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文档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文档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文档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文档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在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包括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与任务、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当前上海民族工作问题研究、突发事件处理与和谐校园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员个体心理维护、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80后”辅导员占有较大比例,成为高校辅导员队

伍的主力军。而2013年8月中旬,首批“95后”大学生开始入学。这个群体更注重个性化,信息获取方式更多样化,独立自主能力却更弱。这样一批新生们的出现,带来更多教育的现实问题。因此,了解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无疑对我们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长期奋斗在工作一线,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面对大学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学理论水平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并指导大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研究大学生的学与高校教师的教的心理学规律,以提高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自觉性与有效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好心理学尤为重要。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我国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主要为:人格健全,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适应能力强,能够悦纳自己,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等。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和一般要求,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是永远。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而要视其具体情况,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辅导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健康的形象和人格魅力。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队伍建设,对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学生心理干部、学校心理.

学生干部进行队伍培训和选拔,进行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一系列课程培训,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观察与谈心等方式开展工作。利用微博、微信、咨询信箱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新生心理适应、人际交往、情绪调整、挫折应对、毕业就业心理调适等常见心理问题,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辅导员在应对心理问题学生时,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配合

辅导员长期奋斗在工作一线,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有一些学生可能并不相信辅导员的能力,甚至因为辅导员主要负责行政工作不参与教学,而不认可辅导员的教师身份。面对这部分不信任自己的学生,辅导员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在与任课教师的相互配合中开展工作。在与老辅导员交流时,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名女大学生在入学前的心理筛查时被检测为重度

抑郁,辅导员在与该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她有自杀倾向。后来辅导员与班级教授心理的任课教师联系,任课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告诉全班同学联系方式,并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后来,该生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教师在与她聊天时发现该生的生活经历比较悲惨,便无偿地为她做心理辅导,还经常地关心她,最终使她的心理问题逐渐消失。该名学生最终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可以说这位任课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拯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工作。.

命,改变了这名学生的一生。通?^这个案例,我发现学生有时候更愿意向任课教师求助,特别是本身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鉴于这种情况,辅导员应该主动与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辅导员,工作对象主要是“90后”学生。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出生于相对富裕的家庭,一些大学生甚至养成了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的不良习惯。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定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他们。在开学第一周,我就收到了一位同学的邮件,在邮件中,他说自己与班级同学相处不好,所以退出了班级群,让我平时有什么事情都要单独通知他,而且语气非常不客气。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带了将近200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要求我去单独通知的话,工作开展起来将会很缓慢。但是我并没有立即斥责这位同学,而是以一种亲切、包容的态度回复了他的邮件。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同学本身心理极度敏感,之前与班级同学和前任辅导员都发生过争执。知道具体情况后,我十分庆幸自己作为他的新任辅导员没有主观臆断,而是秉持包容、耐心的态度与他沟通,赢得他的信任,目前与他的交流都比较顺利。这个事例使我认识到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能与学生真诚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还要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包括经济困难、身体健康、学业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赢得.

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灵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时要避免走进误区。目前高校辅导员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治疗方法,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目标不是取代专业心理医生的职能,也不是越俎代庖去帮助学生治疗心理疾病,而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尽可能地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如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形成,辅导员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方法阻止其继续恶化,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建议大学生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对辅导员的工作将会有很大帮助,但这也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主题教育、个别谈心、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要求高校辅导员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

础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辅导员又是大学教师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仅仅担负着教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做好学生生活方面的引路人。就如同结业典礼上一位同仁所说的那样,

做一名辅导员很辛苦,很幸福,很专业,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感到骄傲。我也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让更多的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措施-教育文档

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措施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1.厌学问题。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认识有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作用。探讨中学生厌学症的形成原因,消除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现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上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角色地位的误认,使他们认为自己被“筛”下来了。因此为求心理平衡,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厌恶或逃避学习。[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应该把这种现象适宜的守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或是流传在知己的口中。当心理有了无形的寄托后再努力的完美自己,使自己会更自信,更光彩耀人,当然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最健康的心理。 3.自卑心理。大多数学生在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比较时,常

常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往往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笨”,智力水平低,基础差,因此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4.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早恋虽会给一些人留下美丽的回忆,可也会逝去不少美好的青春时光,到最后得不偿失,痛苦不堪,也不是不会发生。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诊疗对策 1.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正确处理问题。教师还要经常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增强情绪调控与自律、自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厌恶学习和逃避学习的心理。首先要唤醒学生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还要为学生创设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 2.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控制纯粹的私人欲望和非理性冲动,有集体观念;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题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前言 面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可以有效运行占据着 重要地位,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他可以使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高效率的管理学校事物。随着科学技术的的不断发展提高,传统的人

工的方式管理文件系统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尤其是不能及时快捷的对数据进行查找,更新和维护。 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不仅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 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一套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软件是各个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以开发一套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为例, 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为什么要开发一个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5) 1.1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助手 (5) 1.2面对世界范围的信息化,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很有必要跟上世界的步伐, 普及中国的信息网络化 (5) 1.3开发一个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5) 第二章.怎样开发一个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6) 2.1开发工具包:Visual Studio 2008 (6) 2.2Visual Studio 2008 是目前最热门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里面有各种供 用户使用的控件 (7) 2.3数据库:SQL Server2005 (7) 第三章.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下的Visual Studio 2008 (8) 3.1使用Visual Studio 2008 (8) 3.2C# 语言使用简介 (8) 3.3功能分析 (8) 3.4角色定义 (9) 第四章.使用SQL Server2005 数据库 (9) 4.1首先构建数据库 (9) 4.2SQL Server2005 为我们提供便利的数据库编写方 (9) 4.3构建数据表 (9) 4.4数据表的增删改查和更新 (9) 第五章.系统的具体实现 (10) 5.1功能层次设计 (10) 5.2模块设计 (11) 5.2.1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11) 5.2.2.................................................................. 系统主界面模块设计11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的同时,社会的竞争压力也不断的提高,人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的加大,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不断的增多,使得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学校想要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就必须要及时的关注大学生的问题,防止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当前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给予正确的和科学的疏导,保障大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 标签: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干预;措施;研究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大学生避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的一些威胁,比如说,自杀、轻生、抑郁等等现象,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时时的关注,找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什么,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使得大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的生活,更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的予以帮助,因为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及早的干预和矫正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得到纠正,避免进一步的发展为性格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我们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所以往往比较“胆小”、“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叛逆是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当别人比自己强,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自傲心理这种同学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焦虑心理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时尤为明显。 3.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可能使小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都属于外在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 3.1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第一条件。家庭的氛围、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环境、父母的感情、个性、价值取向、心理品德、生活习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学生心里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现在的人们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也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说明了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那么在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前,我们首先要找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根据我的观察发现,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1、过分的宠溺。 在计划生育推动下,现在就读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忙于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照顾,爷爷奶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手中宝,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穿衣、洗脚,背他们上学等等,甚至帮他们做值日,完成家庭作业,唯恐孩子出现纰漏。这也逐渐养成了孩子娇纵的个性,爷爷奶奶一出现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又哭又闹,甚至打骂。这不仅降低了长辈的威严,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也是百害而无利。 2、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差异过大。 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任何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甚至苛刻。比如孩子考了100分,本来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想得到表扬,结果父母看完试卷不但没有表扬,反而挑剔试卷这么简单,考满分很应该,字写得不够端正,有几个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好,下次继续保持。可想而知,如果这孩子没有得满分回家,那么面对他

的将又会是什么。这样做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几乎没要求,认为认识几个字就行,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再说自己没读过书,也照样挣大钱,读完初中就可以挣钱去了。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进取心呢? 3、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娇纵。 在每天的值日中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自私,不懂得合作,除非老师具体落实好打扫工作,不然肯定拖到天黑,父母来接。谁也不愿意先做,多做,等着老师分工,等着爸爸妈妈来接,那么以后长大了呢,等着工作找上门吗?还有一些学生很喜欢表现,上课时举手非常积极,就等老师叫他的名字,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一番,但是如果老师没叫到他,他就会马上露出不开心的样子,甚至开始不听讲,做小动作了。如果老师安慰及时,他又马上专心听了。 4、单亲家庭带来的伤害。 社会进步的其中一个标志,离婚率日渐提高。孩子是敏感的,父母的吵架、冷战他们都能感受到,一点点在他们心里留下阴影。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诸多原因,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找对原因,运用正确的方法,找合适的途径,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引上正轨。做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 首先,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1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

【精品】心理健康及其疏导方法

心理疾病的概念及疏导方法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 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 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 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 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 病也不少。 一、心理疾病的类型 (一)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 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 症等 (二)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 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二、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 (一)心理疾病包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1、心理问题: 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不可能延续很长时间,没有对正常生活造成多少影响的心理紊乱叫心理 问题。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升学就业问题等,它是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 要对象。 2、心理障碍: 初始受到的刺激比较强烈,内容已经泛化,延续时间较长,行为出现异常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生活的心理紊乱叫心理障碍,除了接受心理咨询以外还需作心理治疗。 (二)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1、神经症: 本身存在着脑组织病变或人格缺陷,加之受到精神刺激后起病,病程时间很长,内容已经充分泛化,有痛苦体验,不能享受生活,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心理疾病叫神经症。神经症包括 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除了接受心理治疗以外,还需服用精神类药物。 2、精神分裂症: 精神紊乱,情感冷漠,无自知力,常伴随着妄想,并有幻听、幻视的一种精神疾病。 三、心理疾病的原因 (一)生理原因 1、先天脑组织及机能存在缺陷:

(完整)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

学生档案管理办法 (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学校学生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地建立、保护和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保障学生正当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反映学生个人学习经历、思想品德、专业技能、身体状况、诚信状况、家庭政治及经济状况的个人档案材料。学生档案是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是党和国家选拔录用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选拔、录用人才服务的一项常规性基础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专业层次在校大学生。 第二章档案管理机构、原则及其职责 第四条全体在校大学生档案由学务部档案管理中心

集中负责管理。 第五条学生档案管理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规范性原则,实行归口负责和集中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学务部学生档案管理职责: (一)接收、鉴别和整理学生档案材料; (二)办理学生档案的查阅、借阅; (三)办理学生档案的转递,为有关部门提供学生情况; (四)做好学生档案的安全、保密、保管工作; (五)制定和完善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学生档案分析统计工作; (六)办理其它有关学生档案事项。 第七条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教务部、各院系要及时向学务部提交新生数据,以便对学生档案进行接收、核对、编号和保存; (二)各院系及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要求做好新生档案、平时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 (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毕业生档案管理及转递工作。 第三章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第八条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要求,对于学生档案应严密、科学地保管,严防档案的毁损、失散和泄密。 第九条做好档案室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 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

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进入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出现的种种心理不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北京中科院研究所教授调查各种因素在中考、高考成功中的作用。考前心态、考场心态是直接影响考生发挥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临场发挥、复习方法和教师指导。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临考前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心理老师建议: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心态慌乱,情绪焦虑。 有些同学在初三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非常焦急,老是觉得自己以前的知识没有学好,担心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复习都不够用,这些同学总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如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复习时间不够用,担心成绩下滑,结果连自己会的题目也怀疑对不对,严重时脑前出现空白;还有的同学进入初三后,成绩时有波动,因此总担心自己中考失利)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对学习的担心和焦虑中。 心理老师建议:首先要保持平常心态。其实,如果我们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试前剩下的时间,充分复习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这些同学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励,比如在学习的地方写一些小纸条,如:“踏踏实实复习,不急躁”;“请把注意力从担心转到学习活动上”;“不和别人比,只做自己该做的”等,这些小纸条会帮助你稳定情绪,找回信心。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刘力文,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从小跟爷爷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关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关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造成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一是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二是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心理问题。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高职生的身心发展也是通过学习得以实现和提高。高职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习问题也是学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学习。 2.情感心理问题。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高职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高职生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

极。 3.个性心理问题。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高职生中“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这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这表现在: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高职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高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4.自我心理问题。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表现在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当代高职生生活在一个变化激烈的时代——社会结构变化,收益分配调整,信息急剧膨胀,竞争日益加剧,生活、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学生群体中来。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

大多数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论文题目:浅析大多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作者: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巴洞九年制学校蒋雪珍 论问提要: 关键词: 一、厌学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极力推崇“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读书是浪费时间,不读书,去打工照样可以挣钱,而很多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挣不了钱。部分学生则认为“我不想读书,都是父母的命令”,他们只是来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的,当然就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更不会努力学习了。 其次就是学习压力大,又有畏难情绪和懒惰情绪。遇到一点困难时,不喜欢想办法克服,更不喜欢花时间去解决,而是选择放弃。遇到的困难越多,放弃的就越多,久而久之到处都是困难,更无法克服了,只能放弃。 第三种情况就是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又欠佳,所以学习起来困难重重,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多,学习容量增大,就更困难了。时间一长就没了学习兴趣了干脆放弃。 解决方法:针对以上情况我做出如下对策 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充分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想要学好的动机,并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同

时不断的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成就动 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常鼓励学生,鞭策学生,让他们学会克服学习惰性,学会迎难而上。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要特别关爱,让他们及时补上知识,及时赶上大部队,对他们不放弃、不歧视,多鼓励,少批评。 多做社会调查,积累读书有益,不读书吃亏的列子,给学生做现实教育,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 二、逆反心理:中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思想都处在朦朦胧胧的时期,对很多事情都似懂非懂,对事情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正确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加之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所以普遍都任性、固执、为我独尊,这就不容易服从长辈的要求,爱唱反调,爱和老师、父母对着干。 解决方法: 给他们做青春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让他们认清自己。 多花时间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爱心,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处理学生不粗暴、不武断。 多进行感恩教育、思想的教育、人际关系教育…… 三、人际关系紧张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样疏导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李建玲 一、案例:班上有个女同学张小玉,已经12岁,学习成绩还算好,但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班级活动也不爱参加。一次小假结束,她所有的作业都一字没动,问她原因,她一句话都不说,再问,她就哭了。我只好打电话向她的家长了解情况,原来那几天她的奶奶去世了,孩子最依恋奶奶,情绪受到很大打击。 二、对这件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张小玉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到大,她妈妈对她要求都很严厉,稍有不是就会严加责罚,所以她很怕妈妈,越到高年级越沉默寡言。而她奶奶对她比较慈祥,奶奶的离去让她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三、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张小玉,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对她严格要求也是为了她好。奶奶已经不在了,但还有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同学,大家都爱护她,她不是孤单的。另外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同学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在课堂上多关注她,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四、对这个案例的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张小玉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但是过于内向、不善于交际,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虽然,这个女同学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最新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林家仪,男,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反应快。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语文、数学都不能得到好的成绩。(3)课上经常被老师点名。 二、诊断和分析 1、父母都在外打工,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

也不能辅导他的学习,就这样放任不管。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③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3、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