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3
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首先是压缩阶段。
蒸气压缩机是蒸气压缩式制冷器中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低温低压的蒸汽抽入,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增加。
这样,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就达到了高于室温和大气压的状态。
接下来是冷凝阶段。
经过压缩后,蒸汽进入冷凝器,这里蒸汽与冷凝介质(通常是空气或水)接触,通过传热使蒸汽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冷凝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正是因为这个原理,所以冷凝器通常放在室外,以便将热量排出去。
然后是膨胀阶段。
冷凝成液体的介质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此时液体的温度和压力都较低。
在蒸发器内部,液体与外界的物质(通常是空气或水)进行传热交换,从而使液体再次变为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吸收了来自外部环境的热量,使得蒸发器的温度会降低。
最后是蒸发阶段。
在蒸发器中,液体通过吸热变为蒸汽,并且将吸收的热量带走。
由于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蒸发器是制冷装置中温度最低的部分。
蒸发阶段中产生的蒸汽再次进入蒸气压缩机,循环再利用。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循环,制冷装置可以不断地将室内的热量排出去,并将室内的温度降低。
基本上所有蒸气压缩式制冷器,如空调和冰箱,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只是一种变温装置,而不是真正的制冷。
它通过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从而使一个地方降温,但它本身并不是自己生产冷气的。
所以,蒸气压缩式制冷设备需要一个外部冷源(如冷凝介质)来使蒸汽冷凝并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总之,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是一种使用蒸汽的物态变化来实现制冷的方法。
通过蒸汽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阶段的循环,室内的热量可以被排出去,从而实现制冷。
这种制冷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等空调制冷设备中。
蒸汽压缩式制冷四大件常见的制冷系统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组成。
构成由下图所示。
其他类型的制冷不一定有四大件,或少,或多。
比如半导体制冷,就只有制冷块,两换热器组成。
如下图:制冷块构成吸收式制冷就多的多,如下图:吸收式冰箱及其原理图。
为此,讲制冷四大件,主要针对蒸汽压缩式制冷这模式使用。
一、制冷的核心,压缩机:压缩机分类图1 活塞式活塞压缩机比较常见,大大小小都有,其制造工艺成熟,适用范围广,能量调节方便,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制冷场合。
其利用活塞往复运动,对气体进行压缩,又叫往复式压缩机。
原理结构如下图:开启式原理开启式机器半封闭全封闭2螺杆机由于螺杆的旋转运动代替了活塞式的往复运动,使整个压缩过程可持续进行,故运转平稳,无跳动现象。
机器振动小,基础简单,适用于高速运转;螺杆有很好的刚性和强度,无吸排气阀片,可允许湿蒸汽或液态制冷剂进入机体,无液击危险,同时采用高效转子型线和齿数比,无余隙运转;用高压缩比,用滑阀结构进行能量调节,在10%~100%内无级调节;机器易损件少,运行周期长,维修次数少;适用于多种制冷剂,由于喷油润滑,一般可不设油泵,润滑系统可大大简化;冷却好,排温低,一般在100℃以下,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可以使用经济器,使用单级机就可以实现双级压缩的功能,提高低温工况下的制冷量和制冷系数。
但加工组装困难,精度要求高,噪音大,造价高。
在冷库,空调中都有广泛运用。
开启式螺杆压缩机3 离心式:离心机,通过叶轮高速旋转,压缩气体,特点是冷量大,与透平机联合效率更佳,适合于高温,大冷量场合。
负荷在30%至100%之间无极调整,低负荷时容易喘震。
广泛运用于中央空调,化工,纺织业。
离心式结构图半封闭离心机组开启式离心机组4 旋转式(涡旋机)广泛用于家用空调车用空调,运行平稳,调速方便,体积小。
冷量一般较小。
涡旋压缩机结构汽车空调用柱塞压缩机二、冷凝器: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之一,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介质中(空气,水等)。
简述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工作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是现代制冷技术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冷却系统,它使用以汽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电能作为能源,将热能转换为有用的可利用的制冷效果,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农业制冷设备中。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工作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靠消耗能源,利用真空表作为蒸汽真空排出装置,从而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变压器内部产生负压。
当高压的蒸汽驱动压缩机进入变压器内,流体会受到负压作用而经历凝结变化,并将温度降至吸收室处的一定温度,在经历热交换过程后释放到另一侧,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另一侧的温度更低;当冷却流体经过变压器后,蒸汽排出口处的压力大大降低,并将气体抽入吸收室,经过热交换器后,它又变成蒸汽,再释放到变压器中,然后又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几个主要部件组成,主要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凝结器、蒸汽管路和吸收室组成,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将制冷流体在变压器内进行压缩,蒸汽管路将蒸汽输送到吸收室;冷凝器的作用是将蒸汽压缩机经变压器内压缩完成后转化为液体,膨胀阀的作用是将压缩后流体放入冷凝器;凝结器的作用是将流体经过冷凝器崩解后,放入凝结器;吸收室的作用是将冷凝器内流体热量吸收,其中一部分转化为蒸汽返回到压缩机。
通过整个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冷却循环,能释放出大量的冷量来满足室内的冷却需要。
此外,基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优势,它可以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节省能源,减少噪音,环保等优点,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始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优势使其在制冷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该系统存在的缺点也不可忽视,如维护费用较高、制冷效果依赖于环境温度、老化设备运行损耗大等,当出现问题时,需要立即更换或维修。
总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制冷系统,在现代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但也需要注意系统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藏
设备以及工业制冷设备中。
该原理利用了蒸汽的物理特性,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实现了制冷效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工作过程和关键组件。
首先,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压缩、冷凝、
膨胀和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通常是氟利昂或氨)在制冷循环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完成制冷作用。
在压缩阶段,制冷剂以低压状态进入压缩机,经过压缩机的工作,制冷剂的压
力和温度都会显著提高。
接着,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制冷剂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热量的方式,使其温度下降,从而变成高压液态制冷剂。
随后,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受到蒸发
器内部低压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蒸发过程,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得蒸发器内部温度下降。
最后,制冷剂以低压气态状态再次进入压缩机,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在整个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中,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是四个关键
的组件。
压缩机负责将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状态,冷凝器用于将高压液态制冷剂冷凝成高压液态制冷剂,蒸发器则是用来将高压液态制冷剂蒸发成低压气态制冷剂,而膨胀阀则用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总的来说,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通过不断循环利用制冷剂的物理特性,实现了
从低温到高温的热量传递过程,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这种原理简单、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中。
以上就是关于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和工况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当压缩机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会对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经过压缩之后,低压会变成高压的状况,而气体此时会因为压缩而温度提升,进入冷凝器内对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使其放热。
在温度和压力之下,气态的制冷剂会变成高压业态制冷剂,放出来的热量会起到冷却的作用。
高压业态制冷剂进入节流膨胀阀进行节流膨胀,压力降低以保证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压差,便于节流后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要求的低压下进人蒸发器。
低压液体从周围介质吸收热量后蒸发为气体,而这周围介质可以是空气、水或其他物质。
制冷剂蒸发吸热,呈低压气态后再进入压缩机内进行压缩,从而完成了一个制冷循环,如此连续进行不断的循环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蒸汽压缩式制冷具有多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制冷温度范围是比较大的,在零下150度的温度下都可以正常来使用。
第二单机的容量大,规格多,有多个容量,用户在具体挑选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挑选,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第三中小容量的设备结构比较紧凑,能在空调、食品冷藏等领域当中使用。
在外界环境温度比较低的状况下,综合性能会变得不太理想,所以说可靠性并不是很高,成本也会随着增加不少。
设备运行需要使用专门的制冷剂,而有的制冷剂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制冷方式,其原理简单而高效。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蒸汽被压缩成高压蒸汽,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成液态,并通过膨胀阀进行节流,形成低压蒸汽,最终吸收热量完成制冷循环。
下面将详细介绍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具体过程。
首先,蒸汽从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被蒸发成低压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蒸汽从低温低压状态变为低温高压状态,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蒸发器内的物体得到降温。
这一步是制冷循环的起点,也是整个制冷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接着,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在这一步骤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也是制冷循环中消耗能量最多的一步。
压缩机的工作使得蒸汽的内能增加,成为高温高压蒸汽。
然后,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冷凝器,被冷却成为高压液态。
在冷凝器中,蒸汽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却水或者风冷进行散热,使得蒸汽的温度迅速下降,从而变成高压液态。
这一步骤使得蒸汽的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气态变为液态,也是整个制冷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最后,高压液态蒸汽通过膨胀阀进行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蒸汽,重新回到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膨胀阀的作用是使高压液态蒸汽迅速膨胀,降低温度和压力,使得蒸汽重新回到低温低压状态,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通过不断循环这一系列步骤,实现了制冷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蒸汽的状态不断发生变化,热量的吸收和释放也在不断进行,从而实现了对物体的制冷效果。
总的来说,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是通过蒸汽的压缩、冷凝、膨胀等步骤,不断循环实现对物体的制冷。
这种制冷方式简单高效,应用广泛,是现代制冷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制冷技术的核心原理,为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空调、冷柜和汽车空调等领域的制冷技术。
本文将介绍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基于蒸发和冷凝过程,利用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
具体原理如下:2.1 蒸发过程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中的蒸发过程是制冷循环的第一步。
在蒸发器中,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吸收外部热量,从而蒸发成为低压蒸汽。
2.2 压缩过程经过蒸发过程产生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通过压缩机的工作,使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升高。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输入。
2.3 冷凝过程高压高温的蒸汽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部环境接触,释放热量并冷凝成高压液体制冷剂。
2.4 膨胀过程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降压,变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循环回到蒸发器中进行下一轮制冷循环。
3. 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应用3.1 空调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是家用和商用空调系统中常用的制冷技术。
空调系统通过蒸汽压缩循环来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3.2 冷藏冷冻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冷柜、冷库和冷冻车等冷藏冷冻设备中。
利用蒸汽压缩循环,可控制冷藏环境的温度,确保食品和药品等易腐败物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汽车空调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
通过使汽车内部空气经过冷却和除湿过程,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3.4 工业应用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也有应用。
例如,电子设备生产中的温度控制、制药行业中的冷凝设备和冷却塔、石化行业的冷却器等。
4. 结论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通过压缩、蒸发、冷凝和膨胀等过程,实现了制冷循环。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冷藏冷冻和汽车空调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节能减排需求的增加,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也会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能效和节约能源。
蒸汽压缩制冷原理概述蒸汽压缩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藏设备以及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蒸汽的压缩过程来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然后通过冷凝和膨胀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
原理详解蒸汽压缩制冷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1. 压缩首先,制冷剂蒸汽从蒸发器中进入压缩机。
压缩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都会上升。
这是因为压缩机通过增加蒸汽分子的动能,使其分子间距变小,从而提高了温度和压力。
2. 冷凝经过压缩后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器,其作用是将蒸汽中的热量传递给外部环境,并使蒸汽冷凝成液体。
冷凝过程中,蒸汽释放出的热量会被冷却水或空气带走,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3. 膨胀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膨胀阀的作用是降低制冷剂的压力,使其迅速膨胀。
在膨胀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因为膨胀阀减小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制冷剂分子的动能减小,从而降低了温度。
4. 蒸发经过膨胀后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发生蒸发过程。
蒸发器是一个热交换器,其作用是将外部环境中的热量吸收到制冷剂中,使其再次变为蒸汽。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从低温低压的状态转变为低温高压的蒸汽,同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了制冷效果。
循环过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一个闭合循环系统,通过不断地重复上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来实现制冷效果。
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循环流动,不断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工作原理总结蒸汽压缩制冷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如下: 1. 利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2. 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冷凝成液体,释放出热量。
3. 通过膨胀阀将液体制冷剂膨胀,使其温度急剧下降。
4.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再次变为蒸汽,实现制冷效果。
描述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过程1. 引言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一种常见的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藏设备以及工业制冷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蒸汽的物理性质,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降温,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过程。
2. 蒸发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过程始于蒸发器,也称为冷凝器。
在蒸发器中,高温高压的气体蒸汽通过传热与外界热源接触,从而释放热量并逐渐冷却,同时将蒸汽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
这一过程中,蒸汽吸收了来自外界的热量,从而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下降。
3. 压缩机低温低压的气体经过蒸发器后进入压缩机。
压缩机是整个制冷循环的核心部件,它将低温低压的气体进行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压缩机的作用相当于给气体注入了能量,使其能够进一步提供制冷效果。
4. 冷凝器压缩机将气体压缩后,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气体通过与外界的换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从而使气体的温度逐渐下降。
冷凝器通常采用散热片或冷却剂等方式,通过增大气体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加快热量传递的速度。
在冷凝器中,气体逐渐冷却并转化为液体状态。
5. 膨胀阀冷凝器出口的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膨胀阀是一个可控制液体流量的装置,它使高压液体在通过膨胀阀后迅速减压,从而实现液体的蒸发。
膨胀阀的作用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使其能够进入蒸发器并蒸发,从而完成制冷循环的闭合。
6. 蒸汽压缩循环通过以上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的相互作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实现了对空气或物体的降温。
具体来说,蒸发器中的蒸汽吸收了外界的热量,并通过压缩机的作用将其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冷凝器,在与外界的热交换过程中释放热量,使气体温度降低并转化为液体。
最后,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重新开始循环,完成制冷过程。
7. 总结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通过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空气或物体的降温。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蒸汽压缩式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藏设备等领域。
其原理基于蒸汽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首先,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蒸汽的物理性质来实
现制冷。
在制冷循环中,蒸汽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蒸汽,然后
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并冷凝成液态,再经过节流阀膨胀成低压蒸汽,最后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并蒸发成蒸汽,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其次,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在压缩阶段,蒸汽被压缩机压缩成高压蒸汽,同时温度和压力均升高。
然后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在这里蒸
汽释放热量,冷却并凝结成液态。
接下来,液态蒸汽通过节流阀膨
胀成低压蒸汽,此时温度和压力均下降。
最后,低压蒸汽进入蒸发器,在这里吸收外界热量并蒸发成蒸汽,完成了整个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通过不断循
环利用蒸汽的物理性质,可以实现不断的制冷效果。
同时,蒸汽压缩式制冷还具有制冷效果好、稳定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总的来说,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是基于蒸汽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的。
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组件的合作,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具有原理简单、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蒸汽压缩式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广泛应用于家庭空调、商业冷藏柜等领域。
它的原理是利用蒸汽的热传导和相变特性来实现制冷效果。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整个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剂在这四个部分之间不断循环流动,完成制冷任务。
压缩机起到了抽取制冷剂蒸汽、提高其压力和温度的作用。
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时,由于受到压缩机内部部件的压缩作用,制冷剂的体积减小,压力和温度则增加。
此时,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换热器,通过布满散热片的管道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逐渐降低,从而使其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
然后,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膨胀阀起到了限制制冷剂流动速度的作用,使其压力急剧下降。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外界的热量。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从液态逐渐变成低温低压的蒸汽。
低温低压的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重新开始制冷循环。
整个循环过程中,制冷剂不断地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流动,完成制冷任务。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关键是利用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通过改变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来实现制冷效果。
在制冷剂的相变过程中,吸收外界的热量并将其释放到外界,从而实现了制冷效果。
同时,压缩机的作用是提高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使其能够流动并完成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效果好、制冷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家庭空调、商业冷藏柜等小型制冷设备,还可以用于工业冷库、食品加工等大型制冷设备。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将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六种常见制冷方式一、蒸汽式压缩制冷原理: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空气)达到制冷的目的,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工作。
压缩机功能: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创造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常温液化的条件。
被称为整个装置的“心脏”。
冷凝器功能: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冷却,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分类: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风冷式冷凝器:使用和安装方便,不需要冷却水、热量由分机将其带入大气中。
但同样传热系数低,相对其他类型重量偏大,翅片表面会积灰是散热能力下降,须及时清理。
蒸发器功能: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来吸收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它在制冷系统中的任务是对外输出冷量。
分类:满液式(沉浸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沉浸式蛇管、壳管式、板式、喷淋式等。
节流装置功能:截流降压: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就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
控制制冷剂流量:膨胀阀通过感温包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的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度,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其流量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
控制过热度:膨胀阀具有控制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功能,即保持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又防止压缩机冲缸事故的发生。
分类:手动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浮球板、固定孔板、可变孔板。
二、蒸汽吸收式制冷以制冷剂-吸收剂为工作流体,称为吸收工质对。
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制冷剂是水)、氨-水(制冷剂是氨)-低沸点工质是制冷剂。
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蒸汽压缩式制冷工作原理一、引言蒸汽压缩式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用、商用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循环过程和关键组件等。
二、基本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蒸汽的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来实现制冷。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蒸发制冷循环开始时,制冷剂处于低温低压状态下,通过蒸发器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制冷剂蒸发成气体。
2. 压缩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通过压缩机的工作,将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提高,使其温度升高。
3. 冷凝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的接触,释放热量,使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
4. 膨胀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制冷剂液体的压力降低,温度降低,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
三、循环过程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循环过程可以细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即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 蒸发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从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吸收外界环境的热量,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
这一步骤是制冷循环中的制冷过程,实现了对制冷空间的制冷效果。
2. 压缩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通过压缩机的工作,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均升高。
压缩机通常采用往复式或旋转式结构,通过机械运动将制冷剂气体压缩,为后续的冷凝过程提供条件。
3. 冷凝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与冷却介质接触后,释放热量,使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
冷凝器通常采用管道或板式结构,通过增大表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
冷凝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可以通过空气或水进行传递。
4. 膨胀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制冷剂液体的压力和温度降低,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
膨胀阀的作用是控制制冷剂液体的流量,使其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以保证制冷循环的正常运行。
四、关键组件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关键组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
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蒸气制冷是利用某些低沸点的液态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汽化时吸热的性质来实现人工制冷的。
在制冷技术中,蒸发是指液态制冷剂达到沸腾时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态变成气态必须从外界吸收热能才能实现,因此是吸热过程,液态制冷剂蒸发汽化时的温度叫做蒸发温度,凝结是指蒸汽冷却到等于或低于饱和温度,使蒸汽转化为液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许多蒸发吸热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手上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蒸发,这时我们感到擦酒精部分反应很凉。
又如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F—12液体喷洒在物体上时,我们会看到物体表面很快结上一层白霜,这是因为F—12的液体喷到物体表面立即吸热,使物体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然这是不实用的制冷方法,制冷剂F—12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
目前一些医疗机构采用的冷冻疗法即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蒸气压缩式制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汽化时吸热,蒸汽凝结时放热的原理进行制冷的。
一、制冷循环压缩机是保证制冷的动力,利用压缩机增加系统内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达到制冷目的。
开始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液体;当常温高压液体流入热力膨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流入蒸发器,从周围物体吸热,经过风道系统使空调房间温度冷却下来,蒸发后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二、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从压缩机出口经冷凝器到膨胀阀前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高压侧;这一段的压力等于冷凝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
高压侧的特点是:制冷剂向周围环境放热被冷凝为液体,制冷剂流出冷凝器时,温度降低变为过冷液体。
从膨胀阀出口到进入压缩机的回气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的低压侧,其压力等蒸发器内蒸发温度的饱和压力。
制冷剂的低压侧段先呈湿蒸气状态,在蒸发器内吸热后制冷剂由湿蒸气逐渐变为汽态制冷剂。
到了蒸发器的出口,制冷剂的温度回升为过热气体状态。
简述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蒸汽压缩式冷却系统是一种现代制冷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供较低的温度。
它主要由蒸煮器、冷凝器、膨胀阀和回热器等几个组成部分组成,经过科学的操作和拼装,可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带有压力的蒸汽从蒸煮器排出,然后以更低的温度进入冷凝器,在这里水分会被冷凝,产生冷凝蒸汽。
冷凝蒸汽作为低温热源传送到膨胀阀,然后再以升温的形式进入回热器,将高温释放,释放的热量最终被排到大气中去。
膨胀阀的作用是将进入的低温冷凝蒸汽膨胀到更高的压力,而冷凝器再把高温冷凝蒸汽转化为低温蒸汽,然后流入蒸煮器中,重新以高压蒸汽形式回到整个系统中去,整个过程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稳定。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具有优越的性能,它可以节省能源,噪音小,能够达到低温,温度变化范围可以调节,而且在运行过程中维护很方便。
在工业上,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如冷库、制冷设备等,在冷冻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
但是,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也有一些缺点,是制冷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因为气体压缩降温耗费大量能量,当气体压缩时,余下的热量会被排放,而蒸汽本身也携带着能量。
因此,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系统不能有效率地将外界热量转化为冷量。
总而言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制冷技术,它可以有效的提供低的温度。
但由于能量消耗较大,制冷效率也相对较
低,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正确操作并定期维护,以确保更高的使用效率。
建议用户在使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时需要恰当考虑和实施,以达到最佳的制冷效果。
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蒸气制冷是利用某些低沸点的液态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汽化时吸热的性质来实现人工制冷的。
在制冷技术中,蒸发是指液态制冷剂达到沸腾时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态变成气态必须从外界吸收热能才能实现,因此是吸热过程,液态制冷剂蒸发汽化时的温度叫做蒸发温度,凝结是指蒸汽冷却到等于或低于饱和温度,使蒸汽转化为液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许多蒸发吸热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手上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蒸发,这时我们感到擦酒精部分反应很凉。
又如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F—12液体喷洒在物体上时,我们会看到物体表面很快结上一层白霜,这是因为F—12的液体喷到物体表面立即吸热,使物体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然这是不实用的制冷方法,制冷剂F—12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
目前一些医疗机构采用的冷冻疗法即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蒸气压缩式制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汽化时吸热,蒸汽凝结时放热的原理进行制冷的。
一、制冷循环压缩机是保证制冷的动力,利用压缩机增加系统内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达到制冷目的。
开始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液体;当常温高压液体流入热力膨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流入蒸发器,从周围物体吸热,经过风道系统使空调房间温度冷却下来,蒸发后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二、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从压缩机出口经冷凝器到膨胀阀前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高压侧;这一段的压力等于冷凝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
高压侧的特点是:制冷剂向周围环境放热被冷凝为液体,制冷剂流出冷凝器时,温度降低变为过冷液体。
从膨胀阀出口到进入压缩机的回气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的低压侧,其压力等蒸发器内蒸发温度的饱和压力。
制冷剂的低压侧段先呈湿蒸气状态,在蒸发器内吸热后制冷剂由湿蒸气逐渐变为汽态制冷剂。
到了蒸发器的出口,制冷剂的温度回升为过热气体状态。
过冷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时,由于节流作用,由高压降低到低压(但不消耗功、外界没有热交换);同时有少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温度随之降低,这种低压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蒸发(汽化)吸热。
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并通过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
三、制冷量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的每千克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吸收的热量叫做单位重量制冷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kcal/kg,单位重量制冷量是表示制冷循环效果的一个特殊参数,这由制冷剂的性质,循环温度等条件决定,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其值越小,反之越大。
制冷装置的产冷量是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物体吸收并在冷凝器中放掉的热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kcal/kg。
Q值的大小等于冷重量流量G 与单位重量制冷量q的乘积,即:Q=G·q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为了方便的获得制冷量的粗略计算也可通过下式计算Q=L·(t2 -t1 )式中L循环风量,(t2 -t1 )为进出风温度差。
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制冷量常用冷吨来表示,但日本冷吨与美国冷吨在数值上略有差别,在日本,产冷量的单位用日本冷吨,1日冷吨表示1000克0oC的水在24小时内制成0oC的冰所消耗的冷量:1日冷吨=3320kcal/h1美冷吨=3024Lcal/h常用制冷量的单位换算:1KW=860kcal/h(大卡/小时)1kcal/h=3.968BTU/h(英热单位/小时)四、制冷剂制冷剂是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
(一)对制冷剂的要求理想的制冷剂要求化学性质是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对金属腐蚀作用小、与润滑油不起化学反应,不易燃烧、不易爆炸、并且要求制冷剂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即在大气压力下它在蒸发器内的蒸发温度要低、蒸发压力最好与大气压相近;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温度对应的压力要适中,单位制冷量要大,汽化热要大,而液体的比热要小,气体的比热要大。
要求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凝固温度要低、临界温度要高(最好高于环境温度),导热系数和放热系数要大,比重和粘度要小,泄漏性要小。
(二)制冷剂的种类制冷剂种类很多,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制冷剂类型,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压力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制冷设备的使用地点来考虑。
制冷剂可分为四类:即无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氟里昂和共沸溶液。
1、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有氨、水和二氧化碳等;2、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有乙烷、丙烯等;3、氟里昂(FREON)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使用的一种制冷剂,比氨晚60年左右,它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或者说是由氟、氯和碳氢化合物组成的。
目前作为制冷剂用的主要是甲烷(CH4)和乙烷(C2H6 )中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氯溴的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除名称而外,化学分子式规定了氟里昂各种类别的缩写代号。
①氟里昂的缩写代号把不含氢原子的氟里昂分子化合物的起首数编为1,乙烷编为11,丙烷(C3H8 )编为21,然后写上氟原子数。
例如F—12,称为二氯二氟甲烷,分子式CF2CL2 中有一个碳原子,不含氢为甲烷。
故起首数编为1,又有2个氟原子,故编写成F—12。
②把含氢的甲烷衍生物数字首位定为l,再加上氢原子数目为起首数。
然后写上氟原子例如F—22(CHF2CL)又叫一氯二氟甲烷,因为甲烷是1,氢原子数为1,相加为2,又有氟原子数为2,所以缩写成F—22。
4、共沸溶液是由两种以上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
蒸发和冷凝过程也不分离。
就像一种制冷剂一样。
目前实用的有R500、R502等。
与R22相比其压力稍多,制冷能力在较低温度下提高13%左右。
此外在相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较低。
可以扩大单组压缩机的使用温度范围,所以发展前景看好。
关于制冷剂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大事,也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多年来很多专家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一种新的CFC替代品,不仅对大气臭氧层损耗潜值(ODP)为零,更重要的是制冷剂排放入大气对温室效应的直接影响造成全球变暖潜值(GwP)方面也必须符合要求。
臭氧层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焦点问题,国际社会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于1991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组织,并承诺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控制时间表,即R 12 和R 22 的完全淘汰时间分别于2010年和2030年。
目前许多R 12 和R 22 的替代产品正相继问世,例如:R134a、R600aKLB、R407c等等。
它们的使用效果和各项性能指标的对比,正在通过实验室和实际运用不断得以反馈,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不断进步,性能更加卓越、更符合环保要求、更具性价比竞争能力的制冷剂将会更多的应用于制冷空调行业当中。
(三)制冷剂的使用与存放各种制冷剂,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压力,在常温下,有的压力高,有的压力低,但无论压力如何,各种制冷剂钢瓶均为压力容器,使用时要多加小心。
由于各种制冷剂性质不同,大多数属于易爆物。
在钢瓶腐蚀未作检验,或遇到外界的突然暴晒或火源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有的制冷剂还是有毒物。
因此,对制冷剂的存放、搬运、使用都必须小心。
无论何种制冷剂用完后,应立即关闭钢瓶阀门,在检修系统时,如果从系统中将制冷剂抽出压入钢瓶时,应得到充分的冷却,并严格控制注入钢瓶的重量,决不能装满,一般不超过钢瓶容积的60%,让其在常温下膨胀有一定余地。
另外,在用卤素灯给制冷系统检漏时,遇颜色改变,确定漏点后,应立即移开吸口,以免光气中毒。
五、制冷系统的构造及组成构成基本的制冷系统主要有四大部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
为了改善制冷系统的性能,达到更好的使用性能,通常还有不少辅助器件:液体管路电磁阀、视液镜、液体管道干燥过滤器、高低压力控制器等。
(一)压缩机压缩机按其结构分为三类: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
目前大部分机房专用空调采用全封闭式压缩机,只有力博特空调部分型号采用半封闭式压缩机。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是一种压缩机与电动机一起,装置在一个密闭铁壳内形成的一个整体。
从外表看只有压缩机的吸排气管接头和电动机的导线;压缩机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压缩机和电动机装入后,上下铁壳用电焊焊接成一体。
平时不能拆卸,因此机器使用可靠。
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中,又有活塞型压缩机和涡旋式压缩机。
在近期生产的机房专用空调系统中,采用的压缩机均为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它的构造主要由下列各项组成:旋转式进、出口阀门;压力表接口;内置式过载保护;弹性机座;曲轴箱加热器;内置式润滑油泵。
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最大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压缩机体仅需2个部件(动盘、定盘)就可代替活塞压缩机中的15个部件。
2、高效:吸气气体和变换处理气体是分离的,以减少吸气和处理之间的热传递,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
涡旋压缩过程和变换过程都是非常安静的。
(二)蒸发器1、蒸发器的分类:蒸发器按其被冷却的介质种类可分为冷却液体的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和冷却空气用的蒸发器(表冷式蒸发器)这两大类。
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蒸发器一般为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当制冷系统的氟里昂液态进入膨胀阀节流后送入蒸发器,属于汽化过程,这时候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房间温度逐步降低、以达到制冷及去湿效果。
2、A型蒸发器“A”型结构蒸发器的优点是该结构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和较低的迎面风速以防止逆风带水。
蒸发器配备有1/2”铜管铝翅片及不锈钢凝结水盘,以利热量更好的传递。
蒸发器盘管分为多路进入并作交错安排,籍此将每个制冷系统都能遍布于盘管迎风面上,当单一制冷系统运行时,显热制冷量可达总制冷量的55%—60%。
3、蒸发器的去湿功能在正常制冷循环中,室内机风扇以正常速度运转,供给设计气流以及最经济的能量以满足制冷量的要求。
(1)简单的除湿功能当需要除湿时,压缩机运行,但室内机马达转速降低,通常为原转速的2/3,因此风量也减少了1/3,通过冷却盘管的出风温度变成过冷,产生良好的冷凝效果即增加了除湿量。
以此法增加去湿量带来的弊端有:当出风量减少1/3,通常在几秒种之内出风温度降低2oC—3oC,当突然降低温度速度达到最大允许值每10分钟降低1℃时,造成控制可靠性降低;当出风量减少1/3,过滤效率降低,对换气次数及通风量都有很大影响,造成室内控制精度降低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由于出风温度降低,需接通电加热器以提高室温,造成温度控制不精确和增加运行费用。
(2)专门的去湿循环冷却绕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为总冷却绕组的l/3和2/3。
在正常冷却方式下,制冷工质流过冷却绕组的两个部分。
在除湿方式下,常开电磁阀关闭,这样就把通向冷却绕组的上部绕组(1/3部分)的氟里昂制冷剂切断了,全部氟里昂制冷剂都流向冷却绕组的下部绕组(2/3)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