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治疗脑梗死80例临床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
血塞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目的观察血塞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来自201301~201412期间住院患者中遴选老年急性脑梗死(ACI)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血塞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复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两组的基础综合治疗相同。
治疗前后均作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血液粘滞度等血液流变学相应指标检查,入院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对照分析和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则为80.00%。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血塞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ACI 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值得临床一试。
标签:血塞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辛伐他汀;脑梗死;疗效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增加,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变得越来越常见。
本文对近2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ACI患者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遴选老年ACI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3岁);病程8—72小时。
既往史中有高血压病史者54例,糖尿病史者32例。
梗死部位:基底节区脑梗死48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18例,丘脑梗死12例,脑干梗死2例。
临床NIHSS(轻度0—15分)20例,中度(16—30分)54例,重度(31—45分)6例。
将80例患者先配对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长短以及合并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给予血塞通400mg+0.9%氯化钠250ml,iv gtt qd×14d;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5%葡萄糖250ml,iv gtt qd×14d(合并糖尿病者加胰岛素抵消,每5%葡萄糖250ml+3 U R-Insulin);辛伐他汀10mg qn×14d。
血塞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3-10-24T09:50:14.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姚允成宋增爱[导读] 治疗组治疗前后监测肝肾功、血糖、尿常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未发现异常改变。
姚允成宋增爱 (山东蒙阴坦埠医院山东临沂 276214)【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35-02 我院于2011-11~2012-11对8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用血塞通(冻干)进行治疗,通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评价。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中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51-86岁,平均61.2岁,对照组70例,为同期住院急性脑梗塞患者,男41例,女49例年龄52-85岁,平均62.1岁,两组病例均为发病<14d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病例均按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诊断,并经头颅CT证实。
两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基础用药胞二磷胆碱0.5g静滴1次/d,脑复康8.0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mg1次/d,有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治疗。
2.2 治疗组 5%GS250ml+血塞通(冻干)0.4g静滴1次/d(哈尔滨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3 对照组 5%GS250ml+维脑路通注射液0.8g静滴,1次/d(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4 疗程 15天。
3 验室观察指标两组与治疗前后测定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体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出凝血时间。
4 疗效评定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精神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1]。
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或更多,为恶化。
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概述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祛淤、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脑血流量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应用更加广泛,现综述如下:1 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1 治疗脑出血: 血塞通注射液是以三七为原料制成,三七,长于化淤止血,具有止血不留淤的特长;又擅于消肿止痛。
张洪亮等[1]对60例脑出血、出血量在10~30ml之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血塞通注射液6ml加入5%GS250ml静滴,连用15d,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基本治愈7例(23.3%)和3例(10%);显著进步15例(50%)和8例(26.7%);进步6例(20%)和11例(36.7%),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
P<0.01。
马润洲等[2]将54例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微创治疗+血塞通)27例对照组27例(微创治疗),治疗组有效率(85.19%)明显优于对照组(51.85%),有显著差异(P<0.01)。
治疗组显效率(55.56%)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有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组死亡率(11.11%)明显优于对照组(18.52%),有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脑血栓:血塞通具有溶栓抗凝作用,张艳秋[3]探讨血塞通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将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4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停药1~3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0.5g,每日1次,治疗天数、间隔天数及疗程数与治疗组相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优于对照组59.9%(P<0.01)。
本组用血塞通治疗脑血栓取得显著的效果。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冻干粉)治疗脑梗死﹑改善神经功能与丹参的疗效比较。
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血塞通(冻干粉)400mg,每天一次,连续静滴两周;丹参注射液20mL,每天一次,连续静滴两周,并对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血塞通疗效优于丹参组。
结论:血塞通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塞通(冻干粉);丹参注射液;脑梗死;效果脑血管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脑梗死的发病甚多。
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己于50岁以上人群,但近些年有发病年龄提前之倾向。
本病主要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所致。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供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40例采用血塞通(冻干粉)治疗(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共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有头颅CT证实。
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1小时—2天,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
年龄49—84岁,平均64﹒2岁。
基底节区梗死27例,枕叶梗死2例,颞叶梗死2例,额叶梗死1例,腔隙性梗死5例,小脑梗死2例,顶叶梗死1例。
选择对照组40例,按入院顺序,经分析,从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合并症上均有可比性。
1.2 病情分析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中型31—40分。
治疗组中患者重、中、轻型分别为8、12、20例,对照组中患者中重、中、轻型分别为7、11、22例。
1.3 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各种对症药物降压、降脂、降糖等),治疗组给予血塞通(冻干粉)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入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治疗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给予血塞通0.4 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标签:血塞通; 脑梗死; 治疗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
高龄化时代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笔者2007年2月~2011年2月对脑梗死患者加用血塞通治疗,观察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患者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88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扫描或头部MRI证实为脑梗死,除外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40~79岁,平均58.2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治疗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给予血塞通(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4 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1.3 疗效判定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制定标准。
扎冲十三味丸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扎冲十三味丸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常规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扎冲十三味丸及血塞通滴丸,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扎冲十三味丸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扎冲十三味丸联合血塞通滴丸;脑梗死恢复期【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96-01脑梗死是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子堵塞脑血管造成,脑梗塞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以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中医认为,其主要病理机制为瘀血阻络,活血化瘀是治疗此症的常用方法之一[2]。
血塞通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脑水肿等作用,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3];扎冲十三味丸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存活优良率,尤其是能够明显提高远期疗效用[4]。
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扎冲十三味丸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发病时间在15天~33天,所有病人经头颅CT和(或)头颅MRI确诊为脑梗死,血压、血糖控制相对较好。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6±8.9岁。
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9±7.3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11-18T11:16:44.9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高海英孙春玲张丽香郭宪清王桂芝[导读] 脑梗死是严重的中老年疾病,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是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健康,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疗。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001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脑梗死患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160例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
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效果可观,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脑梗死[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Xuesaito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8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uesaitong injec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IHSS score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5%,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6.25%)(P < 0.05).Conclusion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Xuesaitong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hospitals.[Key words]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injection;Xuesaitong injection;cerebral infarction脑梗死是严重的中老年疾病,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是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临床应用作者:张微微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9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临床应用血塞通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s)。
PNS主要含有人参皂苷Rgt、人参皂苷Rb、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和三七皂苷R1,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功效,主要用于脑路瘀阻、脑卒中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均属上述症候。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NS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试验及药理学研究,使PNS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对促进恢复有重要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一项关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
血塞通组患者加用血塞通500 mg/1次/日,静滴共2周。
结果显示,该组患者血清VEGF上升,治疗率和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炎症在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升高与严重的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有关。
张习红和沈鸣九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胞二磷胆碱750 mg,维脑路通1.0g,静滴,1次/日;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400 mg,静滴,1次/日,疗程均为2周。
测定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并进行中国脑卒中量表评分。
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而治疗组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中国脑卒中量表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血塞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 水平,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卒中评分的效果。
脑组织在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情况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上调,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缺血区脑组织,引起炎性反应。
促发脑水肿和组织坏死。
因此,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血栓通治疗79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脉络宁注射液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采用血栓通进行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采用脉络宁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较传统脉络宁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栓通;急性脑梗塞;脉络宁【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78—01急性脑梗塞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和致死率都较高,对患者个人及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
因此,不断的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急性脑梗塞的康复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脑梗塞是由脑部血管收缩等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加强血管扩张是当前治疗的主要途径。
为了探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79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的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9例,按照自愿选择原则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45岁,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岁,采用脉络宁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原则和标准,且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采用500mg血栓通加250ml浓度5%的葡萄糖水进行拧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一周进行。
血塞通应用于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探讨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等常规内科治疗措施。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注射用血塞通(黑龙江珍宝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20026437)4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2]。
1.3 评价指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
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评分增加[4]。
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 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