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及电气设备第一章答案(1)
- 格式:docx
- 大小:18.21 KB
- 文档页数:1
《电工学复习题》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1-5 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U 1 = U 2 = U 4 = 5V ,求U 3和U CA 。
1-6 欲使图1-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0,U S 应为多少?(1V ) 1-7 在图1-6所示三个电路中,R 1 = 5Ω,R 2 = 15Ω,U S = 100V ,I 1 = 5A ,I 2 = 2A 。
若R 2电阻两端电压U =30V ,求电阻R 3 。
(17.5欧)1-8 求图1-7所示各电路中的未知量。
1-10 电路如图1-9所示,求A 点的电位。
(-5V )1-11 求图1-10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电流I 。
1-12 简化图1-11所示各电路为一个等效的电压源或理想电流源。
1-13 在图1-12(a )(b )(c )所示的电路中,是哪些元件在提供功率?1-14 在图1-13(a )(b )(c )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 是多少?第二章习题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 3支路的电流I 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
图中I S =2A ,U S =2V ,R 1=3Ω,R 2=R 3=2Ω。
()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 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 3。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 ,U S2=10V ,U S3=20V ,R 1=5k Ω,R 2=2k Ω,R 3=10k Ω,I S =5mA 。
求开关S 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 分别为多少?(3.75mA ,2.5mA )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 =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 的值。
(12.5V )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
(-2.4A )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 4上电压U 的表达式。
电工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 习题习 题1-1 单项选择题1. 一个220V 、40W 的灯泡和一个220V 、60W 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220V 的电源上,请问哪个灯泡会比较亮?( )A .220V ,40W 的灯泡比较亮B .220V ,60W 的灯泡比较亮C .一样亮2. 一个220V 、40W 的灯泡和一个220V 、60W 的灯泡并联起来接到220V 的电源上,请问哪个灯泡会比较亮?( )A .220V ,40W 的灯泡比较亮B .220V ,60W 的灯泡比较亮C .一样亮3. 空间中有a 、b 、c 三点,已知V 2ab =U ,V 3bc =U ,求ac U 的电压。
( ) A. 1V B. 5V C. -1V4. 已知V 2ab =U ,V 3bc =U ,如果以b 点作为电位参考点,求a 、b 、c 三点电位。
( )A .a 点电位为0V ,b 点电位为2V ,c 点电位为3V B. a 点电位为2V ,b 点电位为0V ,c 点电位为3V C .a 点电位为2V ,b 点电位为0V ,c 点电位为-3V D. a 点电位为5V ,b 点电位为3V ,c 点电位为0V 5. 如图T1.1所示,A 10S =I ,V 5S =U ,Ω=1R ,问电压源和电流源各起什么作用。
( )A .电压源起负载作用,电流源起电源作用。
B .电压源起电源作用,电流源起电源作用。
C. 电压源起电源作用,电流源起负载作用。
1-2 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每小题后的圆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如果没有参考方向,只说某支路中的电流为-1A ,这种说法没有意义。
( )2. 电路中某两点的电位很高,因此这两点间的电压也很高。
( )3. 实际电流源允许开路运行,它对外不输出功率,自身也不消耗功率。
( )图T1.1 习题1-1(5)图图T1.2 习题1-3图4. 电压和电位的单位都是伏特,但是它们在概念上没有联系。
《电工学复习题》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1-1 的电路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产生功率为10W,则电流I应为多少?1-5 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U1 = U2 = U4 = 5V,求U3和U CA。
1-6 欲使图1-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0,U S应为多少?(1V)1-7 在图1-6所示三个电路中,R1 = 5Ω,R2 = 15Ω,U S = 100V,I1 = 5A,I2 = 2A。
若R2电阻两端电压U=30V,求电阻R3 。
(17.5欧)1-8 求图1-7所示各电路中的未知量。
1-10 电路如图1-9所示,求A点的电位。
(-5V)1-11 求图1-10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电流I。
1-12 简化图1-11所示各电路为一个等效的电压源或理想电流源。
1-13 在图1-12(a)(b)(c)所示的电路中,是哪些元件在提供功率?1-14 在图1-13(a)(b)(c)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是多少?第二章习题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 S=2A,U S=2V,R1=3Ω,R2=R3=2Ω。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U S2=10V,U S3=20V,R1=5kΩ,R2=2kΩ,R3=10kΩ,I S=5mA。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为多少?(3.75mA,2.5mA)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的值。
(12.5V)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4A)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4上电压U的表达式。
(U=)2-10 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1=Ω,R2=R3=2Ω,U S=1V,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 S的值。
第14章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C B I I β≈(1)E B C B I I I I β=+=+C C BB I I I I ββ∆==∆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
在不同的B I 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D U =0.7V 。
25610VD1(a)(b)(c)(d)例14.1图解:○1图(a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 ,大于DU =0.7V ,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则输出电压0U =A U —D U =2V —0.7V=1.3V 。
电工学第一章课后答案【篇一:技校电工学第五版第一章答案】第一章直流电路1—1 电路及基本物理量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_电流流通的路径_为电路,由_直流电源_供电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2.电路一般由_电源_、_负载_、_导线_和_控制装置__四个部分组成。
3.电路最基本的作用:一是___进行电能的传输和转换__;二是_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处理_。
4.电路通常有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用符号i表示,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ua)。
6.电流方向习惯上规定以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流的方向实际上与自由电子和负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7.电压又称电位差,用字母u表示,国际单位是伏特(v)。
8.参考点的电位规定为零,低于参考点的电位为负值,高于参考点的电位为正值。
9.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是指电路中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电位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10.对于电源来说,既有电动势,又有端电压,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其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端电压只存在于电源的外部,只有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和电源的电动势才相等。
a.通过的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b.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就越大 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就越大d.通过一定电量时,所需时间越短,电流就越大 2.图1-1所示为电流的波形图,其中(c)为脉动直流电。
3.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是5a,经过4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c)。
a.20c.b.50cc.1200cd.2000c 4.电源电动势是衡量(c)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a.电场力b.外力c.电源力5.电路中任意两点电位的差值称为(b)。
a.电动势b.电压c.电位6.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高,则(b)。
a.这两点的电位都高 b.这两点的电位差大 c.这两点的电位都大于零*7.在电路计算时与参考点有关的物理量是(b)。
2010年《电工学》习题(上)解答 第1章 电路定律及分析方法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A )。
A )-5V B )5V C )20VUR 题1图2.在图示的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C )。
A )2 V B )-4 V C ) -2 V- 2 k 7 k ΩΩ题2图3.在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 I S )R 0R L题3图I 2题4图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C )。
A )7AB )3AC )-3A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6.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B )。
A )2A 的理想电流源 B )2V 的理想电压源 C )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2 V题6图7.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B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21Ω2V 2A图 1图 2+题7图8.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U4VS题8图S题9图9.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10.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B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1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A )。
A )-18VB )18VC )-6VU I SS+题11图SA题12图12.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C )。
电工学习题册答案【篇一:电工基础经典习题册及部分章节答案】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电流和电压一、填空题1.流通的路径称为电路,通常电路是由、、和组成。
2.习惯上规定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流的方向实际上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3.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
4.电流分直流和交流两大类,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简称交流;凡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流,简称直流。
5.若3 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8 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a。
6.测量电流时,应将电流表接在电路中,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称为电流表的量程。
7.电压是衡量做功能力的物理量;电动势表示电源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的能力。
8.电路中某点与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若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ua、ub,则a、b两点间的电压uab=ua-ub;u ba= ub- ua。
9.参考点的电位为,高于参考点的电位取值,低于参考点的电位取值。
10.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在电源内部由极指向极。
11.测量电压时,应将电压表和被测电路联,使电压表接线柱的正负和被测两点的电位一致。
12.所示,电压表的a应接电阻的端,b应接电阻的端。
电流表的a应接电阻的c端。
c+i-二、判断题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本身性质所决定,与外电路无关。
(√)4.我们规定自负极通过电源内部指向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方向。
(√)三、问答题1.电路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组成。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是实现电路功能的装置。
导线是在电路中起连接作用。
开关是控制装置。
2.简述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区别。
电源内部电荷移动和电源外部电荷移动的原因是否一样?答:电压反映的是电场力在两点之间做功的多少,与参考点的位置无关。
第1章检测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设备。
2、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多元而复杂,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是单一和确切的。
3、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大电流、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小电流、小功率。
4、从元件上任一时刻的电压、电流关系上来看,电阻元件为即时元件,电感元件为动态元件,电容元件为动态元件;从能量关系来看,电阻元件为耗能元件,电感元件为储能元件,电容元件为储能元件。
5、线性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功率不具有叠加性。
6、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非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
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均属于无穷大功率源,因此它们之间是不能等效互换的。
实际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等效互换时,它们的内阻不变,等效电压源的电压U S=I S R I,等效电流源的电流值I S=U S∕R U。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阻抗匹配,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U S2/4R S。
9、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相对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欧姆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KCL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KVL定律的约束。
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三大基本规律。
二、判别正误题(每小题1分)1、用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模拟实际电路器件的方法称为电路建模。
(对)2、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一定是负载。
(错)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
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图(b )中,电流mA 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V A = 4×1 = 4V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V C = 0图(d )中,电流mA 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 I 12466=++=,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1. 电工学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 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 正 )指向( 负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 负 )指向( 正 )。
2. 测量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表应( 串 )联在电路当中,表的“( 正 )”端接电流的流入端,表的“( 负 )”端接电流的流出端。
3.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将一个多电源电路简化成若干个单电源电路。
某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它理想电压源 短路 ,将其它理想电流源 开路 。
4. 任何一个完整的电路都必须有 电源 、 负载 和 中间环节 3个基本部分组成。
5. 反映实际电路器件耗能电磁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电阻 元件;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磁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电感 元件;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电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电容 元件,它们都是无源 二端 元件。
6. 电路有 通路 、 开路 和 短路 三种工作状态。
当电路中电流0R U I S=、端电压U =0时,此种状态称作 短路 ,这种情况下电源产生的功率全部消耗在 内阻 上。
7. 电路图上标示的电流、电压方向称为 参考方向 ,假定某元件是负载时,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元件的电流方向应为 关联参考 方向。
二、选择题1.一段导体的电阻为Ω4,将其对折后的等效电阻为( B ) A .Ω2 B .Ω1 C .Ω8 D .Ω42.通常电路中的耗能元件是指( A ) A. 电阻元件 B. 电感元件 C. 电容元件 D. 电源元件1.电阻元件的性能有 ( B ) A. 储能性 B. 耗能性 C. 惯性 D. 记忆性3.将W 25、V 220的白炽灯和W 60、V 220的白炽灯串联后接到V 220的电源上,比较两灯的亮度是 ( A ) A. W 25的白炽灯较亮 B. W 60的白炽灯较亮 C. 二灯同样亮 D. 无法确定哪个灯亮4.一个电热器从V 220的电源吸取W 1000的功率,若将此电热器接到V 110的电源上,则吸收的功率为 ( D ) A. W 2000 B. W 1000 C. W 500 D. W 2505. 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A )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B )功率。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1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
(a)越高(b)越低(c)不能确定2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
(a)越大(b) 越小(c)不能确定3图示电路中,当R1 增加时,电压U2 将( )。
(a) 变大(b)变小(c) 不变4图示电路中,当R1 增加时,电流I2 将( )。
(a)变大(b)变小(c) 不变5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 2 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 和I2 将( )。
(a) 增大(b)不变(c)减小6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 和I2 将( )。
(a)增大(b)不变(c)减小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
(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c)有条件下的等效变换关系8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
(a)2 A 的理想电流源(b) 2 V 的理想电压源(c)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9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
(a)2 A的理想电流源(b)2 V的理想电压源(c)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10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 L 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11图示电路中,已知I1= 11 mA ,I4= 12 mA,I5= 6 mA。
求I2 ,I3和I6。
12图示电路中,已知:I S =2 A,U S=12 V,R1=R2=4 Ω,R3=16 Ω。
求:(1) S 断开后A点电位V A ;(2) S 闭合后A点电位V A 。
13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24 V,R1 = 20 Ω,R2 = 30 Ω,R3 = 15 Ω,R4 = 100 Ω,R5 = 25 Ω,R6 = 8 Ω。
求U S 的输出功率P。
14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和电流源发出或吸收的功率值,并说明哪个是电源,哪个是负载?15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2 。
第一章 直流电路1、理想电压源的( b )由外电路决定;理想电流源的( a )由外电路决定。
(a )两端电压 (b )输出电流 (c )两端电压和输出电流 2、图示电路中,提供功率的电源是( b )。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 (c)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RU 6VS提示:功率小于零的为提供功率的电源3、图示电路中产生功率的元件是 电流源 。
4、图示电路中,当R 1增加时,电压U 2将( c )。
(a)变大(b)变小(c)不变25.在下图电路中,E =2V , R =1Ω 。
当U 为1V 时,求I 。
解:UR=U-E=1-2=-1V I=UR/R=-1A6、对具有b 条支路n 个结点的电路,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只能得到( n-1 )个独立方程;再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又能得到( b-(n-1) )个独立方程。
7、在图示电路中,E =16V , R 1 = R 2 = R 3 = R 4;Uab = 10V 。
除去理想电压源后U ab =?abU解:(提示:利用叠加原理,分析各个电源在电阻R3除去理想电流源后 (如右图所示) U ab = 16/4=4V则 除去理想电压源后 U ab = 10-4=6V8、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 8V ,I S1= 2A ,I S2= 4A ,R 1= 4Ω,R 2= 5Ω,R 3= 6Ω。
用戴维南定理求电流I ,说明电压源是发出还是吸收功率,并计算其数值。
S 2解:断开R 3支路,求开路电压U OCBS 2U OC =U AB = -R 1(I S2-I S1)-R 2I S2= -28V ;再求等效电阻R 0 = R AB = R 1+R 2 = 9Ω画出等效电路U B3S根据等效电路求 A .R R U U I OCS 4230=+-=电压源P = -U S I = -19.2W 发出功率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1、已知某正弦电压在t =0时为220V ,其初相位为30o ,则它的有效值为( 311.1 )V 。
电工学(一)_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图中E1=20V,E2=15V,R=500Ω,E1、E2在电路中分别起()作用。
答案:电源/负载。
2.下列关于理想电压源的论述正确的是()。
答案: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固定不变。
3.下图所示直流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为()。
答案:10V和10V。
4.下图所示电路,求a点电位最方便的方法是应用()。
答案:弥尔曼定理。
5.n个节点,b条支路,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时可以列出相互独立的KVL方程的数量是()。
答案:(b-n+1)个。
6.等于()。
答案:16V。
7.下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 o为()。
答案:4Ω 。
8.下列关于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代换的论述正确的是()。
答案:电压源由电流源等效代换时,内阻大小不变。
9.下图所示二端网络的诺顿等效电源是()。
答案:10.一阶电路的瞬态响应可由三个要素确定,它们是()。
答案:初始值、时间常数、稳态值。
11.电路如下图所示,开关S在1处时电路已处于稳态,在t=0时刻发生换路,即开关S由1合到2,则换路后电感电流初始值为()。
答案:-0.5A。
12.电路如下图所示,开关S在1处时电路已处于稳态,在t=0时刻发生换路,即开关S由1合到2,则换路后瞬态响应的时间常数为()。
答案:1s13.指出下列关于电感的电压与电流关系错误的描述是()。
答案:14.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表V2的读数为()。
答案:80V15.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表A0的读数为()。
答案:2A16.下图所示电路,电流I的有效值为()。
答案:17.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I1=10A,U=100V,则电流I大小为()。
答案:10A18.对RLC串联谐振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亦称电流谐振。
19.一个线圈接在U=120V的直流电源上,I=20A;若接在50Hz,U=220V的交流电源上,则I=28.2A。
则线圈的电感L=()。
电工学试题库和试题及答案1-图文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任何一个完整的电路都必须有、和3个基本部分组成。
具有单一电磁特性的电路元件称为电路元件,由它们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的作用是对电能进行、和;对电信号进行、和2.反映实际电路器件耗能电磁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元件;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磁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元件;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电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元件,它们都是无源元件。
3.电路有、和三种工作状态。
当电路中电流、端电压U=0时,此种状态称作,这种情况下电源产生的功率全部消耗在上。
4.从耗能的观点来讲,电阻元件为元件;电感和电容元件为元件。
5.电路图上标示的电流、电压方向称为,假定某元件是负载时,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元件的电流方向应为方向。
二、判断题:1.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
()2.电阻、电流和电压都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3.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因此电路中有电压必有电流。
()4.绝缘体两端的电压无论再高,都不可能通过电流。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
A、吸收;B、发出。
2.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A、负载电阻增大;B、负载电阻减小;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3.当电流源开路时,该电流源内部()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4.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A、50mA;B、2.5mA;C、250mA。
四、计算题1.1已知电路如题1.1所示,试计算a、b两端的电阻。
IUSR01.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求图1.2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和I2;1.3有一盏“220V60W”的电灯接到。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第一章答案1-1题~1-5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通过求解,进一步增强电源、负载、额定值的概念。
1-6:在图1-63中,d 点为参考点,即其电位V d =0,求a 、b 、c 三点的电位V a 、V b 、V c 。
20V+-Ω20图 1-63 题1-61050VΩ10Ω20+-dcbaI解:根据电位与电压的关系:aadbbdccdV U , V U , V U ===要求电压:需求电流: 0.5(A)6030201020102050I ==+++-=。
根据电压降准则:a adb bdc cd V U 10(I)5010(0.5)5045(V)V U 20(I)10(I)5030(0.5)5035(V) V U 20I 200.510(V)==⨯-+=⨯-+===⨯-+⨯-+=⨯-+===⨯=⨯=1-7:在图1-64中,已知R 1= R 2=5Ω,求电位V a 、V b 、V c 。
Ω01图 1-64 题1-7Ω6cΩ4解:根据电位与电压的关系:V a =U ao ,V b =U bo ,V c =U co ,求电压需求电流:2(A)30602610482436I ==+++++=。
根据电压降准则:[]。
20(V )24424)(2)I (U V 。
(V)236)34(36)548(I U V 。
(V)2036)82(368)I (U V co c bo b ao a -=-=-+⨯===+-=+++⨯-===+⨯-=+⨯-==1-8:在图1-64中,b 为电位器移动触点的引出端。
试问R 1和R 2为何值时,b 点电位等于零? 解:)6(410R 10R )4(16)/2(24R 24)(2)6(R I 0U V 2122bo b Ω=-=-=Ω=-=-+++⨯===1-9:求图1-65中的电压U ab图1-65 题1-9Ω6abU R解:本题不限方法,首先进行化简。