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带液体过冷、蒸汽过热、回热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14
《制冷技术与原理》——第4章_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循环方式,通过压缩蒸汽来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并将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体,释放热量,然后通过节流阀将液体蒸发为低温低压的蒸汽,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4.1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过程: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首先,低温低压的蒸汽从蒸发器中吸入压缩机,经过压缩机的压缩作用,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都会上升,达到制冷所需的高温高压状态。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冷凝器,通过冷凝器的冷却作用,迅速降温,从蒸汽态转变为液体态。
在冷凝过程中,蒸汽释放出来的热量被传递给外界环境。
随后,冷凝后的液体蒸汽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液体蒸汽进入蒸发器后,会迅速蒸发为低温低压的蒸汽。
在蒸发的过程中,液体蒸汽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最后,低温低压的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中,循环开始。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通过不断循环地进行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这四个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的。
4.2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参数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制冷剂的量热特性以及压缩机的性能参数。
首先,制冷剂的量热特性是制冷循环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量热特性指的是制冷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性参数,包括蒸汽压力、蒸汽温度、比焓等。
根据不同的制冷剂,其量热特性也会有所不同,而且这些参数也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了解制冷剂的量热特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制冷剂,优化制冷循环的性能。
其次,压缩机的性能参数也是评价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的重要指标。
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可以分为压缩比、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等。
压缩比是指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进气压力的比值,冷凝温度是指压缩蒸汽在冷凝器中的温度,蒸发温度是指压缩蒸汽在蒸发器中的温度。
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压缩机的性能和制冷循环的效果,因此对于压缩机的选择和设计非常重要。
压缩机(绝热压缩)——冷凝器(等压放热)——节流阀(绝热节流)——蒸发器(等压吸热)2. 制冷剂状态参数和术语◆压力和温度1.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放热过程是()A.等温放热B.等压放热C.升温放热D.升压放热2.采用液体过冷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单位制冷制冷量B.降低功耗C.排气效果好D.防止湿压缩3.为了加强传热,蒸发器加肋片一般要加在()的一侧。
A.表面传热系数小B.表面传热系数大C.温度高D.温度低4.冷凝或液化伴随着()过程。
A.吸热B.放热C.吸热与放热D.凝固热5.制冷系统制冷量的输出端是(),制冷剂在其中吸取被冷却物体热量以达到制冷目的。
A.蒸发器B.冷凝器C.节流阀D.压缩机6.氨机允许吸入气体稍有过热度,目的是为保证压缩机安全运行,防止()。
A.湿冲程B.过热C.过冷D.油温过热7.氨机允许吸入气体稍有过热度,目的是为保证压缩机安全运行,防止()。
A.湿冲程B.过热C.过冷D.油温过热8.蒸发温度过低会使()。
A.压缩机制冷能力降低B.压缩机功耗减少C.制冷成本减少D.压缩机制冷能力增加9.制冷循环的冷凝温度越高,蒸发温度越低,则压缩理论功率()。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法确定10.在制冷系统中,有过热循环的产生,就会使()。
A.吸气比容增大B.吸气比容减小C.吸气压力降低D.吸气压力升高11.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空气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
A.降低B.提高C.不变D.波动12.在空调运行中,对于一般湿空气,其越接近相对湿度φ=100%时,表明空气越接近于()。
A.饱和B.未饱和C.状态没变化D.无法确定13.冷却干燥过程中空气的焓值一定()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14.在h-d图上,等()线平行于纵坐标轴。
A.温度B.压力C.含湿量D.焓。
双级蒸气压缩式和复叠式制冷循环双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是一种通过两个不同压力级别的压缩机来实现制冷的技术。
在这种循环中,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第一级压缩机被压缩,然后通过冷凝器放热并冷却成液体,液体再经过节流阀降压,进入低温低压的蒸发器蒸发,吸收热量进行制冷。
而低温低压的蒸汽则通过第二级压缩机再次被压缩,形成高压蒸汽,循环再次进行。
这种循环适用于需要同时实现高温和低温制冷的场合,例如冷库和超市的冷冻柜。
复叠式制冷循环是一种通过多个有机朗肯循环进行分级压缩的技术。
在这种循环中,不同有机工质通过多个级别的压缩进行循环,同时实现了不同温度级别的制冷。
每个循环级别的压力和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得这种循环对于需要多级别制冷的场合非常适用,例如化工和医药行业的制冷需求。
总的来说,双级蒸气压缩式和复叠式制冷循环都是高效的制冷技术,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制冷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制冷循环技术,以实现最佳的制冷效果。
制冷循环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家用、商用和工业领域。
在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需要不同的制冷技术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双级蒸气压缩式和复叠式制冷循环就是两种常用的制冷技术,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双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高温和低温制冷的场合。
在这种循环中,通过两个不同压力级别的压缩机对蒸汽进行压缩,实现两个不同温度级别的制冷。
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第一级压缩机被压缩,然后通过冷凝器放热成液体,再经过节流阀降压进入低温低压的蒸发器蒸发,吸收热量进行制冷。
低温低压的蒸汽则通过第二级压缩机再次被压缩,形成高压蒸汽,循环再次进行。
这种制冷循环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高温和低温制冷的场合,例如在冷库和超市的冷冻柜等。
复叠式制冷循环是一种通过多个有机朗肯循环进行分级压缩的技术。
在这种循环中,不同有机工质通过多个级别的压缩进行循环,同时实现了不同温度级别的制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蒸汽压缩式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藏设备等领域。
其原理基于蒸汽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首先,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蒸汽的物理性质来实
现制冷。
在制冷循环中,蒸汽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蒸汽,然后
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并冷凝成液态,再经过节流阀膨胀成低压蒸汽,最后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并蒸发成蒸汽,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其次,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在压缩阶段,蒸汽被压缩机压缩成高压蒸汽,同时温度和压力均升高。
然后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在这里蒸
汽释放热量,冷却并凝结成液态。
接下来,液态蒸汽通过节流阀膨
胀成低压蒸汽,此时温度和压力均下降。
最后,低压蒸汽进入蒸发器,在这里吸收外界热量并蒸发成蒸汽,完成了整个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通过不断循
环利用蒸汽的物理性质,可以实现不断的制冷效果。
同时,蒸汽压缩式制冷还具有制冷效果好、稳定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总的来说,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是基于蒸汽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的。
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组件的合作,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具有原理简单、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过冷循环、过热循环、回热循环原理与初步热力计算全套一、过热.过热度、过热蒸气、有害过热、有益过热L过热蒸汽是什么意思?所谓的过热蒸汽,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制冷剂蒸气,称为过热蒸气。
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处的蒸气温度,一般都高于饱和温度,都属于过热蒸气,称之为〃排气过热〃。
制冷压缩机吸气管处的蒸气温度,一般吸收了环境温度所以温度高于饱和蒸发温度,都属于过热蒸气,称之为〃吸气过热〃。
2、过热与过热度是什么意思?在饱和压力条件下,继续使饱和蒸气被加热,使其温度高于饱和温度,这种状态称为过热,这种状态下的蒸气称为过热蒸气,此时的温度称为过热温度,过热温度与饱和温度的差值称为过热度。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往往是过热蒸气,若忽略管道的微小压力损失,那么,压缩机吸气温度与蒸发温度差值就是在蒸发压力下制冷剂蒸气的过热度。
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内的温度均为在冷凝压力下的过热蒸气,排气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差值就是排气过热度。
例如:蒸发器内的压力为0.49MPa,则饱和温度为5o Cβ饱和状态的A-B间为5℃,A-B间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潜热)。
B-C间所有的液体已经变为气体。
状态为全气体状态,并且周围的热量将会侵入,使温度继续上升(显热),譬如升至这时蒸发器出口温度比蒸发器内的温度高5。
(:这种状态称为过热,我们称这时流出的冷媒有5。
C的过热度。
3、有效过热、无效过热/有害过热为了使进人压缩机的制冷剂不含液体,状态1应位于过热蒸气区变更为1'点若制冷剂从饱和状态加热到状态1'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制冷,则制冷机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加,增加量为(hl'-h。
这部分的过热我们称作为有效过热。
由于过热,使比体积Vl增加,所以单位体积制冷量(hr-h6)∕v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对常用的制冷剂,经过点1的等熠线一般地较经过点r的等熠线为陡,表明蒸气过热后,等精压缩时单位质量制冷剂所消耗的功也增加。
由于单位质量制冷量和等燧压缩时的单位质量压缩功均随蒸气过热而增加,等熔压缩制冷系数也有增加或减少的两种可能性。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1. 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回热循环实际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剂在冷凝器的出口会达到过冷液体状态,在压缩机吸入口会呈现蒸气过热状态,实际制冷装置还会设置回热器,即将冷凝器出口的常温高压液体与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蒸气进行热交换。
下面讨论制冷剂液体的过冷、低温蒸气的过热以及回热对循环的影响。
(1)液体过冷液体过冷是指制冷剂在节流阀前被冷却到过冷液体状态。
制冷剂此时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
冷凝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图1-7为有再冷却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在lg p-h 图上的表示,图中的3’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过冷温度,3与3’两点之间的温差Δt即为过冷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再冷的饱和循环12341和有再冷的循环1233’4’41相比,节流过程由3-4变为3’-4’,单位质量制冷剂制冷量由h1-h4增加了△q0变为h1-h4’,而整个循环的压缩功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h2-h1,因此,过冷会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对循环是有利的。
而采用再冷循环,提高制冷系数的大小与制冷剂的种类及再冷度有关。
根据计算,当T k=30℃,T0=-15℃时,每再冷1℃,制冷系数提高:氨为0.46%;R22为0.85%。
图1-7 有再冷却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在lg p-h图上的表示使制冷剂过冷的方法有增加冷凝器换热面积、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量和设置过冷器。
通常,对于大型的氨制冷装置,且蒸发温度在-5℃以下会采用过冷器,空气调节用制冷装置(如冷水机组等)一般不单独设置过冷器,而是通过适当增加冷凝器的传热面积的方法,实现制冷剂在冷凝器内过冷。
此外,在小型制冷装置中采用气-液热交换器(也称回热器)也能实现液体过冷。
(2)蒸气过热蒸气处于过热蒸气状态时的温度称为过热温度,过热温度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图1-8为蒸气过热循环在lg p-h图上的表示,图中1’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过热温度,1’与1点的温差则称为过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