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词的功能与活用
- 格式:doc
- 大小:15.81 KB
- 文档页数:1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原⽂地址: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作者:蔡蔡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有⼀些词因为某些语⾔交流上的⽅便,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类活⽤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阅读古代⽂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在某些成语中还有着这种⽤法。
下⾯就对成语中词类活⽤现象分类进⾏分析和论述。
⼀、名词活⽤为⼀般动词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较常见,应⽤于成语中主要有五种情况:1、两个名词连⽤,如果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也不表⽰判断,则其中⼀个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敬贤礼⼠”中的“礼”和“⼠”都是名词,若都翻译成名词,则意思不通,所以此处的“礼”作动词使⽤,是“礼遇”的意思。
此类成语还有:报仇雪恨、披发⽂⾝、披发缨冠、汗颜⽆地、祸国殃民、⾯墙⽽⽴、⼼猿意马、如⽇中天其中,当两个相同的名词连⽤时,其中必有⼀个⽤作动词,⽐如说“春风风⼈”和“春⾬⾬⼈”中的“风”和“⾬”后⾯接有名词“⼈”,在此作为动词,译为“吹拂”和“下⾬”。
2、名词前有“能”、“可”等能愿动词,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不可名状”中的“名”,本是名词,但前⾯⼜能愿动词“可”字,故在此作动词,意为“说出”,此类成语还有:能⽂能武、⼈皆可夫、不可救药3、名词前有副词时,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不期⽽遇”中的“期”,本是名词“⽇期”的意思,在此因前⾯有⼀副词“不”,所以在此作为动词,译为“约定⽇期”。
此类成语还有:不谋⽽合、不速之客、不⽑之地、未⾬绸缪、横⾏不法、不名⼀钱、莫名其妙、不翼⽽飞、⾔必信⾏必果、密云不⾬4、名词⽤“⽽”连接,那么“⽽”字前⾯的或者后⾯的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画地⽽趋”中的“趋”字,“⽽”字之前是⼀个动宾词组,所以名词“趋”作动词,译为“疾⾛”。
此类成语还有:不胫⽽⾛5﹑名词的前⾯有“所”字,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所事事”中的“事”字,⽤在“所”之后,⽤作动词,译为“做事”。
数词的用法总结
数词在英语中主要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大类。
基数词用于表示数量的多少,如one,two,three等;而序数词则用于表示顺序,如first,second,third等。
数词在句中的用法相当于名词和形容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同位语等。
在使用数词时,有一些特殊的规则需要注意。
例如,当基数词hundred, thousand,million,billion等前面有具体的数字时,这些数词后面通常不加of;但如果泛指时,即使面有of,也必须使用单数形式。
此外,当分数表示法中分子大于1时,分母应使用复数形式。
在法律写作中,数字的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谨性。
对于序数词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当序数词单独出现在句子中时,前面通常需要加上定冠词the;但如果序数词前有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或其他修饰语,则不加冠词。
此外,序数词本身也可以用作名词,其后无其他名词时,可以直接使用。
第三节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一、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使动用法和作状语。
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用作使动的动词,主要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作使动时,可以带宾语。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孙子兵法·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ní,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軏yuè,辕端上曲,钩横木以驾马车。
)《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忿恚,恼怒。
激,愤激;怒,恼怒。
)《史记·信陵君列传》:“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人名)。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子何故乃肯逃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不及物动词,全都用作使动。
“惊姜氏”即“使姜氏受惊”,“亡郑”即“使郑亡”,“激怒其众”即“使其众愤激恼怒”,“走芒卯”即“使芒卯逃跑”,“生死人”即“使死人复生”,等等。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但从特定的上下文关系,可以补足宾语。
例如:《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成语中的数词活用
在汉语成语中,数词经常被活用,以达到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中数词活用的例子:
1. 一马当先:“一”表示第一、首先的意思。
2. 一无所有:“一”表示完全没有的意思。
3. 三顾茅庐:“三”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4. 四面楚歌:“四”表示周围、四周的意思。
5. 五颜六色:“五”和“六”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
6. 七上八下:“七”和“八”表示不稳定、不安定的意思。
7. 九牛一毛:“九”表示很多、极多的意思。
8. 十全十美:“十”表示完全、圆满的意思。
这些成语中的数词活用,不仅丰富了成语的意义,也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数词的活用
在文言文中,数词一般独立出现(不与量词联合运用),可以作动词、形容词、名词等。
(一)数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作谓语的时候,这个数词就活用作动词。
例1.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分析: “四海”是主语,“一”是谓语,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统一”。
例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怀有二心”,也即“背离”。
例3.二三其德(《诗经》)
分析:“二三”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不专一”、“不忠诚”。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数词作定语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数词就活用作形容词。
例4.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分析:“一”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全”、“满”。
(三)数词用作名词
数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数词就活用作名词。
例5.其一犬坐于前(《狼》)
分析:“一”活用作名词,意思是“一只狼”。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 “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 “见”“闻” 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词类活用的六大类型及例子详解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动物、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东西的词类。
它通常可以用于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名词的例子:•人:学生、教师、医生•动物:猫、狗、鸟•事物:书、桌子、汽车•地点:学校、医院、公园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行为、状态或存在的词类。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活用形式来表示时态、人称和语态等变化。
以下是一些动词的例子:•行为:跑、吃、睡觉•状态:喜欢、担心、健康•存在:是、在、有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类。
它可以表达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等。
以下是一些形容词的例子:•大:大房间、大城市•漂亮:漂亮的花、漂亮的女孩•快乐:快乐的笑声、快乐的时光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以下是一些副词的例子:•程度:非常、很、稍微•方式:慢慢地、轻轻地、快速地•时间:经常、从前、立刻•地点:这里、那里、外面5.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类。
它可以指示人或事物的身份、数量和位置等。
以下是一些代词的例子:•人称:我、你、他•指示:这、那、这些•疑问:谁、什么、哪个•数量:几个、一些、许多•关系:谁的、哪个、那个6.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部分之间关系的词类。
它通常用于介词短语中,表达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等。
以下是一些介词的例子:•时间:在、从、到•地点:在、向、离•原因:因为、由于、为了•目的:为了、以便、关于以上是六大词类活用类型的简要介绍以及一些例子,理解词类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不同的词类组合和活用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准确。
7. 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具体的数目、顺序、比例等。
以下是一些数词的例子:•基数词:一、二、三•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分数词:一半、三分之一•百分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数词在写作中经常用于描述具体的数量、排序和比例关系,使得文章更加具体和准确。
数词的详细讲解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顺序、程度等概念的词。
在中文中,数词可以分为整数词、小数词、分数词和序数词等几类。
1. 整数词:用来表示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包括零和正整数。
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
2. 小数词:用来表示有小数部分的数,包括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数字。
例如:零点五、一点二三、三点五等。
3. 分数词:用来表示分数的数词,包括分子和分母。
例如:二分之
三、四分之五、七分之四等。
4. 序数词:用来表示顺序的数词,通常在整数词前面加上“第”字。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
数词在中文中的使用有一些特殊规则,例如:
-“两”和“二”在表示数量时有所不同,“两”用于两个事物,而“二”用于数字。
例如:两个苹果(两苹果)、二月份(二月)。
-在表示数量时,通常使用“两”而不是“二”。
例如:两本书、两个人。
-在表示时间时,通常使用“二”而不是“两”。
例如:二月、二点钟。
-“十”是一个特殊的数词,它可以表示数字10,也可以表示“每”或“十倍”。
例如:十个苹果(10个苹果)、十分之一(1/10)。
-在表示数量时,“百”、“千”、“万”等数词后面通常会加上“位”、“个”、“条”等量词。
例如:一百元、一千人、一万本书。
这些是一些基本的数词用法,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有更多的特殊情况和小技巧。
文言文词类的活用作者:何国均来源:《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4期词类活用,是指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在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的分类和特点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却比现代汉语突出得多,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名词作动词用如,“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着衣,戴着冠。
这里“衣”是名词(衣服)用作动词(穿着衣),“冠”是名词(帽子)用作动词(戴着帽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用眼睛看。
这里“目”是名词(眼睛)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水)“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花:开花)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来说,动词后面跟宾语,构成动宾词组,宾语总是动作的对象。
但在文言文中,有时动词后面跟宾语,却表示使这个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这种用法就叫“使动用法”。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使郑国灭亡)“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逃跑)有时也可以不要宾语。
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
”(供养充足,又按时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生病)正因为动词有使动用法,所以,在文言文中就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情况:(1)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2)及物动词带宾语,可能是一般的用法,也可能是使动用法,这就要根据上下文加以区别。
如:一般用法:“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见王)使动用法:“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这里如果将“朝秦楚”解释成“朝见秦楚”,那就和原意正好相反了。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与词义引申的区别一、词类活用的概念汉语的词有一定的分类和一定的职能,也就是说,某一个词归属哪一类,具有什么功能是比较固定的,它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都有一定的分工。
这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共有的现象。
但是,古代汉语的实词有它特殊的语法,那就是: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语法结构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可以临时地改变原来的基本功能、基本词性而灵活运用。
这一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与词义引申的区别词类活用不同于一般的词义引申。
一般的词义引申,意义是固定不变的;词类活用则是临时取得某一意义,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该意义便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几种情况一、名词的活用有三种:名词用于(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一)名词用于(一般)动词名词用于(一般)动词是指在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用来表示与人或事物本身密切相关的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
①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合乎法度)②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鸿门宴》)(用眼色暗示)③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鞍之战》)(用肘撞、推)④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称王)⑤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十三年》)(向东进发)⑥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为鲁仲连寿。
(《战国策•赵策》)(走上前来)⑦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用手拿)⑧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用刀杀)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名词活用为动词:第一,就语法功能而言,它们可以直接充当叙述局的谓语。
第二,就词汇意义而言,它们在保留了名词的词汇意义外,还增加了与之相关的动词意义。
第三,就语法形态而言,他们在句中跟其他词语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也就是说,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在特定的语法结构中取得了动词的语法地位、语法特点,具有了相关的动词意义。
数词的功能与活用
数词的功能与活用:
1.数词的分类:简单数词和复合数词,基数、序数、概数,分数和倍数
2.数词一般要同量词结合在一起来修饰名词、动词。
只有在成语或沿用文言说法时,才可与名词组合。
例如:千山鸟飞绝千言万语三心二意
3.数词一般不重叠。
记数时,数词可做主语和宾语。
数词也可做谓语。
例如:我十九,他十一。
4.数字的表述方式(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归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5.数词的活用
a.“一”表示“全、满、任一、每一”:一心一意一身土一手墨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那就不会有进步。
b.“三和九”表示“多、极多、少”等意思。
如:三思而行三言两语九牛一毛三弯九转
c.“十二、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表示“多”。
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