丘(1)历史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一,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2)代表作品:《十日谈》。
内容: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抨击教会的精神统治,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二、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1.达·芬奇(1)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中。
(2)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3)《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
2.米开朗琪罗(1)意大利著名雕刻家,他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有《大卫》《摩西》。
其作品具有雄浑壮伟的气势,因此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3.拉斐尔(1)意大利著名画家。
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画圣”。
(2)拉斐尔笔下的圣母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3)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1.背景: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英国。
2.代表作:《哈姆雷特》,剧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他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3.作品特点:人物形象富有个性,深刻反映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地位: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选择题1.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以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财主因为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就被判火刑,但他疏通关系后被释放。
很明显,该故事把斗争矛头指向教会,讽刺其腐败,选C项。
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像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像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
”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 )A.古希腊神话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C.宗教改革D.浪漫主义文学解析:选B。
材料明显歌颂人性之美,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
本题容易错选D项。
我们只要认识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含义,它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建立之初,对社会失望而不绝望。
3.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与“圣像图”明显不同,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 )A.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反动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C.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D.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解析:选D。
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创作的人物,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所有人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真实,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解析:选B。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薄伽丘和《十日谈》1.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可能是( B )A.要求学生努力提高考试分数,否则给予惩罚B.重视体格锻炼,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C.专心于学业课程,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D.严厉纪律要求,禁止学生课堂讨论解析: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注重人、肯定人。
据此分析选项中体现此核心的内容:A中“给予惩罚”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B中“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中“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D中“禁止讨论”说明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应选B。
2.“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某某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
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B )A.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B.冲击某某神权的束缚C.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否定了某某神学观念解析: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X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X,冲击某某神权的束缚,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D )A.反对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解析:《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项是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在,B项是《红楼梦》的作品内容,两者均没有C项的内容。
第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反对人对现实生活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对人文主义这一思潮核心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自由平等.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这场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早期的殖民扩张.“文艺复兴”的概念在~世纪时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该词源自意大利文“”,一般多写为法“”。
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在于().复兴了西方的古典文化.冲破了封建愚昧的禁锢.为资本主义建立统治地位制造了舆论.创造了新的学术和艺术一、选择题.“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材料所述,该事件的矛头指向宗教,而且提到了“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肯定了人。
综上所述,该事件为文艺复兴。
答案:.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米宽、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解析:布鲁内莱斯基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的时代,其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感叹到:“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素材人文主义文化精神人文主义文化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本。
针对基督教以神为本,将人看成上帝造物的一部分的观点,人文主义主张“人是宇宙的中心”,以此作为人们认识自身、认识上帝与自然,以及认识人与上帝和自然的关系的出发点。
教会总是告诉人们,上帝是如何地伟大、完美和万能,而人在上帝面前又是如何地卑微、丑陋、软弱。
人文主义者却认为,人同样是值得赞美的。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但丁说,就人所完成的业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权威,颂扬人的价值和尊严,鼓吹人性的高贵。
他们所说的“人”,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抽象化。
颂扬人而蔑视神,赞美人性而贬斥神性,提倡人权而否定神权,这些都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君主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建立自己阶级的统治;破除封建制度,建立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要求。
在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问题上,针对基督教神学有关“赎罪”、“禁欲”、“天堂”、“来世”之类说教,人文主义者指出,人们追求享乐和财富的欲望出自人的“天赋的本性”,是上帝眷顾和宠爱其子民的表现,没什么可羞耻的,相反是美好的,应该给予充分满足。
人生的目的不是通过禁欲、善功和没完没了的赎罪而获得拯救,而是追求和享受自由、欢乐、幸福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现世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来。
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幸福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人生观。
人文主义对生活持乐观态度。
人文主义者承认人的力量的有限性,但他们认为人类实现意志的主要障碍是无常的命运,即生活中的不测事件,而不是不可抗拒的神力。
命运的力量可以依靠人的努力去削弱和疏导,有才有德的人完全可以战胜命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较多的成功。
人文主义对人类满怀信心,也鼓励人们自信。
意大利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成,而是自为的。
”这种自信心包含着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的否定。
人文主义推重知识和学问,视无知为可耻,鼓励人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但是鄙夷修道士那种脱离社会生活、毫无实际意义的冥思苦想,抨击基督教经院哲学对于丰富人类的生活“没有作出任何贡献”,对于“人的本性,我们生命的目的,以及我们走向哪里去这样重要的问题不加理会”。
【关键字】历史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薄伽丘和《十日谈》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1)____________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2)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____________。
(3)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______________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2.《十日谈》(1)《十日谈》的创作背景:①14世纪中叶,严重瘟疫带来的灾难促使人们反省:在________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
②文学能够开启人们的心灵。
(2)内容:《十日谈》全书贯穿____________思想,矛头直指____________。
(3)意义: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又是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导。
(4)评价:薄伽丘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2、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1.达·芬奇(1)生活背景:________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期。
(2)主张: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丰富的________。
(3)艺术特色:善于将____________、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用________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2.米开朗琪罗(1)特点:其创作专注于________,他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其不朽之作《大卫》和《________》,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3.拉斐尔(1)擅长画__________,被称为“画圣”。
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享誉于世。
(2)代表作:《______________》。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
2.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是《____________》。
第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反对人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对人文主义这一思潮核心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自由平等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这场革命指的是()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早期的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世纪时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该词源自意大利文“”,一般多写为法“”。
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在于()
.复兴了西方的古典文化
.冲破了封建愚昧的禁锢
.为资本主义建立统治地位制造了舆论
.创造了新的学术和艺术
一、选择题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解析:材料所述,该事件的矛头指向宗教,而且提到了“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肯定了人。
综上所述,该事件为文艺复兴。
答案: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米宽、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
.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解析:布鲁内莱斯基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的时代,其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感叹到:“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材料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专制主义.自由主义
.乐观主义.人文主义
解析:引文暗含: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体现了人文主义。
答案:
.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
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达·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它肯定了人的价值,颂扬了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解析:《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答案:
.右图是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哀悼基督》。
作品取
材于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
悲痛。
该作品
.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刻画了耶稣的英雄形象
.宣扬了上帝的精神权威
.倡导了灵魂得救的观念
解析: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体现了当时人文主义的精神,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答案:
.右图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拉斐尔名作《带金莺的圣母》,历经
年修复已在佛罗伦萨梅迪西宫展出。
人们认为它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其原
因在于它
.绘画技巧高超
.揭露了神的虚伪和教会的腐朽
.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信教者的无知
.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解析:图中圣母慈祥和蔼可亲,以温情的人性打动了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一人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他是
.莎士比亚.达·芬奇
.薄伽丘.拉斐尔
解析:综合材料中“剧作”、“英国社会”、“人文主义”等信息,符合条件的只有莎士比亚。
答案:
. 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莎士比亚对印度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解析:丘吉尔的话表明了莎士比亚对英国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作为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答案:
.为了展示~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下列内容不应该属于她补充范围的是
.《圣经》.《神曲》
.《大卫》.《蒙娜丽莎》
解析:题干所述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经》是中世纪基督教会的作品,不属于这一范畴。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材料: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
材料: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
材料: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就材料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材料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阅读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在教会的教父们的无数著作中有不少表面的矛盾甚至难解之处。
我们崇拜他们的权威,不应使自己追求真理的努力停滞不前。
……教父们会有错误是毫无疑问的。
即使彼得,教徒中的名人,也曾陷入错误中;……读所有这一类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否则一切研究的道路都要被阻塞,后人用以讨论语法和叙述中难题的优秀的智慧就要被剥夺。
——人文主义者阿贝《是与否》材料二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皮阿《论人的尊严》材料三阿尔帕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彼特拉克说:“真正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
——《世界史·中古部分》请回答:
()据以上材料所述,人文主义者极力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依据以上材料,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