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权利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6
《“上帝”的权利》教学设计————利辛中学祁永军教学内容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提高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作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活动教学法: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是感性认识较强,偏爱形象思维,比较乐于接受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设计活动为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
主要做到:以情激学,以情明理。
讨论法: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从而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增加直观性、增添情趣、活跃氛围,同时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讨论,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积极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对侵权行为有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感兴趣。
但八年级学生只参与一些简单的消费活动,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消费者的权利知之甚少,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结合教师归纳讲授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师:生活中我们在什么场合,以什么身份出现时被视为上帝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当我们在消费们时,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时被视为上帝。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什么是消费和消费者,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消费者需要保护,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教学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具:幻灯片教学过程:这学期学的东西中,我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呢?----------权利那么我们都学过那些权利啊---------生命健康权、姓名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隐私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角色,在法律上你的角色是公民,在学校生活中你的角色是学生,在家里你的角色是你父母的孩子,那么在商场、在超市、在饭店-----那你的角色是什么呢?--------消费者。
那么作为消费者你会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呢?今天学习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一框题《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一、我们都是消费者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那么,除了吃穿方面你还进行过那种消费呢?或者你打算、你想进行那种消费呢?------消费不仅由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消费--其实这些消费形式概括起来就两种:购买商品、享受服务。
而这商品和服务谁来给你提供呢?就是经营者。
消费者离不开经营者,经营者依赖于消费者而生存。
他们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呢?我想应该是互利互惠,经营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付出报酬。
经营者获得利润。
经营者获得利润多少?赚钱多少?或者说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谁呢?——消费者,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喜欢、购买他的商品、是否认可他提供的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是经营者的衣食父母,所以被奉为“上帝”。
可是,你在消费活动中享受到“上帝”般的尊重了吗?你见过这样的上帝吗?自古以来就有“买的没有卖的精”、“无商不奸”的说法,而当前社会,一些黑心的经营者丧心病狂的制假贩假欺骗、坑害消费者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严重的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中宁县第五中学:蒋福军[教材依据]‚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一个框题。
[设计思想](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坚持学法用法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堂课教学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因此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法律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消费者的地位、消费者的权利、并通过对社会上、自己身边侵害消费者权利的典型案例收集、分析,认清不法经营者的丑恶嘴脸,深刻地体会消费者维权的意义,走出消费者权利认识上的误区,提高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地做文明的消费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设计的视频情景‚天亮了的故事‛、‚快乐的上帝‛‚倒霉的上帝‛‚上帝怕谁‛将知识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教学情景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法律中的每一项权利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一课题主要阐明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在全书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作为独立的一项权利它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第三单元的标题是‚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当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明确了文化权利和经济权利中的财产权后,只有通过学习消费者的权利,才能构建完整的经济权利的知识体系,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的进一步补充。
我们生活离不开消费,怎样安全地、有保障、舒畅地消费及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关系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未来发展、学法、用法、守法及人文素养的形成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为下节课如何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年级上册《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导学案主备人:李娜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使用日期:2011年11月编号:13 学习目标:知道消费者具哪些权利;学会辨别相应的权利,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利。
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做一个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消费者的权利教学难点:消费者的权利学习活动安排:一、新闻播报:(学会捕捉时政要点)二、温故知新:三、目标展示:四、自主学习:(参照教材P59——P65)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都包括哪些消费?2.为什么说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3.国际消费者聪明组织于1983年正式确定每年的月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它于1985年通过了《》。
4.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意义?五、互助解疑:解决困惑问题六、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 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主要权利:(1)(2)(3)(4)(5)其他权利:2. 作为消费者,应该履行哪些义务?3.分析下列现象,说说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1)劣质的热水瓶爆炸伤人。
(2)食品过了保质期。
(3)试过了衣服就必须买。
(4)中国超市中卖的某国外的化妆品上全是英文。
(5)买两斤苹果,到家里一称少了二两。
(6)刚买的家俱出现质量问题,到商场要求退换,商场以“货物售出,概不负责”为由拒绝退换。
七、中考链接,能力提升:单项选择题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这里的消费是指()A. 物质方面的消费和精神文化的消费B. 选择并购买所需商品C. 决定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D. 人们日常生活中维持生命延续的消费⒉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
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______处于有利地位,而_____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
() A. 消费者生产者 B. 生产者经营者C. 经营者消费者D.销售者消费者⒊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这引起了联合国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于1985年通过了()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B.《保护消费者准则》C. 成立消费者协会的决定D. 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监督网络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立法惯例,_______明确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同时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
教学设计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鹤壁市兰苑中学郑艳彩个人简介:郑艳彩,中共党员,中教一级,2000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历,政史教育专业。
现任教与鹤壁市兰苑中学,担任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
自从2007年9月至今年6月,连续五年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所教学生的政治中招成绩在鹤壁市名列前茅,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多次历练,承担学校和市里的观摩课、研讨课、优质课,2011年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还参加了省里数次的论文比赛,《轻轻叩开心扉悄悄改变行为》获得省论文比赛一等奖。
辅导学生多人次参加省政治小论文比赛,其中《一张网一个世界》等获得省一等奖。
积极参与鹤壁市《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题的探索和实践,并结合本学科特点不断丰富创新,在讨论解疑环节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任教12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对工作敬业,对学生关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消费和消费者,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义,明确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来指导实际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
难点:提高消费者的权利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定向·诱导导课教师:同学们,说到中牟,有一种特产那是相当有名,可谓是名扬天下,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之时,就更渴望享受这种特产,是什么呢?对!西瓜!昨天我们一到咱们中牟就迫不及待的买了个来品味,那真叫一个“爽”!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你们家种西瓜吗?(大部分同学家是不种的)那你们想吃怎么办呢?(买!)你卖西瓜、吃西瓜这一过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消费。
教师: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消费呢?请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消费···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一、导入新课方法一: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
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
方法二:案例引入:王鹏到水果摊买西瓜,他不会挑,就让摊主帮助挑,摊主表示他挑的瓜保熟保甜,为王鹏挑了一个6公斤的大西瓜,王鹏怕瓜不熟,就让摊主打开看,结果西瓜白中泛着点红,一尝有点儿酸。
王鹏说瓜不熟不买了,摊主说,打开以后再退就卖不出去了。
就强迫他买。
王鹏虽然不愿意,也只好买这个生西瓜回家了。
讨论:王鹏到底该不该把瓜买回家?学生回答:……老师:摊主侵犯了王鹏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方法三:教师: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请你列举自己在不同场合都是以什么身份出现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回答。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在家里,家长的眼中,我们是孩子;在学校,老师面前,我们是学生;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我们是观众;在超市购物是又成了顾客。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经济生活中,我们还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从而引出课题——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二、新课教学方法一:重要的“上帝”情景一:快乐的“上帝”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
活动一:分析讨论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
)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上帝”的权利情景二:倒霉的“上帝”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论上帝的绝对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上帝的绝对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一直是哲学、神学以及宗教中一个较为复杂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上帝的绝对主权是否与人的自由意志相一致。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这个话题,从哲学、神学及宗教的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的不同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哲学角度上的观点。
在哲学界,许多哲学家持有的观点是上帝与人的自由意志不同步。
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人们,也因此创造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但是上帝对人类自由意志的界限非常小,这给了人们着一种幻觉,认为上帝的绝对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是相同的。
然而,当我们面对痛苦、不幸、苦难、不公和挣扎时,我们会得出本质上不同的结论:上帝的绝对主权决定了一切,而我们的自由意志不容许我们逃避自然法则的规定。
其次,来看看神学方面的观点。
许多宗教中的神学家提出的观点是人的自由意志与上帝的绝对主权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上帝的绝对主权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意志。
他们认为上帝赋予了人类自由意志的观点是保护人类免受上帝运作方式的影响,让每个人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强制执行某种特定的行为。
但是,这些神学家也指出,人的自由意志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上帝的绝对主权和圣灵的化工特性要求我们行动不受个人自由意志的影响,只要我们合作,顺从上帝的旨意,我们就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最后,我们来看看宗教的角度。
对于很多宗教而言,上帝所给予的自由意志是人类做出选择的重要一环。
尽管每个人的自由意志都是不可预测的,上帝仍然会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来活动,而且他们相信上帝可能会让某些事物发生在不同的时候,因为他们认为上帝有自己的计划安排。
总而言之,在上帝的绝对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没有完美的配备或平衡。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影响他们对上帝的信仰。
无论什么情况,他们仍然会相信上帝赐予的自由意志,同时也会相信上帝对整个世界都有着绝对的主权和权力。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鹤岗市十三中程桂红一、教案背景:1、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学期法律课的学习,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法律知识易于接受。
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又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对于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学生对具体消费的前臵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往往存在一些消费认识误区。
2、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有的使用劣质产品致使人身受到侵害,有的造成财产损失,有的服用变质食物或者假药致人丧命。
更多的是消费者遭遇不公平交易、花大价钱买了假货或劣质产品,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二、教学课题:《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通过教学矫正学生的消费认识误区,让学生掌握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三、教材分析:《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节课分为“我们都是消费者”和“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两个目题。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别为:1、学目标:(1)知识目标: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律常识,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消费者的九大基本权利来指导实际消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相应的义务。
3、教学难点: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典型、详实、富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生活素材,调动学生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融入到情景中来。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亮了,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
通过讨论得知是由于经营者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不诚信经营,不负责任等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从而增强学生学生对不法经营行为的痛恨,激发学生的维权意识教学中教师可适时点拨时事知识如:八荣八耻中第六条的规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